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金融学研究生出国读博需要准备什么
金融专业是商科下的一个专业方向。同其他文科,工科,理科相比,它将来的资金回报率要远远高于其他的专业。因为它将来的就业方向就是银行和发展公司,直接面对的就是钱。所以说金融专业一直都是比较热门的专业。也正因为是这样,他拿奖的几率就非常小。如果家里有钱,选择这个专业的话,将来回国还是会有比较好的发展的。别看现在金融危机,等你学成,正赶上时候,差不多就成了香饽饽了~~~
目前美国的金融类研究生分为三种、金融工程(Financial Engineering), 金融(Finance), 和金融分析(Financial Analyst)。金融工程强调数学和计算机背景,申请较为困难,而且就业方向主要为期货、股指相关高薪但就业机会不多的行业。金融专业申请相对难度要小,但是理论性强、就国际学生而言,就业形势不如其他两个方向。金融分析专业与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不同,它的hard skills不论在哪个国家都可以通用,同时该专业的国际学生在美国不仅就业率高,薪水高,而且还相当受人尊重。此外,该专业的硕士学位申请难度要比其他金融类硕士要小的多。但是整体来说,金融专业申请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而且由于将来的资金回报比较高,所以拿奖得可能性比较小,如果想要拿到奖,必须有一个很强的背景比如说硕士论文在国际刊物上发表并被收录。再加上强有力的推荐人和研究背景,211、985学校国内排名前五的话才会有把握。否则你只能降低要求了~~~
(综合考虑,建议你重点关注香港各大学的博士学位招生情况)
最后提醒一点,博士和一般申请最大的不同是如果你能有机会在申请学校前联系到国外的导师,再申请他的研究生要容易的多。一般成功的申请者都是在确定了方向后先与某位教授联系,确定研究的题目、方法等,取得教授的同意后,递交正式的计划。如果你能引起教授的注意,请他为你提意见甚至给你修改,那么成功的几率就很大了~~~~
至于费用,如果全部自费的话,去美国、英国都不会少于20万RMB/年,香港、新加坡倒是少一些,但也要10万RMB以上。推荐你考虑一下新西兰,这里的大学博士生不管什么专业都是按本地学生标准收费的,完全自费的话学费1.8-2万RMB/年,生活费省一点有5-6万RMB就可以了。全年下来也不超过10万RMB/年,而且如果你选的导师是大学或者研究所的学科带头人的话,还可以申请新西兰的国家奖学金(全额),每周允许20小时的打工时间~~~
PS:如果家庭实在困难,可以考虑公派出国。多关注一下这个网址:http://www.cscse.e.cn/publish/portal0/tab171/
B. 金融学有必要读 PhD 吗
在我看来,我不认为攻读博士真的需要资金。因为金融本身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回,无论是企业融资答、投资银行、商业银行、证券分析、投资组合管理,甚至风险管理、金融工程、量化,所有轨道的共同点在于应用。
第二,博士毕业生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发论文。金融学的研究分为理论和实证两个部分,大多数学校都在进行实证研究。
就个人而言,如果你能顺利地攻读博士学位,数学、统计学、经济学、会计学、编程等等至少会有一个优势。
C. 工科硕士生出国想转读经济学或金融学博士应该如何准备谢谢
转专业的话恐怕你还要去读硕士。博士的话要看研究方向,只能是“碰”……保不准哪个内博导看准了你的研容究能力和课题的相容性,会收你去做交叉。
申请金融类硕士,看哪个方向,如果你的专业是工程类,转金融工程不需要金融学学士学位,工科硕士也有可能申请得到博士,因为“金融工程”说到底是综合了金融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学科,从申请金融工程硕士要求申请者在大学本科必须修过两门课--微积分和统计、语言要提供GRE(sub)和GMAT就可以看出来~~~
金融学、金融分析就有点麻烦,没有专业背景很难~~~
另外,申请硕士主要看你的本科成绩,当然是越高越好,成绩高证明你学习能力好。外语考试的种类也不一样,读经济、金融学要考GMAT,如果你把GMAT分数考得特别高(650分以上),或许有可能转成功。
博士看重的是论文、工作经验和研究能力,与其考个ACCA可以证明自己有这方面的能力,倒不如硕士毕业后找个金融/经济相关的工作,边工作边申请……
D. 在国内读完硕士的话 去英国读博士需要几年金融专业的
无论在哪里读的硕士,到英国博士一般是三年。英国博士有授课和研究两种,一般授课的都会准时毕业,研究型博士是为了以后走学术道路,据说一般三年毕业的不多,要研究论文通过了才能毕业。
E. 金融专业读博士好吗有必要吗
美国博士申请的要求不仅体现在硬件分数(GPA,GRE,TOEFL)的要求,最重要的还是对科研能力的要求。学生需要有高水平的研究课题、实验项目,并且有相关的论文发表,尤其是要与导师的研究方向对口。
美国博士的录取很大程度上是由导师决定是否录取,硕士申请是由录取委员会集体决定是否录取,这是由博士生的培养模式决定的。
美国博士留学申请条件——www.liuxue315.e.cn/HomePage/country/2015-03/8069.shtml#T2,一定要未雨绸缪,早规划早准备。
F. 学金融有必要读博么
国内的博含金量不大,当大学老师的居多。
国外的phd你倒是要好好考虑一下,不想学术回想工作的话都是做高端岗答位的。
不过上面说的只是针对给别人打工。
想自己创业的话,读博真没什么意义,你都不用考研了,现在就可以创了。
G. 美国的金融学博士就业怎么样
美国的金融学博士开设的学校很少,很多学校都是隔年招收1,2个人,全国3000,4000多间学校,每年一共只招收300人不到,美国全国每年毕业的金融博士的只有200多人(其中有几十人毕不了业)。前50名学校的金融phd每年只有20人不到,你觉得好不好找工作?经常见到常春藤或者常春藤等级的经济学博士,或者其他物理数学的博士,转学去50多名学校读金融学博士,还开心的不得了。美国100多名学校的金融phd回国可以去前10的985名校当老师。我本科的时候主任招了一个美国200多名学校的金融phd,还跟我说,往年这些人都不屑于回国的,只是这几年经济特别不好,才会有一些零零散散的回国。而且美国和中国不同,美国业界对于finance phd的需求是非常大的,金融phd人少,但是需求大,很长时间一直是供不应求。当然了,中国金融落后,而且什么学校都有finance phd,自然悲剧,只能在学校任教。而且美国的金融phd基本是全世界通吃的状态,读完美国还不错的学校的phd,去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当老师都非常容易,抢手的不得了。
不过申请就难得要死了。我现在的一个硕士同学,一年读了15门金融phd的课以及7门master的课,而且门门都是A,还和两个金融界知名的教授做了两个项目,申请前10名学校的金融phd直接给跪了。因为他本科是复旦的,而顶级学校的金融phd基本只要美国前十来名的本科。因为金融领域做大学问的时候intuition很重要,国内本科的培养根本不行。。。所以非常艰难。
H. 去国外读博士需要什么条件,金融学方面的
晕,好歹说个国家或地区啊。。
条件是,最重要的是——会英语或内者日语或者容法语或者德语或者瑞典语或者意大利语etc,拥有能够运用外语浏览外国大学网站检索获取读博信息的能力。。。
各地区不太一样,不过一般通用的都要和导师取得联系,EMAIL或者电话吧。而且各个大学具体的也不一样,你问的太笼统,无法更进一步地。。。
好吧,好歹也是要去读博的人了,自己可以多搜寻这方面的信息的,by internet。。。
相信自己。
希望对你有帮助~
I. 金融学有必要读博士吗
作为一个金融博士我的回答是需要。
因为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博士不是一个光环,有了它不一定会扶摇直上、平步青云,但是,博士教育可以培养你成为一名研究者,让你获取在某个领域改变人类、改变世界的能力。
有人说国内博士生待遇惨不忍睹,毕业后大多数“青椒”也是过的苦不堪言、女博士大龄不好找对象,处在相亲鄙视链的底层、博士不如硕士好就业,很多硕士毕业可以得到offer的公司博士毕业反而进不去了;
有人说 “需要,我认识的几个金融学博士都是年薪50万以上”,有人说“不需要,很多没有读博士的,在金融领域年薪几百万”。
如果你也在思考这些问题,那么不要来读博。否则,某天醒来照着镜子,你会发现除了愈见增高的发际线和越来越厚的眼镜,其他一无所有。
读博的体验是当科研或者学习到一个新的领域的核心知识,那种眼里闪着光,嘴角带着笑的幸福。
我要用尽我的万种风情,让你在将来任何不和我在一起的时候,内心无法安宁。
此生不读博,你不会知道你错过了什么。
夜深人静,问问自己,读博为了什么,进高校?做行研或者宏观经济研究?去华尔街闯一闯?获得诺贝尔奖?还是平复心里的那份悸动。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读博以后,不再用3000字去写《论中国的经济政策》,而用10万字去写《人民币汇率趋向清洁浮动路径的研究》;
读博以后,不再纠结8K还是10K的工资,而是期待可以给我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工作室。
不去看别人,你的心里已有一个绚烂的世界。
是否需要读博相信你的心里早已有了。不要因为走的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拿到博士学位不是为了完成你的教育。
J. 金融学博士读出来比硕士好吗
其实到了博士层次,其就是研究型定位了,因为博士毕业需要含金量较高的毕业论文,以及在相关的有质量期刊发表的论文,我觉得这点不仅仅是有兴趣读书可以解决的,兴趣有一个程度问题,如果这种程度还没达到研究探索的层次而只是个人消遣爱好的话,那么博士生活会过得很累的。
如果硕士能拿到不错的工作,那么博士也不是一定要读的,事实上也可以拿到好工作。当然名牌大学的博士拿到好工作的屡见不鲜,不过这里有个问题,就是高学历不必然好工作,只是一个正相关而已。更多还是需要在自身除了学业以外的方面下功夫,仅仅是在学业上下功夫,那么赌注就下得太小了。
偶感觉,职场的升职在像硕士这样一个平台就可以了,我讲的还是个范围,不能精确找到寻找经济学所强调的效益最大化的那个点,因为我们还要权衡时间,生存,家庭方方面面的因素,这是一个无法量化的“多元函数”。事实上,升迁的主要因素,偶觉得,还是要具备利用自己的学术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像金融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这些社会科学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很强的应用性,多把视野放在这里,我想对以后的升职更有用,另一个方面来说,你也是在“读博”,至少是“应用型博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