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是几本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是本一。
中山大学是一本院校,岭南学院是隶属中山大学的一个学院,学院下设经济学,金融学,国经贸,保险,物流,财政等几个专业。
学院与成立于120多年前的岭南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1888年,美国友好人士在广州创办了格致书院(岭南大学前身),1926年,校名改为私立岭南大学。1927年岭南大学收归中国人自办,钟荣光博士为首任华人校长。1952年,在全国院系调整中,岭南大学有关科系分别并入中山大学和其他高等院校。
1988年,值岭南大学百年盛典之际,国家教委宣布批准成立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当年学院董事会成立。1997年设立岭南(大学)学院教学科研发展基金。
截至2016年11月,学院有专任教师96人,其中教授34人,副教授37人,讲师25人;博士生导师31人,硕士生导师76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为96%,具有在海外著名大学攻读学位、进修、讲学、合作研究或课程开发经历的教师比例为88% 。
学院已有40多名本院教师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后归国执教。此外,还有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明尼苏达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法国里昂第三大学等国际顶尖学校的教授、外国政要、国内著名经济学人、商界领袖来院授课讲学。
Ⅱ 急问:香港岭南大学国际银行与金融专业如何
个人建议你查看一下课程。
我不太清楚你是本科还是研究生,因为内研究生我记得英国就容没有金融和银行什么的这种专业了。反正我建议你一定要看一下课程,
我很多朋友都是去英国读这个专业,他们课程几乎没有数学,就是特简单的一学期calculus然后就没了,剩下全部是专业的,以后申研非常麻烦。
另外具体情况,你可以到sharewithu留学论坛上去咨询,会有很多人给你比较有用的建议,good luck!my friend!
Ⅲ 有岭南大学金融学硕士吗
香港岭来南大学有金融专自业的研究生。
其金融专业的研究生要求,一般如下:
1、学士学位;
2、本科相关专业,如会计、金融、统计学,等等;
3、平均分至少80%或以上,如有相关专业工作经验可以适当考虑GPA低的申请人;
4、雅思6.5或大学英语六级450分以上。
Ⅳ 香港岭南大学金融研究生
香港基本上沿袭了英联邦的教育体制,本科3年制,研究生分为研究式和授课式两种,前者是做项目,后者是修学分。95%的内地学生都会申请授课式,但拿到的学位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修课的方式。但香港又不同于英国宽松的学习氛围,这点其实有些偏向东方式教育。虽然是1年制的课程,但香港学生每天的读书时间在8~10个小时甚至,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术能力要求都很高。学校也会给学生留大量作业。你会发现并没有多少学生打工,因为很少能有时间,当你早上6点钟去图书馆的时候,可能已经没有空位了。因此,既拥有毫不逊于英美的西方式开放教学,又保留了东方式的学习传统,这是香港独一无二的教育特色。香港读研通常只需要1年,学费通常为五万港币,但有一些专业,比如医科、工程或传媒会贵一些,可以到八万一年,生活费方面则丰俭由人,住宿舍、食饭堂、少娱乐、多看书、专心学、勤温习……通常情况约五万港币一年。即一年总花费不超过15万,而英国至少要25万~30万;而香港的教学质量却丝毫不输给英国,甚至高于英国。如果申请研究型研究生,还可以申请补助或者叫研究经费,一个月一万到一万五港币不等,学习生活就有保证了。而且,所有港校的毕业生将获得为期1年的工作签证,而在香港拿到签证以后,无论是学生签证还是工作签证,只要常住满7年就可以换香港身份证。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香港读本科期间,学校一般会提供住宿。但在研究生阶段则不同,很多国际学生需要租房子住。香港留学优势专业从学生就业的角度来看不推荐内地学生申请岭南大学和教育学院,这两所学校在内地的知名度略低一些。岭南大学不是综合类院校,不参加世界排名,它其实是从内地迁过去的,推行东方传统的儒家教育,在香港当地认可度很高,但对于内地生就没必要了。教育学院与国内诸多综合类的师范院校不同,只开设跟教育相关的课程,如果回国就业或者以香港为跳板的话,这个学校的影响力相对不大。除此之外,其他6所学校都是非常不错的。商科、传媒、社科、语言类、法学,这些都是香港的优势专业。香港理工的旅游学院酒店管理世界前三,港大的法学院、建筑学院、中大的社科类都得到国际认可。关于社科方向的专业,社区的综合整治、谈判专家、社区服务人员、慈善机构人员也是内地生选择比较多的专业。浸会大学的传媒学院世界排名前五,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去往世界的大型媒体机构学习观摩,如英国BBC。香港留学条件内地生申请香港学校,也是被划分在国际学生范畴内的。在2004年之前,港校的内地生很少,随着近年来两地对学历的互相认可,申请香港学校的人越来越多。现在香港的国际学生中,内地生大约占到70%的比重。香港留学条件有两个基本点:一是要求获得二等荣誉学术学位,其次是语言成绩。香港不提供语言预科,工科类专业一般是雅思6~6.5分,托福70~85分;文科类的专业比较多,人文类、社科类、商科一般是6.5分为底线,传媒、商科、翻译类专业会更高一些,一般是7.5分,托福100分。二等荣誉学术学位换算成国内的百分制是70~75分,但建议学生能够达到80分以上会比较稳妥。不同的是,英国、澳洲会把GPA作为硬性要求,但香港学校对于学生的考评中,GPA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除了这两个基本条件外,不同的专业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要求,比如申请MBA专业一般会要求3年以上的管理工作经验。香港学校的申请周期比较长,如果10月份开始申请,最快拿到Offer也要到次年2、3月份。申请高峰期一般集中在10月~次年4月份。在申请期间,跟学校沟通交流很重要。要提醒的是,由于学校对于成绩和补考制度严格,香港学校的毕业率并不乐观,尤其是一些热门的专业在香港申请难度比较大,满分为800分的GMAT成绩,有时需达到740分才能被录取。所以不建议学生转专业,或者申请专业跨度不要太大。香港留学申请材料和申请流程1.本科成绩单:中英文的各一份,并须经过学校公证。2.英文水平证明:一般应具有托福成绩。与美国不同的是,香港的大学并不要求一定要ETS寄送成绩,而是只要原件的复印件即可。有些大学甚至不一定要托福成绩,大陆的四、六级证书也可接受。不过一个好的托福成绩显然更有竞争力。3.GRE成绩:随着竞争的激烈,香港的大学现在有要求GRE成绩,与托福一样,只需复印件即可。这两项可以为我们节省24美元。4.申请表格:一般来说,只要发一个电子邮件给招生公室或者系里,对方就会寄来有关表格。不过与美国不同的是,香港的大学会要求你说明自己的研究意向,当然只要一个很宽泛的范围即可,无须非常具体。材料一般是免费的,如果觉得麻烦,甚至可以从网上下载。如城市大学提供PDF和WORD两种格式,香港大学只提供PDF格式。中文大学比较麻烦,它要求你先寄10港币左右的汇票过去,然后才给你寄材料来。5.研究计划:这是与美国大学不同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与美国的大学要求的PERSONALSTATEMENT完全不同,研究计划(RESEARCHPROPOSAL)是纯学术的,无须加入诸如个人经历、感情这些东西。它要求申请者要有一个明确的研究方案并对此有较好的掌握。这个计划必须是非常具体的,不能太宽泛。研究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几点:(1)研究对象(TOPIC),即你想要解决的问题(2)研究此问题的意义(3)前人的研究状况即遗留的问题(4)你的研究方法(METHODOLOGY)(5)参考文献(BIBLIOGRAPHY):这一点很重要,但往往会被忽视。一般来说,系里会建议你先与某位教授联系,确定研究的题目、方法等,取得教授的同意后,在递交正式的计划。当然,如果你能引起教授的注意,请他为你提意见甚至给你修改,那么成功的几率就很大了。6.推荐信:香港大学一般只要两封推荐信,但必须是学术领域中的人,其他人则不被接受。推荐信是一、两份表格,而不是洋洋洒洒的一大篇。其内容是对你学术才能的评价。此外还要求对你的研究计划做出评价和建议,这一点也不应忽视。7.交申请费(APPLICATIONFEE)了。香港的大学申请费比美国低得多,一般一百多港币,一般人均能承受。申请时要注意的是,如果想得到奖学金,必须申请全日制(FULLTIME)。香港的生活水平很高,学费加申请费至少需要一万港币每月,一般人肯定读不起,不过如果得到STUDENDSHIP的话(约一万四到一万五每月),所有开销便无须担心了。8.填表,写有关的申请资料。除了申请表,还需要resume(简历),成绩单(正式的),英语成绩证明,推荐信。这些是必须的。另外还可以有PS,RP,申请费。后面这三样如果都有的的话,就不错了。9.寄表,申请资料。把你准备好的那些东西打成一个包,寄到学校的研究生院。注意要在deadline前。10”套磁",能套磁"当然是最好的,套磁"的极端就是保送了。所谓套磁"就是套近乎,联络感情的意思。在要申请的学校的网站上找到与你的专业对口的教授,想法与他建立联系(可以是电话或电子邮件)。11.参加学校面试。12.等待录取结果和通知。
Ⅳ 广州市岭南大学地址
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
http://www.lingnan.net/
中山大学南校区
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
电话: 广州校区 020-84112196, 84110051
珠海校区 0756-3668105
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学生与中山大学大部分学院的学生一样,一、二年级均在珠海校区就读,三、四年级在广州南校区就读。
岭南学院与中山大学的关系:
岭南学院是中山大学下属的一个商学院,设在广州中山大学校园内。岭南学院的所有教师、学生都和中山大学其他学院的教师、学生一样是中山大学的一员。
岭南学院为纪念于1888年创办的岭南大学而以“岭南”命名,而不像校内其他学院以专业名称命名。岭南学院的办学得到了岭南校友的大力支持和捐助,拥有较丰富的教学和科研资源。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简介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以经济与管理并重,理论与应用并重的商学院,以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商学院为办学目标。下设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保险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六个本科专业;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世界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区域经济学、工商管理(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EMBA)十二个硕士专业。拥有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点,理论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和金融学、财政学二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伍舜德图书馆、林护堂计算机实验大楼等设施是为本院学生提供的教学设施,数十个学生社团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院师资精良,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国内外知名学者交流频繁,为学生创造了激发创新、活跃思维的学术氛围。学生按专业录取入学后一、二学年统一学习基础课程,从第三学年开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和社会需要在本院内完全自主地重新选择专业。学校和学院为同学们跨专业选课提供机会。
学院推行通识教育与分类培养相结合的做法。一方面实施通才教育,采用统一基础课程,即学生入学后第一、二学年统一学习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第三学年,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志向和社会需要在本院内自主重新选择专业;另一方面,实施分类培养,鼓励本科生自由选择发展方向,为走学术发展道路的学生提供学术类课程,进行学术训练,筛选优秀学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硕博连读、直接读博作进一步的深造,为另一部分学生提供各类应用性课程,培养其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实践型人才。
教育国际化是岭南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的国际化。引用国外优秀教材、案例,使开设的课程的实际内容接近或达到国际知名大学的教学水平,目前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基本采用国外著名大学通用的教材。
二、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国际化。学院积极推广双语和全英文教学。定期邀请哈佛等国外著名大学的资深教授举办“教学研讨计划”帮助我院教师掌握国际先进的教学方法。雅礼协会每年选派耶鲁大学优秀毕业生为学院三、四年级本科生开设高级英语综合技能课程,在教学上学院注重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
三、教学管理的国际化。借鉴国外著名院校的经验,通过完善教学管理体制,建立职业发展机制,结合我院自身特色,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教学管理体系。
四、教育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弥补国内教育资源的不足,通过积极争取岭南校友、董事会、美国岭南基金会和社会各界的慷慨捐助,使学院拥有国内一流的教学科研硬件设施。设立“国际交流基金”,资助教师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学术访问和课程开发,培养教师的国际化视野。
学院以培养学生具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宗旨,积极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聘请了数十名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学院兼职教授,每年邀请数十名海内外学者来院授课讲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学生有机会经常与国内外学者直接接触。此外,学院与北美、欧洲及亚洲1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21所高校开展交换生计划,每年可选送数十位高年级学生以交换生身份赴境外学习。
学院设立多个本院特有的学生奖励基金(如董事会教育奖励金、叶葆定名誉教授奖学金、与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合办“友邦-中大精算中心”,并设北美精算师考试中心,为国内保险专业培养人才。美国友邦保险公司每年为我院提供10万元人民币的奖学金和小型课题研究基金开设“友邦保险-中山大学保险英才培育计划”。学院还有“利丰奖学金”、“宝供物流奖学金”等专业奖学金。
学院拥有学校第一个正式建制的文科实验室“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各专业均有开设实验教学课程和专业实习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院鼓励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积极报选其他院系开设的副修专业,以同学们满意就业和充分就业为目标,帮助同学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学院还同时开展出国交换学习和留学的指导工作。
岭南学院专业介绍
经济学专业:以“宽口径、厚基础”为宗旨,学习现代经济学理论,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应用能力、社会适应性强的人才,毕业后适合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工作。主要专业课程:产业组织、中国经济问题、新制度经济学、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
财政学专业: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和财务、会计税收知识,掌握为政府和企业理财所需要的现代财税理论和政策工具。毕业后在财政、税务、国有资产管理等政府有关部门、政策研究机关以及金融机构、工商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主要专业课程:中国税制、中级财务会计、财政政策、审计学、社会保障、税收理论、政府预算、税务管理与税务检查等。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习国际经济贸易与投资的理论和实务,实行主要专业课程全英文教学,培养理论功底扎实、专业知识系统的外经贸专业人才,毕业后主要在对外经贸部门和涉外企业工作。主要专业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欧美、亚太经济)、国际技术转移、国际营销、国际投资分析、国际企业(跨国公司)、管理沟通等。
金融学专业:通过学习金融理论与实务, 培养理论功底扎实、知识面广、适应性强的金融分析与经营管理人才。毕业后适合在中外资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企业财务部门、金融监管机构以及新闻媒体等工作。主要专业课程:投资学、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管理、财务报表分析、金融工程、国际金融管理、兼并与收购等。
保险专业:培养学生掌握现代保险与金融理论和业务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保险业务经营,保险企业管理,金融风险管理,企业和项目风险管理,社会保险管理,保险监管。毕业后可到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保险代理公司、保险公估公司,社会保险管理部门及大中型企业工作。主要专业课程:保险学原理、风险管理、利息理论、人身保险、财产保险、金融风险管理、投资学、社会保险学等。
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创新型和复合型的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高级专门人才,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各类实际的物流、供应链以及运营管理问题的能力。毕业后适合在生产企业、物流企业、服务企业、管理咨询企业、政府部门等从事管理咨询工作。主要专业课程:运筹学、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商务智能理论与实践、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现代物流管理模型、物流配送与运输管理、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现代物流技术与装备、物流仿真技术与应用等。
Ⅵ 香港岭南大学新开的金融专业的研究生怎么样
大学学习的特点
(一)自主性
在大学阶段,学习虽然也有一定的强制性,但较中小学要少的多。首先,大多数大学生的所学专业是自愿选择的,是他们所感兴趣的。其次,大学生除了要学习基础知识外,还要掌握各种专门知识,成为某学科的专门人才。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善于自觉地、主动地学习。同时,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某些选修课,独立地阅读各种书籍,制定学习计划,采用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也体现出较大的自主性。
(二)专业性
大学学习的专业性十分明显。大学生的学习实际上是专业学习,从入学开始就有了职业定向,再经过几年的学习,大学生逐步成为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结构合理、能力强、创造性高、品行高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多样性
大学生的学习形式多种多样。在大学,虽然课堂教学还是主要形式,但大学生可以依靠多种渠道来获得知识,同时大学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占有很大的比重。因而要通过自学、讨论,听学术讲座、参加第二课堂等活动来获取知识,加强实验、实习、社会实践和科研等实践性的环节,这些都是大学增长知识和才干的重要途径。
(四)探索性
大学生的学习具有明显的探索和研究的性质。大学的教学内容由确定结论的论述逐步转向介绍各派理论观点和最新学术发展动向方面的知识。人文学科的内容变化更大,知识更新更快。这就要求大学生的学习观念从正确再现教学内容向汇集百家之长、形成个人见解的方向转变。大学生从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作业,到独立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都带有明显的探索的性质
Ⅶ 鲁迅一生的经历
鲁迅的经理主要分成三个阶段:
一、早年经历
1881年9月25日(中国农历八月初三),鲁迅出生在中国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府城内东昌坊口(今属绍兴市越城区)的一个书香门第,名为周樟寿。祖父周福清是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在北京任官员。鲁迅与周恩来同宗,祖先是北宋理学始祖周敦颐。父亲周伯宜是一名秀才,母亲鲁瑞。
11岁就读于家乡绍兴的寿镜吾开设的私塾三味书屋。1893年(光绪十九年),祖父周福清因为科举舞弊案而被革职下狱,鲁迅兄弟则被安插到离城有三十多里的皇甫庄大舅父的家中避难。
周福清被判“斩监候”入狱8年,因此周家每年必须花费大笔资金,使周福清得以活命。家道开始衰落,同时其父亲周伯宜也重病在床,1896年病故。家庭的变故对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求学时期
在当时,一般的读书人走的是三条道路:一条是读书作官的道路 。当不上官的还可以去当某一个官僚的“幕友”(俗称“师爷”),倘若前两条道路都走不通,还可以去经商。鲁迅走的则是为当时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条道路:进“洋学堂”。这在当时的中国,是被一般人视为“把灵魂卖给洋鬼子”的下贱勾当。
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借的8块银元,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这两所学校都是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而兴办的,其中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
期间,鲁迅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开拓了视野。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以深刻的影响。《天演论》是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一部著作,这使鲁迅认识到现实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
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欺凌。鲁迅先生在南京路矿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
1902年,他 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他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
三、弃医从文
鲁迅先生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高度歧视。
有一次,一场电影中,鲁迅看到众多的“体格强壮,神情麻木”的中国人,在淡然地围观被当作俄国侦探处死的同胞。鲁迅受到极大的打击,这时他已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
于是他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
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先生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鲁迅的思想不但为当时大多数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响应。
1909年,他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杭州高级中学)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这是鲁迅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
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时的振奋,但接着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丑剧的不断上演,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沉滞落后的现实,社会的混乱、民族的灾难、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鲁迅感到苦闷、压抑。
五四运动之后,他压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在那时,他已经在教育部任职,并且随教育部一同迁居北京。
四、革命时期
1926年8月,鲁迅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抗议三·一八惨案,被北洋政府通缉(注:鲁迅并没有被通缉,这里《而已集·大衍发微》有错),于是南下厦门大学任文科教授。数月后,1927年1月16日,46岁的鲁迅离开厦门,18日抵达广州,19日晨在孙伏园、许广平的陪伴下“移入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
二月往香港演说,题为:《无声的中国》,次日演题:《老调子已经唱完》。三月黄花节,往岭南大学讲演。同日移居白云楼。四月至黄埔政治学校讲演。
1927年10月,鲁迅辞去中山大学职务到达上海,上海教育界听说鲁迅来了,纷纷请鲁迅去演讲,如劳动大学,立达学园,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大夏大学,中华大学,光华大学等。
1930年二月“自由大同盟”开成立会。三月二日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会”。浙江省党部呈请通缉“反动文人鲁迅”。“自由大同盟”被严压,鲁迅离寓避难。五月十二日迁入北四川路楼寓。八月往“夏期文艺讲习会”讲演。
1933年一月四日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权保障同盟会”,被举为执行委员。五月十三日至德国领事馆为“法西斯蒂”暴行递抗议书。六月二十日杨铨被刺,往万国殡仪馆送殓。这个时候也有鲁迅将被暗杀的传闻,有人劝鲁迅少露面,鲁迅听了,不以为然,出门不带门钥匙,以示决绝。
五、晚年病逝
鲁迅在1936年10月,因积劳成疾逝世于上海,上万名上海民众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鲜红的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大字,后遭到破坏,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至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7)岭南大学金融学扩展阅读
毛泽东曾说过,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