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学业 > 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

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

发布时间:2021-01-24 12:07:19

1. 为什么上海发展那么好经济条件在国内那么优越却没有成为世界级的国际金融中心

最近的电视新闻又在说上海要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又给大家描绘一幅壮丽的图画,使很多上海人心潮澎,又激动了好一阵子。记得从92年就开始说要建国际金融中心,那时说法是一个龙头三个中心了,仿佛要快17年了,当时说在2010年要初步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差距越来越大,东亚的首尔也提出建立东北亚金融中心、还有中东的迪拜、印度的孟买,上海除了高楼多一些外,却发现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不知道领导们是如何思考的,为啥进度如此慢?宣布了一次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过了10多年后再宣布一次,本身就是一个笑话,难道到2020年再宣布一次争取到2050年将上海建设成国际金融中心?
为啥与主观愿望有如此大的距离?请问目前中国的金融中心到底在那里,在上海吗?不是,是在北京,北京才是实质上的金融中心,金融中心不是看证券公司的店面数有多少,银行的营业网点有多少,存款有多少、贷款有多少,而是要谈这个金融中心的辐射范围有多大,国际金融中心就是辐射整个地球,要看这个中心的一举一动有多大的影响。可以说目前的上海金融辐射范围半径还没有到南昌的距离,除了上证指数外也没有啥可以辐射的,我们看到中国的很多金融信息来自北京、很多金融决策来自北京,北京的一个声音影响着全中国,而上海与南京、杭州一样仅仅是一个决策的执行者,上海仅仅在金融数量的指标上比其他地区指标数好看一些罢了,比如外资银行的数量多一些,证券市场的规模大一些,但外管局、证监会、保监会、央行、四大国有银行及其他商业银行无一例外的扎堆北京。上海的总部只有可怜的交行与证交所、外汇交易中心,剩下的就是区域性的浦发银行。这样尴尬的局面还在说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还说是国家战略、国家支持,各大总行都不支持上海,而情愿留在北京,上海只是中国大陆区域性的金融中心,还在高调宣布要建立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在国际金融上有话语权吗?没有,这个真的没有!再看世界头号金融中心有多少银行总部?有比较才知道是差距。
有的人老是说上世纪30年代上海曾经是国际金融中心,没有错,但30年代的金融中心是宣布出来的吗?30年代的上海金融中心绝不可能在上海再现了,不要忘记那时的首都在南京,南京仅仅是个政治首都,而当时的四大家族所掌控的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农民银行的总行无一例外的都在上海,就是宋子文和孔祥熙也在上海住,并不在南京住,上海还有非常多的民营银行的总行如盐业银行、金城银行等等,还有很多的保险机构的总部、那时的友邦保险的总部不在美国,而在上海,那时的上海首先是个国内的金融中心,才当之无愧的成为远东最大的金融中心,是水到渠成的事。
金融中心不是宣布出来的,宣布出来的肯定不是金融中心。
目前所谓的国家支持,仅仅是小打小闹的来几个不痛不痒的所谓政策,根本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治标不治本,金融中心还是画饼充饥或空中楼阁。国际金融中心不是口号喊出来的,楼建的再高有啥用,上海真正建立起国际上所承认的国际金融中心,起码等到央行总部及工商、农业、建设、中国银行搬迁到上海、外汇管理局、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等一大批中国金融机构的总部搬迁到上海以后要谈的事,他们的到来才能说明上海有金融的聚焦功能,才能汇聚成一个中心,要等到许多的金融政策的颁布与制定在上海发出声音的时候,要等到全国的主要经济报刊与电台追踪报道上海所产生的经济信息的时候,那时也仅仅是国际金融中心的起点,而不是建成,他还需要发展,因为仅仅是国内的金融中心,离国际的金融中心还很远,单单制度建设就够审批一阵子了,其他再高调宣布多少年建成国际金融中心都是黄粱一梦。
请问中央会同意将这些决策制定者的总部搬迁到上海吗?假如就总部搬迁都下不了决心还算是支持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吗?上海人说要建立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才不会急了,我们自己却在安慰香港,认为香港很急,面临上海的竞争,需要香港自己要进步,真是笑话,为什么,因为他们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他们知道中国的金融中心还是在北京不是上海,而北京的金融中心也是个政策性中国金融中心,大陆的金融中心被分散了,没有集中优势,就是深圳还是将招行、平安等牢牢抓在手里不放。上海利用外资建造环球金融中心已经受到外地网民的一片反对声,认为上海的发展是吸了全国的血,上海进行世博建设,也同样是一片反对声,认为上海是利用中央政策在搞建设,是利用全国的力量在做上海文章,请来看看中央宣布上海建金融中心上海之外的网友反应就知道了,上海还能要求北京什么

2. 论述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有哪些优势和不足之处,应该怎样努力

去CBN第一财经网站的精品栏目的<财经大讲堂>,
2006/11/3的文章<上海金融中心三段论>参考.

3. 上海为什么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具有辐射周抄边地区的巨大潜袭力 上海作为历来的内外经济接轨的重要枢纽,其周边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流域经济,它不仅是太湖流域经济,而且是长江流域经济。现代交通的发展,使它既可以辐射到周边的苏州、无锡、常州等长三角地区,也可以一直延伸到中西部的武汉和重庆等地区,把大半个中国带动起来。因此,经过上海为中国发展提供的资本,要比经过中国其他城市的都多。在服务于全国经济特别是长三角及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积极促进作用。从国外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过程看,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大都先是该国的国内金融中心,然后再进一步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现已是境内最大的金融城市,是内地当之无愧的金融中心。

4. 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有哪些优势

  1. 国务院正式批复上海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具有政府的大力支持。

  2. 地理位置优越,临近大海,交通便利,有深厚的经济基础,上海也是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和远东最大的贸易中心之一。

  3. 基础条件好, 上海已建立起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期货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票据业务中心等在内的类型齐全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机构、人才、环境与管理,从国内城市目前的现状来看,上海最有条件。

  4. 上海是我国综合城市实力最强的市,是我国第一大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外贸港口,是我国最大的商业城市。

  5. 上海是我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全球重要的经济和贸易中心。

5. 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

期待能成为东方的曼哈顿

上海震业长城企业咨询有限公司的王震寰董事长对上海建设亚太国际金融中心表示了乐观而谨慎的态度。

首先他认为,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必须依托本土化经济的发展,上海不是被割裂的上海,而是整个中国的上海,以强大的内地经济作为后盾,上海才有可能发展成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这一点很关键,这是内因。

从外部条件来看,花旗、汇丰、渣打、东方汇理、荷兰银行等19家外资银行都不约而同地选定其驻上海机构为主报告行。当中国成了世界上主要的资本输出国之一时,上海就会自然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目前国外看好上海,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

从目前的上海金融情况来看,上海已形成了一个集证券交易所、黄金交易所、外汇交易中心、全国过比拆借市场、钻石交易所各大金融要素市场于一身的金融市场架构,加上林立的中外资银行、保险公司,上海人已经开始梦想,期待这个城市能成为东方的曼哈顿。

上海作为中国金融中心的优势是她巨大的经济腹地和她曾是远东最大的金融中心的辉煌历史。上海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她的经济腹地是香港都无法比拟的,这是上海最大的竞争优势。

但同时,加拿大经济技术促进会海外事务部的张仁泰部长认为,目前上海融资环境仍然存在不足,张说,首先是缺乏创业投资家。张认为,融资环境包括外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而全球化企业是全球化金融的重要支撑,必须要吸引一大批的创业投资家。

上海金融的对外开放度与对内开放度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利率与汇率的市场化尚待深入,货币市场建设相对滞后,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低、转换力弱,监管人员的素质与监管技术水平需要提高,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透明度不高,金融信息化包括银行IC卡的推广进展不快,金融中介机构明显不足,高素质的金融人才严重缺乏,所以,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物竞天择,强食弱肉。中国上海与香港挣抢国际金融中心。。。竞争有输有赢,没有什么别的地方肯定不干的问题。
探索农民工在历史现阶段的作用,才能正确认识城市里面的农民工。农民工的作用,可以从他们对城市的发展的作用来认识,也要考虑这些农民工从城市回到农村后对农村发展的作用,以及农民工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首先农民工对城市发展建设的作用。多年来,我国城市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街道宽广美丽,一片片草地绿茵绵绵登登都离不开农民工的强大功劳啊。就像城市的很多家庭所需要的保姆、维修工和卫生钟点工,大部分就是从农村来的农民工。为大城市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实乃好事。
我国城市化水平比较低,促进提高城市化水平是我们时时刻刻工作之一。
大量的农民工到城市发展,成为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我们规范管理好这些农民工,给他们一个平等的竞争平台,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人就会在城市里站稳脚跟,成为城市人,这样就自然提高了城市化水平,这总比漫无边际把某个地方的农民一夜之间全变为城市居民来得切实可行。所以,只要我们对农民工规范管理,给他们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并从户口管理和子女入学方面给农民工一点关注,那么农民工的发展可能就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有益尝试,更是一个良好契机。
我们应该应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农民工,千万不要瞧不起他们,这是错误的行为。

6. 请问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相较于香港.东京.新加坡等亚洲城市的优势在哪

优势不是绝对的 但相对来说有这个可能
更香港比较来说优势明显 因为他们都是背靠专中国大陆的
但毕竟香港特别行属政区和大陆之间有一定阻隔
所以长久来说上海还是有比较大优势的
新加坡的问题是它的地理位置,它处于亚洲的中心,这是上海不能比拟的
不过亚洲的经济在南亚和东南亚不是最好的
亚洲经济的重心主要还在东亚 这是上海的优势
至于东京 说实话优势几乎没有
如果我们发展得当 上海和东京的关系可以类似于 巴黎和伦敦
但这已经是比较理想的情况了
如果真的超越东京,可能就需要日本方面的重大战略失误来实现了

7. 上海为什么能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

中国众多的一线城市都比较有实力,上海为什么能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

首先,上海具有优越的地理条件。

第三,上海拥有规模庞大的金融机构。

上海有数量众多的金融市场体系,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货币经纪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票据业务中心等等类型齐全的金融机构体系。上海是我国中外资金融机构的最大聚集地,已形成了多元化的国际金融机构体系。

上海不仅是大陆金融产品最丰富、最集中的地方,还汇聚了世界上主要金融市场种类。随着上海金融市场的规模日益扩大,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定地位。

8. 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有什么好处

1.在世界经济中有话语权,
2.香港,新加坡是冒险投资家的乐园,经济发达成熟,法律基础好,投资环境宽松.就像过去的老上海.

9. 上海成为未来经济中心的优势

硬件: 长江入海口,中国海岸线的中点

半硬半软: 周边环境--江南为近千年来中国最繁华地区(所以上海不必同江浙强争,应该有江浙好就是上海好的概念)

软件:
1) 同西方的传统关系(但现在已经不太靠得住,当年上海最盛的时候是北京最衰的时候,现在形势变了)

2)制度上的问题。我是制度论的忠实信徒,也是黄仁宇大历史观的忠实信徒,相信从长远看这是最终决定因素。尊重法治,相对公平竞争和高效务实应是上海的一些优势(相对北方而言),也是进一步努力方向。当年星城企业坚持效仿欧美,不搞人情关系那套,暂时在东南亚失去了很多机会,但来日方长,马印菲泰现在哪及星?但政府行为在某些领域太强了,这点不必象新加坡学。

3) 人才方面的优势。但比之北京已大大不及(不想再作京沪比,但上海要成为中国第一城,必须超越北京)。虽然人才最终要通过制度起作用,但眼下的劣势就是劣势。不过据我所知,亲身体验,海外的华人(包括港台)大多更喜欢上海。

其实现在中国没有真正的国际化都市,但以中国之大,将来会容纳京沪两个。京沪之间的关系,不会是华盛顿/纽约的关系,也不会是东京/大阪的关系,倒可能比较接近罗马/米兰的关系。中国南北方的差距,同意大利(相反)一样,将长期持续下去,所以北方必须有首都带动,否则完了。

但上海如果不在文化建设上下功夫,要成为国际都市是不可能的。(不必总是欧美文化,要让西方人知道,中国文化丰富多彩,江南文化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份,很多西方人其实是对中国文化感兴趣,而不单单是做生意)

其实,还是应该对上海多点信心,如果中国能有长期稳定的发展环境。

10.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有哪些

上海市地处东经120度51分至122度12分,北纬30度40分至31度53分之间,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钱塘江入海汇合处。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和浙江两省。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为海拔4米左右。陆地地势总趋势是由东向西低微倾斜。以西部淀山湖一带的淀泖洼地为最低,海拔仅2米~3米;在泗泾、亭林、金卫一线以东的黄浦江两岸地区,为碟缘高地,海拔4米左右;浦东钦公塘以东地区为滨海平原,海拔4米~5米。西部有天马山、薛山、凤凰山等残丘,佘山为上海陆上最高点,海拔高度99米,立有石碑"佘山之巅"。海域上有大金山、小金山、浮山(乌龟山)、佘山等岩岛。大金山海拔高度103.4米,为上海境内最高点。全市总面积6340.5平方公里,东西最大距离约100公里,南北最大距离约120公里。陆海岸线长约172公里。在上海北面的长江入海处,有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3个岛屿。崇明岛为中国第三大岛,由长江挟带下来的泥沙冲积而成,面积为1041.21平方公里,海拔3.5米~4.5米。长兴岛面积88.54平方公里,横沙岛面积55.74平方公里。

气候

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极端最高气温40.2℃,极端最低气温-12.1℃ 。本市春秋较短,冬夏较长。2006年平均气温18.4℃,日照1638.2小时,降水量1042.6毫米。全年70%左右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

面积

1949年,上海的土地面积仅为636平方公里。1958年,江苏省的嘉定、宝山、上海、松江、金山、川沙、南汇、奉贤、青浦、崇明10个县划归上海,使上海市的辖区范围扩大到5910平方公里,几乎是1949年的10倍。2006年末,上海全市土地面积6340.5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0.06%,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100公里。境内辖有崇明、长兴、横沙3个岛屿,其中崇明岛面积1041.21平方公里,是我国的第三大岛。

水文

上海地区河湖众多,水网密布,境内水域面积697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市总面积的11%。上海河网大多属黄浦江水系,主要有黄浦江及其支流苏州河、川扬河、淀浦河等。黄浦江源自太湖,全长113公里,流经市区,江道宽度300-770米,平均360米,终年不冻,是上海的水上交通要道。苏州河上海境内段长54公里,河道平均宽度45米。上海的最大湖泊为淀山湖,面积为62平方公里。

地势

上海境内除西南部有少数丘陵山脉外,为坦荡低平的平原,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高度4米左右。陆地地势总体呈现由东向西低微倾斜。大金山为上海境内最高点,海拔高度103.4米。

阅读全文

与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