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存貸比如何反應績效
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實務初探內容摘要:利率市場化將會對銀行的財務效益和資產質量產生較大沖擊,利率風險成為商業銀行的核心風險。因此管理利率風險對我國商業銀行來說是迫在眉睫。本文結合西方商業銀行利率管理實踐建立了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的流程供金融業界參考。 關鍵詞:利率風險利率風險管理商業銀行中圖分類號:F830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6-1770(2005)11-0057-03 隨著金融自由化、國際化與我國金融業市場化進程的深入, 商業銀行將面臨利率市場化,在有了資金定價權的同時,也增加了利息收入的不確定性。在加入WTO之後,金融市場開放,國內金融業將面臨全球性國際金融機構之競爭。而且我國金融體系利率風險管理工具和產品不夠完備,利率大幅上升或下降將給金融機構造成巨大的風險,很可能使保險公司、銀行及其它金融機構倒閉。 一、商業銀行管理利率風險的必要性 在金融管制放鬆和利率市場化的條件下,利率風險幾乎無時無處不在。利率風險准確地說是一種不確定性,類似商品價格隨市場情況而發生的波動,既有可能給金融企業帶來損失,也有可能帶來收益。美元利率自2004年6月起升息10次,隔夜拆款利率自2.25%至4.50%(見圖1)。與此同時,我國人民幣的利率也做了相應調整,從1.98%小幅上升到2.25%(見表1)。可以斷言,伴隨著我國按照先外幣後本幣、先貸款後存款、先大額後小額、先農村後城市、先市場後信貸的步驟實施的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我國人民幣利率調整的次數將增加,同時商業銀行的存貸款定價要緊緊面對市場,存貸利差將進一步縮小,銀行間競爭加劇,商業銀行將直接面對利率的波動對營業收入造成的影響。(見圖1) 目前在國內金融機構中,不同業務部門對利率風險的敏感度相差甚遠:參與貨幣市場日常交易者已感到「狼」正在敲門,而傳統的存貸業務部門則感到相對比較「安全」。這與國內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步驟安排有關,存貸業務還基本屬於被保護的范圍。這一方面表現在存貸息差比較大,同時,銀行的多數貸款合同都把利率風險轉嫁到了客戶身上。在貸款合同中,一般都具有這樣的約定,即商業銀行有權根據央行指導利率逐年修訂貸款利率。從國外的經驗看,隨著零售銀行業務競爭的加劇,金融機構將利率風險簡單地轉嫁到客戶頭上的作法,最終將失去市場競爭力。因而面對利率市場化改革,管理利率風險對我國商業銀行來說是迫在眉睫。(見表1) 二、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流程 風險管理的目的著眼於控制損失而非創造利潤,利率風險管理之目的不在於完全消除利率風險,而是藉助於資金管理策略、運用利率管理工具,將風險控制在適當范圍之內,避免最壞情況的發生。 在利率風險管理實務上,將利率風險管理分為前台領域和後台領域分別加以探討。負責操作利率工具的屬前台作業,包括櫃台與客戶之間的各項存款業務,貨幣市場工具,如:同業拆放、回購協議等;資本市場工具,如買入有價證券、發行金融債券等;以及其它衍生性金融產品的操作,如:利率期貨、債券期貨、金融互換、期權等等的運用,都屬於利率風險管理工具的范疇。傳統利率操作工具目的在於軋平資金頭寸;衍生金融工具則著重在規避風險。傳統與衍生利率工具,雖然被可被用來軋平頭寸,規避風險,但在利率變動時,卻又成為製造風險的來源。操作者既可依據市場利率以及頭寸需求來運用這些利率風險管理工具;此外,還可以根據宏觀經濟狀況預期未來利率走勢,再結合自有頭寸,做出實現利潤最大化或減少利息支出的決策。由此可見,不論軋平頭寸,還是配合未來利率走勢操作自有頭寸,都是利率風險管理的重點。利率風險管理後台作業是指製作利率風險管理報表,准備利率風險決策的資料,降低管理決策與前台操作的信息差異,確保制訂利率風險決策的部門得到最重要最完整的參考數據。利率風險管理報表的准確度,直接影響操作結果,不但關繫到金融機構風險暴露程度的高低也直接關繫到損益。 下面僅就利率風險管理流程分五步驟進行討論。傳統上,利率風險管理包括利用期限缺口法、持續期分析法、動態模擬分析法等方法進行基本分析,將分析結果導入利率管理決策,確定風險暴露程度與策略、利率風險管理操作,然後進行利率風險管理操作評估,從而調整風險管理操作等(見圖2)。 1、利率風險基本分析 傳統上可分三類:期限缺口分析(見表2)、持續期分析、動態模擬分析等,實務上已被廣泛運用。運用期限缺口法衡量銀行的總體利率風險首先是編制准確的期限缺口報告,以便進一步進行利率風險分析。然後依據凈資金正負缺口,配合利率升降趨勢來判斷風險。期限缺口分析的缺點在於未納入資產(或負債)的市場價值,未考慮貨幣時間價值、期限設定與選擇不夠客觀,未能選擇權風險 等狀況,而且現實中資產負債利率變動多數並不能一致,如果不能適時採取必要措施反應市場利率變動,期限缺口分析就會失真。 持續期分析考慮現金流量及貨幣的時間價值,來評估市場利率變動對銀行資產及負債現金流量現值的影響。但由於涉及到復雜的運算,需依靠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統提供每天更新的持續期數據,作為調整資產負債組合的依據。 動態模擬分析則將缺口分析結合模擬技巧,預估銀行未來財務狀況,再利用缺口管理,衡量銀行未來不同期間內可能承受的利率風險,可考慮選擇權風險,也可針對不同的收益率曲線估算利息收付,幫助管理者更有效的管理利率風險,但因未將貨幣的時間價值考慮在內,所以動態模擬分析法較適用短期利率變動風險分析。結果趨近未來實際的變化,對決策的幫助加大。VAR技術可以對市場各種風險逐步定量化,通過統計方法對市場風險進行識別和度量,通過計算在一定置信度水平下投資頭寸的最大可能損失來判斷風險,最大可能損失稱為風險值。隨著風險管理觀念的成熟以及信息技術發展,風險值VAR觀念逐漸被廣泛運用於利率風險管理領域。 傳統的期限缺口分析、持續期分析等著重在財務績效分析,屬於資產負債面的管理;風險值的管理概念引進後,將獲利的觀念注入風險考慮,商業銀行追求的目標修正為「在適當的風險之下追求最大利潤」。
㈡ 請問目前國內有哪些金融機構已通過GIPS(全球投資業績標准)的認證
目前大陸的金融機構和國際的接軌不多,畢竟我們的金融市場現在還是處於半開放狀態,很多金融機構也想申請,但現在受國家控制的比較嚴格。建議你還是去GIPS網站看看他的會員名單。
㈢ 銀行業金融機構績效考核的合規指標包括哪些指標
銀行業金融機構績效考評指標包括五大類:
合規經營類指標、()、經營效益類指標、發展轉型類指標、社會責任類指標。
管理類指標
㈣ 如何對金融機構進行經營績效審計評價
在我國復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制政府政務公開的趨勢下,對政府績效的評估已經已經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政府績效審計的開展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與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已經開展績效審計的國家相比,我國的政府績效審計起步較晚,迫切需要開展政府績效審計理論與實務的研究。
一、政府績效審計的含義
績效評估以授權或委託的形式讓獨立的機構或個人來進行就是績效審計,是指由獨立的審計機構或人員,依據有關法規和標准,運用審計程序和方法,對被審單位或項目的經濟活動的合理性、經濟性、有效性進行監督、評價和鑒證,提出改進建議,促進其管理、提高效益的一種獨立性的監督活動。
㈤ 如何對金融機構進行經營績效評價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金融機構作為一種特殊的企業,與一般經濟單位之間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共性主要表現為金融機構也需要具備普通企業的基本要素,如有一定的自有資本、向社會提供特定的商品和服務、必須依法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照章納稅等。特殊性主要表現以下方面:(1)特殊的經營對象與經營內容。一般經濟單位的經營對象是具有一定使用價值的商品或普通勞務,經營內容主要從事商品生產與流通活動;而金融機構的經營對象是貨幣資金這種特殊的商品,經營內容則是貨幣的收付、借貸及各種與貨幣資金運動有關或與之相聯系的各種金融業務。(2)特殊的經營關系與經營原則。一般經濟單位與客戶之間是商品或勞務的買賣關系;而金融機構與客戶之間主要是貨幣資金的借貸或投資關系。金融機構在經營中必須遵循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原則。(3)特殊的經營風險影響。一般經濟單位的經營風險主要來自於商品生產、流通過程,集中表現為商品是否產銷對路。單個企業破產造成的損失對整體經濟的影響較小,一般屬小范圍、個體的。而金融機構因其業務大多是以還本付息為條件的貨幣信用業務,故風險主要表現為信用風險、擠兌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等。金融機構因經營不善而導致的危機,有可能對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健運行構成威脅,甚至會引發嚴重的社會或政治危機。
㈥ 怎麼操作銀行業金融機構績效考評監管指引
一、科學制定經營計劃
目前,一些銀行業金融機構在制定經營計劃時未充分考慮市場內發展狀容況,過分強調競爭排名,經營計劃指標脫離實際,大幅超過機構的發展能力。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綜合考慮社會經濟發展、市場變化以及自身發展戰略、風險偏好與風險管控能力等因素,科學測算和確定合理的年度經營計劃;及時將年度經營計劃和績效考評制度報送銀監會或有關派出機構。
二、合理分解考評任務
一些銀行業金融機構和內部業務條線部門在向下分解經營計劃和考評任務時,計劃越分越大,任務越壓越重,層層加碼,導致基層分支機構面臨較大考評壓力,經營行為扭曲,違規風險事件時有發生。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切實提高預算與績效考評的精細化管理,在向下級機構分解考評任務時,充分考慮其經營管理能力、金融服務水平及經營特色,合理確定考評要求。
㈦ 銀行業金融機構允不允許給員工下達存款任務並和績效工資掛鉤
呵呵呵,當然允許,因為都這么做的。。
㈧ 金融機構的非客戶經理的績效考核是怎麼評定的
客戶經理績效考核指標量表
被考核人姓名
職位
客戶經理
部回門
營業部答
考核人姓名
職位
營業部經理
部門
營業部
序號
KPI指標
權重
績效目標值
考核得分
1
存量客戶資產
20%
考核期內存量客戶資產達到元以上
2
新增客戶資產
15%
考核期內新增客戶資產達到元以上
3
客戶資金周轉率
15%
考核期內客戶資金周轉率達%
4
客戶資產流失率
15%
考核期內客戶資產流失率低於%
5
客戶資產增值率
10%
考核期內客戶資產增值率在%以上
6
投訴解決率
5%
考核期內客戶投訴解決率達到00%
7
客戶滿意度
10%
考核期內客戶滿意度評分在分以上
8
協作部門
員工滿意度
5%
考核期內協作部門員工滿意度評分在分以上
9
領導滿意度
5%
考核期內領導滿意度評分達到分以上
本次考核總得分
考核
指標
說明
1.客戶資金周轉率
客戶資金周轉率=×100%
2.客戶資產流失率
客戶資金流失率=×100%
3.客戶資產增值率
客戶資產增值率=×100%
4.投訴解決率
投訴解決率=×100%
被考核人
考核人
復核人
簽字:日期:
簽字:日期:
簽字:日期:
㈨ 各銀行業金融機構應該樹立科學的績效考核機制,將什麼納入kpi績效考核
為什麼國內學平衡計分法和KPI的熱情非常高,效果卻往往有限?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沒有真正清楚KPI管理模式所要求的具體管理條件和理論前提。西方理論是 在假設前提下成立的(假設前提,是指保證分析和觀點得以成立的條件)。設定前提是思維嚴謹性的一種具體體現,這也是西方管理科學的本質精髓之一。
一、KPI的使用前提
假設一:存在明確的價值取向和目標。
假設二:員工的職責是明確的。
假設三:管理者存在客觀評價下屬工作績效的動機。
假設四:願意支付一定的考核成本。
假設五:現有的薪酬水平或者職業機會對於被考核者來說是有吸引力的。
二、如何讓KPI真正發揮作用?
特徵一:把實現組織目標視為績效考核的最根本出發點。
特徵二:員工的職責履行情況是績效考核的主要依據。
特徵三:管理者是績效考核的直接責任者。
特徵四:對員工績效通過量化方式來進行考核。
特徵五:員工績效考核結果直接運用於員工薪酬調整或員工職業發展的決策中。
大部分實施KPI的都將績效考核結果與員工薪酬等級和職業發展機會直接掛鉤,他們希望員工能夠對績效考核有足夠的重視,同時根據績效考核結果來進行薪酬調整和人事任免決策可以體現決策依據的充分性。其實這樣的安排還有更積極的意義:一方面,績效考核結果與員工薪酬相掛鉤可以讓員工分享的經營效益,或者當經營效益不好時可以分擔部分經營風險;另一方面,績效考核結果與員工職業發展結合起來,可以有效實現員工發展和發展的有機結合,有助於塑造員工和「同呼吸共命運」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