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社會上開辦的擔保公司它們的上級主管部門是那個有監管部門嗎他們吸收存款利息有沒有規定。
看規模,注冊資本超過一億的,由工信部監管,不足一億的由當地政府部門監管(有可內能是經貿局、容中小局、財政局等等)
擔保公司屬於非准金融機構,不直接吸收存款,所以只有放款利率及擔保費等,但目前社會上有些擔保公司有民間借貸擔保業務,不是非常合乎法律規范,投資要慎重。
B. 利率進行宏觀調控會干預其市場化嗎
近年來,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1996 年以後,先後放開了銀行間拆借市場利率、債券市場利率及銀行間市場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的發行利率;放開了境內外幣貸款和大額外幣存款利率;試辦人民幣長期大額協議存款;逐步擴大人民幣貸款利率的浮動區間。尤其是2004 年,利率市場化邁出了重要步伐:1月1日,再次擴大了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浮動區間;3 月25日,實行再貸款浮息制度;10 月29日,放開了商業銀行貸款利率上限,城鄉信用社貸款利率浮動上限擴大到基準利率的2.3 倍,實行人民幣存款利率下浮制度。
2005年1月31日,央行又發布了《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報告》。2005年3月16日,人民銀行大幅度降低超額准備金利率,並完全放開金融機構同業存款利率。目前,尚未進入市場化改革進程的唯有存款利率的上限、貸款利率的下限和法定存款准備金利率等少數利率品種。
一般說來,在經濟高漲時期,由於「管制利率」低於市場「均衡利率」,導致資金需求過度,投資和經濟過熱,引發通貨膨脹;而當經濟不景氣時,由於「管制利率」高於「均衡利率」,導致資金需求不足,投資低迷,從而加劇通貨緊縮。利率管制已成為加劇經濟波動的重要原因。
發達國家利率如何市場化
這類國家的特點是其金融部門和實際生產部門都比較發達。由於歷史的原因,其對利率和銀行實行了管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利率管制和對銀行的其他管制都需要放鬆。從放開條件方面來分析,他們幾乎不存在什麼障礙,所以並不需要有目的去創造足夠的條件,其面臨的主要問題只是放開時機的選擇,這類國家的利率放開後,對社會經濟的沖擊不大。
美國:在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背景下形成的Q項條例及其他管制措施到60年代中期時,由於市場利率與Q項規則規定的最高利率之間差距越來越大,干擾了正常的經濟運行。迫使美國政府和貨幣當局尋求變通之策。美國的利率放開過程,是一個典型的發達金融市場逐漸向政府管制「逼宮」的案例。
管機構,放市場:Q項規則只限制了存款機構吸收存款的利率,至於金融市場中的其他利率未加任何干涉。正是這些未受管制的部分的迅速發展,對被管制部分形成有力的「逼宮」,致使其最終垮台。
重點突破:美國金融界找到的突破口是可轉讓大額存單的發行與交易。一方面淡化了銀行單獨依靠存款作為資金來源所形成的約束;另一方面也在存款利率管制體制上打開了一個缺口。
多種創新,循序漸進:CD最高存款利率限額取消後,美國銀行界又陸續推出了一系列利率不受限制或市場交易的國庫券利率掛鉤的金融創新手段,如「狂卡(Wild card)存單(4年以上,無利率限制)、貨幣市場存單(與同期國庫券利率掛鉤)、小額儲蓄存單(與國庫券掛鉤)、7-31天和91天賬戶(與國庫券掛鉤)、貨幣市場存款賬戶、超級可轉讓存單(市場利率)等。
日本:其基本特點可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1)先國債,後其他品種;(2)先銀行同業,後銀行與客戶;(3)先長期利率,後短期利率;(4)先大額交易,後小額交易。
第一階段從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實行國債發行和交易利率的市場化。
第二階段是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豐富和完善票據市場的基礎上實現貨幣市場利率的市場化。
第三階段是80年代初至80年代末,隨著金融創新和交易品種的小額化實施和完成借貸市場的利率市場化。在這一過程中,日本貨幣當局逐級降低了CD的發行單位和減少了大額定期存款的起始存入額,並通過引入與CD市場利率聯動的MMC型存款(定期存款,但其存款利率與CD市場聯系),逐步實現了由管制利率到自由利率的過渡。
第四階段是從90年代初,隨著日本央行停止「窗口指導」,代之以公開市場業務等方式調節總供求,從而出現了穩定的市場利率,到1994年10月利率完全實現了市場化。
其他國家和地區利率如何市場化
此類國家或地區並非像A類國家那樣等到實際經濟部門已高度發達之後再來放鬆對金融部門的管制,而是在實際部門獲得一定程度發展之後,即開始改變其原有的對金融部門的管制政策,其目的是想更有效率地發揮金融部門在新的自由化盛行的國際環境條件下對其國內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
台灣地區:從1975年開始推動利率市場化,選擇的突破口是貨幣市場。貨幣市場利率由市場資金供求而定,不受限制,並作為「中央銀行」探索市場利率的指標之一。
到1980年,台灣放寬利率管制,由「中央銀行」和銀行公會確定利率上下限,各商業銀行在此范圍內確定自己的利率,並可視市場銀根松緊而靈活調整。1985年又取消「中央銀行」核定商業銀行放款利率上下限加減幅度的制度,各商業銀行可按客戶等級制定差別待遇。1989年取消由「中央銀行」和銀行公會制定利率上下限的制度,各金融機構可視市場資金供求自行制定存貸款利率,「中央銀行」只運用再貼現、公開市場等工具,間接影響市場利率。
阿根廷:1977年,阿根廷在大幅度降低存款准備金率、對商業銀行實行私有化、鼓勵建立非銀行金融機構、為外資銀行提供便利條件的同時,允許商業銀行根據資金供求情況自行決定利率。
但由於當時宏觀經濟形勢不好、通貨膨脹率較高等因素的影響,放開利率後,實際貸款利率水平上升到令人難以想像的高度,大批企業因無法償還銀行貸款而倒閉,國內資金供不應求,本國商業銀行和企業被迫向利率相對較低的國際金融市場借貸,導致外債的過度膨脹和政府的重新干預,中央銀行被迫發行10萬多億比索,以挽救那些瀕於破產的企業,這又加劇了通貨膨脹。企業的倒閉又反過來沖擊了銀行,大批銀行相繼破產。在這種形勢下,政府只好放棄了利率的市場化。
利率市場化的步驟
從國際一般經驗來看,利率市場化的一般通過「小步快走」的方式將利率調整到市場均衡狀態附近,以保持經濟金融運行的穩定。完善利率浮動制,擴大利率浮動范圍,下放利率浮動權。
採取先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再借貸市場的方式,逐步擴大利率市場化的成份。同業拆借市場所形成的利率是可以反映宏觀資金供求狀況的,也是可以作為宏觀決策當局把握經濟運行態勢的主要參考變數。國債市場的發展也為利率管制體系打開了一個缺口,同時以國債為基礎的回購交易所形成的利率也是短期市場利率的主導性指標之一。此外,增加金融市場中可交易的品種,使得社會金融資產多樣化,然後先使這類非存貸款品種利率自由化,通過它們與銀行存貸款的競爭,最終放開貸款利率,進而放開存款利率。
實現基準利率引導下的市場利率體系。市場的基準利率基本形成,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基準利率(包括再貼現利率、再貸款利率等),影響商業銀行貸款利率,進而影響對企業的貸款利率以及社會總供求,實現國家對宏觀經濟進行間接調控的目標。
推進利率市場化的合適時機
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和寬松的資金供給降低了存貸款利率市場化的宏觀風險。減輕了市場化後通貨膨脹率上升或利率快速上漲的風險。
貨幣市場的發展為存貸款利率市場化奠定了市場基礎。貨幣市場不僅便利了商業銀行進行流動性管理,而且也為商業銀行的風險定價提供了參照。
商業銀行競爭手段日趨理性,為存貸款利率市場化奠定了較好的微觀基礎。我國的商業銀行現在更多的在注重提高服務質量、開發新的金融產品上來幫助客戶提高收益和降低風險,贏得客戶的信任和支持。
充分有效的金融監管,為利率市場化提供了良好的法律環境。1998年完成了中央銀行九大區域分行的設立;根據國情實行了人民銀行、證監會和保監會分業管理模式;整頓和維護金融秩序;提高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大幅降低其不良資產;出台《證券法》等法律法規,加強金融領域執法力度。
中國利率市場化的思路
金融改革的具體目標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金融宏觀調控間接化,即實現金融宏觀調控由直接調控手段為主向間接調控手段為主轉變,建立一個充分、有效運用多種間接調控手段的間接型金融宏觀調控體系;二是金融交易市場化,即建立一個規模巨大、運作有效、監管嚴格的金融市場體系;三是商業銀行企業化,即推進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和其他金融機構改革,建立一個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管理科學、充滿經營活力和富有競爭力的金融組織體系。
而利率市場化與「三化」目標都有著很密切的關聯。不依市場供求關系生成的非市場化利率,不能真實反映資金的稀缺程度,自然也就不能成為准確、真實的資金價格信號,正確調節貨幣需求,因而無法有效發揮宏觀調控的「指示器」作用。
要實現金融交易市場化,金融市場中交易的商品,即「資金」的價格必須是市場化的。利率管制的經營環境使中資金融機構無法經受市場利率的洗禮,缺乏應對利率競爭、管理和控制利率風險的實踐和經驗,無法掌握精巧的定價技術,從而可能在與外資金融機構的競爭中處於劣勢。
此外,沒有在利率市場化基礎上的資金定價權和金融商品定價權,商業銀行就不能根據資產業務的風險度和客戶的貢獻度,靈活地運用價格策略參與市場競爭,就無法形成自己獨特的客戶市場,也無法把自身打造成真正市場化的微觀金融主體。
所以,利率市場化改革不僅僅是利率生成機制的改變,更重要的,是改善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提高中資金融機構競爭力,應對金融對外開放的需要。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利率市場化改革將牽動中國金融制度的整體變革。
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總體思路應確定為:先放開貨幣市場利率和債券市場利率,再逐步推進存、貸款利率的市場化。存貸款利率市場化應按照「先外幣、後本幣;先貸款、後存款;先長期、大額,後短期、小額」的順序進行。
C. 中央銀行或者貨幣當局為什麼非常重視存款利率的上限管制
為了保護儲戶的利益唄。從利率市場化的歷史來看,可能會有銀行倒掉。不過在存款保險制度實施之前,應該不會完全放開存款利率的。
D. 總結利率現狀及利率管制的現狀
隨著利率管理體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尤其是放開外幣貸款和大額外幣存款利率,擴大人民幣貸款利率浮動幅度,對保險公司和社會保障基金存款實行協議存款,及擴大農村信用社利率市場化改革試點等,改革在促進金融市場的發展、金融業務的創新及多樣化的同時,金融機構信貸資產的利率風險也不斷暴露出來。商業銀行如何正確認識自身存在的利率風險,如何採取措施規避利率風險是推進利率市場化進程的當務之急。為此,我們對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轄區利率風險管理現狀進行了調查。一、當前銀行本外幣業務存在的利率風險 (一)利率期限不相匹配的風險。 這種風險反映的是一定時間內要重新定價的資產與需要重新定價的負債之間存在差額的狀況。由於目前金融機構一般的存貸款仍然執行固定的管制的利率政策,由此,政策上造成了金融機構資產和負債利率期限不相匹配的風險。 1、目前人民幣定期存款(協議存款除外)利率固定,期限最長為5年期,而中長期貸款利率實行一年一定,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當人民幣利率下調時,金融機構的利差收入減少,由此帶來了利率的風險,這種利率風險對金融機構的影響是普遍的,非常突出。尤其是前幾年商業銀行為保險公司開辦的協議存款,由於存款利率
2001年美國互聯網泡沫破滅後,美聯儲維持低利率政策,華爾街玩數字游戲,造就了房地產泡沫,至2008年金融危機後房地產泡沫逐漸破滅。這圖概括了當前美國房地產現狀。
逆回購縮量與利率下行,預示金融機構當前流動性充裕的現狀,至少短期再降準的概率偏低。對於未來的政策動作,長期而言外匯占款變化仍是影響是否降準的最重要因素;而基於對二季度信貸投放能否足額的擔憂,疊加6月公開市場到期量劇減,我們偏向於6月下旬至7月數據公布前夕,是一個敏感時點。
中國經濟呈現著種種莫名的怪現狀,貨幣並沒有超量投放,但通貨膨脹卻節節上升;央行不調整利率只調法准金,猶如一個想減速的司機只松油門,而不降檔和踩剎車。當前的國富民窮、內需不振與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有密切的關系。中國的政治和經濟,面臨著必須轉型的節點。廣東喊了幾年的轉型,卻沒看到結果 本信息由銀行利率首發於 http://www.yinhang123.net/cxck/jiaoyuchuxu/5309.html,轉載請說明出處。
E. 中央銀行,商業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的關系
中央銀行是國家金融行政管理機關,根據國家授權,進行貨幣發行、代管國庫資金、制定執行貨幣政策、維護金融市場秩序。
商業銀行以吸收存款為主要資金來源,發放貸款,以利潤為主要經營目標的金融機構。
(一) 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監管 (371)
1、設立商業銀行總行及分支機構,由人民銀行總行審理後報國務院批准;設立商業銀行的省級分行或計劃單列市分行,由商業銀行總行提出申請,報人民銀行總行審核批准;設立地、市級分支行,由商業銀行省級分行提出申請,報人民銀行大區分行批准;設立縣(市)支行、市區辦事處、地市級分行營業部,由商業銀行地市級分、支行提出申請,經人民銀行中心支行審核,報大區分行批准。
2、對商業銀行的檢查和監管,包括不定期檢查、金融機構年檢和專題檢查,檢查的內容主要是機構設立的合法性,執行政策情況,經營情況等;監管商業銀行的全部業務,包括對其資本結構的監管,對其資產負債比例監管和風險資產監管,對其信貸計劃執行的監管,對其存貸款業務活動的監管,對其結算業務的監管,對其利率管理的監管,對其外匯業務的監管等。
3、商業銀行的主要領導須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才能履職。
4、商業銀行依照商業銀行法的規定在對銀行名稱、注冊地點、注冊資本、股權結構等重大事項進行變更之前須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
5、商業銀行因各種情況不能繼續經營,需要終止的,須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才能清算和注銷銀行法人資格。
(二) 商業銀行在業務上接受中央銀行的監管 (254)
1、商業銀行辦理存款業務,須遵循中國人民銀行規定利率幅度確定存款利率,其辦理貸款業務時,應按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利率幅度確定貸款利率。
2、遵循中國人民銀行關於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的規定,使商業銀行的長期貸款、中期貸款、短期貸款、同業拆借業務、國債業務等保持合理的比例,使各種期限的負債業務也保持合理的期限和結構。
3、商業銀行的重要投資須按照商業銀行法的規定進行,並事先取得中國人民銀行批准。
4、商業銀行應定期向人民銀行報送資產負債表等報表和其他資料,接受人民銀行的檢查監督等。
5、商業銀行違反商業銀行法和其他法律法規的行為,構成行政責任的,由中國人民銀行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同時中央銀行也對其他金融機構實行業務監管。
F. 貨幣當局還公布一年期的存款基準利率有什麼意思,不是取消利率管制了嗎
在中國,由央行確定的基準利率包括以下這張表中的項目。這是我剛剛從中國人民銀行上復制的。人民幣現行利率表 單位:年利率%項 目利率水平調整日期人民銀行對金融存款利率 2008.11.27法定準備金1.62 超額准備金0.72 人民銀行對金融貸款利率2008.12.23二十天2.79三個月3.06六個月3.24一 年3.33再貼現1.80金融人民幣存款基準利率2008.12.23活期存款0.36三個月1.71半 年1.98一 年2.25二 年2.79三 年3.33五 年3.60 金融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2008.12.23六個月以內(含六個月)4.86六個月至一年(含一年)5.31一至三年(含三年)5.40三至五年(含五年)5.76五年以上5.94
G. 公司債的利率區間是如何確定的
您好
演算法分析:
設事件甲起點時間是P,結束時間是Q。
在P之前有AD兩點,Q之後有版CF兩點,PQ之間有權BE兩點;
A--D 起點P B--E 終點Q C--F
某一事件乙發生起點和PQ之間的關系有三種情況,分別是ABC三點(即 在PQ前,之間和後)
事件乙發生終點和PQ之間的關系有三種情況,分別是DEF三點(即 在PQ前,之間和後)
於是事件乙有 6種 AD,AE,AF,BE,BF,CF
分別是三種情況 包含 AF,BE,
部分重疊 AE,BF
無交集 AD,CF;
演算法編程:事件sj(a,b) (a,發生時間;b,結束時間)
事件比較sjb(sj(a,b),sj(c,d))
d<a 無交集
c<a,且 a<d<b 部分重疊
c<a,且 b<d 包含
a<c<b,且 d<b 包含
a<c<b,且 d>b 部分重疊
c>b 無交集
重疊時間 演算法 在以上基礎上 改動
包含時間提取 c<a,且 b<d 包含 提取為(a,b)
a<c<b,且 d<b 包含 提取為(c,d)
部分重疊時間提取 c<a,且 a<d<b 部分重疊 提取為(a,d)
a<c<b,且 d>b 部分重疊 提取為(c,b)
H. 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的關系
商業銀行與中央銀行的關系
(一) 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監管 (600)
1、設立商業銀行總行及分支機構,由人民銀行總行審理後報國務院批准;設立商業銀行的省級分行或計劃單列市分行,由商業銀行總行提出申請,報人民銀行總行審核批准;設立地、市級分支行,由商業銀行省級分行提出申請,報人民銀行大區分行批准;設立縣(市)支行、市區辦事處、地市級分行營業部,由商業銀行地市級分、支行提出申請,經人民銀行中心支行審核,報大區分行批准。
2、對商業銀行的檢查和監管,包括不定期檢查、金融機構年檢和專題檢查,檢查的內容主要是機構設立的合法性,執行政策情況,經營情況等;監管商業銀行的全部業務,包括對其資本結構的監管,對其資產負債比例監管和風險資產監管,對其信貸計劃執行的監管,對其存貸款業務活動的監管,對其結算業務的監管,對其利率管理的監管,對其外匯業務的監管等。
3、商業銀行的主要領導須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才能履職。
4、商業銀行依照商業銀行法的規定在對銀行名稱、注冊地點、注冊資本、股權結構等重大事項進行變更之前須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
5、商業銀行因各種情況不能繼續經營,需要終止的,須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才能清算和注銷銀行法人資格。
(二) 商業銀行在業務上接受中央銀行的監管 (362)
1、商業銀行辦理存款業務,須遵循中國人民銀行規定利率幅度確定存款利率,其辦理貸款業務時,應按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利率幅度確定貸款利率。
2、遵循中國人民銀行關於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的規定,使商業銀行的長期貸款、中期貸款、短期貸款、同業拆借業務、國債業務等保持合理的比例,使各種期限的負債業務也保持合理的期限和結構。
3、商業銀行的重要投資須按照商業銀行法的規定進行,並事先取得中國人民銀行批准。
4、商業銀行應定期向人民銀行報送資產負債表等報表和其他資料,接受人民銀行的檢查監督等。
5、商業銀行違反商業銀行法和其他法律法規的行為,構成行政責任的,由中國人民銀行依法給予行政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