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国际金融衍生工具的法律监管--基于中美的比较研究。汉译英
International finance derive from the implement law oversees- - Sino-US-based comparison go into.
㈡ 关于美国国际集团(AIG)的问题
衍生品是英文(Derivatives)的中文意译。其原意是派生物、衍生物的意思。
金融衍生品通常是指从原生资产(Underlying Assets)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由于许多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在资产负债表上没有相应科目,因而也被称为“资产负债表外交易(简称表外交易)”。金融衍生品的共同特征是保证金交易,即只要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就可进行全额交易,不需实际上的本金转移,合约的了结一般也采用现金差价结算的方式进行,只有在满期日以实物交割方式履约的合约才需要买方交足贷款。因此,金融衍生品交易具有杠杆效应。
金融衍生品的分类
保证金越低,杠杆效应越大,风险也就越大。国际上金融衍生产品种类繁多,活跃的金融创新活动接连不断地推出新的衍生产品。金融衍生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1)根据产品形态。可以分为远期、期货、期权和掉期四大类。
远期合约和期货合约都是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以某一特定价格、买卖某一特定数量和质量资产的交易形式。期货合约是期货交易所制定的标准化合约,对合约到期日及其买卖的资产的种类、数量、质量作出了统一规定。远期合约是根据买卖双方的特殊需求由买卖双方自行签订的合约。因此,期货交易流动性较高,远期交易流动性较低。
掉期合约是一种为交易双方签订的在未来某一时期相互交换某种资产的合约。更为准确地说,掉期合约是当事人之间签订的在未来某一期间内相互交换他们认为具有相等经济价值的现金流(Cash Flow)的合约。较为常见的是利率掉期合约和货币掉期合约。掉期合约中规定的交换货币是同种货币,则为利率掉期;是异种货币,则为货币掉期。
期权交易是买卖权利的交易。期权合约规定了在某一特定时间、以某一特定价格买卖某一特定种类、数量、质量原生资产的权利。期权合同有在交易所上市的标准化合同,也有在柜台交易的非标准化合同。
(2)根据原生资产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即股票、利率、汇率和商品。如果再加以细分,股票类中又包括具体的股票和由股票组合形成的股票指数;利率类中又可分为以短期存款利率为代表的短期利率和以长期债券利率为代表的长期利率;货币类中包括各种不同币种之间的比值:商品类中包括各类大宗实物商品。
(3)根据交易方法,可分为场内交易和场外文易。
场内交易,又称交易所交易,指所有的供求方集中在交易所进行竞价交易的交易方式。这种交易方式具有交易所向交易参与者收取保证金、同时负责进行清算和承担履约担保责任的特点。此外,由于每个投资者都有不同的需求,交易所事先设计出标准化的金融合同,由投资者选择与自身需求最接近的合同和数量进行交易。所有的交易者集中在一个场所进行交易,这就增加了交易的密度,一般可以形成流动性较高的市场。期货交易和部分标准化期权合同交易都属于这种交易方式。
场外交易,又称柜台交易,指交易双方直接成为交易对手的交易方式。这种交易方式有许多形态,可以根据每个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设计出不同内容的产品。同时,为了满足客户的具体要求、出售衍生产品的金融机构需要有高超的金融技术和风险管理能力。场外交易不断产生金融创新。但是,由于每个交易的清算是由交易双方相互负责进行的,交易参与者仅限于信用程度高的客户。掉期交易和远期交易是具有代表性的柜台交易的衍生产品。
据统计,在金融衍生产品的持仓量中,按交易形态分类,远期交易的持仓量最大,占整体持仓量的42%,以下依次是掉期(27%)、期货(18%)和期权 (13%)。按交易对象分类,以利率掉期、利率远期交易等为代表的有关利率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占市场份额最大,为62%,以下依次是货币衍生产品 (37%)和股票、商品衍生产品(1%)。1989年到1995年的6年间,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规模扩大了5.7倍。各种交易形态和各种交易对象之间的差距并不大,整体上呈高速扩大的趋势。
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现状
金融衍生品市场可以分为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OTC)市场。自1980年代以来,两类市场的衍生品交易均取得了长足发展:1986~1991年间,交易所市场和OTC市场交易额的年均增长率分别高达36%和40%;1991年两市场的未清偿合约名义价值分别达3.5兆美元和6兆美元,其中利率合约在两市场均占据了主导地位;2001年末,交易所市场合约名义价值已增长至23.54兆美元,OTC市场增长到了111兆美元,并且全球OTC市场的市值达到了 3.8兆美元。交易所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巨幅增长反映了机构投资者对流动性增强型(即增加现货市场流动性)金融创新的需求,OTC衍生品交易的增长迎合了机构投资者对风险转移型金融创新的需求。
金融衍生品区域分布结构
交易所金融衍生品市场
欧美发达国家集中了世界上绝大部分的交易所金融衍生品交易,全球80%以上的交易分布在北美和欧洲,近年来这种集中趋势更加明显。1999年末的未清偿金融期货和期权合约名义价值中,有全球80.5%属于北美和欧洲,到2002年6月末,这一比例上升到了93.7%,北美地区的合约价值占到总价值的 64.6%(见表4)。
美国是全球交易所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主要市场,但其地位正在趋于下降,美国交易所成交的金融衍生品合约在1986、1988、1990、1992、1994 年分别占全球交易量的91.4%、74.7%、65.1%、53.5%、44.7%;欧洲市场的增长最为显著,1994年的交易量是1986年的 399%;其间日本的交易量大约增长了7倍。从交易额统计看,直至1986年,美国尚占有交易所市场交易额和未清偿合约价值的80%份额。1990年后, 美国以外的市场日趋活跃,交易增长率开始超过美国,到1995年,美国以外市场的交易额已超出美国,而未清偿合约价值稍逊于美国。从交易量统计看,1990年后美国以外市场衍生品交易的活跃趋势更加明显(见表5)。
OTC金融衍生品市场
与交易所市场类似,OTC 金融衍生品市场也主要分布在欧美国家。英国一直保持着OTC市场的领先地位,而且市场份额不断上升,之外的OTC交易主要分布在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见表6)。伦敦是OTC金融衍生品市场最重要的中心,2001年日均交易额达6280亿美元,较1998年增长6%。纽约日均交易额位居第二,为2850亿美元,较1998年下降3%,法兰克福交易额名列第三,业已取代东京在OTC市场中的位置,法兰克福地位的上升明显得益于引入欧元和欧洲中央银行(ECB)的设立。
金融衍生品投资者结构
金融机构是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以美国为例,参与衍生品交易的金融机构主要有商业银行、非银行储贷机构(Thrift)和人寿保险公司三类,其中商业银行是最早和最熟练的参与者。根据三十国集团1993年的一份报告,被调查的大部分金融机构参与了金融衍生品交易,其中有92%的机构使用过利率互换,69%的机构使用过远期外汇合约,69%的机构使用过利率期权,46%的机构使用过货币互换,23%的机构使用过货币期权。BIS的统计显示,金融机构在全球OTC金融衍生品市场中的交易额稳步增长,2001年较1995年提高60%。交易主要发生在金融机构之间,日均交易额由1995年的7100亿美元提升至2001年的1.2兆美元,金融机构间交易占市场的份额由1995年的80.7%提高到2001年的86.7%(见表7)。
银行无疑是金融衍生品市场中的主角(尤其在OTC市场上),1970年代末以来,银行日益热衷于金融衍生品交易,例如,美国银行业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十分活跃,从1990年到1995年,银行持有与衍生品相关的资产增长了约35%,达到3.1兆美元,其间银行持有的衍生品合约名义价值增加了2倍。银行是金融互换市场的主要参与者,1992年末全球利率互换合约的未清偿价值达6兆美元,持有头寸最大的20家金融机构占到三分之二强,其中银行占了18家。
非金融机构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显然不如金融机构活跃,例如目前非金融机构只占到OTC金融衍生品交易额的10%,与1995年相比其市场份额有明显萎缩(见表7)。根据三十国集团1993年报告,被调查的非金融类公司中,使用过有利率互换、货币互换、远期外汇合约、利率期权和货币期权的公司的比例分别是87%、64%、78%、40%和31%。
㈢ 2021国考证监会考试大纲出了么
2021年度中国证监会招考职位专业科目笔试考试大纲已发布。
考查知识点
(一)经济学基本原理
1、供给与需求
掌握需求理论、供给理论、均衡价格理论、弹性理论。
2、企业理论
掌握生产理论、生产函数、成本与利润。
3、福利经济学与市场失灵
掌握一般均衡、帕累托最优、市场失灵、科斯定理。
4、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与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掌握国民收入核算与方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需求分析、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货币与通货膨胀、失业、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与工具。
掌握评价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变量,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运行之间的关系;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5、宏观经济政策
掌握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稳定政策、政府债务、宏观经济、宏观经济政策与资本市场)。
6、经济波动理论
掌握经济波动理论(总需求、IS-LM模型、总供给、菲利普斯曲线、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开放经济、经济周期)。
7、经济增长理论
掌握经济增长理论(索洛模型、黄金律、内生增长模型)。
8、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掌握消费、投资相关理论。
9、微观经济学
掌握消费者选择理论(效用理论、消费者选择、消费者剩余、收入效应、替代效应)。
掌握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短期供给曲线和长期供给曲线、生产者剩余、规模效应、不完全竞争市场、寡头垄断、价格歧视、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10、本届政府的经济发展思路
盘活存量、自贸区、长效机制、负面清单等。
经济、金融工作要求。
(二)金融基础知识
1、货币供求及利率决定
掌握货币的基本概念(货币的定义及度量、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的职能、货币形式的演变)。
掌握利率的计算、利率的分类(复利、终值、现值)。
掌握货币供给(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原始存款、派生存款的相关知识;存款货币创造过程)。
掌握货币需求(传统货币数量论、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论、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2、金融市场及金融机构
掌握金融体系相关理论(金融市场的概念与功能、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金融市场分类、金融中介机构、金融工具及市场)。
掌握我国金融市场(概念、分类、影响因素、我国金融机构的种类、我国金融监管机构)。
掌握中央银行相关知识(职能、资产负债表、中央银行的类型)。
掌握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的主要业务;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外业务。
掌握金融市场分类(证券市场、期货市场、期权市场)。
掌握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相关知识。
3、货币政策
掌握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掌握通货膨胀的成因、社会效应和有关对策。
掌握金融监管的原则、目标和手段。
掌握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和职能。
掌握《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
掌握宏观审慎监管的主要内容。
4、财政与税收
掌握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的主要规定。
5、外汇管理、国际资本流动及金融全球化
掌握外汇与汇率的基本概念及主要理论;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的概念;汇率风险的概念和类型。
掌握引起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掌握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特点和我国外汇市场的基本情况;掌握外汇管理的概念、类型和我国外汇管理制度。
掌握国际资本流动的定义、原因和类型;资本流动的作用和政府干预资本流动的手段;
掌握全球金融市场与金融体系,国际金融监管体系,主要国际金融机构的职责。
掌握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相关情况。
(三)国际金融危机
1、国际金融危机成因;国际金融危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2、结构性金融衍生品的特征;结构性金融衍生品的创新趋势及利弊。
3、国际金融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新变化,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成因、对策及影响。
(四)证券基础知识
1、证券及证券市场概述
掌握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主要内容;资本市场的概念、内涵、外延;如何正确理解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资本市场的监管思路及展望;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的监测、预警与防范;如何将资本市场放到整个宏观经济中去发挥作用;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新三板”市场及科创板市场的区别;债券市场。
掌握科创板重点服务的企业类型、行业领域、上市条件和制度设计的创新点。
掌握证券与证券市场的定义、特征和功能。
掌握证券市场参与者的构成,机构投资者的种类;各类机构投资者投资证券市场的相关规定。
掌握证券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的概念及关系。
掌握证券交易市场的分类、定义、特征和职能。
掌握证券公司的功能和主要业务种类。
掌握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以及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信用评级机构等证券服务机构的职能、业务范围与管理体制;证券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和行为规范。
2、证券产品-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
掌握股票、债券和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性质、特征和类型,股票估值和债券估值。
掌握债券及其他固定收益类产品的特征和区别。
掌握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交易品种、参与主体、交易方式等基本情况。
掌握证券投资基金的定义、特征和作用。
掌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的概念和区别。
掌握契约型基金与公司型基金、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的定义与区别;交易所交易的开放式基金的概念、特点。
掌握基金管理人、托管人的概念与职责以及与基金当事人之间的关系。
掌握基金资产净值的含义;基金资产估值的概念及基本方法;基金的投资范围与投资限制。
3、证券交易
掌握证券交易的含义、种类和方式。
掌握证券交易所和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概念和职能;证券的清算与交收的主要内容。
掌握股票价格指数的概念和功能,我国主要的股票价格指数。
掌握主要国际证券市场及其股价指数。
掌握证券经纪业务、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自营业务、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融资融券业务的基本内容。
掌握回购交易的主要内容。
4、证券市场监管体系
掌握证券市场监管的意义、原则、目标和手段;证券市场监管的内容和证券市场监管机构的主要类型、职责;证券市场自律管理的主要内容。
5、证券市场对外开放
掌握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的发行、上市条件。
掌握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概况。
“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的主要内容。
(五)期货及衍生品基础知识
1、期货市场概述
掌握期货交易与现货交易、远期交易的关系;期货交易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掌握期货交易所的性质与职能。
掌握期货中介机构的职能、性质和作用。
2、期货合约与期货品种
掌握期货合约的概念、主要设计原理。
掌握期货品种的分类;国内、国际主要期货品种。
3、期货交易、结算、交割制度与基本流程
掌握期货交易、结算、交割基本制度及交易流程。
4、套期保值
掌握套期保值概念、原理与操作原则;套期保值者的特点与作用。
掌握套期保值的种类及适用对象和范围。
5、期货投机与套利交易
掌握期货投机定义;期货投机与套期保值以及股票投机的区别;期货投机套利的作用、原则与方法。
掌握期现套利的概念及其应用。
6、期权与期权交易
掌握期权的含义及特点;期权的分类及各类期权的概念;期货期权合约的主要内容;权利金、执行价格;期货期权与期货的关系。
7、金融期货与金融衍生品
掌握金融期货及衍生品的概念。
掌握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的种类及应用;股指期货合约的理论价格;股指期货期现套利的种类及应用。
掌握股指期权、个股期权、ETF期权等其他权益类衍生品,主要产品合约内容与设计原理。
掌握利率期货及衍生品相关知识。
8、期货市场监管
《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管理办法》《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期货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内容。
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汇总
㈣ 在国际金融背景下,联想公司是如何运用衍生金融工具市场来回避经营过程所带来的风险
海外业务汇率风险: 期货,汇率掉期等衍生产品在交易成立的时候就锁定汇率,规避未来汇率波动带来的影响。
融资成本风险: 可以通过利率掉期锁定贷款,浮息债券等融资工具所带来的利率成本风险
交易对手信用风险:购买信贷掉期,可以在对方坏账时候获得赔偿。
资产负债表风险:其实就是’一级资本‘的比例,可以购买自身发行股票的卖空期权,万一股价下跌,仍然有足够的资本维持自身信用度。
㈤ 国际金融衍生品短期期权8个月了还保险吗
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如果外围环境不错,合同允许就可以继续持有。
㈥ 请简述国际掉期与金融衍生品协会(ISDA)的作用
在衍生商品品种、ISDA法律文件、净额结算(netting)及担保品(Collateral)方面的法律意见以及风险管理具有显著的贡献或参与。同时也致力于参与各国政府机关维持密切沟通管道,促使这个交易市场更健全发展。
㈦ 什么叫期权交易
员工期权就是一个用极低的行权价在未来可以获得公司的股票,如果公司成功上市或者被人收购,对应的股票往往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员工行权后将股票卖出,可以获得一笔财富。 在国外,比如美国硅谷,有的科技公司给予员工低薪酬高期权,公司成功后,员工得到远超过固定薪酬的回报。
㈧ 什么是金融衍生品
金融衍生品(derivatives),是指一种金融合约,其价值取决于一种或多种基础资产或指数版,合约的基本种类包括权远期、期货、掉期(互换)和期权。金融衍生品还包括具有远期、期货、掉期(互换)和期权中一种或多种特征的混合金融工具。
㈨ 谁知道国际结算风险的分类及可以用哪几种金融衍生工具规避各类结算风险啊
1、远抄期支付时,防止未来利率、汇率、股票指数有所降低。可买相关的金融期货,来规定这个价格。
2、远期时,防止未来相关指数降低,但又不想错过上涨赚钱的机会。则可买相关金钱期权产品,来规定这个价格,但到时逢涨又可放弃这个协定,只是交上一定的期权费。
3、在进行债务保值时,可选择货币互换、利率互换。
㈩ cfa和cpa哪个好考,含金量是怎样的
ACCA和CFA考试到底选那一个抄?高顿ACCA小编想这是很多想金融在校生的困惑,那么到底怎么选择呢?请随高顿ACCA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顿ACCA小编再送一个2019年考试资料包,可以分享给小伙伴,自提,戳:ACCA资料【新手指南】+内部讲义+解析音频
ACCA培养目标是复合型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CFA的培养目标侧重金融专才。
首先CFA的报考条件严格,它要求大学本科学历在校生第四年方可报考,或大专学历且有一定年限工作经验才能报考。而只要年满16周岁的中国公民都可报考ACCA。虽然ACCA和CFA考试都采取全英文的形式,但是ACCA对于英语的要求比较低,只需掌握专业财会词汇,考CFA除了要掌握金融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英文专业阅读能力,英语要求更高。
另外ACCA有13门考试科目,每年四个考季,考试时间灵活,所涉及的知识面广,因此就业方向也比较多样化。而CFA有三个考试等级,每年只有两个考季,持有此证的人工作基本上都是在银行,股票,期货等金融行业。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