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央行對存款類金融機構債權減少,這對存款金融機構帶來哪些影響
機構從央行獲得的資金減少,可能會導致流動性減少。
❷ 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的債權是什麼意思難道商業銀行還一定要欠中央銀行錢嗎
央行一般會有針對商業銀行的再貸款,商業銀行不一定有這個債務
❸ 如何理解中央銀行資產負債和基礎貨幣 詳細
中央銀行負債是是指金融機構、政府、特定部門持有的中央銀行的債權。中央銀行負債業務主要包括存款業務、貨幣發行業務發行中央銀行債券、對外負債和資本業務。 基礎貨幣又稱強力貨幣或高能貨幣,是指處於流通界被社會公眾所持有的通貨及商業銀行存於中央銀行的准備金的總和。基礎貨幣由現金和存款准備金兩部分構成,其增減變化,通常取決於以下四個因素:(1)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債權的變動。這是影響基礎貨幣的最主要因素。一般來說,中央銀行的這一債權增加,意味著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再貼現或再貸款資產增加,同時也說明通過商業銀行注入流通的基礎貨幣增加,這必然引起商業銀行超額准備金增加,使貨幣供給量得以多倍擴張。相反,如果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的債權減少,就會使貨幣供應量大幅收縮。通常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央銀行對這部分債權有較強的控制力。(2)國外凈資產數額。國外凈資產由外匯、黃金占款和中央銀行在國際金融機構的凈資產構成。其中、外匯、黃金占款是中央銀行用基礎貨幣來收購的。一般情況下,若中央銀行不把穩定匯率作為政策目標的話,則對通過該項資產業務投放的基礎貨幣有較大的主動權;否則,中央銀行就會因為要維持匯率的穩定而被動進入外匯市場進行干預,以平抑匯率,這樣外匯市場的供求狀況對中央銀行的外匯占款有很大影響,造成通過該渠道投放的基礎貨幣具有相當的被動性。(3)對政府債權凈額。中央銀行對政府債權凈額增加通常由兩條渠道形成:一是直接認購政府債券;二是貸款給財政以彌補財政赤字。無論哪條渠道都意味著中央銀行通過財政部門把基礎貨幣注人了流通領域。例如,我國1995年的財政借款存量為1600多億元,對近幾年的基礎貨幣量產生了一定影響。(4)其他項目(凈額)。這主要是指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化以及中央銀行在資金清算過程中應收應付款的增減變化。們都會對基礎貨幣量產生影響。 在金融本位幣的時候,央行發行的紙幣或是銀行券是要兌付的,也就是當人們拿著這些紙幣到央行要求兌付時,央行要付給來者金銀,因此這些發行的紙幣就相當於它的負債了。當然現在的紙幣是不用兌付的,所以沿用原來的說法或思路,可以這么理解,但實際上已經不是這么回事了.說中央銀行發行貨幣是中央銀行的負債,這里的負債只是同它的資產相對的,只是會計上的一個科目,它並沒有實際的意義.因為在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裡,發行貨幣這一科目是體現在負債里。但是嚴格意思上講,發行貨幣不構成中央銀行的負債。負債是一種債權債務關系,是需要償還的,但顯然,銀行發行貨幣不需要償還。個人或單位持有貨幣是一種資產的象徵,個人或單位擁有所有權,而不是擁有債權。而且,如果是一種債權的話,按照經濟運行規則,使用者要支付利息,中國央行是不會支付利息的。 1994年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 項 目季末余額(單位:億元)同期比增長率(單位:%)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國外資產(凈)2437.63081.73816.84451.384.1139.5163.0187.3外匯2253.82888.03619.04263.984.1144.1171.7197.8黃金12.012.012.012.00.00.00.00.0國際金融機構資(凈)171.8181.7185.8175.490.998.674.065.9對中央政府債權1582.81582.81582.81687.718.215.213.16.6對存款貨幣銀行債權9297.79383.19581.010451.039.436.621.68.8對非貨幣金融機構債權258.7275.7231.3269.921.238.359.87.2對非金融部門債權682.9696.1708.3728.321.715.910.86.7儲備貨幣13612.314138.315193.817217.838.340.137.229.6發行貨幣*6308.76258.66923.57883.929.619.727.323.1對金融機構負債5934.26399.36634.27468.354.470.649.434.8繳存准備金3072.53391.93683.33961.223.031.340.837.3存款貨幣銀行3002.43312.23571.93827.525.534.543.039.0在人行存款2860.73007.42950.53507.1112.4157.361.832.0存款貨幣銀行2527.72708.62590.93031.3130.6187.063.932.6非金融機構存款1369.41480.41636.11865.620.733.536.639.4債券30.11.01.00.0中央政府存款635.4874.0912.1833.388.2156.8120.076.0自有資金280.5280.5280.5265.7-9.6-9.6-9.6-14.4其它(凈)-298.6-274.4-467.2-728.6-22.3-33.363.187.1 (資料來源:網站)
❹ 用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分析影響貨幣供給量的因素
我國貨幣供給內生性問題包括2個方面:中央銀行債權與國外凈資產的內生性問題。
我國央行的債權主要是對中央政府的債權和對各類金融機構的債權。我國基礎貨幣對中央政府債權的內生性主要反映在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中預算借款與財政預算存款的差額。從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與貨幣概覽關系看,中央銀行資產負債上對中央政府債權的差額與其他所有金融機構對中央政府債權之和就是貨幣概覽中對中央政府債券凈額。對中央政府債權內生性問題實質體現在財政預算借款凈額占每年基礎貨幣投入比重的多少。中央銀行的資產運用是創造貨幣的第一個關鍵環節,當中央銀行資產運用方對其他各方面債權都無彈性可言時候,因財政預算借款凈額增加而增的中央銀行資產數額最後都反映在負債方的增加貨幣放行上。財政赤字能導致基礎貨幣的嚴重擴張,並由此引起對中央政府債權增加而產生的貨幣供給內生性。而基礎貨幣對中央政府債權的內生性從本質上說,是來自於財政體制的軟約束性。
我國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的債權主要是對存款貨幣銀行的債權,尤其是對國有商業銀行的債權。因此,分析中央銀行對各類金融機構債權的內生性問題,主要矛盾就集中在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的存款貨幣銀行行為和形成其不良債權的分析。我國國有專業銀行向國有商業銀行轉化的最大約束條件就是由於國企制度改革而形成的大量不良債權。在我國,國企的軟約束轉化為信貸軟約束,惡化了信貸質量。國有銀行資產質量惡化進一步加重了中央銀行對其債權的虛弱性,當商業銀行信貸資金的相當一部分形成不良債權後,中央銀行只有向國有商業銀行注入更多基礎貨幣增量才能維持其正常運營,這就形成了一種「倒逼」機制,實際上也說明了中央銀行基礎貨幣運行過程中所產生的內生性。
我國國外資產運作的內生性集中體現在,外匯管制制度變化後對國外凈資產運作所產生的影響,使外匯占款增長過快,直接形成貨幣擴張壓力。1994年的外匯制度改革形成了新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其主要特徵是以控制企業結售匯來控制外匯需求,以及中央銀行被動收購外匯作為國家外匯儲備,這兩個方面對人民幣匯率生成機制具有決定作用,但使我國貨幣供給產生了內生性。現行外匯制度,一方面有效刺激了出口,使貿易順差增加,另外一方面使資本流入快速上升,這兩方面都使得國際收支順差增加,國外凈資產增加,而這種國外凈資產的增加並不完全是市場機制的產物,而是內生制度的變更引起的。隨著國外凈資產占貨幣供應量的比重和外匯占款佔中央銀行基礎貨幣比重的上升,我國外匯制度變更形成的國外凈資產增長對基礎貨幣增長已經具有支配作用。
中央銀行債權的內生性和國外凈資產內生性的問題,似的我國貨幣供給機制發生深刻變化,不再像過去,僅僅局限於國內金融資產運行決定貨幣供給,而是由國外凈資產和過呢一信貸共同決定貨幣供給。
❺ 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債權指的是什麼
中央銀行可以對商業銀行進行再貸款,形成商業銀行對中央銀行的負債,中央內銀行對商容業銀行具有債權
債權是得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作為或不作為)的民法上權利。本於權利義務相對原則,相對於債權者為債務,即必須為一定行為(作為或不作為)的民法上義務。因此債之關系本質上即為一民法上的債權債務關系,債權和債務都不能單獨存在,否則即失去意義。
❻ 什麼是基礎貨幣影響基礎貨幣的因素有哪些中央銀行能否控制
基礎貨幣是中央銀行發行的債務憑證,表現為商業銀行的存款准備金(R)和公眾持有的通貨(C)。中央銀行能控制。礎貨幣由現金和存款准備金兩部分構成,其增減變化,通常取決於以下四個因素:
(1)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債權的變動。這是影響基礎貨幣的最主要因素。一般來說,中央銀行的這一債權增加,意味著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再貼現或再貸款資產增加,同時也說明通過商業銀行注入流通的基礎貨幣增加,這必然引起商業銀行超額准備金增加,使貨幣供給量得以多倍擴張。
(2)國外凈資產數額。國外凈資產由外匯、黃金占款和中央銀行在國際金融機構的凈資產構成。其中外匯、黃金占款是中央銀行用基礎貨幣來收購的。
(3)對政府債權凈額。中央銀行對政府債權凈額增加通常由兩條渠道形成:
一是直接認購政府債券;
二是貸款給財政以彌補財政赤字。無論哪條渠道都意味著中央銀行通過財政部門把基礎貨幣注人了流通領域。例如,我國1995年的財政借款存量為1600多億元,對近幾年的基礎貨幣量產生了一定影響。
(4)其他項目(凈額)。這主要是指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化以及中央銀行在資金清算過程中應收應付款的增減變化。它們都會對基礎貨幣量產生影響。
(6)央行對金融機構債權大於負債擴展閱讀
基礎貨幣,整個商業銀行體系藉以創造存款貨幣的基礎,整個商業銀行體系的存款得以倍數擴張的源泉。從質上看,基礎貨幣具有幾個最基本的特徵:
一是中央銀行的貨幣性負債,而不是中央銀行資產或非貨幣性負債,是中央銀行通過自身的資產業務供給出來的;
二是通過由中央銀行直接控制和調節的變數對它的影響,達到調節和控制供給量的目的;
三是支撐商業銀行負債的基礎,商業銀行不持有基礎貨幣,就不能創造信用;
四是在實行准備金制度下,基礎貨幣被整個銀行體系運用的結果,能產生數倍於它自身的量,從來源上看,基礎貨幣是中央銀行通過其資產業務供給出來的。
❼ 問,央行基礎貨幣的投放途徑,和他們之間的比較
國外資產業務: 主要是在外匯市場買賣外匯黃金,變動國外資產。
對政府債權專: 在公開市屬場上購買政府債券、向財政透支或直接貸款,變動對政府債權。
對金融機構債權: 對商業銀行辦理再貼現或發放再貸款,變動對金融機構債權。
它們之間的比較 對商業銀行辦理再貼現或發放再貸款是央行投放貨幣的主要手段.它會根據現實的對貨幣的需要發行,一般不會引起通貨膨脹, 而購買外匯也是央行投放貨幣的重要手段,但是當一國連續貿易順差時,它會加大央行基礎貨幣的投放,進而增加了輸入型通貨膨脹壓力.對政府的債權,是一種不常用的手段,它的應用直接增加了沒有實際財富承接的基礎貨幣,是政府掠奪人民財富的一種手段,比如戰爭時期,政府狂印鈔票.它會引起貨幣貶值,所以它不是常用手段.
❽ 中國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中資產方"對政府債權"和負債方"政府存款"為什麼不相等 同理,為什麼資產方
一邊是資產(債權:政府欠銀行15399.73),一邊是負債(債務:銀行欠政府22733.66),兩邊並沒有直接關系,不需要相等。其他項目同理。
❾ 什麼是銀行創造貨幣的職能
中央銀行的存款儲備金制度使商業銀行可以把民眾的存款儲蓄到中央銀行,從而獲得利息,從而具有了創造貨幣的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