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大本科金融专业所学教材是什么
1. 经济学 斯蒂格利茨 (上,下册) 人大出版社
2. 西方经济学 余永原 社科院研究生教材 经济科学出版社
3. 现代西方经济学 宋承先 (上,下册)复旦大学出版社
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集 (上,下册)复旦大学出版社
4. 宏观经济学(第6版) 多恩布什 费什尔 人大出版社
5. 货币金融学(第4版) 米什金 人大出版社
6. 货币银行学 黄达 2002 人大出版社
7. 国际金融学 陈雨露 2002 人大出版社
8.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庄毓敏 2002 人大出版社
9. 博士生英语入学英语(阅读、词汇、反译)人大出版社
10. 刘毅词汇 基础、5000、10000、22000 磁带
11. Listen to This中级、高级 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生教师用书 磁带
12. 货币银行学,北京大学
B. 人大 去法学 还是去金融学好 还是经济学
我是非金融类专业,将来想走应用统计学且想要保研,我们学校保研率极低,所以我有必要去学习acca吗?
想要保研的话,你现在的学习绩点或者说你们学校的要求是什么?你看下自己是否已经达到或者说超越或者还没达到。
如果超越了的话那就意味着你有精力可以去做其他事情,也就可以考虑ACCA,如果刚达到一点或者还没达到的话,那么暂时不要考虑ACCA,因为精力分不出来,回头容易鸡飞蛋打。
你可以在你保研成功之后再选择考ACCA也一样的。目标一个个来就OK。小编再送一个2018年考试资料包,可以分享给小伙伴,自提,戳:ACCA资料【新手指南】+内部讲义+解析音频
加油吧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C. 人大金融学专业研究生,考研专业科目是什么
像这种好来学校,好专业的竞争还是源很激烈的。人大的金融不错的。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2017年硕士生招生专业目录》内容:
020204-金融学专业的考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2-经济学综合;
以上为中国人民大学该专业研究生考试科目,这些信息可以在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招生信息-招生简章-招生目录里面找到。
D.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课程教材 金融学
可以到“免费考研论坛”上面去看看。
也可以在“校内网”上面问一问他们学校的同学。
上“人大经济论坛”吧,这里比较权威和专业。http://www.pinggu.org/bbs/dispbbs.asp?boardid=18&id=270433
祝你成功。
E. 人大的金融学都有哪些课程
1.高鸿业主编,人大出版社出版,<西方经济学>第四版
2.政治经济学(第4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作者:逄锦聚洪银兴
林岗
刘伟
3.宋涛主编,人大出版社出版,《政治经济学教程》,第八版。
F.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教材
最基础的教材是经济学和金融学,人大用的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金融学是黄达的最新版。其他相关的书,如财政学,金融工程,证券投资用的基本都是人大出版社的教材。
G.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本科,专业课程有哪些(急求)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财政学 金融学 国民经济管理 贸易经济 保险 金融工程 信用管理 网络经济学 体育经济 投资学 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 房地产经营与估计 统计学 国际文化贸易 税务 税收
还有大学一些公共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现代历史,毛邓三等
H.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本科基本课程有哪些
详见人大学校主页查询
I.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具体有什么区别
主要区别在于:培养方向不同、学习要求不同、学制不同。
1、培养方向不同:全日制学术型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为克服学术型硕士的弱点,国家新增的培养特定高层次专门人才。
2、学习要求不同:根据中国的有关规定,普通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而专业硕士是具有职业背景的硕士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
3、学制不同: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为2~3年,其中不少于半年的实习期;而全日制学术型基本上以学习理论为主,学制为3~5年,而在校的主干课程基本上是完全一样,生活、学习与导师培养方式等等都相同。
J. 人大和中财哪的金融学更好
显然是人大,全国排名前列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专业(其前身是货币银行学专业)具有5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金融学科第一批硕士和博士点(1981),1988年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目前还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为有志于从事金融学领域高层次研究的人才提供最好的研究环境。
近几年来,本专业在学术梯队、科研成果、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和对外交流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不仅保持了原有的在金融理论与政策等研究领域的学术优势,而且在证券、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等新的研究领域,其学术成果也处在全国领先水平。2000年10月,金融学专业与财政学专业联合成立的“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被确定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在2001和2007年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中,金融学专业连续两次以较大优势获总评第一名。本专业近年来科研成果突出,科研条件不断改进。2001年以来共出版专著、教材110余部,论文481篇,科研项目48项,省部级以上奖励11项。依托于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拥有独立的网站和内容丰富的图书资料资讯系统。
本专业与国内外著名学者和著名研究机构有着广泛的学术联系。每年一届的“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已举办7届)具有很高的知名度,2004年举办的“人文社科论坛”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国际著名学者斯蒂格利茨、蒙代尔、博迪和国内著名学者董辅礽、刘鸿儒等应邀发表学术演讲。与美国芝加哥大学、波士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生.日本一桥大学以及国内的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中国社会科学金融研究中心等有着良好的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黄达-蒙代尔经济 学讲座”――杰出华人学者讲座系列已举办多期,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现已推行的“中美金融教学实验”项目选拔最优秀的本科生,邀请美国一流大学著名教授执教,实行本硕连读,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
本专业现有教师40人,其中,教授17人(博士生导师16人),副教授20人,讲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1人,在国外留学一年以上的19人。在本学科的学术梯队中,既有黄达教授这样的对中国货币理论、政策和货币银行学的建立、发展发挥奠基人作用的学术大师,又有周升业教授这样的对货币信用理论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全国知名教授,更有陈雨露、朱毅峰、吴晓求、何平、任淮秀、张杰、庄毓敏、吴晶妹等年富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中青年金融学者群,反映了本专业人才济济后继有人。
金融学专业主要研究货币理论与政策、商业银行体系运行与管理,以及金融市场的理论与实践等,培养目标是造就具有较高金融理论水平、具备独立研究能力、能够胜任金融企业经营与管理、金融理论研究与金融教学工作的高层次金融人才。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为各大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政府监管部门、跨国公司、外资金融机构、金融中介机构等。
金融学专业主要课程设置如下:金融理论与政策、金融市场运行分析、商业银行研究、国际金融研究、计量经济学软件应用、保险理论研究、金融工程研究、固定收益证券、高级公司财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