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产生了哪些影响
互联网金融正以迅猛的态势,以抢入口,抢流量,抢客户为切入点,以更快速,更便捷,更省心为服务模式,以产品新,门槛低,收益高为卖点向传统的金融业发起强烈的挑战。这些挑战突出表现在,第三方支付方兴未艾,移动支付异军突起,网络借贷风声水起,众筹融资日浙气盛。这些挑战,无疑会对传统金融业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竞争势态已无可争议地表明,2013年作为“互联网金融发展年”必将刻进历史。有识之士已充分清醒的认识到,一个崭新的互联网生态正在形成,互联网生态必将深刻影响中国的金融体系。传统金融业不得不对此问题进行认真思考,慎重研究,积极面对,调整转型,投身变革,加快创新,迎接挑战。本文就此问题做一些思考性探讨,以期引起传统金融业对该问题的重视。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型业态,比之于传统金融业它创造了一种新兴商业模式和盈利方式。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可能出现一个既不同于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模式。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中介作用都被削弱,贷款、股票、债券等的发行和交易以及券款支付直接在网上实现。大大减少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更加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真正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管理运作,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有学者预测,互联网金融将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的影响,它将在未来20年成为主流。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对其高度重视,加以研究。
(一)互联网发展的趋势
梳理互联网金融短暂的发展历程,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的表现。首先,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正在改变用户实现支付的入口,从而冲击银行传统的汇款业务。其次,以阿里贷款为代表的网络贷款模式,正冲击着银行传统的贷款模式。再次,以“拍拍贷”为代表的P2P模式正在绕开银行实行个人存贷款直接匹配,成为未来互联网直接融资的雏形。最后,在中间业务方面,快钱等已介入基金和保险平台代销业务。而在阿里巴巴旗下淘宝和天猫平台也在销售基金和保险等金融产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表现出全面介入的趋势,具体表现为:
1、在发展速度上,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已成为积极的参与者
自从2003年10月淘宝的支付宝的上线开启了中国互联网金融新时代,不到10年的时间,互联网金融发展之迅速,特别是今年以来发展提速。2013年3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将筹备成立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6月13日推出余额宝,到6月30日累计用户数已经达到251.56万,累计转入资金规模66.01亿元,累计用于消费的金额12.04亿元,截至8月底,其资金规模已突破百亿元,客户数已超过400万户。真可谓风声水起,势不可挡。互联网金融已成为金融业务的积极的参与者。
2、在经营模式上,融合渗透,正成为强力的推动者
互联网金融以全新的模式杀入金融领域。以不同于传统金融模式开创新的蓝海。金融的本质是用间接融资或直接融资的模式提供信用风险解决方案。其核心功能是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投资服务和组织支付体系以及提供保险保障等。间接融资模式条件下,银行建立了一整套成本高昂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使得自身具备信用风险管理的优势能力,并以此优势获得利差收益。直接融资模式条件下,由众多的专业性相对有限的投资者分散承担信用风险,虽然交易成本下降,但信用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也随之也下降。长远地看,由于银行专业能力的优化同样受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约束,直接融资日渐替代间接融资变为主流已成为不争的发展趋势。而互联网金融借入极为低廉的交易成本和有效的大数据的分析以及双边平台作用的空前提升优势,开创共生和竞合的新模式,推动金融业向前发展。
3、在竞争态势上,转型暗战,全面升级,即成为黑色的搅局者
互联网金融通常由电商企业纵深开发新的产品线而来,由起初只有单一的支付中介功能向支付功能之外的金融功能挺进。受益于支付宝庞大的8亿用户及便捷通畅的资金通道,阿里顺势开发出余额宝。仅推出19天就创造了近70亿的营业额,将合作伙伴某基金推上了中国用户数最大的货币基金宝座。搅局之势日益彰显。
4、在创新方式上,发挥优势,拓展新域,将成为注目的颠覆者
从目前的发展分析看,互联网金融替代和颠覆传统金融将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现金业务领域。自改革开放以来票据、借记卡、信用卡等支付工具的推出就一直在替代现金交易。而未来随着互联网支付的进一步普及和移动支付的推广,现金在交易中的角色和作用将被进一步边缘化。二是大数据将深度改造目前金融体系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小财迷由于互联网金融是源于互联网科技的现代信息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它的业务优势表现在,大数据分析方法下获得的足够多的客户数量以及开发出的门槛相对低的受这些网络客户欢迎的产品,加之以快捷便利的服务方式。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有其全新的特点
② 互联网金融是否能取代传统金融行业
互联网带来了客户行为模式的巨大变化,推动银行从“资金脱媒”向“资金、支付双重脱媒”转变,也必然要求银行改变传统服务模式,比如从传统柜台转向智能自助服务,从传统网点转向线上线下立体化多渠道服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让银行业务模式、服务渠道变得更加多元。 但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银行某些业务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从2013年开始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去年开始的移动支付形成的无现金运动,对银行都带来了很强的冲击。不过,不管是“金融+互联网”还是“互联网+金融”,本质都是金融,只是通过新技术扩展了金融服务的方位,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但是都离不开金融的本质。
尽管如此,仍然要理性看待互联网金融。不同的银行应该有自己的战略定力,谋定而后动,先规划再实践,不盲目追求最新最潮的技术和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科技热的市场格局下,银行也未“固步自封”。金融科技创新本质是创新金融应用,在拥抱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同时,有助于推动银行的数字化转型。
数据应该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不再是开展业务过程中产生的中间附属物,而是蕴含着经营分析的需求,为客户营销和风险管控产生价值。金融科技创新应结合商业银行实际,有清晰的战略路径,要强化数据治理、数据应用和数据创新.
金融科技,一方面是金融,一方面是科技,两者如何结合值得思考。如何防范风险,是新技术应该思考的,也是每一家银行要思考的。创新与风险并重,才能保障转型发展平稳推进。
③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有哪些
尽管到目前为止,互联网金融仍处于发展初期,在规模上难以与银行相提并论。但从长远眼光来看,伴随着互联网、大众消费方式以及现代金融理念的发展,银行业支付、小额存贷款等传统业务领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④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体系有何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体系的影响主要有3点。
1、是金融业务自身的互联网化,即金回融互联网,金融渠答道从线下延伸到网上,包括网上银行、电子银行、网上证券等。
2、是互联网企业跨界做金融,利用规模效应、信息优势、效率优势和成本优势,将业务延伸到支付、理财、融资等传统金融领域,包括第三方支付、余额宝们、阿里小贷们、P2P、众筹等。
3、是互联网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进一步衔接,打通线上线下闭环,促进线上金融领域与线下社会生活的深度融合,金融产品和服务多触点地嵌入到日常生活场景,深刻改变着金融的业务模式和业态格局,包括打车中的移动支付、社交中的理财信贷等。
当然,由于简单方便的应用和体验,习惯了传统金融稳健严谨特点的人们,对互联网金融特别是移动支付提出了信息安全方面的顾虑和质疑,但随着指纹识别、眼球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
纵观经济社会发展,一般不是新模式把旧模式打败了,而是不知不觉间旧模式被边缘化或重构了,我们往往就在历史现场。互联网金融更深层次的意义正是,在技术变革推动下,以互联网思维重塑金融商业业态和经营管理模式。
⑤ 以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发展的影响分析 论文选题,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简述一个
摘要: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给传统金融业带来越来越大的影响和冲击。面对这一新变化、新挑战,金融机构应该如何看待与应对?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内涵、表现形式及最新发展出发,分析其对传统金融业发展方向、结构转变及战略创新选择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字:互联网金融
传统金融影响
随着我国金融深化和金融改革进程的加快,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兴起,对传统金融部门、金融市场效率、金融交易结构,甚至整体金融架构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促进了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兴机构的相互竞争,涌入的"搅局者”不断增多,尤其是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及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抢食包括信贷、财富管理、资产管理、证券保险等在内的金融业务,给传统金融业带来越来越大的影响和冲击,面对这一新变化、新挑战,金融机构应该如何应对?本文拟对此作粗浅的探讨。
一、互联网金融的内涵
目前,有关互联网金融内涵的表述有多种,界定尚不统一。在此,笔者初步归纳认为:互联网金融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介入传统金融业务过程的一种混合金融。从广义金融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包括但是不限于为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产品的销售、信用评价审核、金融中介、金融电子商务等模式。从狭义的金融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是涉及货币的信用化流通支付的相关层面,也就是资金融通依托互联网来实现的方式方法都可以称之为互联网金融。当前互联网金融格局由传统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组成。
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金融主要包括传统金融业务的网上银行创新以及电商化技术创新等。非金融机构的互联网金融主要由凭借商业性互联网技术进行资金运作的电商企业、人人贷(P2P)模式的网络借贷平台、众筹模式的网络投资平台、理财类的手机理财APP 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组成,是以互联网体系与思维去打造类金融业务,运用互联网的特性去完成金融的渠道、借贷、信息、销售、客户管理等工作。传统金融人有一种看法认为,传统银行早已采用了数据化、互联网技术电子银行管理体系,所以银行也就是互联网金融。但实际上,笔者认为,由银行操控的电子网络或利用的互联网应称为金融互联网。
在此,本文侧重探讨非金融机构组成的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和表现形式
第一种模式是银行网银,
当前商业银行借助互联网渠道为公众和社会提供服务,互联网在其中发挥渠道作用。第二种模式运用电商的平台,依据大数据收集和分析进而得到信用支持,以交易参数为基点的综合交易模式。
第三种模式是P2P 模式,这种模式提供了中介服务,把资金出借方与需求方2 结合在一起。平台的模式各有不同,主要有以下两类:
一是担保机构担保交易模式,此类平台作为中介,不吸储、不放贷,只提供金融信息服务,由合作的小贷公司和担保机构提供双重担保。如人人贷,此类平台的交易模式多为"1 对多”,即一笔借款需求由多个投资人投资。二是"P2P 平台下的债权合同转让模式”的宜信模式。可以称之为“多对多”模式,该模式通过互联网撮合投资人和借款人之间的借贷关系,实现个人对个人贷款。
第四模式通过交互式营销,充分借助互联网手段,把传统营销渠道和网络营销渠道紧密结合,使金融业实现由“产品中心主义”向“客户中心主义”的转变,共建开放共享的互联网金融平台。
第五种模式实际上是一种货币基金模式,以支付宝打造的一项余额增值服务——余额宝为代表,用户能随时把自己支付宝中的钱支付到余额宝中,不但免转账手续费,还可以获得收益。
三、互联网金融影响下传统金融发展方向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随着互联网等通讯技术的发展及其与金融业的融合,“互联网金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在研究初期,众多学者,例如Allen et al.(2002)、Fight(2002)等,只将互联网视为实现金融服务与交易的一个新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互联网对金融业的影响。当然,如果只从技术的角度分析该问题,相对于传统的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凭借在信息收集及处理、产品交付与风险防范等方面的优势,必将革新传统金融业,但归根结底,这种影响只可概括为:更快。随研究的深入,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互联网对传统金融组织、运行方式的冲击,以至于一些学者认为,互联网金融是继传统金融中介和资本市场之后的第三种金融模型
四、互联网金融影响下传统金融结构变化及其对互联网金融的影响“高频交易”(highfrequency trading,HFT)和“算法交易”(algorithmic trading, AT)持续增长。这一方面增加了交易的规模,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金融产品的同质性。以美国为例,2003年的日均交易量为30亿股,2009年已上升为日均100亿股。与此同时,传统交易方式的占比显著下降,纽约证券交易。(NYSE)的市场份额2003年1月的80%下降到2009年12月的25.8%(Angel et al., 2011)。与交易量的大幅上升相反,电子交易可以减小平均交易规模,从而在交易大额头寸时更有效地节约成本。传统上需要借助交易所交易来隐藏实际规模的大额交易,如今可以通过电子交易系统的“暗池”(darkpools)控制其指令的暴露(exposure),持续地通过较低的成本完成交易。电子交易在以”光速“进行,距离对交易的影响至关重要。Garvey & Wu(2010)的实证研究发现,电子交易成本与地理距离有显著的关系。距离交易所较近的股票市场交易员能够获得更高的指令执行质量,数据传输速度限制导致电子交易的速度产生差异,具有速度优势的交易员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市场结构的变化对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波动性和有效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一,直观上看,电子交易扩大了市场规模,可以为提供更多流动性。Hendershott et al.(2011)的实证研究证明,算法交易提高了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的流动性,而且整个市场的流动性也变得更加充裕。在市场波动时,算法交易相比人工交易更倾向于释放流动性。然而,电子交易在增加流动性供给的同时,也增加了流动性需求,而且后者还可能减少市场流动性并导致利差扩大(Kumar et al., 2011)。
第二,电子交易通常在收市时平仓,交易员会在交易日结束的最后一分钟里卖出大额头寸,这有可能导致价格的显著变化,从而增加市场波动性。而且,高频交易的交3 易策略,如动量策略(momentum strategy)也可能会加剧市场的短期波动。最近的例子是2010年5月6日道琼斯指数的”闪电崩溃“。虽然高频交易并非引发崩溃的原因,但其随后的反应引起了巨大的卖出压力,加剧了市场波动(Kirilenko et al., 2011)。然而,观测期改变会影响实证检验的结果,如Chaboud et al.(2009)对外汇市场的研究发现,算法交易与市场波动性负相关。第三,对市场有效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子交易的价格发现机制。Hendershott & Riordan(2009)认为,电子交易作为稳定投机者(stabilizing speculator),其对流动性的供给和需求使市场价格更加有效。“暗池”交易会损害价格发现的有效性,同时降低市场的波动性(Ye, 2011)。引入流动性因素后,Zhu(2012)的模型证明,"暗池"可以提供价格相关信息,有助于价格发现,但会降低流动性。
五、互联网金融影响下传统金融的战略创新选择
(一)积极提升银行传统业务优势,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不容否认,当今银行在经济调控、风险控制、社会征信、庞大的线下客户及专业服务等方面还具有强大优势,但也存在不少弱性和缺失。因此,金融机构要积极创新,不断提升银行的传统业务水平,改进账户管理、支付结算、存贷款流程等基础性金融服务,以优质服务赢得市场,赢得客户.
(二)积极开拓电子、移动、智能银行。银行要加快转型步伐,提升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支付工具功能,依托移动通讯、互联网,改进和开拓网上银行、手机银行、iPad 银行、微信银行等电子银行“家族”业务,提供客户远程服务,向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现代金融服务。
目前,北京银行已推出“直销银行”,光大银行推出“智能银行展示中心”,广发银行推出了“智能金账户,具备自动余额理财、自动申购赎回货币基金、自动还信用卡等功能。这些环节均需银行开放端口和数据,目前,互联网金融产品还很难实现。
(三)
加强互联网金融合作。互联网线上天量客户以及大数据优势,对传统金融偏爱的线下模式形成巨大冲击。银行要取长补短,积极把握与互联网企业及平台的合作机会,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数据量大的特点,把握客户信用记录,提高客户信用评级精确度,了解客户购买力与消费习惯,提供更合适的金融产品与服务金融方案。近期,民生银行已与阿里在理财业务、直销银行业务、互联网终端金融、IT 科技等方面开启合作战略,以传统基础金融优势激发互联网金融的
⑥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产生了哪些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消极影响 :银行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小额贷款快内速流失;商业银行容中间业务空间收窄;商业银行客户资源快速流失 。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商业银行被迫快速转变经营理念,加快金融创新;拓展银行业务的客户;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商业银行应与自身发展战略结合,积极挖掘、吸引目标客户,增加客户粘合度,拉近与客户间的业务关系。
⑦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有哪些
1.互联网金融改变商业银行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方式
近十年来,中国商业银行实现了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总资产和总负债年均复合增长率近20%。但到目前为止,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和盈利方式基本上还是传统上“重投入轻效益、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轻结构、重速度轻管理”的外延粗放式增长模式,“一高二低三优”的内涵集约化经营任重道远。当前,利差仍然是中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2011年,我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占比尽管有所提升,但仅占19.3%。从商业银行传统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方式看,因为其客户主要是对贷款有稳定需求的大企业客户以及高端零售客户,安全、稳定、低成本和低风险是客户的基本诉求,银行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主要是以其专业的技术、复杂的知识和冗繁的流程向客户提供安全、稳定、低成本和低风险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目标客户类型发生了改变,客户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模式不同,其价值诉求业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使得商业银行传统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方式被彻底颠覆。市场参与者更为大众化和普及化,中小企业、企业家和普通大众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参与各种金融交易。金融产品或服务提供商是那些聚焦于为客户提供快捷、低成本服务的新兴金融机构,其社会分工和专业化被大大淡化。客户主要是追求多样化、差异化和个性化服务的中小企业客户及年轻消费者,方便、快捷、参与和体验是客户的基本诉求。
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竞争基础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需求响应、期限匹配、风险定价与管理等业务流程被大大简化。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是在数据分析上的模块化资产组合,以往传统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的那种基于密集知识和复杂技术的金融产品的优势被削弱了。根据破坏性创新理论,互联网金融使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基础发生了演变,由安全、稳定、低成本和低风险转向快捷、便利和体验,进而从金字塔的底端开始对银行核心业务进行破坏。
2.互联网金融导致商业银行支付功能边缘化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支付方式是以移动支付为基础,其通过移动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技术来转移货币价值以清偿债权债务关系。互联网金融进一步加速金融脱媒,使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功能边缘化,并使其中间业务受到替代。例如,支付宝、财付通、易宝支付和快线等已经能够为客户提供收付款、自动分账以及转账汇款、机票与火车票代购、电费与保险代缴等结算和支付服务,对商业银行形成了明显的替代效应。
迄今为止,央行为前后5批、共计197家第三方支付企业颁发了支付业务许可证,其中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盛大、网络和Ebay等互联网巨头。目前,第三方支付的业务范围已经涵盖移动电话与固定电话支付、银行卡支付、货币汇兑、预付卡发行受理、互联网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等,所提供的服务由单纯支付、结算渗透至为整个产业链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区域范围突破京沪和沿海扩大到河南、山西、四川、重庆、内蒙古、黑龙江等中西部地区。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国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量、虚拟货币的发行和流通量越来越大,涉及的用户越来越多,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据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全年交易额规模达2.16万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增长99%。尽管与当年全国支付系统近2000万亿元的业务处理金额相差甚远,但第三方支付组织已将手伸向了银行的核心业务,且在电子支付领域奠定了优势地位。业界人士预计,未来几年其交易额将迎来爆炸式增长,业务占比会不断提升。
3.互联网金融重构已有融资格局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互联网金融搜索平台为资金供需双方提供了一个机会发现的市场,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大大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性和交易成本,双方对对方信息基本实现完全了解,资金中介将不再需要,取而代之的是资金信息中介。
例如,2005年3月成立的全球第一家人人贷公司——Zopa,在资金借贷过程中充当了信息中介的功能:在 Zopa网页上,贷款者可列出贷款金额、利率和想要出借款项的时间;借款者可以在无中介的情况下自由寻找适合自己的贷款产品,而借贷双方达成的借款利率,主要因贷款人的风险喜好程度而定,风险偏好型的贷款人会追求较高的利率水平,而风险厌恶的贷款人则会确定较低利率以规避相关风险。类似的,国内融360也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融资贷款搜索服务,实现用户和业务人员的直接对接,让用户通过搜索就能获取更高性价比的融资贷款产品。
需要强调的是,互联网金融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及个人消费贷款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包括贷款审批流程简单、放款速度快、产品类型丰富多样等。例如,专注于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阿里信贷,其淘宝商户贷流程包括:3分钟申请、没有人工审批、1秒到款到账。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异常迅猛,其中阿里金融自2010年成立以来,已累计为超过13万家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贷款总额达280亿,2012年上半年就累计发放贷款130亿,新增获贷企业4万家,不良贷款率为仅为0.72%。
另据报道,甚至有专家预测,“如果阿里巴巴拿到银行牌照,三年内超过民生银行不成问题!”。因此,互联网金融模式不仅可以达到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而且还能大幅减少交易成本。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谢平指出,20年后“互联网直接融资市场”或“互联网金融模式”,可能形成一个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运行机制。
4.互联网金融挑战商业银行传统金融中介理论
Mishkin(1995)指出,金融中介的存在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金融中介有规模经济和专门技术,能降低资金融通的交易成本;第二,金融中介有专门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缓解储蓄者和融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因此,资金中介和信息中介是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最为基础的两个功能,分担风险、提供流动性和信息也成为银行最主要的服务。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兴起商业银行传统金融中介理论的存在基础形成了有力挑战,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互联网金融降低市场交易成本。银行直接融资以及股票和债券市场间接融资尽管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产生很大的市场交易成本,包括贷款信息收集成本、银行与客户签约成本、客户信用等级评价成本、贷后风险管理成本以及坏账处理成本等。这可以从银行和券商高昂的利润体现出来,如根据2012年三季度报告显示,2471家上市公司1-9月份的实现净利润1.49万亿,其中16家上市银行就高达8127.67亿元,占54.5%。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供求方运行完全依赖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进行联系和沟通,并可以实现多方对多方同时交易,客户信用等级的评价以及风险管理也主要通过数据分析来完成,交易双方在信息收集成本、借贷双方信用等级评价成本、双边签约成本以及贷后风险管理成本等极小。
其次,互联网金融降低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商业银行存在的重要基础之一。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交易双方之间信息沟通充分、交易透明,定价完全市场化,风险管理和信任评级完全数据化。例如,一位上海客户需要申请一笔贷款期限为12个月、金额为10万元消费贷款,当通过融360专业贷款搜索平台进行融资时,他可以在10个商业银行以及9个非银行金融机构所提供的27个贷款产品中进行选择,并且每个产品都有独特的产品特点。
再如,Zopa平台在承担资金借贷中介功能时,首先会参照该借款人在Equifax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评分的基础上对借款人进行风险评级;其次,录入借款人的家庭情况、借款用途、借款金额、愿意支付的最高借款利率及信用评级,并将其安排进入相应等级的细分市场;最后,特定信用评级的贷款人参考借款人的信用评级,结合贷款期限,以自身贷款利率参与竞标,利率低者胜出。
第三,互联网金融加速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中大量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涌现和崛起,大大加速金融脱媒。在传统的支付产业链中,电商、第三方支付公司和银行扮演着各自的角色:电商为用户提供网上交易平台;第三方支付建立网关服务平台,实现消费者、商家、金融机构之间的在线支付,并提供现金流转、资金清算服务;银行则是最终资金结算服务的提供者。
但随着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发展壮大,他们已不不满足于只做银行的网关支付平台,而是借助其数据信息积累与挖掘的优势,开始直接向供应链融资、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等领域扩张。尽管目前互联网金融由第三方支付所衍生出的信贷业务占仍比较小,但由于其为资金借贷双方之间提供了直接连通的通道,成为商业银行战略和业务转型的重要方向。
⑧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关于互联网金融是个伪命题。应该说是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是金融专产品销售的方属式更多样化了。所谓互联网金融的理解无非就是将传统的金融产品放到网上去卖。以及将以前必须到机构进行的一些操作,例如购买、转账、取现等方式转移到了用户自己手中。
⑨ 如何看待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优势向传统金融发起了挑战。这种挑战和竞争将在长期的金融内发展过程中容会发生鲶鱼效应,促进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共同向前发展。这种挑战和影响包括改变银行的传统盈利模式、调整业务结构、改变客户基础、改善服务水平、建立和引进新的信息管理系统、创建适合新模式下的新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及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