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果让你选一个一本财经类大学的金融专业和复旦大学的历史学你选哪个
复旦历史学!读史使人明智。出来考个公务员
㈡ 选人大金融专业还是北大历史专业
人大金融、法学
论专业的话,人大金融、法学都是国内顶尖的,出路很好,可进银行,外企,投行,会计师事务所,律所,公检法的。北大历史虽然也很厉害,但就业面毕竟较窄,如果家里对你无太大压力,你又对历史感兴趣的话,倒也不妨。
㈢ 读财经金融专业需不需要学习历史
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金融专业必须学历史 ,但这个历史属于金融历史而不是我们俗称的中国古代历史,金融上历史介绍了一些重大事件对世界格局以及货币的影响等等,建议你可以看看央视纪录片《华尔街》。
能考,但是对你来说可能难度比较大。首先,经济类专业都学数学,你们专业不学数学。其实经济类专业的专业课有一定的独特性。需要一点基础。所以你要考的话要比别人多花很多功夫。
㈤ 金融数学的历史
美国花旗银行副总裁柯林斯(Collins)1995年3月6日在英国剑桥大学牛顿数学科学研究所的讲演中叙专述到:“在属18世纪初,和牛顿同时代的著名数学家伯努利曾宣称:‘从事物理学研究而不懂数学的人实际上处理的是意义不大的东西。’那时候,这样的说法对物理学而言是正确的,但对于银行业而言不一定对。在18世纪,你可以没有任何数学训练而很好地运作银行。过去对物理学而言是正确的说法现在对于银行业也正确了。于是现在可以这样说:‘从事银行业工作而不懂数学的人实际上处理的是意义不大的东西’。”他还指出:花旗银行70%的业务依赖于数学,他还特别强调,‘如果没有数学发展起来的工具和技术,许多事情我们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的……没有数学我们不可能生存。”这里银行家用他的经验描述了数学的重要性。在冷战结束后,美国原先在军事系统工作的数以千计的科学家进入了华尔街,大规模的基金管理公司纷纷开始雇佣数学博士或物理学博士。这是一个重要信号:金融市场不是战场,却远胜于战场。但是市场和战场都离不开复杂艰深,迅速的计算工作。21世纪数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一样成为任何一门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必备工具。
㈥ 高中选历史,不选政治,历史包括金融学吗
高中选历史不选政治历史包括金融学吗历史政治都是属于文科的都是文科必须要学的,这跟金融学没有关系
㈦ 系统金融学的系统金融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必要性
相对绝大多数其它学科,如数学、文学、物理学、地质学、化学、经济学、心理学、生物学等,金融学,尤其是现代金融学还是一门非常年轻,很不完善的学科。尽管如此,半个多世纪以来,伴随着现代金融业突飞猛进的发展,金融学也取得了长足的量的进展。无论是在师生数量还是研究成果方面,金融学都早已超过历史悠久的经济学。尽管新的金融学科不断产生并发挥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如金融市场、资本市场、衍生金融、货币银行、投融资、金融经济、微观金融、金融心理、金融工程、金融行为等等,但它们的内容和研究对象都局限在金融的某个局部或某个方面,而不是金融的整体,更不是金融的系统性、全维性和规律性,因此,在发现和揭示金融规律、指导金融实践等方面,它们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和突破,也不可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和突破。因为这些理论的前提就远离现实,它们的结果也一定是远离现实。试想,每门医学学科都是研究人体的某个局部或某个方面而不是整个人体,这样的学科能对人体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吗?再试想,每个人都去设计生产汽车的某个零部件,而不去关注汽车的整体和系统,这样的零部件组装的汽车能用吗?此外,犹如人体的经络,金融本身系非实物资产,对绝大多数世人而言,金融是一套看不见摸不着网络价值体系,但其实不然,否则,中医又如何为病人号脉把脉呢?实际上,同人体和人体经络一样,金融也是一个整体,但由于金融貌似看不见摸不着,所以被不明真相的学者凭主观意识肢解得七零八碎。直至今日,在全世界金融仍被视为充满主观意识的人文学科。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类怎能找到金融的客观规律。因此,金融学往往给人的感觉是只见影子,不见实物,扑朔迷离,非常复杂,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支离破碎,不成体系,与现实严重脱节,难学难懂,费时费力。
为改变上述现实,让世界上每个人都能轻松、系统地学会、运用金融知识、金融产品和金融体系,笔者经过20多年的潜心研究与大量实践,终于发明创造了系统金融学
㈧ 历史学和金融学学哪个好啊两个都好喜欢啊!纠结死我了。
先学历史学,在校期间多听听金融系的课,考研考金融硕士。或者反过来,这样你就不用纠结了。
㈨ 金融专业的历史起源
金融学专业主要研究现代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整个金融经济的运动法律。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关于银行与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理论与实务,关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理论与实务,关于金融宏观调控及整个金融经济的理论与实务,以及关于金融管理特别是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务。主要研究方向有货币银行学、金融经济、投资学、保险学、公司理财。目前,金融学以取消先前的联考形式。各大学校都是采用自主命题、自主阅卷的方式组织考试。
㈩ 金融学历史中的著名学者及其定理
20世纪50年代,冯·纽曼和摩根斯坦(Von Neumann and Morgenstern)在公理化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不确定条件下对理性人(rational actor)选择进行分析的框架,即期望效用函数理论。阿罗和德布鲁(Arrow and Debreu) 后来发展并完善了一般均衡理论,成为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从而建立了现代经济学统一的分析范式。这个范式也成为现代金融学分析理性人决策的基础。1952年马克威茨(Markowitz)发表了著名的论文“portfolio selection”,建立了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标志着现代金融学的诞生。此后莫迪戈里安尼和米勒(Modigliani and Miller)建立了MM定理,开创了公司金融学,成为现代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0世纪60年代夏普和林特纳等(Sharp and Lintner)建立并扩展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20世纪70年代罗斯(Ross) 基于无套利原理建立了更具一般性的套利定价理论(APT)。20世纪70年代法马(Fama)对有效市场假说(EMH) 进行了正式表述,布莱克、斯科尔斯和莫顿(Black-Scholes-Merton) 建立了期权定价模型(OPM) ,至此,现代金融学已经成为一门逻辑严密的具有统一分析框架的学科。
但是,20世纪80年代对金融市场的大量实证研究发现了许多现代金融学无法解释的异象 (anomalies) ,为了解释这些异象,一些金融学家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对投资者的行为分析,至90年代这个领域涌现了大量高质量的理论和实证文献,形成最具活力的行为金融学派。2001年克拉克奖得主马修·拉宾(Matthew Rabin) 和2002年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Daniel·Kahne- man) 和弗农·史密斯(Vernon·Smith) ,都是这个领域的代表人物,为这个领域的基础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将这些奖项授予这个领域的专家也说明了主流经济学对这个蓬勃发展的领域的肯定,更促进了这个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国外将这一领域称之为behavioral finance ,国内大多数的文献和专著将其称为“行为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