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公司 > 國際金融機構風險事件

國際金融機構風險事件

發布時間:2020-12-29 11:10:13

❶ 央行新成立的"國際金融風險跟蹤組"要做哪些事

隨著中國金融改革的深入、金融開放的擴大以及經濟金融化程度不斷提高,金融版運行權狀況、金融的風險度與金融安全的相關性也正在日益提高。
而此次央行成立國際金融風險跟蹤組,在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看來,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今年以來金融行業對外開放進程加速,開放條件下國內金融體系面臨的外部沖擊越來越大;
二是今年的國際金融形勢動盪不安,美元升值已經給一些新興市場國家造成了貨幣貶值、資本外流等巨大的壓力;
三是國內正處於金融去杠桿、企業部門去杠桿的關鍵時期,也是房地產市場金融風險、地方債務風險、企業債務違約風險凸顯期,防止風險進一步蔓延,需要對相關金融風險和信息進行密切跟蹤。「新設立的部門主要是跟蹤研究上述三大風險,及時研判作出相應的對策,做好風險爆發的預案。」

❷ 國際金融市場的風險有哪些

主要有五大風險:
美國不確定性風險——美國經濟金融的影響力使其前景格外引起關注,並將影響
國際金融市場較大的波動,尤其是美元資產的縮水,可能導致全球交易、結算和儲備系統的大調整,不利於金融穩定突出;而從國內看,美元貶值由於經濟恢復和結構性均衡,但不利於經濟信心維持。美元波動將會引起恐慌性反應,金融市場價格波動將會加大,進而不利於全球經濟復甦和穩定。而從當前形勢看,美國經濟前景難以確定,經濟政策和理念的變化將是美國經濟難以預測的重要因素,而經濟政策抉擇時機與理念的變化,將可能使美國經濟最終出現實質的變化,甚至惡化。

金價上漲恐慌性風險——從目前趨勢看,國際金價面臨進一步上揚的空間,甚至預測金價將可能達到350美元的水平,國際政治與軍事矛盾潛在惡化的可能以及突發事件的難以預測都將是金價上漲的依託;尤其是美國經濟不確定和美元超值風險都將是金價上揚的推力與依據,從而對市場心理恐慌具有重要影響,形成進一步刺激金價的重要因素。

油價不定性風險——從石油價格水平趨勢看,產油國與消費國之間的摩擦以及國際政治軍事爭端的連續不斷,都是油價不確定的因素;尤其是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以及全球經濟復甦的需要,油價可駕馭更為艱難,可能成為全球經濟發展中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的不確定因素,並將對主要貨幣國的經濟環境具有負面影響與打壓,歐元區更為突出,歐元區通貨膨脹再度上升的壓力依然較大,並將直接加大匯率信心心理的波動與調整;而對於美國而言,在經濟不確定中經濟風險有所上升的形勢下,油價的上漲也將使美國經濟政策難以駕馭。油價再上30美元的水平不僅具有可能,而且也將是再度沖擊經濟金融政策的調整與變化的重要因素,對利率、匯率和股價等宏觀和微觀經濟波動與難以駕馭影響將更為直接。

利率差異波動性風險——全球利率水平的差異與不同步將是未來匯率水平和投資組合波動與調整的關鍵因素,利率調控的駕馭將直接影響和左右資金流動趨勢、方向與結構的變化,對美元的減弱、對歐元的傾斜以及對日元的難以定奪將使匯率和股價水平加大波動幅度,波動區間將難以預測且超出預期。尤為值得關注美聯儲關於改變永久性貼現率結構的建議,主旨是改變以往聯邦基金利率高於貼現率的狀況,使貼現率高於聯邦基金利率,以刺激存款機構、聯邦儲備體系在美國經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最終穩定經濟。美聯儲這項可能實施的改革將會對美國金融市場,尤其是美國經濟產生重要影響,並對匯率具有直接牽動;而當前美聯儲利率調整的時機抉擇對匯率的影響至關重要。而利差將形成國際資本流動格局的較大調整與變化。

金融格局潛在調整風險——隨著美歐日三種主導貨幣匯率的價格變化,尤其是歐元上升的加快,美元的國際主導地位將面臨提前的挑戰與修正。國際資本流動向歐元區間的加大,可能將導致資產信心和份額的調整,而目前美元貶值趨勢對與美元相掛鉤的機制沖擊將會加大,美元與歐元雙匯率機制將可能成為新的選擇與更新。從中長期看,美歐金融均衡性將會逐漸顯現,對美元沖擊明顯,對國際金融體系的穩定具有影響與沖擊,但對金融均衡與風險規避十分有益,有利於國際金融公平、合理氛圍的發展。

❸ 國際金融風險的國際金融風險的管理

國際金融風險管理是指各經濟實體在跨國籌集和經營資產(主要指貨幣資金)的過程中,對國際金融風險進行識別、衡量和分析,並在此基礎上有效地控制與處置金融風險,用最低成本即最經濟合理的方法,實現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學管理方法。需要指出的是,國際金融風險管理既包括各涉外經濟主體所採取的防範措施;也包括各國監管機構所採取的一系列監管措施;更有國際間、國際組織等的相互協調。

❹ 最近幾年的重大金融事件

1.雷曼兄弟倒閉 信心崩潰 美國第4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由於投資失利,在談判收購失敗後宣布申請破產保護,引發全球金融海嘯。美國財政部和聯儲局協助挽救瀕臨破產的貝爾斯登,卻拒絕出手拯救雷曼兄弟的做法惹起重大爭議,市場信心崩潰一發不可收拾,股市狂瀉難止,為美國日後拯救AIG和推出7000億美元救市方案埋下伏筆。 2.CDS拖垮AIG 獲千億打救 全球最大保險集團美國國際集團(AIG) 承保數以百億美元計的信貸掉期合約(CDS),由於信貸掉期合約錄得巨額虧損,AIG亦面臨無力償債的局面。為恐AIG拖垮全球金融體系,聯儲局緊急宣布以1000億美元的一籃子拯救計劃支持AIG。 3.3大車廠臨破產 求助國會 由於信貸緊縮,30年來競爭力江河日下的 美國3大車廠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 出現流動資金短缺,加上汽車銷量暴跌,公司陷於財困,營運難以為繼。3大車廠要求國會提供340億美元緊急援助,否則車廠倒閉將導致美國多達550萬人在3年內失業。 4.花旗裁員「賣身」 市值跌9成 金融界「巨人」花旗銀行曾是全球最大金融機構,但敵不過金融危機沖擊,股價一度從高峰下跌9成。花旗今年宣布全球裁員7.5萬人及出售資產套現,並需接受聯邦政府注資200億美元。政府同時要為花旗逾3000億美元資產作擔保,避免花旗倒閉。 5.華府接管「兩房」 自釀苦酒 美國房屋抵押貸款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合計持有或擔保約半數美國房屋按揭貸款,由於房地產市場崩潰,兩房財困,被迫由政府歷史性接管。 《華盛頓郵報》最新消息稱,兩房數年前曾接獲內部警告,聲稱兩房購買或發放的次級按揭貸款風險甚高,許多借款人不明白貸款條件且還款能力成疑,對兩房、借款人和整個行業都造成危害。但兩房高層出於競爭壓力,執意購買和發放高風險次按,埋下隱患。 6.3A債券不安全 資金失避風港 導致華爾街金融風暴的元兇之一,正是一些被列為「安全」的投資產品,包括拍賣利率債券、聯邦基金和債務抵押債券,不少都獲得評級機構評為AAA級別。曾被視為超級安全的貨幣市場基金,資產價值亦跌穿每股1美元的長期穩定價,迫使美國財政部推出貨幣市場基金資產擔保計劃,以免觸發贖回潮。 7.評級機構失信譽 備受質疑 權威信貸評級機構穆迪、標准普爾和惠譽都有給予一些以次按作抵押的債券最高評級,忽略其潛在風險;然而,一旦問題浮現,價格下滑時,這些評級機構又會快速下調評級,惡化情況。信貸評級機構的可信性備受質疑。 8 對沖基金重創 喜憂參半 一向被視為投資精明的對沖基金,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嚴重損手,不少對沖基金的價值蒸發了50%,部分基金因投資者大量贖回而被迫關閉。當然,也有一些基金因賣空銀行股票和與按揭業相關的股票而大賺特賺。 9.格林斯潘聲譽受損 走下神壇 曾被市場人士奉若神明的聯邦儲備局前任主席格林斯潘,被批評未有適當運用利率政策,導致房地產出現泡沫,又疏於監管高風險的次按債券,他也被迫承認要為目前的市場混亂負上責任。 10.冰島瀕臨破產 財富蒸發 擁有30萬人口的冰島貨幣克朗在今次金融海嘯中大幅貶值,整個國家的財富幾乎全被蒸發掉,無法償還數以十億歐元計的債務,瀕臨破產,需四處向國際社會借貸求救。不少冰島銀行的外國存戶損失慘重。

❺ 什麼是國際金融風險擴散我國應該如何應對

國際金融風險擴散 就是說一個國家的金融系統出現混亂後,通過那些跨國際的投資,把這些版混亂傳遞到權別的國家。比如說美國的次級債券出現問題,美國的金融機構紛紛倒閉或者被國家接管,而那些跨國購買了美國次級債券的其他金融機構也捲入其中。而且隨著美國經濟的蕭條,那些依靠美國出口的國家的出口業也面臨危機。這個就是風險擴散。

我國的應對措施
1加強本國的經濟實力,更大程度上的提高內需。
2加強金融監管,在合理利用外資的基礎上,警惕國際熱錢等問題
3要提高對外投資的管理水平,把資金投入到一些可靠、穩定的項目上去

❻ 國際金融中心通常會遇到哪些風險

金融中心遇到的復風險制,也可以稱得上是金融危機了,而金融中心又是以虛擬經濟為載體的,所以通常出現的如 銀行業危機,房地產危機及股市期貨危機等,主要就這三個方一面(股市和期貨密切相關的,只算一個方面.) 最典型的莫過於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由房地產蔓延至銀行業,進而拖垮世界很多經濟體.是綜合了地產,銀行,股指期貨的一次世界性危機.而危機的傳導中心和發源地正是華爾街這個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

❼ 國際金融市場的風險

國際金融市場風險主要由國際金融投資者主觀預期、投資交易成本、投資者的投機行為和一個國家本身的金融市場狀況等因素引起,這些因素的變化內在地使國際金融市場失去均衡,導致國際金融資本流動變化無常,如果資本流出流入國家沒有防範能力,就極易產生金融風險。國際金融市場的活動一般由外匯交易商和金融投資者充當主體。無論是套利保值還是投機,都是以匯率和利率的預期為基礎。「外匯交易商制訂買賣外匯的決策奠基於他們的匯率預期,而匯率預期又取決於他們對匯率趨勢相關的政治、經濟的掌握。」各交易商和投資者對未來匯率或利率的預期是一個博弈的過程,對匯率和利率預期的差異直接導致國際資本流動的大幅波動。
按現代經濟學的觀點,預期均衡是指合理預期和預測。即是對所有可得的、與變數的未來發展趨勢有關的信息所作出的預期和預測。只要市場參與者都能根據自己所能得到的、與變數的未來發展趨勢有關的信息來進行預測,那麼最終結果必然是與從市場角度得到的信息相一致,達到預期均衡。所以,只要投資者或投機商發現市場的實際情況與他們的合理預期有差異,他們就會改變其定價策略,利用市場差價獲利。各投資者主觀預期的差異可以內生地擴大或縮小資本流動的波動性。
國際金融投機主體經常以各種基金的合法身份出現,其資金具體表現為國際游資(HOTMONEY),投機行為的主要目的是利用非正常的投機手段,獲得正常投資收益以外的資本利益。當投機基金非常龐大,達到對特定的匯市形成和匯率趨勢基本控制的程度時,投機行為就會給金融市場產生直接沖擊,導致一國金融市場風險的產生。
投機行為的基本特徵是,市場參與者在預測到經濟政策或諸如匯率和利率等經濟變數不能維持時,突然進行大幅度的資產重組,「投機性沖擊是在市場預測經濟政策不一致時所作出的理性反應」,「不一定要將投機性沖擊視為市場的反常行為,相反,它被看作是競爭性市場在預測到經濟政策的不連續性後的典型反應」。
在投機活動的形成過程中,存在下列因果關系:基本經濟因素的錯位程度、收支衡的頻率和嚴重性引起資本流量的增加,資本流量的增中引起投機活動量的增加。伴隨著資本流量的增長,外匯需求規模擴大,不穩定性出現增強,發生動盪的事件的可能性也會增加。如果外匯具有作為一種理想資產的特徵的話,那麼,隨著外匯價格越來越大的波動,從中投機的機會也將增加,只要投機主體存在,就會引起投機活動量的增加。
投機活動量對國際金融市場產生三個效應:第一,投機活動量的上升直接導致外匯需求規模和不穩定性的上升,金融動盪增加;第二,投機活動量的增加造成匯率沒有穩定點或者基本走勢不能獨立於投機影響的狀態;第三,金融機構在外匯交易活動中的投機行為大大增加。與傳統銀行業務獲利性減少相聯系,投機活動量的增加使金融機構的外匯業務重點越來越傾向於貨幣投機,隨此重心的轉移,外匯市場的任何波動更有可能引起投機性的買進和賣出,使金融市場的波動更加復雜化。

❽ 國際金融:影響交易風險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金融交來易風險自的因素。無磨擦的完全信息金融市場已不再存在,因而就需要金融中介參與金融交易;金融中介可視為單個借貸者在交易中克服交易成本、尋求規模經濟的聯合,並指出金融中介存在的原因在於交易成本,提出了金融中介理論中的交易成本思路,從而開創了新金融中介理論。金融中介降低交易成本的主要方法是利用技術上的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也可以這樣說,規模經濟和(或)范圍經濟起源於交易成本。若存在與任何金融資產交易相關的固定交易成本,那麼,和直接融資情況下借貸雙方一對一的交易相比,通過金融中介的交易就可以利用規模經濟降低交易成本。之所以有規模經濟存在,是因為在金融市場上,當交易量增加時,一項交易的總成本增加得很少。從整個社會的儲蓄投資過程看,中介手段有助於提高儲蓄和投資水平以及在各種可能的投資機會之間更有效地分配稀缺的儲蓄,這被稱之為金融中介的「分配技術」。同時,金融中介還可通過協調借貸雙方不同的金融需求而進一步降低金融交易的成本,並且依靠中介過程創造出各種受到借貸雙方歡迎的新型金融資產,這被稱之為「中介技術」

閱讀全文

與國際金融機構風險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