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山西商人從事對外貿易的過程中,票號起了什麼作用
在山西商人從事對外貿易的過程中,票號無疑起了巨大作用。可以說,山西票號是我國最早進入國際金融市場,並把分支機構直接設在國外的金融機構。
B. 中國古代十大商幫
中國古代有徽、晉、陝、魯、閩、粵、寧波、洞庭、江右、龍游等十大商幫,其中以徽商和晉商規模最大、實力最為雄厚,縱橫商界500年,最後卻在清末民國時期,被寧波幫後來居上、取而代之.
晉商在中國經濟發展史上的地位:它綿延繁榮達500年之久;商路蹤跡遍布全國和近鄰俄羅斯、日本、蒙古等國;從晉商中產生的金融機構票號,執晚清中國金融牛耳百餘年,號稱「匯通天下」 ┄┄但此次參觀仍使我受到很大震撼。晉商大院所傳遞的文化氣息大大超出我的想像。而且出乎意料的是,擁有這些大院的晉商大族大部分起家於貧寒:渠家起家於小販;王家起家於賣豆腐;常家則起家於背著褡褳小買小賣的「行商」。據資料記載,其他的晉商大族也基本如此。
十大商幫中最早崛起的就是山西、陝西商人。明洪武(1368-1398)初年為了供應北部邊防糧食供應而實施納糧中鹽的開中法,山陝商人憑借地理之便迅速崛起。明代山西商人主要活動在黃河流域、各大鹽場及四川地區。隨著清代國家的統一,版圖的拓展,山西商人的活動范圍更加擴大,成為東北、蒙古、新疆的主要商人力量,其活動范圍甚至遠至西藏,山西商人還壟斷了對俄國恰克圖的貿易,並從事東南、兩湖至西北的長途販運貿易。山西商人除經營鹽業外,還經營茶、糧、棉、布、絲綢及高利貸等,晉商的典當業及高利貸很有名,被稱為「西債」。明清商人積累了巨額財富,據說明代徽商的資產達到百萬兩,山西商人之富超過徽商,清代山西不但「百十萬家資者,不一而足」,資產達到千萬兩的也不乏其人。道光年間山西商人創造出經營匯兌業的票號,匯通天下,顯赫一時。但票號在晚清的晉商行業中幾乎是一枝獨秀。由於晚清金融倒帳風波不斷、票號頑固守舊,加之辛亥革命中戰亂的影響,票號在辛亥革命後不久徹底衰敗。
徽州商幫:
中國商幫,首屈一指的應該是霸氣十足的徽州商幫。代表人物胡雪岩。
明中期至清中葉,徽州商幫稱雄華夏商界三百餘載,處於發展的黃金時代。當是時,黃山白岳間十室九商,巨商顯宦迭出,自然美景、人文情態、商業經濟交相輝映,盛極一時。接下來,清末社會動盪、朝廷政策變更、資本主義興起,然而徽商們由於自身原因未能及時實施經營轉型,沒有搭乘中國近代資本主義發展的航船,無可挽回地從巔峰摔到谷底,徽州隨之頓陷窘境。
龍游商幫:
龍游商幫是指以浙江衢州府龍游縣為中心的衢商集團,它萌發於南宋,興盛於明代中葉,以經營珠寶業、販書業、紙張業著名。明萬曆年間(1573—1602),它於徽商、晉商以及江右商人在商場中角逐,稱雄一時,故有「遍地龍游」之諺。它以一府一縣之地為基礎,聚集了大量資金,而成為中國十大商幫之一,至清代逐漸為寧紹商幫所替代。
中國明清時期的十大商幫為山西、徽州、陝西、福建、廣東、江右、洞庭、龍游、寧波、 山東商幫。
C. 中國古代三大商幫,晉商、淮商、潮商到底誰是第一大商
商幫是以鄉土親緣為紐帶,擁有會館辦事機構和標志性建築的商業基團。清朝時以晉商、徽商、潮商、秦商、山東商幫、蘇南商幫、浙江商幫、閩南商幫、珠三角商幫、河南商幫等十大商幫為主。
所以,從整體來看,每一階段的商人在歷史上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不能一概而論,也不能簡單評價哪個比哪個更重要。每一種商人在某一階段都是不可替代的,所以,我們應該重視每一種商幫的存在。
D. 中國十大商幫,分別是哪些具體區別在哪裡
中國十大商幫具體是廣東粵商(分潮商、廣商)、山西晉商、徽州(古徽州府商人,今安徽黃山等地區)徽商、陝西(秦商、關陝商人)、福建閩商(分閩南商幫和閩東商幫)、江右(江西)贛商、洞庭、(今蘇州市西南太湖中洞庭東山和西山)蘇商、寧波、龍游(浙江中部)浙商、山東魯商等。
徽商賈而好儒
徽商與晉商齊名,作為中國商界中的一支勁旅,徽商曾活躍於大江南北、黃河兩岸,以至日本、暹羅、東南亞各國和葡萄牙,無徽不成商叫遍天下。其商業資本之巨、從賈人數之眾、活動區域之廣、經營行業之多、經營能力之強,都是其他商幫所無法匹敵的,在中國商界稱雄數百年。
徽州人都是經商能手,他們善於分析和判斷經濟形勢,在買賤賣貴的不等價交換中牟取厚利,大規模的長途商品販運是徽商致富的一個重要途徑,另外,囤積居奇、特權牟利、牙行制度、高利貸等,也是不少徽商致富的手段。
徽商與其他商幫的最大不同,就在於儒字。徽州是南宋大儒朱熹的故鄉,被譽為儒風獨茂,因此徽商大多表現賈而好儒的特點,他們的商業道德觀帶有濃厚的儒家味。徽商以儒家的誠、信、義的道德說教作為其商業道德的根本,使他們在商界贏得了信譽,促進了商業資本的發展,是他們經商成功的奧秘所在。
廣商內涵豐富
道光十年,英國議會對曾在中國作過商業貿易的英國商人進行一次調查,最後得出的結論是:絕大多數在廣州進行貿易的人都一致聲稱,在廣州做生意幾乎比世界一切其他地方都更方便,更好做。海外流傳著這么一句話:太陽無時不普照粵人社會。
粵商的輝煌時期,還是在近、現代。在近代,由於外國經濟勢力的侵入以及中國緩慢地邁開近現代步伐,晉商、徽商等因為固守傳統而日漸式微,而粵商卻伴隨著近代廣東商品流通的擴大、商品經濟的發展海外移民的高潮而崛起,廣東商人發跡於東南亞和香港、潮汕地區。二次大戰期間,廣東商人雖然曾一度沉寂,但經過戰後若干年的苦鬥,又終於在上一世紀70年代後崛起於中國南部、香港及東南亞。
點評:近代粵商發揚了古代廣東商人的冒險開拓、獨立進取的商業精神,而在參與國際商業貿易的過程中,近代潮商又具有了某種開放的心態。在近代廣東商人身上,我們看到傳統文化與近代商業文化的某種有效的結合與融合。而正是這種文化的發展與融合,也許才是粵商繼晉商、徽商衰落之後仍能發展,並進一步成長的原因。
福商亦盜亦商
福建商幫的興起,一開始就與封建政府的官方朝貢貿易和禁海政策針鋒相對。他們走私進行商業貿易,不能貿易時就進行搶劫,他們具有海盜和商人的雙重性格。
內外勾結的貿易方式是福建海商最常見的經商方式,他們廣泛聯絡沿海居民,建立了許多據點,利用據點收購出海貨物,囤積國外走私商品,以利銷售,他們不僅在海營商,還有許多也是陸地商,水陸兩棲,海上貿易也做,陸地貿易也做。明清福建商人,把國內與國外的貿易緊密地結合起來,努力經營,進行多種形式貿易,從而形成了中國封建社會晚期一個很有影響的地方商幫。
點評:隨著封建社會的消亡,福建商幫卻在海外南洋、台灣等地開辟出新的商業場地。福建商幫中的許多商人,正是以自由商人的身份,大無畏地開拓海外市場,終於在福建幫這棵枯樹上開出了新枝,使福建商幫的商業精神在海外華人和台灣的福建籍人身上得到延續。
陝商行道多多
在明代的商業界里,山西與陝西商人為了對抗徽商及其他商人的需要,常利用鄰省之好,互相結合,人們通常把他們合稱為西商或是山陝商幫。西商在明代前期的勢力很大,他們從經營鹽業中獲得了大量的厚利,可惜利益的原因使他們內部開始分化,陝西鹽商與山西鹽商分道揚鑣,最終陝西鹽商到了四川獨立發展,在康定一帶做「茶馬鹽」生意,民間稱為「蹚古道」,其規模越來越大,這也為陝西商幫的最終形成奠定了基礎。
陝西商幫生財的行道較多,在這一點上他們與江西商幫相似。陝西商幫是一個綜合性的商幫,他們對財富的追求與一般商幫相同:盡可能追逐厚利,如果不行,就退而求其次。陝西商幫以鹽商最為著名,經營布業、茶業和皮貨業也是陝西商幫盈利的重要途徑。
最初在明清時期「走西口」從事跨區貿易的多數是「棄儒經商」的讀書人,他們成為影響明清陝西商幫商業智慧和商業文化的主流群體。「關中多豪傑之士,其起家商賈為權利者,大抵崇孝義,尚節概,有古君子之風」,明代著名學者顧炎武在他的著作中如此表揚過秦商。很顯然,這些來自體制內或者接近體制的文化人,對於陝西商幫最終形成一定的經濟組織,是發揮了主要作用的。從遍布全國的200多處關中或者「山陝會館」,就可以大致領略他們在歷史上達到的高度組織性。
歷史上和今天的主流陝西商人,其出身大致接近,其性格也前赴後繼。秦人強悍,「尚氣概,先勇力」而「忘死輕生」,這是古今一致的對陝西人的評價。
贛商講究賈德
江西商人絕大多數是因家境所迫而負販經商的,因此,小本經營,借貸起家成為他們的特點。他們的經商活動一般是以販賣本地土特產品為起點,而正是江西商人這些獨特的背景,使得江右商幫具有資本分散,小商小賈眾多的特點。除少數行業如瓷業比較出眾外,其他行業與徽商、晉商等商幫相比經營規模就要顯得相形見絀,商業資本的積累也極為有限。當代著名作家沈從文在他的作品中,曾經就這樣描述江西布商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另外,江西商人濃厚的傳統觀念、小農意識也影響到他們的資本投向,只求廣度,不求深度。所以,盡管江西商人人數眾多,涉及的行業甚廣、經營靈活,但往往在競爭中容易喪失市場。
點評:江西商人講究賈德,注重誠信是江西人質朴、做事認真的性格的一個外在反映,也是江西人頭腦中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的自然流露。江西商人還善於揣摩消費者心理,迎合不同主顧的要求。總之,以銷售盡手中的商品和捕捉商機為原則,這是江西商人發財致富的經驗總結。
晉商學而優則賈
十大商幫中最早崛起的就是山西商人。歷史上,山西商人稱為晉幫。晉商是明清時國內最大的商幫,在商界活躍了500多年,足跡不僅遍及國內各地,還出現在歐洲、日本、東南亞和阿拉伯國家,完全可以與世界著名的威尼斯商人和猶太商人相媲美。
晉商的歷史雖然可以追溯到周朝的晉唐時期;但真正崛起於明代(1368-1398年),至清乾隆、嘉慶、道光時期已發展到鼎盛。
到清朝中葉,山西商人逐步適應金融業匯兌業務的需要,由經營商業向金融業發展,咸同(1851-1874)時期山西票號幾乎獨佔全國的匯兌業務,成為執全國金融牛耳的強大商業金融資本集團。並形成山西北號(票號)南庄(錢庄)兩大晉商勁旅。
晉商規模如此之大,延綿時間如此之長,經商領域如此之廣,靠的是什麼?晉幫有自己的經商秘訣:一方面以地域和血緣關系為紐帶,凝聚本幫商人的向心力;用傳統道德規范經商的行為;尋求政治上的靠山,庇護本幫的經商活動。另外一個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晉商家族的重要傳統之一學而優則賈。據說晉商家族中一二流的讀書子弟去經商,三四流的子弟才去參加科舉考試,甚至出現過獲得功名後不做官而從商的進士。
點評:晉商學而優則賈理念沒有多少文字記載,而是深深隱藏在晉商的心中,溶化在他們的血液中。正因為如此,使得晉商的文化程度相對於其他商幫是比較高,他們的經營模式也是最先進的,股份制、資本運作等現代經營方式,已經在他們身上萌芽。我們從晉商的成敗,品出了晉商的文化哲理,一個經商世家之所以經久不衰,是因為這些晉商不僅是商人,也是有學識之人,言傳身教,治商有方,並在家族內形成重教之風。
山東商幫全民經商
山東商幫是山東人,自然具有山東人的特點:直朴單純,豪爽誠實。正因為如此,與別的商幫相比,山東商幫的致富之道顯得單純,直截了當。山東商幫的致富之道,概括起來,就是長途販賣和坐地經商的商業經營方式,講求信用的商品道德以及規范的商業行為。同時,山東商幫裡面,主要是大官僚、大地主兼大商人,因此大部分是封建性的商人,這也決定了山東商人所走的道路及商業資本的流向是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雖然山東商幫的致富之道,相對其他商幫來說實在是沒有什麼高明的地方,但他們的這些經驗和經營方式非常實在,生意做起來踏實。
點評:山東人經商,是好的地區的人要經商,不好的地區的人也要經商。一個省份的人,經商的動機和條件相差甚多,彷彿是中國十大商幫的綜合縮影。這在中國是僅見的。
寧波商幫後來居上
寧波商幫是中國商幫中的後起之秀。從它形成之時起,便顯露出它的見識不凡和卓爾不群。
寧波商幫,是指寧波府的商人,以血緣姻親和地緣鄉誼為紐帶連接而成的商業集團。是一個盛行於國內和海外的商幫。寧波商人外出經商歷史悠久,但大規模經商,並且結成商幫則為時較晚。鴉片戰爭後,尤其是民國時期,寧波商幫中新一代商業資本家脫穎而出,把商業與金融業緊密結合起來,從而使寧波商幫以新興的近代商人群體的姿態躋身於全國著名商幫之列。他們所經營的銀樓業、葯材業、成衣業、海味業以及保險業,也是名聞遐邇。
點評:寧波商幫形成的時間較晚,但其發展勢頭卻非常之快。他們的活動區域不斷拓展,最終形成四齣營生,商旅遍於天下的局面。寧波商幫不僅善於開拓活動地域,還善於因時制宜地開拓經營項目。他們的致富之道非常有特點,也非常實用:以傳統行業經營安身立命,以支柱行業經營為依託,新興行業經營為方向,而往往一家經營數業,互為補充,使自己的商業經營在全國商界中居於優勢地位。
龍游商幫海納百川
當徽商、晉商在商場爭雄之時,冷不防在浙江中西南部崛起一個頗有影響的龍游商幫。歷史上所稱的龍游商幫,實際上是衢州府商人集團,其中以龍游縣商人人數最多,經商手段最為高明,故冠以龍游商幫。
龍游商幫雖地處偏僻,卻有著開放的心態,在觀念上也比較新潮。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上,即投資上的敢為天下先精神和海納百川的肚量。明清時期,許多商人將經營商業所賺得的資金用來購買土地或者經營典當、借貸業,以求有穩定的收入。而龍游商敏銳地意識到,要獲得更多的利潤,必須轉向手工業生產和工礦產業上。他們果斷地投入於紙業、礦業的商品生產,或者直接參與商品生產,使商業資本轉化為產業資本,給當時封建社會注入了帶有僱傭關系的新生產關系。龍游商人還不排斥外地商幫對本鄉的滲透,並且相處友善,吸收外地商人於己幫,推進了龍游商幫的發展。
點評:龍游商人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和海納百川的肚量,是他們良好的經商心態的反映。他們雖然是出自一個偏僻之地,既無官府支持,又無強大的宗族勢力作堅強後盾,但他們卻能在強手如林的各大商幫中崛起,自立於商幫之林。
洞庭商幫善於審時度勢
幾乎就在龍游商幫興起的同時,另一個商幫在中國的洞庭湖上不知不覺地興起了---洞庭商幫。
當年范彝財色盡得,泛舟五湖,引起多少人的艷羨。他經商成功,一定給太湖、洞庭湖流域的人們留下深刻印象。
洞庭商幫是在明萬曆年間才初步形成。審時度勢,把握時機,這是聰明的商人的做法,而洞庭商人就是這樣聰明的商幫。洞庭商人沒有與徽商、晉商在鹽業和典當經營上爭奪市場,而是揚長避短,穩中求勝,利用洞庭湖得天獨厚的經商條件販運起米糧和絲綢布匹。他們還不斷更新觀念,開拓經營新局面,向外部世界發展著。尤其是鴉片戰爭後,在作為金融中心的上海,洞庭商人利用自己的鑽天之術,開辟了買辦業、銀行業、錢庄業等金融實體和絲綢、棉紗等實業。在新的歷史背景下,從事著不同於以往的商業活動,由此,洞庭商幫產生了一批民族資本家,走上了由商業資本向工業資本發展的道路。
點評:洞庭商人十分講究具體的經營手段,而這些手段看起來則非常符合現代經商的要求。洞庭商人非常注意市場信息,時常預測行情,在經商過程中,洞庭商人會根據市場行情與商品交換的情況變化而變化自己的經營策略,不拘於成見,只要有利就行。洞庭商人還會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比如商人資金和民風特點,因地制宜的採取獨特的經營方式。
E. 山西商人對中國金融貿易史的貢獻
一、山西商人資本的發展,使山西商人聚集了大量的貨幣資財,讓白銀源源不斷地流回家鄉,促進了山西手工業的發展,促進了全國商品物資的交流,加快了中國自然經濟解體和商品經濟發展的進程。清乾隆年間,山西商人王廷煜投資開采銅礦,劉永和投資開采龍門煤礦,使商業資本轉化為產業資本。明朝官營解鹽生產,征發鹽戶到鹽池服役做工,叫做「鹽丁」。鹽丁另立戶籍,世代相起,實際上是封建國家的工奴,生活痛苦萬狀,經常抗工逃亡,生產效率極低。1648年,清政府廢除「鹽丁」制,把解鹽生產改官營為民營,交給商人自行澆曬。第二年又把鹽池分為五百一十三號,規定一戶商人經營一號,逐一登記。這種經營解鹽生產的「坐商」,自籌資金,僱人撈鹽,每產鹽一百引(二百四十斛為一引),其中七十引要納稅,一引摺合白銀三錢二分,另外三十引不納稅,抵作商人工本費。坐商對鹽池雖然沒有所有權,但是卻有佔有權和使用權,他們只要向政府納稅,就可獲得一號鹽池,經營生產。坐商雇傭工人的工資,以其技術高低來決定,按年支付,實際上已構成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坐商就是早期的資本家,鹽工則就是近代鹽池產業工人的前身。當時,鹽池有 20000多名工人,生產規模巨大,超過了歐洲早期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的水平。
二、造就了一代理財人物。山西商人資本不論是商品經營資本還是貨幣經營資本,一般都不是資本的擁有者(即商業資本家)直接從事經營活動,多數是由財東(商業資本家)出白銀若干,委託一個自己信賴的、精明能乾的人當掌櫃(相當於經理),從事某項經營活動。財東把資金運用權、人員調配權、業務經營權交給掌櫃,獨立自主地從事經營活動。定期結帳一次,由掌櫃向財東匯報經營成果。如果財東滿意,就繼續任用,財東信不過就可以辭退。這種資本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實行經理負責制的方式,再加上以後實行的頂身股制度,促使經營者工作不敢懈怠,把職工的利益和企業的利益結合在一起,促進了管理人才的出現,提高了經營效益,這在中國企業史上是有積極意義的。
三、捨得智力投資,舉辦商人職業教育。早在元代,運城鹽池就設有鹽商子弟學校,叫做「運城鹽運使司學」。清代在包頭城,也有山西商人自辦的子弟學校。馳名中外的旅蒙商「大盛魁」商號,在外蒙古的科布多設有本企業的訓練機構,從晉中招收十五、六歲的男青年,騎駱駝經過歸化、庫倫到科布多接受蒙語、俄語、哈薩克語、維吾爾語及商業常識的訓練,一般為半年,然後分配到各分號,跟隨老職工學習業務。這種重視提高職工業務素質的辦法,就是現在來看,也是很有遠見卓識的。
四、首先創造了民間匯兌業務、轉帳和清算中心,首先創造了類似中央銀行的同業公會,都顯示了山西商人的精明能乾和創造能力。山西商人,最先打入國際金融市場,表現了他們敢於向新的領域開拓的風姿。
F. 中國古代十大商幫
中國古代有徽、晉、陝、魯、閩、粵、寧波、洞庭、江右、龍游等十大商幫,其中以徽商和晉商規模最大、實力最為雄厚,縱橫商界500年,最後卻在清末民國時期,被寧波幫後來居上、取而代之.
晉商在中國經濟發展史上的地位:它綿延繁榮達500年之久;商路蹤跡遍布全國和近鄰俄羅斯、日本、蒙古等國;從晉商中產生的金融機構票號,執晚清中國金融牛耳百餘年,號稱「匯通天下」 ┄┄但此次參觀仍使我受到很大震撼。晉商大院所傳遞的文化氣息大大超出我的想像。而且出乎意料的是,擁有這些大院的晉商大族大部分起家於貧寒:渠家起家於小販;王家起家於賣豆腐;常家則起家於背著褡褳小買小賣的「行商」。據資料記載,其他的晉商大族也基本如此。
十大商幫中最早崛起的就是山西、陝西商人。明洪武(1368-1398)初年為了供應北部邊防糧食供應而實施納糧中鹽的開中法,山陝商人憑借地理之便迅速崛起。明代山西商人主要活動在黃河流域、各大鹽場及四川地區。隨著清代國家的統一,版圖的拓展,山西商人的活動范圍更加擴大,成為東北、蒙古、新疆的主要商人力量,其活動范圍甚至遠至西藏,山西商人還壟斷了對俄國恰克圖的貿易,並從事東南、兩湖至西北的長途販運貿易。山西商人除經營鹽業外,還經營茶、糧、棉、布、絲綢及高利貸等,晉商的典當業及高利貸很有名,被稱為「西債」。明清商人積累了巨額財富,據說明代徽商的資產達到百萬兩,山西商人之富超過徽商,清代山西不但「百十萬家資者,不一而足」,資產達到千萬兩的也不乏其人。道光年間山西商人創造出經營匯兌業的票號,匯通天下,顯赫一時。但票號在晚清的晉商行業中幾乎是一枝獨秀。由於晚清金融倒帳風波不斷、票號頑固守舊,加之辛亥革命中戰亂的影響,票號在辛亥革命後不久徹底衰敗。
徽州商幫:
中國商幫,首屈一指的應該是霸氣十足的徽州商幫。代表人物胡雪岩。
明中期至清中葉,徽州商幫稱雄華夏商界三百餘載,處於發展的黃金時代。當是時,黃山白岳間十室九商,巨商顯宦迭出,自然美景、人文情態、商業經濟交相輝映,盛極一時。接下來,清末社會動盪、朝廷政策變更、資本主義興起,然而徽商們由於自身原因未能及時實施經營轉型,沒有搭乘中國近代資本主義發展的航船,無可挽回地從巔峰摔到谷底,徽州隨之頓陷窘境。
龍游商幫:
龍游商幫是指以浙江衢州府龍游縣為中心的衢商集團,它萌發於南宋,興盛於明代中葉,以經營珠寶業、販書業、紙張業著名。明萬曆年間(1573—1602),它於徽商、晉商以及江右商人在商場中角逐,稱雄一時,故有「遍地龍游」之諺。它以一府一縣之地為基礎,聚集了大量資金,而成為中國十大商幫之一,至清代逐漸為寧紹商幫所替代。
我知道的就只這些.
G. 明清山西商人商業活動的影響
明清山西商人商業活動對各個領域都有非常大的深遠影響
晉中商人不僅僅愛聽戲文,愛看劇目,他們還研究戲曲,創作劇本,扶持戲班子。祁縣的渠家大院里,有一座造型精美、布局合理的古戲台,渠家在這里組建了戲班,聘請名師,常年演出。在當地有「金財主」之稱的渠元淦,在同治年間聘請當時最有名的蒲州藝人,組成晉中最好的戲班子,對音樂唱腔、伴奏技巧等方面進行探索和改進,承前啟後,推陳出新。晉中的祁太秧歌、社火以及流傳至今的一首首美妙動聽的山西民歌如《走西口》、《桃花紅杏花白》等,都凝聚著晉商濃郁的思鄉思親之情,這些都與當年晉商的商貿和文化活動不無關系。
山西地方戲曲的形成、繁榮與晉商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山西地方戲曲很繁榮,戲種也很多,如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黨梆子、太谷秧歌、眉戶、碗碗腔等
山陝商賈發跡於明,興盛於清,衰落於民國。梆子戲亦形成於明,盛行於清,衰落於民國。
山西商人除邀請戲班演出外,他們還出資舉辦梆子戲班。咸豐年間,祁縣富商渠氏辦起了「三慶戲班」。
咸豐十年(1860)前後,榆次聶店富商王越辦有「四喜戲班」。民謠有「四喜班有好戲,禿紅禿丑蓋山西,人參娃娃一桿旗,餓了吃的打鹵面,渴了喝的一條魚」,禿紅、禿丑、人參娃娃、一桿旗、一條魚都是藝人藝名,「三合班」約與四喜班同時,由榆次王湖村富商在該村的三台店組成。該班培養出的名演員有二八黑(凈角)。咸豐年間,徐溝縣糧商李玉和,以斗商名義承組戲班「舞霓園」,以重價吸收南北名角與弦鼓師。又請協豐號在蘇州織造唱戲服裝行頭,每年易新,名噪晉中地區凡二十年。晉東南壺關以販鐵起家的富商王氏,傳到第四代王大旦時,一次與上黨「三元班」戲班東家看戲,二人一同在戲房休息時,由於戲班班頭和藝人冷落了王大旦,王大旦一時氣惱不過,便決心自己出面組建一個壓倒所有上黨戲班的戲班。他為戲班投資白銀十萬兩,從北京請來落魄翰林編寫歷史劇《楊家將》等,南下蘇杭購置了大量戲裝樂器,在晉城、高平一帶買回十多名聰明伶俐、口齒清晰的小青年,重金挖聘其他戲班的好把式,教養訓練三年,除可演出各戲班通行劇目外,又排練了十多種新劇目,定名為「十萬班」。從此「十萬班」成為上黨地區劇種最全、演員陣容最強、戲裝道具最多的戲班。當時在上黨地區有這樣的說法:如無十萬班唱戲,再大的喜事也不能算辦得最火紅熱鬧。可見十萬班聲譽之大。十萬班最興旺時,有特製大戲箱24馱(48箱,當時一般戲班只有3到5馱,即6到8箱),演員一百多人。因演職人員多,王大旦又將戲班分為三組,各自獨立演出。王大旦的戲班演出的劇目有《歧山腳》、《黃河陣》、《千秋劍》、《燕王反朝》、《楊家將》等,特別是宋代楊家戲,有數十本,宣傳了愛國思想和民族氣節。該戲班有一對聯:「誰謂戲無益,辨朝野賢慧,開人知識;果然勤有功,演歷代興亡,長我精神。」這一對聯可以說是對該戲班演出劇目的恰當評價。上黨梆子中曲牌有「上黨二黃」,也有的人認為原來王大旦在京城有店鋪,他常去京城,難免對二黃產生興趣,而移植於十萬班,從此在上黨梆子中流傳下來。光緒二十年(1894),慈禧太後過60大壽,王大旦曾帶領他的十萬班赴京為太後賀壽演出,受到了慈禧大後的贊揚,並將十萬班改名為「樂意班」。十萬班由此名震京華,並易名為樂意班。在晉中一帶,同治時又有祁縣富商渠源淦(金財主)組織「聚梨園」,一時稱盛。光緒元年(1875),榆次富商崔玉峰辦起「二保和娃娃班」,培養出藝名核桃紅、玻璃翠、夜壺五、二蠻旦等名角。光緒六年(1880)太谷富商孫氏貸銀2000兩給戲迷楊成齋,由楊出面辦起「錦霓園」,有民謠稱:「楊成齋好曰能,愛戲辦起了錦霓園」。時有「尹財主的胡琴,甲成的板,田桂兒的亂彈唱不完』之說,上述三人都是藝人。光緒十年(1884)前後,又有清源縣東羅村富商時成盤辦起了「小梨園」,培養出一盞燈(旦)、七百紅(須)、金香翠(青衣)等名角,尤三兒生(孟珍卿),唱腔高昂,表演豪放,被稱為山西梆子「小生泰斗」。「太平班」約與「小梨園」同期,由太原濟生館葯店創辦,培養出拉麵紅、說書紅等名角。「小祝豐園」由平遙縣富商尹二少創辦,「小自成班」由徐溝縣富商陳玉創辦。在張家口一帶的山西富商也辦戲班,如德和棧掌櫃祁縣人王肅歧資助名伶狼山紅、狼山黑辦起了「狼山戲班」。還有一些富商,由愛戲到成為票友,並粉墨登場一過戲癮。清末張家口的四大票友,皆為晉商。如吳志遠,忻州人裕園永伙計,生旦凈末丑,樣樣能演。楊柱,太穀人,大德庄伙計,文武場都行。晉中商人從掌櫃到伙計,多會唱幾句山西梆子。大盛魁商號庫倫分號掌櫃羅弼臣物色了20多位票友成立自樂班,一切開支由大盛魁供給,逢初一、十五在會館演出。祁縣富商韓子謙,排行五,人稱韓五少。父經商於揚州,母王氏為江南崑曲名伶。30年代,他家在祁縣城開設的商號,迫切需要他出面管理。但他祝錢財為糞土,視宦海為苦海,終日與晉劇、木偶、秧歌藝人往來。他不惜重金購買全部戲裝行頭,於每年冬季辟鍋灶、設暖房,專門請晉劇藝術名流前來聚會,互相切磋技藝。著名鼓師狗蠻師傅,到臨死還由他供養,死後又由他出資埋葬。曾成立戲曲研究社,對晉劇的劇本、音樂、聲腔、表演藝術等都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和改革。
參考
晉商的發展歷史(組圖)_網易新聞
http://news.163.com/14/1119/00/ABCF7JE300014Q4P.html
中國歷史上的著名商幫與商人精神 _文化星期五_中國網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feature/519808.htm
明清山西腐敗之根-搜狐
http://history.sohu.com/s2014/mingqingshanxi/index.shtml
明清山西腐敗之根:官商一體 權力庇護(2)-搜狐
http://history.sohu.com/20140902/n403986167_1.shtml
【亦觀察】 中國第一商幫「晉商」如何衰敗的?_網易財經
http://money.163.com/14/0620/09/9V62HTKK002551G6.html
晉商與社會文化:晉商與戲曲_中國網
http://www.china.com.cn/blog/zhuanti/2009-06/04/content_17886716.htm
H. 中國十大商幫
中國歷史十大商幫:
具體是山西晉商、徽州(今安徽黃山地區)徽商、陝回西、福建閩商、廣東粵商(分答廣商和潮商)、江右(江西)贛商、洞庭、(今蘇州市西南太湖中洞庭東山和西山)蘇商、寧波、龍游(浙江中部)浙商、山東魯商等。
也可稱:山西商幫、廣東商幫、陝西商幫、山東商幫、福建商幫、徽州商幫、洞庭商幫、江右商幫、龍游商幫、寧波商幫。
其中晉商、徽商、潮商勢力最大,影響最遠的三大商幫。
中國新十大商幫: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興起了新十大商幫,它們是:在歷史上已負盛名的粵商晉商和徽商,日漸崛起的浙商、蘇商、滬商、京商、和閩商,正悄然發展的魯商、豫商。
由於地區和歷史的原因,各個商幫特點不同。北方善義,南方善商;北方厚重,南方靈活;北方重古典,南方更現代。
I. 中國古代的十大商幫有哪些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中國古代有徽、晉、陝、魯、閩、粵、寧波、洞庭、江右、龍游等十大商幫,其中以徽商和晉商規模最大、實力最為雄厚,縱橫商界500年,最後卻在清末民國時期,被寧波幫後來居上、取而代之. 晉商在中國經濟發展史上的地位:它綿延繁榮達500年之久;商路蹤跡遍布全國和近鄰俄羅斯、日本、蒙古等國;從晉商中產生的金融機構票號,執晚清中國金融牛耳百餘年,號稱「匯通天下」 ┄┄但此次參觀仍使我受到很大震撼。晉商大院所傳遞的文化氣息大大超出我的想像。而且出乎意料的是,擁有這些大院的晉商大族大部分起家於貧寒:渠家起家於小販;王家起家於賣豆腐;常家則起家於背著褡褳小買小賣的「行商」。據資料記載,其他的晉商大族也基本如此。 十大商幫中最早崛起的就是山西、陝西商人。明洪武(1368-1398)初年為了供應北部邊防糧食供應而實施納糧中鹽的開中法,山陝商人憑借地理之便迅速崛起。明代山西商人主要活動在黃河流域、各大鹽場及四川地區。隨著清代國家的統一,版圖的拓展,山西商人的活動范圍更加擴大,成為東北、蒙古、新疆的主要商人力量,其活動范圍甚至遠至西藏,山西商人還壟斷了對俄國恰克圖的貿易,並從事東南、兩湖至西北的長途販運貿易。山西商人除經營鹽業外,還經營茶、糧、棉、布、絲綢及高利貸等,晉商的典當業及高利貸很有名,被稱為「西債」。明清商人積累了巨額財富,據說明代徽商的資產達到百萬兩,山西商人之富超過徽商,清代山西不但「百十萬家資者,不一而足」,資產達到千萬兩的也不乏其人。道光年間山西商人創造出經營匯兌業的票號,匯通天下,顯赫一時。但票號在晚清的晉商行業中幾乎是一枝獨秀。由於晚清金融倒帳風波不斷、票號頑固守舊,加之辛亥革命中戰亂的影響,票號在辛亥革命後不久徹底衰敗。 徽州商幫: 中國商幫,首屈一指的應該是霸氣十足的徽州商幫。代表人物胡雪岩。 明中期至清中葉,徽州商幫稱雄華夏商界三百餘載,處於發展的黃金時代。當是時,黃山白岳間十室九商,巨商顯宦迭出,自然美景、人文情態、商業經濟交相輝映,盛極一時。接下來,清末社會動盪、朝廷政策變更、資本主義興起,然而徽商們由於自身原因未能及時實施經營轉型,沒有搭乘中國近代資本主義發展的航船,無可挽回地從巔峰摔到谷底,徽州隨之頓陷窘境。 龍游商幫: 龍游商幫是指以浙江衢州府龍游縣為中心的衢商集團,它萌發於南宋,興盛於明代中葉,以經營珠寶業、販書業、紙張業著名。明萬曆年間(1573—1602),它於徽商、晉商以及江右商人在商場中角逐,稱雄一時,故有「遍地龍游」之諺。它以一府一縣之地為基礎,聚集了大量資金,而成為中國十大商幫之一,至清代逐漸為寧紹商幫所替代。 中國明清時期的十大商幫為山西、徽州、陝西、福建、廣東、江右、洞庭、龍游、寧波、 山東商幫。
J. 如何弘揚晉商精神
一是加強自己的晉商道文化素養,即首先使自己在晉商知識和文化方面強大起回來,這樣才有資格有能力在各種機答會中宣傳晉商文化。
二呢,運用經濟手段,別忘了,晉商文化之所以獨特而有廣泛的影響力,離不開當年的晉商在經濟尤其是金融界的影響的,這一點在當今社會同樣適用。
三是在組建晉商相關團體,包括經濟社會界的晉商團體和民間晉商愛好者團體,別忘了歷史上的晉商基上都是以團體的形式存在的,即商幫,內以此團體形式宣傳才會更有效果。
說句題外話,此刻的我並不知道我為什麼要回答你這種問題,算是我犯二吧,當今社會還有幾個像容我這樣的九零後在乎那曾經輝煌、令山西引以為傲的五百年晉商史呢!
望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