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的金融類上市公司有哪些
000001 深發展A 4.61
000562 宏源證券 27.20
000563 陝國投A 61.70
000686 東北證券 17.70
000728 國元證券 60.16
000776 廣發證券 20.22
000783 長江證券 30.58
002142 寧波銀行 4.74
002500 山西證券 25.87
600000 浦發銀行 5.61
600015 華夏銀行 3.41
600016 民生銀行 5.71
600030 中信證券 45.98
600036 招商銀行 5.58
600109 國金證券 31.35
600369 西南證券 48.83
600643 愛建股份 67.74
600816 安信信託 47.98
600837 海通證券 39.57
600999 招商證券 28.56
601009 南京銀行 6.91
601099 太平洋 39.58
601166 興業銀行 4.97
601169 北京銀行 5.80
601288 農業銀行 160.66
601318 中國平安 9.56
601328 交通銀行 5.64
601377 興業證券 27.49
601398 工商銀行 23.72
601601 中國太保 16.88
601628 中國人壽 14.80
601688 華泰證券 32.02
601788 光大證券 41.06
601818 光大銀行 5.36
601939 建設銀行 85.99
601988 中國銀行 140.08
601998 中信銀行 5.7
2. 我國什麼時候開始上市公司的
清朝末年
清末,中國對外資是開放的。外國人可以在中國開設銀行,從事各種業務,外資可以自由流動,而且不受監管。中國人可自由從事銀行、票號、錢庄的業務,在1906年頒布《銀行票號法》之前也沒有任何監管。沒有監管的金融市場發生了幾次波及經濟全局的金融風波。
控制貸款之禍
鴉片戰爭之後,外資銀行數量日增,尤其是清政府在向外資銀行大量借款之後,外資銀行完全控制了中國金融市場。起初,外資銀行主要辦理外商匯兌,與中國原有的金融機構並沒有聯系,但1860年代末之後,它們把低利率從社會上吸收來的存款借給錢庄。這種短期拆借利率為7%,低於錢庄借款時10%的利率,錢庄紛紛向外資銀行借貸,受其控制。
外資銀行向中國放貸是為了控制中國經濟,它們主要用控制貸款,抑制中國絲茶出口價格的手段來達到目的。這就引發了1872~1873年的第一次金融風波。這一時期,由於交通和通訊的進步,中國進出口大增,但貿易逆差達300餘萬兩關銀,這就使金融市場銀根吃緊。1872年初,正在中國絲茶出口的旺季,外資銀行只吸收存款而不肯放出,利率甚至高達50%。同時,外資銀行還抬高匯價,對出口絲茶的商人施加壓力,出口於是陷於停頓狀態。1873年出口減少210餘萬兩,錢庄收不回貸款。外資銀行只催收貸款而不放貸,商行破產五六十家。1874年初,有一半以上的錢庄破產。
在這次金融風波中,外資銀行摸到了中國金融市場的規律。正常情況下,利率大體為每年8%,但如果外資銀行收回貸款,市場銀根吃緊時,年利率會高達33%。1878~1879年的第二次金融危機正是外資銀行利用了這個規律,干擾金融市場的結果。
1878年,中國絲茶的出口仍然不好,商家虧損嚴重,錢庄受到損失,而外資銀行又緊縮貸款200萬兩,銀根吃緊,錢庄為拖欠所累,又有二三十家歇業。1879年,絲茶出口有起色,但漢口和上海的外資銀行又不借給華商錢,人為造成了金融緊張。在第一次金融風波中,票號所受沖擊並不大,但這一次票號也被牽連,有的票號因周轉不靈而倒閉。
這兩次金融危機使外國人控制了中國的絲茶出口量及價格,貿易處於停滯狀態。風雨飄搖的中國金融業又進入了1883年的第三次金融風波。這一年,上海金融市場受投機活動和企業股票波動的影響,動盪不已。9月中,當市場需要大量資金時,外資銀行卻拒絕辦理短期信用貸款,這使純泰和泰來兩家大錢庄在10月中倒閉,共欠銀26萬余兩。與錢庄有業務往來的票號受到嚴重損失,於是急於收回貸款,而這一舉動又加劇了金融動盪。到冬天,上海的78家大錢庄只剩下10家,受連累的金融機構達三四百家。
貼票風潮與股票詐騙
1897年發生的金融風波與貼票相關,稱為「貼票風潮」。貼票是一種高息攬儲的做法。例如,客戶以現金90元存入,錢庄付給面額為100元的遠期庄票一張,為期半個月,到期客戶就可以用庄票取回100元。貼票為潮州商人鄭氏的錢庄所創,利率起初為20~30%,以後甚至高達50~60%,這種不規范的做法吸收了大量資金。但到1897年,由於貼票發行過多,錢庄無力償還,這就引起了人們的恐慌。波及未發行貼票的錢庄和票號,又形成了嚴重的金融風波。
發生在1910年的金融風波是由於股票詐騙引起的,稱為「橡皮股票風潮」。橡皮就是橡膠( 20725,-760,-3.54%)。英國人麥邊於1903年在上海成立了蘭格志公司,宣傳從事開辟橡膠園、開發石油、煤炭、採伐木材等業務,開始招股活動,但並沒成功。1909年,世界橡膠價格暴漲,國外從事橡膠開發的企業和投資人大獲其利。許多人購買橡皮股票,麥邊和其它橡膠公司乘機哄抬股價。蘭格志公司票面100荷蘭盾(合白銀60兩)的股票被炒到近1000兩白銀,超過了面值的十六七倍。蘭格志公司在騙到錢之後就逃跑了,股價一落千丈,原來做股票抵押的外資銀行也中止了該項業務,並追要貸款,這種股票於是成為廢紙,各錢庄或承做股票抵押,或貸給購股者的錢此時已無法收回,這又引發了金融風波。在這場風波中又有一半錢庄倒閉。1909年,上海有錢庄100家,經過這場風波,到1911年時,只剩下51家。
慘痛教訓
在金融市場如此混亂,金融風波頻發的情況下,洋務運動與中國民族工業哪能得到健康發展?
清末的金融風波與當時中國受外國侵略,政府軟弱相關。外國銀行憑借特權在金融市場上興風作浪,從中漁利,是金融風波的重要根源。因此,一國的金融市場無論開放到什麼程度,都必須控制在自己手中,不能讓外國人控制中國金融。金融風波發生的另一個原因是缺乏金融監管。無論外國的銀行,還是中國的錢庄、票號,都從自己的眼前利益出發,違規操作,根本沒有什麼立法或監管機構。一個沒有規則的金融市場,其游戲豈不是一片混亂?
直到一百年後的今天,外資沖擊一國金融市場,國內金融機構的違規操作仍然沒有根除。金融開放和金融監管兩者缺一不可,沒有監管的開放只會引起混亂,而無利於經濟發展。
3. 中國有金融性的企業成功上市的案例嗎
高通盛融從公司實力、運營狀況、發展前景、戰略規劃方面,已位於國內同行業前茅,作為金融性企業成功上市的案例,我想高通盛融是當之無愧的
如果對我的回答感到滿意的話,希望能夠採納
4. 目前中國有上市的金融公司嗎
有啊,平安普惠金融、宜信都是上市的公司啊。
5. 金融類中國概念股(在香港上市)有哪些公司
主要有:
1. 銀行抄股:
4大國襲有銀行: 939 建行, 1398 工行, 3988 中行, 1288 農行,
非國有銀行: 998 中信銀行, 1988 民生銀行, 3328 交通銀行
2. 保險股
2628 中國人壽 2318 中國平安保險 2328 中國財險 2601 中國太平洋保險
6. 中國現有金融機構上市公司及股票代碼
進入隨便哪個股票軟體(通達信,錢龍等等)後,按J 和R兩個鍵+回車,就是金融板塊(所有的金融類股票)
7. 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了嗎
答案是可定來沒有,首先中國證券金源融股份有限公司是2011年10月28日成立的,成立時間不夠三年,不可能上市,最重要的是,作為轉融通業務主體的證券金融公司,將不以營利為目的,在提供轉融通服務之外,還將肩負對融資融券業務運行情況的監控、監督職能。 他是交易所下屬的附有監督職責的公司,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是不可能上市的。
8. 中國金融類公司上市有哪些特殊條件
光憑年營業收入是不能確定一個公司能否上市的,上市公司首先是股份有限公司,需要符合股份有限公司的條件,在此不贅述了,另外還有一下幾點概念和條件供你參考。
上市公司的概念
·公司法所稱的上市公司,是指所發行的股票經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證券管理部門批准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申請股票上市的條件
·股票經國務院證券管理部門批准公開發行;
·公司股本總額不少於人民幣5000萬元;
·開業時間在3年以上,最近3年連續盈利;
·持有股票面值達人民幣1000元以上的股東人數不少於1000人,向社會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公司股份總數的25%以上;
·公司股本總額超過人民幣4億元的,其向社會公開發行股份的比例為15%以上;
·公司在最近3年內無重大違法行為,財務會計報告無虛假記載;
·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條件。
暫停股票上市的法定情形:
·公司股本總額、股權分布等發生變化不再具備上市條件;
·公司不按規定公布其財務狀況,或者對財務會計報告作虛假記載;
·公司有重大違法行為;
·公司最近3年連續虧損。
9. 中國有金融全牌照的公司有幾家
中國有金融全牌照的公司主要有:
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是經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親自倡導和批准,由前國家副主席榮毅仁於1979年10月4日創辦的公司。主要業務集中在金融、實業和其它服務業領域。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於1988年誕生於深圳蛇口,是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企業,至今已經發展成為金融保險、銀行、投資等金融業務為一體的整合、緊密、多元的綜合金融服務集團。
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
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是中央管理的國有企業, 於1983年5月在香港創辦,同年8月18日正式開業。光大集團成立之初以經營外貿和實業投資為主,當時注冊名為「紫光實業有限公司」,1984年7月更名為「中國光大集團有限公司」。2014年12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光大集團由國有獨資企業改制為股份制公司,並正式更名為「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
方正集團
方正集團由北京大學於1986年投資創辦。王選院士為方正集團技術決策者、奠基人,其發明的漢字激光照排技術奠定了方正集團起家之業。方正集團擁有並創造了對中國IT,醫療醫葯產業發展至關重要的核心技術,吸引多家國際資本注入,目前已成為中國信息產業前三強的大型控股集團 ,業務領域涵蓋IT、醫療醫葯、房地產、金融、大宗商品貿易等產業。
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12月11日,注冊資本431.5億元,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和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共同發起設立。公司前身是國務院1999年批准設立的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集團總部設在北京。
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屬於非銀行金融機構,總部位於北京市。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於2012年10月12日上午在京成立,是經國務院批准,由財政部、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發起設立的非銀行金融機構。
金融牌照就是指金融許可證,是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銀監會)依法頒發的特許金融機構經營金融業務的法律文件。我國需要審批的金融牌照主要包括銀行、保險、信託、券商、金融租賃、期貨、基金、基金子公司、基金銷售、第三方支付牌照、小額貸款、典當12種。
10. 中國有哪些商業銀行已經上市
我國現有上市商業銀行16家,分別為:
1、中國工商銀行
專2、中國建設銀行
3、中國農業銀屬行
4、中國銀行
5、交通銀行
6、招商銀行
7、興業銀行
8、中信銀行
9、浦東發展銀行
10、民生銀行
11、中國光大銀行
12、平安銀行
13、華夏銀行
14、北京銀行
15、南京銀行
16、寧波銀行
商業銀行,英文縮寫為CB,其網路通俗諧音是「存吧」,意為存儲銀行。商業銀行的概念是區分於中央銀行和投資銀行的,是一個以營利為目的,以多種金融負債籌集資金,多種金融資產為經營對象,具有信用創造功能的金融機構。
一般的商業銀行沒有貨幣的發行權,傳統的商業銀行的業務主要集中在經營存款和貸款(放款)業務,即以較低的利率借入存款,以較高的利率放出貸款,存貸款之間的利差就是商業銀行的主要利潤。
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范圍包括吸收公眾、企業及機構的存款、發放貸款、票據貼現及中間業務等。它是儲蓄機構而不是投資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