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公司 > 中信國際金融服務公司

中信國際金融服務公司

發布時間:2021-01-04 04:14:52

⑴ 中信銀行收購了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中信銀行希望藉助本次收購,利用中信國金的跨境服務平台,把分行網路伸延至國際金融中心,在香港建立更為穩固的業務。 很多股份制銀行將香港視為國際化的前站,上市之初就開始在香港尋找國際化平台。通過並購香港的金融機構,這些銀行可以直接吸納國際化的管理體制,吸收大量優秀的國際化人才 10月23日晚,中信銀行宣布完成收購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中信國金」)70.32%股權的所有交易程序,這標志著中信銀行國際化邁出重要一步。 中信銀行的努力為他贏得了2008年中國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的大獎,排名第20位。該獎是由《巴菲特雜志》、《世界經濟學人周刊》和世界企業競爭力實驗室聯合舉辦的。 交易「物美價廉」 2009年5月,中信銀行與中信集團及Gloryshare Investments(中信集團全資附屬公司)簽訂股份收購協議,宣布以135.63億港元收購中信國金70.32%的股權,每股對價為3.35港元,該交易被中信銀行副行長曹彤稱作「物美價廉」。在香港市場,以市凈率1.43倍收購一家金融機構的控股權,價格是非常低的。這得益於2008年底,中信集團以較低成本將中信國金私有化。中信銀行也是在2008年獲得由全球領先的財經雜志《巴菲特雜志》、《世界經濟學人周刊》和世界權威的企業競爭力研究機構——世界企業競爭力實驗室聯合舉辦中國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獎。 中信國金是中信集團公司旗下在香港經營的綜合性金融平台,橫跨多個金融業務的服務領域。截至2008年底,資產規模約1500億港元,其中包括持有中信嘉華銀行100%股權,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50%股權,以及中信國際資產管理公司40%股權。在去年國際金融危機中,中信國金仍保持較好的盈利水平。中信國金旗下的中信嘉華銀行於2008年底按資產值計是香港第十大持牌銀行,在香港擁有27家分行,同時在澳門、紐約、洛杉磯設有海外分行。它亦是少數全資擁有內地注冊銀行的香港銀行之一。 財務並表已啟動 本次收購完成後,中信銀行將委任副行長曹彤及行長助理曹國強擔任中信國金及中信嘉華董事,目前中信銀行與中信嘉華銀行的財務並表工作已經啟動。中信銀行預計,通過業務整合、降低運營費用,以及各方面緊密合作的逐步落實,本次收購所產生的協同效益將會逐步得以顯現,中信嘉華銀行等資產對中信銀行的盈利貢獻能力也將有所提升。 在業務及管理上,中信銀行與中信嘉華銀行將充分展開各個層面的合作和互補,增加雙方跨境服務的業務量和業務種類,並逐步整合雙方位於境內及海外的服務網路。2009年7月,中信銀行與中信嘉華銀行已經展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合作,中信銀行為中信嘉華開立人民幣同業往來賬戶,代理中信嘉華進行跨境貿易人民幣支付。 中信銀行稱,資本交易和風險管理是本次收購後業務整合的重點方面,雙方將在債券交易、外匯交易方面加強信息共享,同時加強風險管理,在決策制度、制衡機制以及市場風險監測等有關方面加強合作,完善技術體系、監管理念和監控手段,有效保障未來中信銀行國際化運營的資產安全性。 尋找國際化平台 中信銀行希望藉助本次收購,利用中信國金的跨境服務平台,把分行網路伸延至國際金融中心,在香港建立更為穩固的業務。在整合工作的初期,中信銀行將繼續保持中信嘉華銀行的品牌。在將來的合適時機,中信嘉華銀行將成為中信銀行國際化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統一的產品優勢。 中信銀行在2008年獲得由全球領先的財經雜志《巴菲特雜志》、《世界經濟學人周刊》和世界權威的企業競爭力研究機構——世界企業競爭力實驗室聯合舉辦(第五屆)2008年中國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獎,這項榮譽為他進入國際平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相信在即將到來的2009年中國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獎的評選活動中,中信銀行可以繼續努力,爭取再次進入2009年中國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獎的榜單。 「香港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點,往往成為內地銀行國際化的第一站。通過在香港市場選擇一個比較合適的平台,實現向東南亞及歐美地區拓展,中信嘉華銀行在澳門及美國的網路,將幫助中信銀行提高跨境業務的服務能力。」曹彤表示。 「很多股份制銀行將香港視為國際化的前站,上市之初就開始在香港尋找國際化平台。通過並購香港的金融機構,這些銀行可以直接吸納國際化的管理體制,吸收大量優秀的國際化人才。」國都證券銀行分析師對記者表示。

⑵ 泰康人壽屬於國企還是民營

泰康人壽屬於民營企業。

查詢泰康人壽企業性質的方法如下:

1、打開國家企內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容:

⑶ 中國中信集團公司的金融業務

中信集團擁有銀行、證券、信託、保險、基金、資產管理、期貨
等門類齊全的金融業務,金融綜合服務優勢明顯,具有較強的品牌影響力。 2008年,中信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進一步大力推進中信集團所屬金融子公司之間,以及金融子公司與非金融子公司之間的業務協同,建立了「中信網上金融超市」,發展網上綜合金融業務,各金融子公司之間通過金融交叉產品銷售以及對重大項目進行聯合市場營銷,為客戶提供差異化的綜合金融服務;在 20個地區建立了由金融子公司與非金融子公司共同參與的地方分支機構聯席會議制度,推進子公司客戶、網點、銷售等資源共享;全面完成客戶信息系統的整合與遷移工作,著手規劃和建立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為各子公司共享客戶資源及交叉銷售創造條件。 截至 2008年末,中信集團金融業務總資產 13,204億元,同比增長 16.6%;營業收入 750億元,同比增長 35.6%; 2008年實現利潤總額 212億元,同比增長 46.2%。 銀行業務是中信集團金融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中信集團在中國境內控股上市公司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中信銀行國際化發展戰略繼續穩步推進。2010年5月,中信嘉華銀行正式更名為中信銀行國際,標志著購並完成後相關戰略整合進程向前邁進了重要一步。中信銀行國際全年實現合並稅後凈利潤10.57億港元,同比增長10.9%,在創歷史最高盈利的同時,各項經營指標均呈現健康較快的發展態勢,並購協同效應逐步體現。本行與BBVA、中信銀行國際組成的「三位一體」戰略聯盟不斷將各業務合作推向縱深,年度內本行與BBVA在汽車金融、私人銀行方面的合資項目正積極推進審批,資金資本、國際業務、養老金等領域業務合作規模也得到迅速增長。
2010年,中信銀行歸屬於股東的凈利潤首次突破200億,達215.09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50.20%。平均權益回報率(ROAE)19.29%,每股收益0.55元,分別較上年提高6.38個百分點和增長0.18元,經營效益創歷史新高;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繼續保持雙降,撥備覆蓋率提升至213.51%,資產質量保持良好;總資產首次突破兩萬億,達20,813.14億元,各項存款18,724.79億元,各項貸款12,642.45億元,業務規模再上新台階。基於穩健的業績表現和良好的市場聲譽,本行在《金融時報》社聯合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共同舉辦的「金龍獎」評選中,繼2009年獲得唯一「最佳股份制商業銀行」獎項後,2010年再度蟬聯該獎項,體現了市場和業界對本行綜合競爭能力的充分肯定。
中信國際金融控股公司是中信集團在香港控股經營的上市金融機構,也是中信金融業在海外的重要平台。 2008年11月5日,在中信集團的安排下,中信國際金融控股公司利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香港資本市場調整的有利時機,成功實現私有化,從香港聯交所退市,消除了交叉持股,為中信集團整合旗下商業銀行業務打下了基礎。中信國際金融控股公司所屬中信嘉華銀行核心業務盈利比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全年營業收入18億港幣,凈利潤 1.3億港幣。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紀、股票承銷、債券承銷、投行和基金等業務市場份額繼續提升,保持行業領先地位;通過完善制度、改進內部協作、建設信息平台、降低自營規模和嚴格承銷項目審核等措施,積極應對市場變化;增資中信證券國際有限公司,通過與國際金融機構合作,嘗試拓展海外業務;成立中信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並發起設立綿陽產業基金,進一步加快買方業務發展。2008年中信證券公司實現凈利潤73.05億元,盡管同比下降40%,但佔全行業凈利潤的比例由9%提高到約15%。
中信建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中信金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和中信萬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是中信證券公司的主要子公司。截至2008年底,中信建投證券公司總資產358.18億元,凈資產52.14億元,2008年實現凈利潤17.39億元。中信金通證券公司總資產103.89億元,凈資產17.69億元,2008年實現凈利潤7.07億元。中信萬通證券公司總資產58.51億元,凈資產16.67億元,2008年實現凈利潤3.73億元。 中信集團與英國保誠集團各占股50%的信誠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已在中國10個省市的30個城市開展業務,銀保業務發展較快,期繳業務比例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2008年規模保費 37.1億元,新單年繳化保費 10億元,內含價值達 27.4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23%、17%和43%,新單年繳化保費在外資及合資壽險公司中居第二位。
天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首家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和國際標准組建的股份制商業保險公司,主要經營財產保險和健康保險等業務。中信集團持有該公司 27.62%的股份,為其主要股東之一。截至 2008年底,天安保險股份公司擁有 32家分公司、 1200家營銷網點, 2008年該公司保費規模近70億,近幾年規模保費位於中小保險公司前列。 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中信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均為中信證券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截至 2008年底,華夏基金管理公司總資產 21.9億元, 2008年實現凈利潤 12.2億元;中信基金管理公司總資產 2.6億元, 2008年實現凈利潤 0.48億元。 2008年中信證券公司對旗下基金業務進行整合,由華夏基金吸收合並中信基金,相關工作正在推進中。
中信信託公司、英國保誠集團各持股 49%的信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資產總規模為 222.5億元, 2008年實現凈利潤 3091萬元。

⑷ 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簡介

中信集團視金融服務業為整體業務發展的核心,中信國金及其附屬公司及主要聯營公司 (中信國金集團)在實現母公司矢志成為具國際競爭力的中國領先金融企業的宏願上,擔當著重要的角色,除了建立國際銀行及金融服務品牌以外,亦要彰顯中信集團優秀的國際業務及管理水準。
過去10年間,中國經濟蓬勃發展,並按照加入世貿的承諾於2006年開放國內銀行業,這不單為有意在國內市場建立策略性據點的國際金融機構帶來了無限機遇,亦為具有清晰遠景及獨特競爭優勢的中國金融機構,創造了跨境擴展的重大商機。
中信集團在掌握這些增長機會上已具有比較優勢,而中信國金集團亦確立其獨特定位,在適當的市場及監管環境下,透過無限發揮中信集團境內、外金融業務間的互補作用及協同效應,從而進一步顯現母公司在國際市場上的領導地位。

⑸ 青島市深圳路中信國際金融中心在哪

你說的應該是位於李山東路8號的青島國際金融廣場(其中A座為中信證券大廈,B座為綜合商內務樓),容你是怎麼去啊。
開車的話就一直沿銀川路開到嶗山區政府附近就到了。

深圳路上有個天泰金融廣場,位於深圳路222號。

你確定好到底去哪個,我覺得你說的是李山東路那個

⑹ 中信銀行發展目標是什麼

中信銀行希望藉助本次收購,利用中信國金的跨境服務平台,把分行網路伸延至國際金融中心,在香港建立更為穩固的業務
很多股份制銀行將香港視為國際化的前站,上市之初就開始在香港尋找國際化平台。通過並購香港的金融機構,這些銀行可以直接吸納國際化的管理體制,吸收大量優秀的國際化人才
10月23日晚,中信銀行宣布完成收購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中信國金」)70.32%股權的所有交易程序,這標志著中信銀行國際化邁出重要一步。
中信銀行的努力為他贏得了2008年中國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的大獎,排名第20位。該獎是由《巴菲特雜志》、《世界經濟學人周刊》和世界企業競爭力實驗室聯合舉辦的。
交易「物美價廉」
2009年5月,中信銀行與中信集團及Gloryshare Investments(中信集團全資附屬公司)簽訂股份收購協議,宣布以135.63億港元收購中信國金70.32%的股權,每股對價為3.35港元,該交易被中信銀行副行長曹彤稱作「物美價廉」。在香港市場,以市凈率1.43倍收購一家金融機構的控股權,價格是非常低的。這得益於2008年底,中信集團以較低成本將中信國金私有化。中信銀行也是在2008年獲得中國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獎。
此獎是為了考察中國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投資價值、贏利水平和社會形象,由全球領先的財經雜志《巴菲特雜志》、《世界經濟學人周刊》和世界權威的企業競爭力研究機構——世界企業競爭力實驗室聯合舉辦(第五屆)「最受尊敬的25家中國上市公司」暨「中國上市公司金牌董事會」「中國上市公司最佳董事會秘書」評選活動。在2008年中信銀行首次摘得該雜志「最受尊敬的中國25家上市公司」獎項。

中信國金是中信集團公司旗下在香港經營的綜合性金融平台,橫跨多個金融業務的服務領域。截至2008年底,資產規模約1500億港元,其中包括持有中信嘉華銀行100%股權,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50%股權,以及中信國際資產管理公司40%股權。在去年國際金融危機中,中信國金仍保持較好的盈利水平。中信國金旗下的中信嘉華銀行於2008年底按資產值計是香港第十大持牌銀行,在香港擁有27家分行,同時在澳門、紐約、洛杉磯設有海外分行。它亦是少數全資擁有內地注冊銀行的香港銀行之一。

⑺ 我國的金融控股公司現在有哪幾家

中信銀行希望藉助本次收購,利用中信國金的跨境服務平台,把分行網路伸延至國際金融中心,在香港建立更為穩固的業務。 很多股份制銀行將香港視為國際化的前站,上市之初就開始在香港尋找國際化平台。通過並購香港的金融機構,這些銀行可以直接吸納國際化的管理體制,吸收大量優秀的國際化人才 10月23日晚,中信銀行宣布完成收購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中信國金」)70.32%股權的所有交易程序,這標志著中信銀行國際化邁出重要一步。 中信銀行的努力為他贏得了2008年中國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的大獎,排名第20位。該獎是由《巴菲特雜志》、《世界經濟學人周刊》和世界企業競爭力實驗室聯合舉辦的。 交易「物美價廉」 2009年5月,中信銀行與中信集團及Gloryshare Investments(中信集團全資附屬公司)簽訂股份收購協議,宣布以135.63億港元收購中信國金70.32%的股權,每股對價為3.35港元,該交易被中信銀行副行長曹彤稱作「物美價廉」。在香港市場,以市凈率1.43倍收購一家金融機構的控股權,價格是非常低的。這得益於2008年底,中信集團以較低成本將中信國金私有化。中信銀行也是在2008年獲得由全球領先的財經雜志《巴菲特雜志》、《世界經濟學人周刊》和世界權威的企業競爭力研究機構——世界企業競爭力實驗室聯合舉辦中國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獎。 中信國金是中信集團公司旗下在香港經營的綜合性金融平台,橫跨多個金融業務的服務領域。截至2008年底,資產規模約1500億港元,其中包括持有中信嘉華銀行100%股權,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50%股權,以及中信國際資產管理公司40%股權。在去年國際金融危機中,中信國金仍保持較好的盈利水平。中信國金旗下的中信嘉華銀行於2008年底按資產值計是香港第十大持牌銀行,在香港擁有27家分行,同時在澳門、紐約、洛杉磯設有海外分行。它亦是少數全資擁有內地注冊銀行的香港銀行之一。 財務並表已啟動 本次收購完成後,中信銀行將委任副行長曹彤及行長助理曹國強擔任中信國金及中信嘉華董事,目前中信銀行與中信嘉華銀行的財務並表工作已經啟動。中信銀行預計,通過業務整合、降低運營費用,以及各方面緊密合作的逐步落實,本次收購所產生的協同效益將會逐步得以顯現,中信嘉華銀行等資產對中信銀行的盈利貢獻能力也將有所提升。 在業務及管理上,中信銀行與中信嘉華銀行將充分展開各個層面的合作和互補,增加雙方跨境服務的業務量和業務種類,並逐步整合雙方位於境內及海外的服務網路。2009年7月,中信銀行與中信嘉華銀行已經展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合作,中信銀行為中信嘉華開立人民幣同業往來賬戶,代理中信嘉華進行跨境貿易人民幣支付。 中信銀行稱,資本交易和風險管理是本次收購後業務整合的重點方面,雙方將在債券交易、外匯交易方面加強信息共享,同時加強風險管理,在決策制度、制衡機制以及市場風險監測等有關方面加強合作,完善技術體系、監管理念和監控手段,有效保障未來中信銀行國際化運營的資產安全性。 尋找國際化平台 中信銀行希望藉助本次收購,利用中信國金的跨境服務平台,把分行網路伸延至國際金融中心,在香港建立更為穩固的業務。在整合工作的初期,中信銀行將繼續保持中信嘉華銀行的品牌。在將來的合適時機,中信嘉華銀行將成為中信銀行國際化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統一的產品優勢。 中信銀行在2008年獲得由全球領先的財經雜志《巴菲特雜志》、《世界經濟學人周刊》和世界權威的企業競爭力研究機構——世界企業競爭力實驗室聯合舉辦(第五屆)2008年中國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獎,這項榮譽為他進入國際平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相信在即將到來的2009年中國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獎的評選活動中,中信銀行可以繼續努力,爭取再次進入2009年中國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獎的榜單。 「香港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點,往往成為內地銀行國際化的第一站。通過在香港市場選擇一個比較合適的平台,實現向東南亞及歐美地區拓展,中信嘉華銀行在澳門及美國的網路,將幫助中信銀行提高跨境業務的服務能力。」曹彤表示。 「很多股份制銀行將香港視為國際化的前站,上市之初就開始在香港尋找國際化平台。通過並購香港的金融機構,這些銀行可以直接吸納國際化的管理體制,吸收大量優秀的國際化人才。」國都證券銀行分析師對記者表示。

⑻ 中信集團有哪些子公司

中信集團有子公司有:

一·金融類子公司:

中信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中信投資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銀行(國際)有限公司

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信誠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合資保險公司)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新際期貨有限公司(合資期貨經紀公司)

中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中信資本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信誠基金有限公司

二·實業類子公司

中信國安集團公司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澳大利亞公司

中信(香港)集團有限公司

中信華東(集團)有限公司

中信華南(集團)有限公司

中信深圳(集團)公司

國華國際工程承包公司

中信地產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建設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院

武漢建築設計院

中信金屬公司

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天津工業發展公司

中信機電製造公司

渤海鋁業有限公司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網路有限公司

中信網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資源控股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三·服務類子公司

中信國際合作公司

中信物業服務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社

中信旅遊總公司

中國國際經濟咨詢公司

亞洲衛星控股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海洋直升機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文化傳媒集團

中信國際商貿有限公司

鴻聯九五信息產業有限公司

(8)中信國際金融服務公司擴展閱讀:

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前稱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簡稱中信集團,英文為CITIC Group),是經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親自倡導和批准,由前國家副主席榮毅仁於1979年10月4日創辦的公司。主要業務集中在金融、實業和其它服務業領域。

截止2011年底,中信集團旗下擁有境內A股上市公司中信國安、中信銀行、中信證券、中信海直、中信重工,600084ST中葡等六家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則包括中信泰富、中信資源、中信21世紀、中信1616集團,以及中信銀行H股、中信證券H股。

中信泰富晚間在港交所公告稱,正式宣布公司正在與中信集團等有關方面就收購中信股份100%股權之潛在收購進行協商。

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排名第149位。

⑼ 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怎麼樣

簡介:中信銀行成立於1987年,是中國改革開放中最早成立的新興商業銀行之一,是中國最早參與國內外金融市場融資的商業銀行,並以屢創中國現代金融史上多個第一而蜚聲海內外,為中國經濟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中信銀行作為國內資本實力最雄厚的商業銀行之一,在中國經濟發展的浪潮中快速成長,已經成為具有強大綜合競爭力的全國性商業銀行。2013年7月,中信銀行在英國《銀行家》世界1000家銀行排名中,一級資本排名第47位,總資產排名第57位,位居中國商業銀行前列。2013年11月,中信銀行在《21世紀經濟報道》「中國上市企業TOP10」評選中,獲得「中國十大上市企業最佳治理公司」稱號。
2007年,中信銀行實現A+H股同步上市,躋身於國際公眾持股銀行之列。2009年,中信銀行成功收購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控股中信銀行(國際)有限公司,建立了國際化經營平台。2011年,中信銀行圓滿完成A+H股配股再融資,奠定了發展的堅實基礎。2013年,中信銀行制定新的發展戰略,提出了「建設有獨特市場價值的一流商業銀行」的願景。
中信銀行以「澆灌實體經濟,鑄造員工幸福,提升股東價值,服務社會發展」為發展使命,堅持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全面進軍現代服務業,致力於再造一個網上中信銀行,不斷推動社會和諧與可持續發展。
中信銀行向企業和機構客戶提供公司銀行業務、國際業務、金融市場業務、機構業務、投資銀行業務、保理業務等綜合金融解決方案;向個人客戶提供一般零售銀行、信用卡、消費金融、保管箱、財富管理、私人銀行、出國金融等多元化金融產品及服務;全方位為企業與個人客戶提供理財、網上銀行、小微企業金融、託管業務等金融服務。
截止2013年末,中信銀行控股股東為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66.95%;第二大股東為戰略投資者西班牙對外銀行,持股比例9.90%。中信銀行在全國116個大中城市設有1,073家營業網點,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經濟發達城市,擁有員工4.6萬余名。中信銀行在中國內地設有浙江臨安中信村鎮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設有中信銀行(國際)有限公司和振華國際財務有限公司等3家附屬公司。中信銀行(國際)有限公司在香港、澳門、紐約、洛杉磯、新加坡和中國內地設有40多家營業網點,擁有員工1,700餘名。
中信銀行上海分行成立於1988年。目前,上海分行轄設50家分支機構,員工1500餘人。上海分行在人均資產規模、業務種類、服務品質、社會貢獻度等方面均居當地各股份制銀行前列。圍繞「建設最具價值創造力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目標,中信銀行上海分行秉承創新人本的經營理念,致力營造勤勉奮發、和諧共進的企業文化氛圍,為員工提供廣闊發展空間。期待您的加入,攜手共創美好未來。
法定代表人:賀勁松
成立日期:1998-06-04
注冊資本:
所屬地區:上海市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310000132204806U
經營狀態:存續(在營、開業、在冊)
所屬行業:金融業
公司類型:其他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上市)
人員規模: 500-999人
企業地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富城路99號,震旦國際大樓主樓地下1層,主樓1層朝西入口右側部分,第2、3、27、28、33層
經營范圍:辦理人民幣存款、貸款、結算;辦理票據貼現;代理發行金融債券;代理發行、代理兌付、銷售政府債券;代理收付款項及代理保險業務。外匯存款;外匯貸款;外匯匯款;外幣兌換;國際結算;結匯、售匯;外匯票據的承兌和貼現;總行授權的外匯擔保;總行授權的代客外匯買賣;資信調查、咨詢、見證業務;辦理黃金業務。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的其他業務;其他由其總行在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準的業務范圍內授權的業務。
【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⑽ 中信銀行,證券,集團的聯系

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原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是在鄧小平同志支持下,由榮毅仁同志於1979年創辦的。2002年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進行體制改革,更名為中國中信集團公司,成為國家授權投資機構。2011年中國中信集團公司整體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更名為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信集團」),並發起設立了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信股份」)。2014年8月,中信集團將中信股份100%股權注入香港上市公司中信泰富,實現了境外整體上市。

目前,中信集團已發展成為業務涉及金融、資源能源、製造、工程承包、房地產及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的國有大型綜合性跨國企業集團。

中信集團是國家授權的投資機構和國有大型綜合性跨國企業集團,業務范圍涵蓋經濟社會發展若乾重要行業和領域,擁有銀行、證券、保險、信託、基金、資產管理和期貨等門類齊全的金融業務,在房地產和土地成片開發、工程承包、基礎設施、資源能源、機械製造、信息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等眾多領域形成了具有相當規模和較大優勢、發展前景良好的業務。

截止2014年末,中信銀行控股股東為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67.13%。

截至2014年末,中信證券持股5%以上的股東為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20.30%)。

閱讀全文

與中信國際金融服務公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