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美国东海岸 和 西海岸 各有哪些城市(请详细说下 谢谢)
一、美国东海岸:从北到南有波特兰、波士顿、纽黑文、纽约、泽西、迈阿密。
1、波特兰。波特兰(Portland)是一座位于美国俄勒冈州的城市,并由姆尔特诺默县下辖。 该城市临近威拉米特河汇入哥伦比亚河的河口,属于美国西部地区。
2、波士顿。波士顿位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创建于1630年,是美国最古老、最有文化价值的城市之一。美国历史上发生的波士顿倾茶事件,最终引起著名的美国独立战争。
3、纽黑文。纽黑文市(英语:City of New Haven),又称纽海文市,为美国康涅狄格州的第二大城,位于纽黑文县境内,纽黑文港上,长岛海湾北岸。根据2000年的人口普查,纽黑文市的人口为12万3626人。
4、纽约。纽约市(City of New York,简称NYC),位于美国纽约州东南部大西洋沿岸,是美国第一大城市及第一大港口,世界第四大城市。
5、泽西。泽西市是美国新泽西州第二大城市(仅次于纽瓦克市),位于新泽西州东北部,是哈德逊郡府所在地,陆地总面积为14.87平方英里,水域面积为6.19平方英里。
Ⅱ 协约国共有多少个国家参加
协约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英国,法国,沙皇俄国为主的国家联盟。还包括南斯拉夫等弱小的欧洲国家。它与以德国、奥匈帝国为中心的同盟国集团形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双方。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然是同盟国国家,但却和协约国一起攻打同盟国。一战中后期,美国、日本、中国等一些国家也先后加入协约国集团,而俄国在十月革命爆发后退出了战争。最终,协约国赢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最初的协约国是有法国和俄国组成的。英国本来实行的是"光荣孤立"政策,没有加入的意思.但随着英国的霸主地位被动摇,和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的建立,英国加入了这个法俄协约,形成了一战中协约国的雏形。
协约国集团在1904〜1907年间的英法俄“三国协约”的基础上形成。英法、英俄分别签订协定,在相互承认各自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建立军事集团,与同盟国集团相对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站在协约国方面参战的有3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日本于1914年、意大利于1915年、美国于1917年参战。就连贫弱的中国也在1917年站在协约国一方对德奥宣战,并派20000名劳工奔赴欧洲战场。
协约国集团虽然取得大战的胜利,却付出了极大的代价。除了美国攫得很多实际利益,日本掠获不少以外,其他国家大多失大于得。尤其是它的主要成员英法两国,实际上只是一种“惨胜”。至于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更在大战结束一年以前即被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所推翻。
从大战一开始就卷入战争,肩负协约国主要战争重担的英、法两国,不仅损失惨重,而且整个国力遭到严重削弱,使它们在战后帝国主义列强的角逐中处于相当孱弱的地位。战争给英法两国带来的损失是多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战争直接损失巨大。1913年英国本土人口4586万人,法国本土人口3979万人。战争期间,它们的军事人员死亡分别为90.8万人和153.7万人;负伤被俘失踪者分别为22.8万人和480.3万人。英国1913〜1918年国家预算从1.97亿英镑增加到25.79亿英镑,5年中增长12倍。整个战争支出达124.54亿英镑,相当于同期国家收入的44%。法国战时所受物资损失,达2000亿法郎。其东北部10个省开战不久即被德军占领,被占区原为重要采矿、冶金和纺织中心,主要产品在全国产量中的比重,钢为63%,铁81%、煤74%、毛织品81%、砂糖76%;沦陷4年,与法国经济生活相隔绝,工业品完全丧失。
其次是生产大幅度下降。大战期间,尽管军事工业有所扩展,但英法整个工农业生产趋向衰退。英国工业指数,以1913年为100,至1918年降至80.8。1913〜1918年间,生产资料生产下降14.3%,消费品生产下降23.9%。法国工业生产在战争的头两年急剧下降,1916年后有所回升,至1919年才达到1913年水平的57%。1913〜1918年间,棉花消费量减少近50%,羊毛消费量减少80%。小麦产量从1913年的8690万公担降至1917年的3660万公担。牲畜总数由1914年的250万头减少到17.5万头。
再次是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状况恶化。战争期间,英国丧失原有船只的70%,造船业由1913年建造船只总吨位120万吨降至1918年的77万吨。德国的封锁,商船的减少,民用工业的衰落,使英国的对外贸易受到严重的影响。1913〜1918年间,按实物量计算,出口贸易减少一半;贸易逆差由1914年的1.39亿英镑增加到7.84亿英镑。为平衡国际收支,英国变卖10%的海外资产,并从美国的主要债权国降为它的债务国。1919年英国欠美国债务8.5亿英镑,占美国对协约国贷款的45%。英国同时失去了世界主要金融中心地位,世界贸易中的优势地位,以及控制250余年的海运垄断地位。1919年,英国商船吨位低于战前14%;但同期世界商船拥有量却增加2倍,主要是美日两国造船业的增长。法国对外贸易入超总额,5年内达到600亿法郎以上,远远超过其支付能力。它同样沦为美国的债务国,至战争结时共欠美国40亿美元。
战争的苦难主要落在劳动大众身上,他们不但要承受失去亲人的创痛,而且生活水平更加下降,劳动条件愈益恶劣。由于大量工人应征入伍,广大妇女儿童到工厂从事繁重劳动,工作时间很长,工资却很微薄。各种生活必需品实行严格配给,使人们大多处于半饥饿状态。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在战争期间降低24%,而每个居民的税额从1913年的5.4英镑增加到1919年的19英镑。法国工人的实际购买力仅为战前的1/3。政府还将战争费用的重担转嫁给全体人民,依靠提高税收,发行公债和货币,来弥补巨额财政亏空。其公债发行,1914年为7亿法郎,1918年增加到29亿法郎。货币流通量在1914〜1918年间,从73.25亿法郎增加到275.36亿法郎,使通货膨胀长时间困扰人民。
与劳苦大众受苦受难相反,垄断资本家却乘机大发战争横财。英国垄断资本在战争中获得利润40亿英镑。其矿场全部投资仅1.35亿英镑,而利润达到1.6亿英镑。英伊石油公司1914年纯利2.7万英镑,1917年为34.4万英镑,1918年达到110万英镑。法兰西银行发行公债的佣金和利息,1914年第一季度收益1523万法郎,1917年第一季度增加到3362万法郎。
因此,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是苦难,而对资本家带来的却是发财机会。
Ⅲ 钰海金融环球中心五楼怎么去,大西洋西
公交线路:26路,全程约3.5公里
1、从珠海市步行约460米,到达公积金中心站
2、乘坐26路,经过4站, 到达水湾北站
3、步行约30米,到达钰海环球金融中心
Ⅳ 16世纪开始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东岸。20世纪初世界经济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转去
(1)新航路的开辟;英国等大西洋沿岸国家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经济迅速崛起,英国失去“世界工厂”地位。
(2)16世纪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主要途径是殖民扩张(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强占殖民地等)。
(3)19世纪中期英国处于世界市场的中心地位;19世纪晚期,欧洲其他工业国开始分享英国这一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
Ⅳ 新航路开辟对非洲的影响
新航路开辟的社会后果
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大陆的发现,对西欧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它的直接后果,首先是殖民制度的建立,新兴的欧洲资产阶级抱着发财的欲望,纷纷到亚、非、美洲进行殖民,疯狂掠夺资源,侵占土地,建立血腥的殖民统治,用征服、奴役以至消灭殖民地人民的办法积累资金,他们夺得的财宝,纷纷流入宗主国,并在那里转化为资本,西欧资产阶级利用这些资本扩大工场手工业,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但对殖民地来说,殖民统治的建立,使殖民地各国失去了自己的独立和发展,大大滞缓了该地区的社会进步。
新航路的开辟在欧洲还引起了两场革命。①商业革命。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西欧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间的联系,贸易范围空前扩大,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商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而原来封建行会手工业生产已大大不能满足世界市场的需要,因而市场的扩大,刺激了正在萌芽中的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同时,由于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使意大利的商业城市逐渐丧失了独占东方贸易的地位,日趋衰落,而大西洋沿岸的城市和国家,地位却越来越重要,如荷兰、英国,因处于有利位置而在世界贸易中占有较大份额;十六世纪二十至七十年代尼德兰的安特卫普是世界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十七世纪之后安特卫普的地位才逐渐被阿姆斯特丹和伦敦所取代。②价格革命。由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西欧贵金属突然增多,仅在十六世纪之内,欧洲黄金数量从约55万公斤增加到119.2万公斤,增加一倍多,白银从700万公斤增加到2140万公斤,增加达两倍多,而这些金银是用殖民地人民廉价劳动力开采的,成本极低,因而引起金银贬值,物价上涨,导致西欧各国城乡雇佣工人实际工资的下降,生活更加困苦,而新兴资产阶级及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族和上层富裕农民却从谷物上涨中获得好处,所以“价格革命”也是资本积累的因素之一,它一方面沉重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者,另一方面加深了对劳动阶级的剥削,加强了资产阶级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