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理解互聯網給互聯網金融產品帶來的核心價值
您是問問題還是擺弄;
但不管您是寄予哪一種;都顯得有些繁冗不新鮮.這三方面其實都是互聯網平台最基礎部分:
信息到達率和傳統方式相較提升了.2.產品線延長的同時金融衍生品的投資渠道變寬變廣.3.可以更清晰或者更直觀的感受到每一筆交易的趨向和動態走向.
當然最重要的都不是這些;而是怎麼持續支撐客戶的投資與收益比;風險與監管,認同與信心.
『貳』 互聯網金融如何創造價值
一是復消除信息不對稱,降低信制息成本。
在經濟學中有一個理論,如果沒有交易成本,資源配置可以實現最優。金融中介的產生,原因是市場交易中存在信息成本,需要金融中介發揮作用。在互聯網金融之下,藉助互聯網的力量,金融中介依然在起作用,但它的作用更為有效和直接,可以最大程度降低信息成本和信息
二是更加便捷。
三是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互聯網金融包含的多種運行模式,悄然向傳統銀行業務發起挑戰,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成為吸引用戶最有力的手段之一。
『叄』 金融互聯網發展前景從哪些方面敘述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互聯網金融揭示出兩個基本趨勢:互聯網企業的金融化和金融企業的互聯網化。互聯網與金融的結合使金融業如虎添翼,其原因在於通過互聯網能夠最有效地解決金融服務的本質需求。這也是互聯網金融核心競爭力的來源。
互聯網技術能最有效地處理價值的時空轉移。金融的本質是價值的跨時空轉移。金融基本功能之一的交易媒介,就是要解決商品和服務貿易供求者之間的貨幣資金轉移問題,即支付問題。互聯網能最有效地通過賬戶的結算與清算來實現交易支付。金融主要功能之一的投融資中介則是價值在期限上的配置,是金融資產的流動性轉換。互聯網最有利於實現不同主體、不同流動性資產價值的配置。金融所衍生出的資產管理功能,本質是收益風險在不同偏好者之間的配置,而互聯網技術可以使不斷變動的風險收益信息更易於及時捕捉和分析。
互聯網的應用大大提升了金融服務的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性,從而提高了金融服務的效率。互聯網打造的信息平台,使很多金融服務的邊際成本趨於零。有效解決了金融服務於小額、分散的零售客戶的高風險、高成本問題,由於藉助網路對大量分散主體展開標准化、自助化服務,使金融服務更趨向於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互聯網技術大大降低了信息獲取成本、信息清算成本、風險識別成本、客戶管理成本,從而大大地提高金融服務的價值創造能力。
『肆』 互聯網金融的優勢及劣勢
美國經濟復學家默頓和博制迪(Merton&Bodie,1993)認為,金融功能比金融機構更加穩定。也就是說,只要金融功能能夠得到有效發揮,金融機構就變得沒那麼重要,甚至可以達到金融脫媒的狀態。
首先說說互聯網金融的優勢。資源開放化,包括開放的平台、資源能得到共享;成本集約化,信息能實現最大化對稱;選擇市場化,改變了過去以金融機構為主體的形式;渠道自主化,通過互聯網技術和前端的整合,擴大服務的邊界;用戶行為價值化,利用雲計算將消費者的行為數據進行分析,從中挖掘商業價值。總結這些優點,那就是互聯網金融可以通過社交網路,電子商務平台等能夠及時獲取資金供求雙方的信息,而這是傳統金融模式難以望其項背的。
但是相較於傳統金融模式,互聯網金融也存在著很多問題。互聯網金融很難准確把握小微企業真實的融資需求;互聯網金融無法吸收存款;此外,互聯網金融尚處於無監管機構、無准入門檻的階段,發展混亂、魚龍混雜,人才和渠道的制約也決定了其無法提供高端的金融服務,品牌和信用積累程度不夠,對消費者的信息保護也存在挑戰;最後,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用戶信息被大量的掌握,信息安全成為了令人擔憂的問題。
『伍』 互聯網金融有哪些價值性
第一、互聯網的場景創造了新的金融需求。
這主要體現在保險和消費金融兩方面,例如,用戶在線購物時不但使用了消費分期,還順便購買橋跡了運費險;在網上買機票的同時還購買了航空意外險,如果是旅行的話,還可以選用旅遊分期產品。
第二、大數據在金融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
這主要體現在,通過對用戶行為數據的收集和處理,可以逐步做到對用戶的精準畫像,為其提供個性化的保險、理財、貸款等金融服務。在信貸建模方面,除了利用傳統的財務數據,大數據敏野並技術通過結合用戶的購物、社交、閱讀等各方面的數據,脊鋒可以提高風險測定的精度。
第三、互聯網可以擴大金融服務半徑、精簡服務渠道。
互聯網本身就是信息傳播最快的途徑,通過互聯網信息和服務可以更高效的抵達用戶。如何實現呢?愛銀承理財規劃師表示我們看到很多理財平台並不投放傳統的廣告,而是選擇通過運營新媒體,利用社交方式來實現用戶的自然增長。實際上,金融服務的信任成本很高,而朋友推薦是非常有效的渠道,朋友圈讓這種營銷方式得以實現。
第四、互聯網提供了更好的產品。
互聯網產品的競爭很多時候是產品體驗的競爭,因此互聯網人更懂用戶,相比傳統金融互聯網金融已經遠超過了僅僅滿足功能性需求的階段,將產品體驗提升了一個層次。將新型理財APP與傳統銀行的APP對比下就不難看出這一點了。
第五,移動支付對眾多線上的商業模式形成了支撐。
表示移動互聯網讓人們適應了支付寶和微信的線上和線下的支付,享受到了無卡支付的便捷性,促進了 O2O的發展。支付既是交易的閉環,又是金融的入口,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在商戶端,智能 POS 和商戶管理系統打通,為商家提供了新的管理和營銷工具。
『陸』 如何理解互聯網金融創新的意義和價值
金融創新是創造並普及新金融工具、新金融技術、新金融機構和新金融市場的行為。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要完善金融市場體系,鼓勵金融創新,豐富金融市場層次和產品。加快金融創新,是當前階段全面深化金融領域改革的內在要求,也是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推動經濟發展轉型的有力杠桿。
1. 進一步提高資金配置效率
我國的金融資源配置總體上呈現出一定的不平衡性,實體經濟仍存在「融資難融資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綠色環保、城鎮化、小微企業、「三農」等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需求尚未得到很好滿足。金融體系應對圍繞更好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的方式轉變,在時間和空間上更有效率地配置資金。具體可概括為「四新」:推廣新業務,滿足小微企業、「三農」、中西部地區等領域不同客戶的差異性金融需求;開發新產品,拓寬抵質押品的范圍;創新資產證券化業務,盤活存量,用好增量;創新金融服務渠道,不斷提升金融服務的便利性。
2. 更好實現價格發現功能
當前,在我國商品價格放開的同時,資金價格、資源價格仍受一定管制。隨著各個領域自主定價程度的不斷提高,能否形成合理有效的價格,影響和決定著市場能否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這就要求利率市場化等金融改革不斷推進,有效改善發行和交易機制,創新交易品種,培育形成完善的市場基準利率體系。發展遠期、短期等衍生品市場,引導金融資產和大宗產品合理定價。金融機構應當加快完善內外部定價機制,提高差異化、精心化定價能力,是價格更好的反映資金供求關系。
3. 更好的滿足金融消費者需求
目前,我國老闆姓投資渠道主要是存款、股票、基金、銀行理財產品等,金融產品渠道有限,僅靠現有的市場產品難以有效滿足金融消費者對風險和收益的多樣化要求。很多資金通過表外理財、民間借貸等方式,變相投到房地產等過熱領域。資本投資市場的失衡狀態要求銀行機構應當圍繞消費者需求,創新財富管理和理財產品,拓寬投資渠道;創新技術手段,利用更便捷的方式,擴大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公平性和可獲得性,讓金融改革和發展成果更好地普惠及金融稀缺區域。
4. 有效改善風險管理
改革開放的深化,一方面有利於增進經濟活力與競爭力,另一方面也使企業和金融機構等微觀主體面臨一些新的不確定性。例如,匯率市場化和資本項目可兌換等,意味著匯率的波動性加大,我國金融市場業更易受到國際金融試產波動的影響。在「走出去」進程中,我國企業和金融機構將不可避免地承擔更多外匯風險、國別風險等,對風險管理的需求將大大增加。截止2013年6月底,全球場外衍生品市場名義價值已經達到了近700萬億元,利率、匯率、大宗商品衍生品市場發展迅速。金融機構應當發揮在風險管理領域的專業能力,穿心相關金融工具,切實加強自身風險管理,並降低企業經營風險。
5. 推動銀行機構發展轉型
當前,銀行機構粗放型經營方式不可持續,發展轉型迫在眉睫。我國經濟體量大、各地發展不均衡,不同經濟主體對金融的需求也呈現差異化特徵,既需要打的綜合性、國際化銀行,也需要專注於特定領域或地域,擅長做精做細的專業化、本地化銀行。銀行機構一方面應當結合市場需求和自身優勢,開產差異化創新,改進業務模式和形成新的盈利增站點,塑造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銀行機構也應拖過創新實現管理的轉型,完善公司治理,科學設置激勵考核體系,提升管理效率,增強轉型發展的內生動力。以土地制度改革為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林權等系的擔保方式將得到更多應用,增加了相關主體的金融可獲得性,使金融業態在產品、渠道、經營模式等方面出現新的氣象。
『柒』 互聯網金融的社會價值是什麼
互聯網金融,並不是簡單地把金融產品平移到互聯網平台,其最大意義在於用先進的網路技術手段降低金融服務成本,改進服務效率,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可獲得性,使邊遠貧困地區、小微企業和社會低收入人群能夠獲得價格合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使得人人享有平等融資權。從社會層面說,互聯網金融的價值主要是普惠,讓更多的人和企業參與到金融活動中來,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
眾多投資者可以極低的成本參與金融投資,這規避了目前的理財產品動輒十幾萬幾十萬的進入門檻,給予了那些沒有足夠經濟能力與經驗的年輕人低成本參與金融交易的可能。而且,由於進入門檻很低,有著1萬元本金的投資者最多就有一萬個投資機會,充分地分散了風險。金融也不再僅是「高富帥」的專屬領域,普通大眾也可以搞金融。
2
民間資本的發展空間大大拓展。原來的民間借貸得以進行,靠的是非成文的道德約束和熟人之間的相互信任。互聯網技術將這種交易從線下轉移到線上,通過平台和大數據實現規模效應,在拓展交易邊界的同時也有效控制了風險,拓展了民間資本的發展空間。
3
小微企業獲得了更多金融服務的機會。互聯網金融企業依靠自己在「信息」、「成本」、「數據」等方面的天然優勢,解決了小微企業「信用評估難」的問題,面向小微企業提供了更多的差異化金融服務。
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對於國內金融體系的調整和提升服務具有推進性的作用。互聯網金融,對於資金的定價更市場化,可以更好地發揮我國從利率管制到利率市場化試點轉化期間所造成的區域資金失衡問題。利率市場化推進過程中的一大難點就是因為在目前全國統一市場下,如果在某一地區進行試點則會造成全國資金向試點地區流動,不試則又很難發現問題。互聯網金融機構分布在全國各個不同地區,利用這些機構作為利率市場化的突破試點,可以有效解決我國從利率管制到利率市場化試點轉化期間所造成的區域資金失衡問題,同時從中發現問題,便於未來利率市場化的全面鋪開。
『捌』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有啥區別
互聯網金融也就是把傳統金融發展到線上的一種模式。
互聯網金融在近兩年成為了炙手可熱的東西,在經濟發達的大中城市都能聽到別人隨口談起「馬雲說…」「劉強東說…」或者在互聯網上、雜志報紙上看到一些與互聯網金融相關的信息,如果說不出一兩件互聯網金融的事,都覺得落於人後了。
傳統金融業的社會分析
傳統金融面臨互聯網金融這樣一個挑戰,這也未必是它的末路。要知道,有競爭,才有發展。為了自身發展,傳統金融行業也要積極地行動起來,為自身謀取福利。
互聯網金融的社會分析
當前的互聯網金融格局,由傳統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組成。傳統金融機構主要為傳統金融業務的互聯網創新以及電商化創新等,非金融機構則主要是指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金融運作的電商企業、人人貸(P2P)模式的網路借貸平台,如倉鼠金融(P2F)的網路投資平台(更為安全),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等。
互聯網金融模式是怎麼樣的呢?大家經常談到的P2F的模式,這種模式更多的提供了中介服務,這種中介把資金出借方需求方結合在一起。互聯網金融模式有4 種,相對安全的P2P模式是擔保機構擔保交易模式。此類平台作為中介,平台不吸儲,不放貸,只提供金融信息服務,由合作的小貸公司和擔保機構提供雙重擔保。比如倉鼠金融,它有第三方託管、風險備用金、風控團隊把握等等。
互聯網金融pk傳統金融業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業的區別不僅僅在於金融業務所採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於金融參與者深諳互聯網「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精髓,通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工具,使得傳統金融業務具備透明度更強、參與度更高、協作性更好、中間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徵。
融360副總裁陸佳彥是標準的「銀行高管」:上海交大MBA畢業,從渣打銀行客戶經理做到了寧波銀行上海浦東分行副行長,擁有11年的商業銀行運營和管理經驗。2011年與朋友創建融360,專做針對金融零售市場的產品搜索。
對比銀行體系裡以關系為導向銷售銀行產品,融360副總裁陸佳彥現在更欣賞互聯網以效果為導向的銷售方式。
兩種不同的銷售模式,反應出了兩個行業產品特質的巨大差異--靠關系銷售產品的背後,是產品同質化太嚴重,沒辦法靠產品本身去說服客戶,只有走大客戶關系;而互聯網金融產品更強調的是「產品價值」,放大客戶、用戶的使用體驗,讓產品本身說服客戶。
互聯網金融來了,誰是最大的受益者?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說中國金融體系有80%的客戶沒被服務到。從我們的調研結果來估算,接近90%有金融需求的客戶,在傳統金融體系中未曾獲得滿足。我把他們稱為「小融」用戶,誰牢牢地抓住了小融用戶,誰就能在互聯網金融時代占據競爭的制高點
『玖』 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優勢與劣勢有哪些
互聯網金融的優勢:
資源開放化,包括開放的平台、資源能得到共享;
成本集約化,信息能實現最大化對稱;
選擇市場化,改變了過去以金融機構為主體的形式;
渠道自主化,通過互聯網技術和前端的整合,擴大服務的邊界;
用戶行為價值化,利用雲計算將消費者的行為數據進行分析,從中挖掘商業價值。
總結這些優點,那就是互聯網金融可以通過社交網路,電子商務平台等能夠及時獲取資金供求雙方的信息,而這是令傳統金融模式望其項背的。
但是相較於傳統金融模式,互聯網金融也存在著很多問題。互聯網平台不適合出售復雜的、非均質化的金融產品;互聯網金融平台的主動營銷能力相對不足;大數據缺乏突破性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