導航:首頁 > 金融公司 > 國外著名金融投資公司

國外著名金融投資公司

發布時間:2021-01-19 03:46:36

1. 外國投資銀行在中國發展的歷史

還好你不是要從盤古開天開始哦~狂暈~
==============
中國銀行成立於1912年2月,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銀行。

從1912年至1949年的37年期間,中國銀行的職能發生了三次變化。1912~1928年,行使當時政府中央銀行的職能;1928年中國銀行被改為政府特許的國際匯兌銀行;1942年中國銀行成為發展國際貿易的專業銀行。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新中國政府接管了中國銀行,同年12月中國銀行總管理處由上海遷至北京。1950年中國銀行總管理處歸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領導。1953年10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公布《中國銀行條例》,明確中國銀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特許的外匯專業銀行。

1979年 3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銀行從中國人民銀行中分設出來,同時行使國家外匯管理總局職能,直屬國務院領導。中國銀行總管理處改為中國銀行總行,負責統一經營和集中管理全國外匯業務。1983年9月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隨後中國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總局分設,各行其職,中國銀行統一經營國家外匯的職責不變。至此,中國銀行成為中國人民銀行監管之下的國家外匯外貿專業銀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銀行的各項業務得到了長足發展,跨入了世界大銀行的前列。1994年初,根據國家金融體制改革的部署,中國銀行由外匯外貿專業銀行開始向國有商業銀行轉化。

2004年,中國銀行由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整體改制為國家控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名稱為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5年,中國銀行引入蘇格蘭皇家銀行和淡馬錫等戰略投資者。

2006年,中國銀行於6月1日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7月5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2007年3月20日,中國銀行與蘇格蘭皇家銀行集團(RBS)合作向社會公眾推出中國銀行私人銀行業務。

中國銀行行牌來歷

上世紀50年代,為了以新面貌向世人展示中國銀行對外形象,時任中國銀行董事長的南漢宸邀請文學家、歷史學家郭沫若先生為中國銀行題寫行名。郭老欣然應允,寫就蒼勁、飄逸的「中國銀行」四個大字。自此,中國銀行海內外機構均使用這一行牌。

中國銀行業綜合經營20年簡史
20世紀70、80年代,隨著非銀行金融業務如證券、保險、信託及期貨、期權等衍生金融工具的迅猛發展,國際上,實施分業經營的商業銀行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其作為貸款人的重要性日漸下降。從資產業務方面看,資本市場、投資銀行、租賃公司及外國銀行紛紛搶走了商業銀行的大批客戶和業務。從負債業務方面看,居民紛紛把積蓄投向公債、股票和投資基金以圖更有利的回報。投資基金、保險公司、貨幣基金、股票市場和養老基金都成為銀行負債業務強有力的競爭對手。隨著這些金融機構的迅猛發展,銀行資金來源急劇減少,隨之而來的是銀行利差的急劇下降。為了生存,商業銀行不得不尋找途徑開展投資銀行業務,在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兩大業務領域與投資銀行開展競爭,規范和劃分金融分業的籬笆逐漸的被拆除了。(謝平等《分業經營、混業經營及其監管問題研究》)
1、1979年,中信成為改革開放後第一家信託投資公司,1980年代,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相繼組建,並採取固定分工的方式劃定了經營范圍,使資金在系統內自上而下分配。這四家銀行分別面向農村、外匯、基本建設和城市工商提供金融服務
1984年,國務院組織金融體制改革研究小組專門研究綜合經營的問題,基本上形成兩種意見:一種意見是贊同德國模式 ,百貨公司式的經營;另一種是以日本為代表的嚴格的分業經營管理模式。中國還是處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開始階段,德國模式在宏觀管理上有難度,所以還是決定分業經營、分業監管。但後來決定以交行作為試驗田,單獨搞綜合經營試點。
1987年4月1日,作為股份制、綜合類、現代商業銀行的試驗田,交通銀行重新組建。它可以經營本外幣業務,從事短期和長期貸款業務,也可以經營保險、證券、信託、投資、房地產等各種非銀行金融業務,成為新中國第一家綜合經營試點銀行。交通銀行的重組,打破了資金的城鄉分割、工商分割、國內與國外分割。
2、1986年建行成立中國投資咨詢公司;1987年成立中國人民建設銀行信託投資公司;1989年,建行與其他境內外機構成立了當時國內最大的租賃公司--友聯國際租賃有限公司。
3、1987年11月開始,交通銀行上海分行開辦保險業務。1991年4月26日,交通銀行將保險部獨立出來成立了全資附屬保險公司--太平洋保險公司,交通銀行行長戴相龍任公司董事長,並為太保擬定了著名的廣告詞--"太平洋保險保太平"。太平洋保險公司成為繼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之後的第二家全國性、綜合性保險公司。1995年3月9日,太平洋保險公司由交行全額投資改制為由交行控股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保險企業。
4、1988年9月,交通銀行在其證券部的基礎上成立了上海海通證券公司,注冊資本人民幣1000萬元,是新中國最早的證券公司之一。1992年8月,上海海通證券公司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1994年1月,海通改制為全國性證券公司,注冊資本人民幣10億元,為交行控股子公司,交行總部及各分支行一律不再經營證券業務。1994年9月27日,"海通證券有限公司"正式設立,董文標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5、1993年11月,交通銀行明確地勾勒出了一個混業經營的金融集團模式,"堅持綜合經營和分業管理,逐步形成兩大業務體系,即以交通銀行本體經營的傳統商業銀行業務體系和以交通銀行附屬、控股子公司為主體的非銀行金融業務體系。"
6、1995年,建行與摩根斯坦利合資成立了國內第一家中外合資的真正的投資銀行--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
7、1992年下半年開始,金融機構違規經營嚴重,風險集中涌現,金融秩序混亂。1993年12月25日,國務院發布了《關於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規定"國有商業銀行不得對非金融企業投資","在人、財、物方面要與保險業、信託業和證券業脫鉤,實行分業經營。"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中國人民銀行法》和《保險法》也相繼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金融體制分業經營的格局確立。
8、1996年中國銀行在倫敦注冊了一家投資銀行,後來遷到香港。1998年,在香港成立了中銀國際,這是第一家中資的投資銀行,前身是始建於1979年的中國建設財務(香港)有限公司。隨後,中銀國際和內地五家大型企業合資組建了中銀國際證券公司,又投資了中國第一支產業基金--渤海產業投資基金
9、1999年8月28日,交通銀行與上海市政府正式簽定轉讓協議,太平洋保險公司、海通證券公司正式與交通銀行"脫鉤",劃歸上海市政府領導,交通銀行在兩家公司的全部出資額及相關權益也同時轉讓。
10、2002年3月,建行成為國內首家獲得人民銀行批准開展財務顧問業務的商業銀行。2003,為了推動投資銀行業務發展,建行設立了專門的投資銀行部。
11、中信集團從開始創立到現在一直以綜合經營為特徵,除了金融的綜合經營以外,在集團范圍,實還涉足許多其他領域。2002年8月8日,人民銀行批准成立中信控股公司。
12、2004年,中國光大銀行向銀監會申請在國內第一家開辦理財業務。
13、2005年,交通銀行被監管部門批准為綜合經營試點銀行,開始實施管理和發展的戰略轉型,其戰略目標是朝著"國際公眾銀行、創新型銀行、綜合性銀行、經營集約化銀行、管理先進型銀行"的目標邁進,努力創辦一流現代金融企業。
14、2005年,國內商業銀行獲准發起設立合資基金管理公司,邁出了銀行業綜合化經營的重要一步。
15、2005年8月,交通銀行和國際知名的施羅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國內大型企業中國國際集裝箱海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了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三方持股比例分別為65%、30%、5%。公司總部設在上海,注冊資本為2億元。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的成立,標志著交通銀行在綜合經營方面取得突破。公司目前已成功發行5個基金產品,管理資產規模達到594.58億元,客戶人數近200萬。
16、2007年5月,交通銀行以12.2億元並購重組了湖北國際信託投資有限公司,交通銀行和湖北省財政廳分別持有85%和15%的股權,並將其更名為"交銀國際信託有限公司"("交銀國信")。這是境內信託業經歷多次整頓後首次引入商業銀行作為戰略投資者,也是第一家銀行系信託公司。
17、2007年,交通銀行被監管部門批准發起設立交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並在香港成立了交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交銀國際亞洲有限公司、交銀國際證券有限公司、交銀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在綜合經營領域邁出了堅實的步伐。(資料收集 吳雨珊)

2. 投資銀行業的國外投資銀行業的發展歷史

投資銀行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紀,但是當時投資銀行業僅僅作為商業銀行的一個業務部門被包含在銀行業的范疇之中,銀行業的含義比今天要寬泛得多。當然,在19世紀,投資銀行業務並沒有占據主導地位,大多數商業銀行的主營業務只是給企業提供流動資金貸款。而且由於當時人們普遍認為證券市場風險太大,不是銀行投放資金的適宜場所,因此對銀行從事證券市場業務有所限制。美國1864年的《國民銀行法》就嚴厲禁止國民銀行從事證券市場活動,只有那些私人銀行可以通過吸收儲戶存款,然後在證券市場上開展承銷或投資活動。可以認為,這些私人銀行就是投資銀行的雛形。盡管國民銀行和私人銀行都被稱為銀行,但在業務上,私人銀行一開始就兼營商業銀行業務和投資銀行業務。
(一)投資銀行業的初期繁榮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前,一些大銀行就已開始著手為戰爭的結束做准備。戰後,大量公司也開始擴充資本,投資銀行業從此開啟了其真正意義上的、連貫發展的序幕。雖然有1864年《國民銀行法》禁止商業銀行從事證券承銷與銷售等業務,但美國商業銀行想方設法繞過相關的法律規定,仍然可以通過控股的證券公司將資金投放到證券市場上。美國的J.P.摩根、紐約第一國民銀行、庫恩洛布公司都是私人銀行與證券公司的混合體,1927年的《麥克法頓法》則乾脆取消了禁止商業銀行承銷股票的規定。這樣,在20世紀20年代,銀行業的兩個領域終於重合了,同時,美國進入了產業結構調整期,新行業的出現與新興企業的崛起成為保持經濟繁榮的支撐力量。由於通過資本市場籌集資金成本低、期限長,導致公司的融資途徑發生了變化,新興企業在擴充資本時減少了對商業銀行貸款的依賴,這使美國的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由於證券市場業務與銀行傳統業務的結合,以及美國經濟的繁榮,投資銀行業的繁榮也真正開始了。這一時期投資銀行業的主要特點是:以證券承銷與分銷為主要業務,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混業經營;債券市場取得了重大發展,公司債券成為投資熱點,同時股票市場引人注目。銀行業的強勢人物影響巨大,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混業的發展。
(二)20世紀30年代確立分業經營框架
1929年10月,華爾街股市發生大崩盤,引發金融危機,導致了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在大蕭條期間,美國11000家銀行倒閉,占銀行總數的1/3,嚴重損害了存款者的利益,企業也由於借不到貸款而大量破產。對大蕭條的成因,事後調查研究認為,商業銀行、證券業、保險業在機構、資金操作上的混合是大蕭條產生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商業銀行將存款大量貸放到股票市場導致了股市泡沫,混業經營模式成為罪魁禍首。由此得出的結論是:為避免類似金融危機的再次發生,證券業必須從銀行業中分離出來。在此背景下,以《格拉斯-斯蒂格爾法》為標志,美國通過了一系列法案。其中,1933年通過的《證券法》和《格拉斯-斯蒂格爾法》對一級市場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格規定了證券發行人和承銷商的信息披露義務,以及虛假陳述所要承擔的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並要求金融機構在證券業務與存貸業務之間做出選擇,從法律上規定了分業經營;1934年通過的《證券交易法》不僅對一級市場進行了規范,而且對交易商也產生了影響;同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取代了聯邦貿易委員會,成為證券監管機構。
(三)分業經營下投資銀行業的業務發展
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金融業及其面臨的內外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工商業以發行債券、股票等方式從資本市場籌集資金的規模明顯增長,資本市場迅速發展,資本商品也日新月異,交易商、經紀人、咨詢機構等不斷增加,保險業與投資基金相繼進入這個市場,資本市場在美國金融業中的地位日益上升;由於銀行儲蓄利率長期低於市場利率,而證券市場則為經營者和投資者提供了巨額回報,共同基金的興起吸收了越來越多的家庭儲蓄資金,甚至證券公司也開辦了現金管理賬戶為客戶管理存款,這使商業銀行的負債業務萎縮,出現了所謂的脫媒現象;技術進步提高了金融交易的效率,降低了成本,更加復雜的衍生金融交易可以使用電腦程序安排;歐洲市場兼容型的金融業務使其競爭力更強。
(四)20世紀末期以來投資銀行業的混業經營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加拿大、西歐等國相繼經歷了金融大爆炸,銀行幾乎可以毫無限制地開展投資銀行業務,這也是美國放鬆金融管制的外在原因。在內外因素的沖擊下,到了20世紀末期,1933年《證券法》和《格拉斯·斯蒂格爾法》等制約金融業自由化的法律體系已經名存實亡。作為持續了20餘年的金融現代化爭論的結論,1999年11月《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先後經美國國會通過和總統批准,成為美國金融業經營和管理的一項基本性法律。《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意味著20世紀影響全球各國金融業的分業經營制度框架的終結,並標志著美國乃至全球金融業真正進入了金融自由化和混業經營的新時代。
(五)美國金融風暴對投資銀行業務模式的影響
2008年美國由於次貸危機而引發的連鎖反應導致了罕見的金融風暴,在此次金融風暴中,美國著名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和雷曼兄弟崩潰,其原因主要在於風險控制失誤和激勵約束機制的弊端。
美國監管機構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原投資銀行模式過於依靠貨幣市場為投資銀行提供資金,尤其是在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之後,對於投資銀行的借貸就變得日益困難。如果轉型為銀行控股公司,原投資銀行機構就將獲准開展儲戶存款業務,這可能是一種更為穩定的資金來源。為了防範華爾街危機波及高盛和摩根斯坦利,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批准了摩根斯坦利和高盛從投資銀行轉型為傳統的銀行控股公司。銀行控股公司可以接受零售客戶的存款,成為銀行控股公司將有助於兩家公司重構自己的資產和資本結構。

3. 國內外有哪些知名的金融理財團隊

王亞偉.你找找吧.

他好多案例.

我師傅來.代理操盤.收益後分成.精誠合作.

4. 請問,國內個人是否可以向國外金融、投資公司賬戶匯款有哪些相關的法律規定

可以匯款。
中國公民每年購匯不得超過5萬美元。

5. 請問,怎麼了解國外一家金融投資公司是不是正規公司

既然是金融機構,就要在金融監督機構內查詢.比如外匯管理局,證監會等等.

6. 世界上著名的投資銀行有哪些

1.高盛GoldmanSachs(按排名順序排列)

世界上最早的專業投資銀行,由先生創辦於1861年。

高盛以其濃厚的企業文化著稱,在100多年的歷史,上一直堅持投行主體戰略,很少涉足商業銀行、零售經紀等領域(但並非完全不涉足),是華爾街投行之首。

(6)國外著名金融投資公司擴展閱讀:

投資銀行 (Investment Banks) 是與商業銀行相對應的一類金融機構,主要從事證券發行、承銷、交易、企業重組、兼並與收購、投資分析、風險投資、項目融資等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是資本市場上的主要金融中介。

投資銀行是美國和歐洲大陸的稱謂,英國稱之為商人銀行,在日本則指證券公司。

投資銀行的組織形態主要有四種:

一是獨立型的專業性投資銀行,這種類型的機構比較多,遍布世界各地,他們有各自擅長的業務方向,比如美國的高盛、摩根斯坦利;

二是商業銀行擁有的投資銀行,主要是商業銀行通過兼並收購其他投資銀行,參股或建立附屬公司從事投資銀行業務,這種形式在英德等國非常典型,比如匯豐集團、瑞銀集團;

三是全能型銀行直接經營投資銀行業務,這種形式主要出現在歐洲,銀行在從事投資銀行業務的同時也從事商業銀行業務,比如德意志銀行;

四是一些大型跨國公司興辦的財務公司。在中國,投資銀行的主要代表有: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中信證券等。

參考資料:投資銀行-網路

7. 國內可以投資國外金融產品嗎

可以。

中國股市的持續性低迷,讓越來越多的人對中國股市投資持謹慎態度,而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高泡沫化,也讓很多人在房地產投資上如履薄冰,隨著國際信息交流的日益通暢以及國家對於海外投資的逐步試點,越來越多的的人將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場,其較為完善的法律保護和相對超額的收益,讓中國投資者躍躍欲試,本期格上理財將為您簡單梳理海外投資的相關途徑。
海外直投
由於國家外匯管理局對於個人投資海外金融市場的相關限制,現在個人投資者對於海外的直接投資主要是購買房產,開辦企業等,由於開辦企業的難度較大,所以較大比例的投資者還是購買房產。隨著國人手中"閑錢"越來越多,而金融危機的影響,使得部分國家的房地產價格低廉,有較好的保值增值功能,所以國內的海外房產投資異常火爆。
即使不自住,買來出租。格上理財數據顯示,中國房地產市場,以北上廣為例,價值1千萬的房子,房屋的租金每月大約是1到2萬,收益率為千分之一到二每月,而美國房市的租金收益率約為千分之7到8,也是不錯的投資收益。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對國外風土民情的不了解,海外置房因所選區域,匯率,甚至相關地區的法律不同,收益率等也不相同,所以海外直投房產需要花費較多的精力,而我國現在選擇海外直投的更多的還是有投資移民需求的人。
QDII
QDII是指允許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投資海外資本市場有價證券投資業務的一項制度。因為我國個人投資者不允許直接投資海外資本市場,QDII無疑彌補了這個縫隙,讓我國個人投資者有機會參與國際資本市場,獲取國際資本盈餘。
我國現有的QDII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銀行發行的QDII產品,一種是基金公司發行的相關產品,銀行發行的QDII產品,主要投資於海外固定收益資產項目,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放寬,銀行發行的QDII也可以投資於海外的股票市場,但是比例不會太高,並會受相關政策監管,總體來說,銀行類QDII產品屬於風險較低,投資收益適中的產品,相對比較適合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投資者,但是投資門檻比較高,一般幾萬到幾十萬不等。
基金公司發的產品,自主選擇權比較大,可以自由選擇投資品種,可直接進行股票投資,也可投資股票基金,同時股票市場的持倉比例也可根據基金經理人的投資策略進行自由選擇,但是相關投資策略的實現,需要遵循基金公司的審核流程。該審核流程在控制了風險的同時,鑒於時效性,有時也會錯失投資良機。基金公司發型的QDII產品,相較於銀行產品而言,收益率較高,但是波動幅度較大,風險也相對較高,適合具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希望獲取較高產品收益的投資者,投資門檻較低,部分產品甚至可以一千元起投。
不管是銀行還是基金公司發行的QDII,都屬於公募產品,也就是公開向社會發行,同時產品的相關信息,如凈值,收益率等,也必須嚴格按照國家規定進行定時定製的披露。但是海外投資理財中,還有一種產品,以其較高的風險和超額的收益率,而被國內外高凈值客戶所追捧,那就是陽光私募海外基金。
陽光私募海外基金
陽光私募海外基金,顧名思義,它是通過信託公司平台發型,經過監管機構備案的,資金實現第三方銀行託管的,有定期業績報告的投資於海外市場的基金。陽光私募海外基金,一般都是由多年海外市場操作經驗的專業人員進行操作,學歷基本以海歸碩士為起點。據格上理財數據顯示,景林金色中國的基金經理蔣錦志,證券市場從業年限超過20年,早期操作海外理財專戶,累計凈收益就達771%。現在其旗下產品景林金色中國,凈值也創造過976.06的奇跡,年復利30.07%,成立至今曾4次問鼎彭博財經大中華區對沖基金第一名。經驗豐富,操作手法老到。
此外私募海外基金對於投資經理的投資策略和手法限制較少,倉位自由調整,因此能對市場做出快速的反應,經常能取得超額收益。2013年中國股市長期震盪,滬深300股指下跌約8%,市場調查顯示,約七成股市投資者處於虧損狀態,可謂損失慘重。而海外私募卻異軍突起,據格上理財數據顯示,天馬中國成長在2013年取得了15.84%的年收益,整個海外私募行業在2013年也取得了14.45%的不錯收益。
雖然私募海外基金在我國起步較晚,但是卻受到國內外高凈值客戶的追捧,認購火爆。海外私募投資門檻較高,最低為10萬美金起投,適合資金量較大,對於資金的流動性要求不高,具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希望獲取海外市場超額收益的投資者。
不管是何種理財產品,投資者都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如資產總值,風險承受能力,精力,時機等進行合理的選擇,畢竟投資理財,還需風險自擔,盈虧自負。在自己不能合理把握的時候,不妨多咨詢一些相關的理財機構,將自己的資產交給專業的人士進行打理,投資者要時刻謹記,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8. 請問如何才能查出一個外國公司的真假 或者有誰知道美國金融(時代)國際投資集團是真是假

外國公司注冊很容易,證明的資料也容易造假,靠當地工商局也未必可靠。

有一點是有效的,投資方沒有出資的時候,就向當地以各種名目要錢花,就一定是假的。

現在各地政府渴望資金投入,經常召開各種引資會,特別是那種國際性質的引資會。每當我看見事後的會議報導都哭笑不得。往往騙吃騙喝以後,就是得到了數以百億計的「意向性投資」。而且樂此不疲,明年再干。

9. 全球有哪些著名的投資公司

美國KPCB風險投資公司,德豐傑風險投資公司,美國國際數據集團,凱雷投資集團,Accel合夥公司等,下面一一介紹:

1. KPCB公司人才濟濟,在風險投資業嶄露頭角,在其所投資的風險企業中,有康柏公司、太陽微系統公司、蓮花公司等這些電腦及軟體行業的佼佼者,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公司抓住這一百年難覓的商業機遇,將風險投資的重點放在互聯網產業,先後投資美國在線公司、奮揚公司(EXICITE)、亞馬遜書店。

2. 德豐傑是唯一一家通過聯合基金網路進行全球投資的風險投資公司,在全球30多個城市設有辦事處,並擁有超過35億美元的投資資金。德豐傑的宗旨是在全球范圍內搜尋具有傑出才能並試圖改變世界的企業家,並向其提供資金和服務。

3. 美國國際數據集團(International Data Group)是全世界最大的信息技術出版、研究、會展與風險投資公司。IDG公司2006年全球營業總收入達到28.4億美元。

4. 美國凱雷投資集團(The Carlyle Group,又譯為卡萊爾集團,以下簡稱凱雷集團)成立於1987年,公司總部設在華盛頓,擁有深厚的政治資源,管理資產超過300億美元,是全球最大的私人股權投資基金之一。

5. Accel Partners是世界五大風險投資機構之一,致力於幫助傑出企業家去建立業務定位非常明晰的技術公司。深入的專業知識、相關經驗以及行業關系,使得Accel Partners的團隊反應更加敏捷,創造更多價值,最終成為優秀技術家的最佳合作夥伴。

6. 大西洋大眾公司成立於1980年,專門為信息技術及知識產權驅動的成長型企業提供資金。目前管理約100億美元資本,至今已曾投資於約150家公司,目前投資的企業超過60家,其中接近一半在美國國外。公司憑借其全球化戰略及覆蓋世界各地的業務網路, 為其所投資公司持續提供增值協助, 以及長遠的投資理念 而在投資界中著稱。

閱讀全文

與國外著名金融投資公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