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是不是大部分读金融、经济学的人的目的都是想赚钱
厄~金融和经济来学都是很有趣的学科源,不管大部分人怎么样,主要是看你自己的兴趣所在。在北大听周其仁老师的讲座时他说的,如果根据现在的市场价格去选择专业是不科学的,因为市场是不断变化的,重要的是,你这一百来斤到底喜欢干什么。而且,当你学习经济学的时候就会读到这样的话,经济学并不能使人致富,它只是解决发展规律和经验总结的问题。至于金融,除了想赚钱,我觉得,还要脑子好,一般人学不好金融的~
B. 我想学习微积分初中半学历吧,目的是学习金融,谁能指点一下吗,我刚才查了下微积分看不懂
亲,真正专业的金抄融需要很袭好的数学底子哦,做好心理准备哦
我就是金融专业毕业的,感觉不擅长,因为数学拿不下来,脑力也一般般,不想做金融产品销售,所以放弃金融了
我的回答有点泼凉水了,所以也请根据自身情况,客观对待我的回答吧
C. 关于清华大学金融学考研的情况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学考研
初试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
③301数学一
④845经济学
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容:国际金融
专业课参考书目:
845 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版 黎诣远
《宏观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多恩布什与费希尔
《微观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平狄克,鲁宾费尔德
统考课参考书目:
我曾经给我一个边工作边考研的同学写过书目,现在帮你写写吧
现在你得有个概念
考研要成功有四点:
第一要是一定的时间,我给你大概的量:1000小时,我复习的时候大概用了100多天,每天复习9小时左右。
第二点要一定的背诵量,政治肯定是要背东西,不要指望什么考前押题什么的。英语当然要背,单词要背,作文也是要背的,背作文比背作文模板要好,千万不要懒啊。
第三点要用心:一曰恒心,二曰信心。很多人考研是被自己打败的,特别是到了11月以后是考研最为煎熬的时间,没有好的心态绝对是挺不住的。
第四点是合作:考研是孤单的旅程,但是一定要有几个和你志向相投的战友,他们可以分享你的痛苦和焦躁,同时也可以给你很多帮助。(考研战友的选择有时决定了你的成败啊)
政治
第一阶段:从现在到大刚出来之前(也就是8月左右)
不用看什么书,有空的话看看网上的讲座和信息便可
第二阶段:大纲出来到十月中旬
这个阶段最好去上个政治强化班,今年政治要大改革,还是听听那些老师的吧,千万不要听多了,听一个足以,其实辅导班内容大同小异,只是讲课风格有所不同罢了。
这个阶段的参考书就是辅导班的讲义,把讲义真的弄懂足以,然后配上配套的训练题,及时订正即可。
第三阶段:十月中旬到十二月底
这个阶段是冲刺阶段,一定要看看往年的真题,报了班的话开始看看冲刺讲义,很多辅导班都有考前狂背什么的,这段时间一定要开始背一些东西了,不然后来根本背不完的。
第四阶段:考前20天
这个阶段是押题泛滥的阶段,一定不要这个也看,那个也看,选择其中一两本足以。这个阶段在继续背诵的同时应该重点复习一些东西,押题不可不信,不可全信,基础才是取胜的关键。
英语
第一阶段:从现在到大刚出来之前(也就是8月左右)
这个阶段过单词和长难句关,假如觉得自己语法很差也可以补补语法。
推荐书籍:
单词:新东方俞敏洪的红宝书或者星火都可以,个人推荐新东方的。
长难句:王若平的长难句,这个买旧书就可以了,十年都没有改版了。
语法:新东方的考研语法新思维
第二阶段:大纲出来到十月中旬
这个阶段是强化阶段,主攻阅读,作文和翻译,单词一定不要忘记背诵了。
阅读只用做一遍,剩下来就是要分析
新东方老师所说的阅读所要达到的境界:
1.没有一个单词不认识(过单词关)
2.没有一个句子不理解(过长难句关)(这两点是基础)
3.没有一个选项不知道出处(选项关和做题思路,这个是重中之重)
4.了解每个选项的对错原因
而这些要一个个做好其实是非常难的
其实有点很重要,研究错题,研究你自己的曾经做错的题目就是接近你和出题老师思路的过程。
切记,把最近三年的考题留着考前模考
作文不要想着考前看模板,直接把历年的真题的状元文章拿着背诵一下便可。
翻译好好研读一本翻译书吧
推荐书目
真题:张健的黄宝书
翻译:新东方唐静的书
第三阶段:十月中旬到十二月底
这个阶段继续复习真题的阅读和作文,阅读继续分析,作文要动手开始写了。而翻译在复习到一定程度时候,应该开始看看新题型和完型。
第四阶段:考前20天
考前20天务必模考三次,找三个下午的2点到5点来完完整整的模考,最好是把时间缩短20分钟,因为到时候有填答题卡的时间。
对于每种题型想好做题思路,会做和不会做应该怎么办要做好心理准备。还有一些应急的手段也要想好,这个新东方的老师有很多龌龊的方法,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用用。具体的可以听听新东方李玉技讲的完形和新题型,网上就有往年,听听就行。
最后我要说的是,书不在多,够用就行,不要看着就买,很多到最后都是新的。
我不考数学
[转载] 考研数学规划
课本+复习指导书+习题集+模拟题+真题= KO
数学是与专业课并列的最重要的科目,用时最长。一般总分高的学生数学分数都高,即数
学是提分的一门科目。只凭数学一门课,拉十到二十分是比较容易的,而十到二十分对于
考研是相当大的差距。学习数学的要点是: a. 注重基本概念、定理(就像练武时的扎马
步,一定要有非常扎实的基本功); b. 多动手做题(不能只看不动笔, 1 + 1 = 2 这
样简单的东西也要写出来)。
1. 我的考研之路
我数学复习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始的,大致分六轮:
1) 3 月初开学—— 6 月 15 日 :看一章课本,做课后题和陈文登《复习指南》对应章
节(平均四天一章)。这一遍最仔细,也耗时最多。弄完之后基本掌握了各种题型的解法
和考研大纲的要求。这一轮完成后基本上数学考高分就有了信心,因为很多人连《复习指
南》的书还没看过呢。
2) 6 月 15 日 —— 8 月 11 日 :这段时间我把《复习指南》又做了一遍,同时把从上
一届学姐那里买的《数学大纲解析》做了一遍。这一轮完成后,虽然不能全部融会贯通,
但基本建立了数学的框架体系,考研数学的信心更足了。因为很多人《复习指南》第一遍
还没完呢。
3) 8 月 11 日 —— 10 月 1 日 :数学弄了两遍,基本题型已经能够解决了(《复习指
南》太熟了,看着就要吐)。这时感觉做的题不多,急切希望作些题练练手,提高自己的
计算能力。于是从图书馆借了本陈文登的《题型集粹》,做了一遍(平均 1 、 2 天一章
)。因为这段时间准备并参加了一个比赛,有些分神,所以进度较慢。
4) 10 月 1 日 —— 11 月 11 日 :把《复习指南》又做了一遍,主要目的是在很短时
间内,完全建立数学框架体系,达到融会贯通。因为有了前三轮的基础,所以这一轮完成
的比较顺利。但由于去外地参加那个比赛的答辩以及准备期末考试,进度依然不快。
5) 11 月 11 日 ——考前一周:基本没什么事了,全心全意备考。这段时间主要是做模
拟题和真题。把买来的李永乐《 400 题》连续做了两遍,又把十年真题做了一遍(留着去
年真题到考前一周做)。这时已经信心十足了。
6) 考前一周——考试:才发现时间有些紧了。迅速把《复习指南》扫了一遍,卡着时间
做了一下去年真题(不管好坏,千万别忘心里去),剩下一、两天把以前总结在本子上的
公式、解题方法看了一遍,感觉效果不错。
2. 参考捷径
本人是数学专业学生(今年考数一),对数学要求较高。比如我第一轮的复习
其实速度是比较快的,一般人难以做到(当然,数二、数三、数四内容少,努力学完全有
可能),有些也不必做到。下面是我和其他一些研友共同探讨出来的一条路,按照这条路
走完,正常的话,数学应该能拿 140 分左右。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1) 3 月初开学——暑假前:课本、课后题、复习指导书(李永乐、陈文登、其他人的也
行。如果用陈的指南,现代部分做李的《现代辅导讲义》)做一遍。可以先把课本做完再
做复习指导书,也可以像我一样一章一章做过去,关键是做完就行(数一可以迟一些,但
不能超过放假后两周)。当然,此时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刚刚做完一章,回头再看已经
忘了。不用担心,这是刚开始做题少的缘故,随着数学复习的深入,自然会有质的提高(
想看到整个森林,你要先一棵一棵的把树栽上)。目的:掌握各知识点和大纲基本要求。
2) 暑假放假—— 9 月 1 日开学:复习指导书再做一遍。目的:初步建立框架体系,更
深入的掌握各知识点。
3) 9 月 1 日 —— 11 月初:找本习题集做一遍。有时间再把复习指导书做一遍,时间
短的话看一遍课本也行。目的:提高计算能力,融会贯通。
4) 11 月初——考前一周:模拟题、真题(留一套)至少各做一遍。有时间把课本再扫一
遍。目的:和考研挂钩,探寻历年出题规律,提高考研分数。
5) 考前一周——考试:看总结的东西,做一套真题。目的:查漏补缺,保持良好状态,
迎接考试。
在每一遍之后都要有一个深刻的思考过程 ,看看这一遍下来与上一遍有什么不同,如果发
现了赶紧记下来,若没有什么变化,这一遍相当于白看。
3. 书评
1) 陈文登《复习指南》★★★:强烈推荐。此书将不少东西模式化,优点是条理清楚,
解题步骤明了,尤其是高数,相当经典。缺点是一些活的、新的题型没有跟上变化、及时
修订,尤其是线代,故认为线代复习不要看《复习指南》。总体来说此书相当不错。
2) 李永乐《复习全书》★★:一直有人把《复习指南》和李的《复习全书》做比较。普
遍看法是李的简单、陈的难。个人认为不能用简单、复杂来评判。李的书知识点划分的更
为精细,应用的方法更为基础,或者说是让人更容易想到,这一点在 400 题中体现的更为
明显。同时,由于太细,也就导致稍嫌繁琐。总体来说此书不错。
3) 李永乐《线性代数辅导讲义》★★★:强烈推荐。此书我没做过,但做过的人都说不
错,且刚好弥补陈《复习指南》的不足。优点是题型多而全,一些方法比较经典,归纳的
也不错。缺点是难度不够,而且过细。
4) 《考研数学大纲解析》:适合用作参考,不做也罢。上边有错误解法讲解,可以看一
下。和指导书不一样的地方以此书为准(如数理统计区间估计方、圆括号等)。
5) 陈文登《题型精粹》★★:推荐一下。目前同类型的习题书不多。相比较而言,还算
可以的。做完后基本能达到练手的目的。和复习指南思路相同,更难一些。总结了更多的
公式和技巧,但考研一般不考。
6) 李永乐《 400 题》★★★:强烈推荐。与陈的书风格不同,是一本创新性质的模拟题
。有一定难度。做完陈的复习指南,再做此书,效果相当不错。
D. 金融学(第二版)
根据自身基础和学习目的确定学习计划。
下图是本书给出的知识框架。
推荐一种自学方法:
1、浏览目录,梳理各章节对应的知识点;
2、根据目前需求,挑选切入点,确定学习顺序;
3、阅读相应的章节,发现问题,找其他参考书或老师答疑进一步学习。
E. 国际金融学的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金融专业的核心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国际收支、外汇汇率、汇率制度、外汇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协调与合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外汇交易、国家金融风险管理的知识与技能;系统理解国家收支调节、汇率决定、国际资本流动、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开放经济下内外均衡矛盾的政策工具与调控原理等现代国际金融理论的最新进展,并通过相关理论的学习提高分析和解决国际金融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F. .自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西方社会掀起了学习《资本论》的新一轮热潮。他们 研究的目的最有可
《资本论》是一部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矛盾和运动规律的著作。由于《资本论》所论述的问题触犯了主要凭借财产所有权获得收入的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阶层的既得利益,在它诞生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主要是国外的一些非主流经济学家给了它较高评价,如果一个人想要了解资本主义企业的利润和工资实际上是什么。不应该忘记,包含着较多的对早期自由放任资本主义制度和为这种制度辩护的经济学说的批判,不只是一个辩护士。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是不可能被党派利益买到的,《资本论》作为一种代表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其科学性远远大于批判性。
《资本论》中的剩余价值理论,还具有这样的科学性。这个理论不是在主流经济学供求价格理论而是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甚至我还敢说,再加上托斯丹· 凡勃伦的所有论文集当中,可以找到的信息都更真实也更有用。”
《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矛盾和运动规律的论述具有现实意义,《资本论》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预见具有很高的价值。在马克思所未曾料到的社会变化中,有许多变化本身是对《资本论》有关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矛盾和运动规律的论述做出反应的结果。由于《资本论》有关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矛盾和运动规律论述的深度和广度,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对它主要是采取用沉默来抵制。里昂惕夫指出:“在试图做出任何解释以前。劳动者可以创造产出剩余的事实,在封建社会是清晰可见的,但到了存在交换关系的资本主义社会却变得神秘莫测。剩余价值理论揭穿了这种神秘面纱,阐明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将工资说成是由附加一小时工作的“边际非效用”决定的。对于《资本论》来说。
《资本论》中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论等学说,揭示了市场经济中的矛盾和冲突,就像为自己种田的农夫拄着锄头,在傍晚决定再干一小时多生产的产品是不是能补偿自己多一分背痛一样。相反,就没有今天的世界。
《资本论》作为一部具有崭新经济理论体系的著作,用一种把工人与物质生产要素相等同的办法、特长等方面的差异,在一种人人平等、公平竞争的假设下、用批判来否定的态度,马克思本人是承认经济学中“非庸俗”的纯科学因素可能存在的,因为他曾说李嘉图不“庸俗”,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资本论》。剩余价值理论所阐明的这种产出剩余总是由劳动者而不是由非劳动者创造的事实。西方主流经济学撇开了现实社会中人们在财产、社会地位。尽管它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它仍是通向一个更好世界的过渡阶段,一无所有的劳动者是如何被无形的绳索捆绑在机器上的。
在主流经济学看来。
《资本论》中所描述的阶级冲突,与主流经济学中所描述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利益和谐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主流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是以存在无数财产相等的小业主组成的社会为假设前提的,《资本论》关于资本积聚和集中的论述却接触到了垄断竞争的现象,为分析现代市场经济中存在的寡头垄断结构提供了刺激,会比他在十期《美国统计普查》、一打有关当代经济制度的教科书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部与西方主流经济学分析角度和方法很不相同的著作,推论出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是一种充满和谐公正的经济体制的结论。与西方主流经济学不同,对经济体制的评价,是不能用“好”或“坏”来概括的,资本主义必须去完成自己的历史任务,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本质规律,它是不会因社会经济制度的不同而改变的,不管人们对《资本论》抱有何种态度,都必须对《资本论》揭示的这些矛盾和规律做出反应。可以肯定地说。
在工资理论中,主流经济学沈浸在田园诗般的幻想中,不劳动者凭借财产所有权只是可以瓜分到这些剩余的事实,产出剩余仍然是劳动者创造的,说明了超出投入的产出剩余的创造过程,那么,他从三卷《资本论》可以得到的信息,多数国外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无疑是一种比较容易陷入只为某一利益群体愿望说话陷阱的学问,同样地,只为某个利益群体说话的经济学必然具有较大的片面性,触到主要凭借财产所有权生活的人的痛处,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两个理论会在经济学家当中引起那么多的争议的原因。
里昂惕夫等国外经济学家,还充分肯定了《资本论》有关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矛盾和运动规律理论的实证性和科学性,资本主义是能够想象到的最好的经济体制,尽管有时它也下意识地提到了它的某些不完善,《资本论》却看到了在真实的劳动力市场上
G. 研究学习金融与投资的意义和目的
你的抄问题问得不太清楚,袭我只能猜猜了,如果你是想学习金融方面的知识,当然是有意义的了啊,不管学习什么只要是好的方面都是有意义啦,不管你是出于什么心态来学习起码可以丰富自己,让自己能在当今这个市场经济里能够合理的管理自己的资金,不会受到大环境下的经济萧条或者通货膨胀的影响让你的资金缩水。那学习目的自然就明白啦。
H. 是不是大部分读金融、经济学的人的目的都是想赚钱 ..
厄~金融和经济学都是很有趣的学科,不管大部分人怎么样,主要是看你自己的兴趣所在专。在北大听周其属仁老师的讲座时他说的,如果根据现在的市场价格去选择专业是不科学的,因为市场是不断变化的,重要的是,你这一百来斤到底喜欢干什么。而且,当你学习经济学的时候就会读到这样的话,经济学并不能使人致富,它只是解决发展规律和经验总结的问题。至于金融,除了想赚钱,我觉得,还要脑子好,一般人学不好金融的~
I. 你学习金融的目的是什么
了解相关的金融的理论知识,同时想学会更深层次知识的将来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
J. 如何学好经济学专业…!
学好经济学并不容易。
就这门学科来说,存在很多复杂难解的地方,比如一是大多数重要的基本理论都有假设前提,而且这些前提未必符合生活实际。特别是目前流行的主流市场经济理论以“理性人”为前提,完全不合人性现状;二是经济学理论不断在发展中,每年都有因理论创新诺奖出现;三是它的辩证性。你很难想象有两个观点截然相反的经济学家可以同时获得诺贝尔奖;四是它的适用性,不同经济治理体系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如不同国情照搬西方经济学未必行得通等;五是这门学说涵盖经济领域的广泛性,使财政学、税收学、金融学、投资学、保险学、国际贸易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都需要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支撑。也就是说,你要想把经济学理论与实务全面学精通,等于上述专业课至少都要掌握主要内容。所以,学习经济学,建议不同目的的学习者,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
整体上,建议学习者要把握以下四点:
(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先学习一些简易读本,如《18岁要读点经济学》,从中明白经济学是干什么的、基本原理(十大原理)、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有什么、什么用、日常怎么用等。
(二)先掌握框架到具体内容。用思维导图,把经济学整个理论体系画出来,然后基础理论系统学习,专业理论挑重点学习。
(三)从原理到专业。倒T字学习法,先打好基本理论基础,再“砌墙”即在某一个专业领域拔高。
(四)从理论到生活。每学一个理论内容,建议都要结合具体社会经济生活的现象,进行分析、对照。
(五)注重培养经济学素养,把经济学转换为个人思维。就是说发挥”知识迁移“作用,让知识效益最大化问题。比如十大原理中,”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可以帮助你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了你面临的选择,才能做出良好的决策;”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可以帮你建立正确的取舍观;”理性人考虑边际量“,可以让你明白在运用自己的时间、资源、财富增加投入时,那些是值得的,那些是不值得等。从某种程度上,经济学更重要的不是让你赚多少钱,而是让你学会更好地去生活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