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公司 > 金融機構發生擠兌採取哪些措施

金融機構發生擠兌採取哪些措施

發布時間:2020-12-25 17:54:54

Ⅰ 陽泉商業銀行出現擠兌了嗎

截止2020年7月,陽泉商業銀行的確出現了擠兌,但陽泉市人民政府迅速發布公告:陽泉市商業銀行正常經營。近日出現部分儲戶集中辦理業務情況,市政府會密切關注事態發展,維護儲戶各項合法權益,確保全市經濟社會大局穩定。

陽泉市人民政府在一份落款日期為6月16日的公告中稱,陽泉市商業銀行是由陽泉市政府、國有企業和社會投資人共同發起,經中國銀保監會批准成立的合法金融機構。陽泉市商業銀行參加了國家的存款保險制度,儲戶存款安全直接受到國家法律和存款保險制度的保障。

陽泉市商業銀行經營正常。近日,陽泉市商業銀行出現部分儲戶集中辦理業務情況,市政府會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全力支持陽泉市商業銀行經營發展,維護儲戶各項合法權益,確保全市經濟社會大局穩定。儲戶的利益受國家法律保護。

希望廣大市民和儲戶理性對待,不信謠、不傳謠,共同維護良好的金融和社會秩序。確需提款的,按照銀行制度有序辦理存取款手續,避免因提前取款而造成利益損失,防範持有大額現金帶來的安全隱患。

(1)金融機構發生擠兌採取哪些措施擴展閱讀:

引起擠兌的原因有兩個:

1、由於銀行券持有人或存款人對發行銀行的信用產生動搖,紛紛撤回存款;

2、由於銀行券貶值,銀行券持有人不得不趕快把銀行券拋出,以防經濟上蒙受重大損失。

擠兌往往是伴隨著普遍提取存款的現象發生的,並進一步形成金融風潮。在出現擠兌時,市場異常緊縮,借貸資本短缺,利息率不斷上漲,迫使一些銀行和金融機構倒閉或停業,從而更進一步加劇了貨幣信用危機,引起金融界的混亂。

Ⅱ 金融機構擠兌風波輿情處置方案

當前,金融業服務水平不斷提升,但金融機構社會聲譽、公眾評價上卻時常陷入負面境地。這一方面是由於金融機構直接面向民眾,其經營水平與金融消費者期待之間存在落差;另一方面與媒體在市場壓力之下的傾向性監督有關。市場化經營壓力促使媒體積極開展輿論監督,為百姓代言,但輿論監督時常面臨的種種風險(行政干預、法律訴訟、暴力阻撓等)也使媒體傾向選擇"安全"的監督對象。金融機構社會關注度高,又普遍重視聲譽成本,於是新聞媒體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批評和監督就愈發密集。
金融輿情的擴大——網民的情緒傾向。《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網民60%人為30歲以下,他們表達意見往往帶有情緒性和隨意性。金融輿情多涉及公眾利益,容易引發貧富差距等聯想,造成話題被不斷炒熱,如不久前因銀行年報披露而引發的銀行"暴利"問題。
金融輿情的傳播規律——快速出現,迅速消退,常有反復。網路輿情來得快,可能因為一個帖子、一篇報道而突然形成焦點,但也退得快,網路熱點層出不窮。不過有的金融輿情在平息後,會在某一時刻再次因為新的由頭而爆發,如近年來銀行收費問題,就幾度出現、幾度平息而又幾度風波再起。
面對這樣的輿情現狀和特點,金融機構如何及時回應,成為關鍵。

解決方案

多瑞科輿情數據分析站系統之金融輿情綜合解決方案通過融合最新的海量網路信息搜集、處理、存貯、全文檢索、中文處理和文本挖掘技術,可以7×24小時實時監控成千上萬的新聞、論壇、博客、微博的最新輿情信息,幫助用戶及時、全面、准確地掌握網路動態,了解自身的網路形象、提高自身的公關應變能力和重大事件處置能力。主要功能包括:
及時全面:高並發、分布式的爬蟲技術,確保金融行業信息採集全面與及時。
專業服務:專業的數據分析與技術支持團隊,適應金融行業事件信息的隨機性、突發性、高並發的特點,隨時解決用戶所需。
省時省力:內置數萬個較高影響力的重點網站,提供優先採集機制。
更加精準:獨有的關鍵詞與去重技術,使採集到的數據更為精準。
超強分析能力:強大圖表分析,動態提供各種業務數據,使金融行業用戶使用更直觀、更便捷。
應用領域:金融行業。

Ⅲ 2008年的經濟危機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2008經濟危機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

即美國次貸危機(subprime crisis)又稱次級房貸危機,也譯為次債危機。

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出現流動性不足危機。美國「次貸危機」是從2006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的。2007年8月開始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次貸危機目前已經成為國際上的一個熱點問題。

次貸即「次級按揭貸款」(subprime mortgage loan) ,「次」的意思是指:與「高」、「優」相對應的,形容較差的一方,在「次貸危機」一詞中指的是信用低,還債能力低。

(3)金融機構發生擠兌採取哪些措施擴展閱讀

次貸危機從2007年8月全面爆發以來,對國際金融秩序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和破壞,使金融市場產生了強烈的信貸緊縮效應,國際金融體系長期積累的系統性金融風險得以暴露。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是美國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為嚴重的一次金融危機。

起源於美國的這次次貸危機正波及全球,全球金融體系受到重大影響,危機沖擊實體經濟。中國也受到次貸危機的影響。

金融工具過度創新、信用評級機構利益扭曲、貨幣政策監管放鬆是導致美國次貸危機的主要原因。美國政府採取的大幅注資、連續降息和直接干預等應對措施雖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由此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是:金融調控政策必須順應經濟態勢,符合周期性波動規律;應在加強金融監管、健全風險防範機制的基礎上推進金融產品及其體系創新;應抓住有利時機,鼓勵海外資產並購,優化海外資產結構,分散海外資產風險。

閱讀全文

與金融機構發生擠兌採取哪些措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