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学业 > 金融学的诡计

金融学的诡计

发布时间:2021-01-23 09:13:16

⑴ 北大规定学生要看的书籍有哪些,据说不论专业,都要看的

这个版本很多...

货币金融学-------------------米什金第七版(人大)
金融学----------------------(PDF)-兹维•博迪、罗伯特•默顿(机械工业出版社)(主要讲的是财务管理方面的内容,很实用,推荐!)人大黄达
经济学----------------------萨缪尔森(华夏出版社1999)、曼昆、蒂格利茨(人大)、平犹克
投资学---------------------兹维•博迪、威廉•夏普(人民大学出版社,是上下两册)(清华大学出版社)(不过个人认为博迪的投资学理论性更强一些,而夏普的更加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而且案例编排和剖析非常经典。两相结合可能大有益处。个人观点)
公司理财--------------------史蒂芬•罗斯(第6版)
管理学----------------------斯蒂芬.P.罗宾斯(人大)
管理学----------------------周三多
管理经济学------------------James R. McGuigan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组织行为学------------------斯蒂芬.P.罗宾斯 人大第十版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张维迎
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冯诺伊曼摩根斯顿
金融学----------------------黄达(人大)
财政学-----------------------哈维.S.罗森 人大出版社(2000) 、人大陈共的<财政学>

统计学-----------------------推荐用中国统计出版社的<统计学原理>(九五国家重点教材,统计学界的元勋黄良文主编).其它就不推荐了,因为国内应该没有比这更好的统计学基础教材了
漫步华尔街------------------伯顿•马尔基尔
华尔街45年-----------------威廉•戴尔伯特•江恩
投资艺术--------------------查尔斯•艾里斯
股票作手回忆录--------------爱德温•李费佛
Z理论----------------------威廉•大内
十年一梦-------------------青泽
证券分析--------------------格雷厄姆
营销管理--------------------菲利普•科特勒12版
市场营销导论-----------------菲利普•科特勒
消费者行为-------------------迈克尔。R。所罗门
战略品牌管理-----------------莱恩。凯勒
管理:任务 责任 实践----------德鲁克
卓有绩效的管理者-------------德鲁克
管理的实践-------------------德鲁克
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
竞争战略---------------------迈克尔.波特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
长尾理论---------------------克理斯 安德森
专业主义---------------------大前研一
即战力-----------------------大前研一
全球新舞台∶无国界世界中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大前研一
思想者∶查尔斯•汉迪自传------------------------查尔斯•汉迪
经济增长----------------------刘易斯
公司财务----------------------刘力
公司并购与重组----------------朱宝宪(清华大学)案例好 法规过时
曼昆--------------------------宏观经济学
心理学与生活------------------第十六版
国际金融----------------------人大
人力资源管理------------------加里 德斯勒(第十版)
管理技能开发------------------大卫威坦
中国的新革命(1980~2006年,从中关村到中国社会)------凌志军
变化--------------------------凌志军
联想风云----------------------凌志军
激荡三十年(上下卷)----------吴晓波
大败局------------------------吴晓波
成败晋商----------------------周建波
麦肯锡方法--------------------埃森•拉塞尔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历史的经验--------------------- 南怀瑾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黄仁宇
潜规则--------------------------吴思
菜根谭--------------------------洪应明
唐洁明评点曾国藩家书------------唐洁明(岳麓书社,上下册)
冰鉴----------------------------曾国藩
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引论--------------------弗洛伊德
定位:头脑争夺战---------------- 里斯,特劳特
公关第一,广告第二--------------里斯,特劳特
胡雪岩--------------------------高阳
帝国政界往事--------------------李亚平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钱穆
沉思录--------------------------马可•奥勒留
影响力--------------------------罗伯特 西奥迪尼
财务报表分析:理论 框架 方法与案例-----------黄世忠
2小时品牌素养------------------邓德隆
金字塔原理:思考 写作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芭芭拉•明托
财务报表分析与证券定价(第2版)------------斯蒂芬佩斯曼 刘力、陆正飞译
账务报表分析--------------------张新民
谈判是什么----------------------肯尼迪
自慢:从员工到总经理的成长笔记-------------- 何飞鹏
博弈论的诡计-------------------王春永
货币战争-----------------------宋鸿兵
弗里德曼的生活经济学---------- 弗里德曼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唐骏
虎口夺单: 狼性销售的实战秘籍------------------马克 著
销售心理学------------------------------------崔西著,王有天,彭伟译
国美商业帝国----------------------------------赵建华,王澄明 著
105亿传奇——黄光裕和他的国美帝国------------吴阿仑 著
黄光裕如是说----------------------------------马宁著
如何掌握自己的时间和生活----------------------拉金
一语万金--------------------------------------苏日力格
逻辑思维训练500题----------------------------于雷
简单的逻辑学----------------------------------麦克伦尼
你的误区--------------------------------------戴尔
思维导图--------------------------------------博赞

⑵ 未来的金融战争,中国斗得过美国吗麻烦告诉我

一定会有许多人拍着胸脯跟你说,怕什么,跟他干就是了。但如果你问,在未来的金融战争中,中国斗得过美国吗?恐怕再也没有人敢拍着胸脯向你保证了。自打我感悟到世界正处于60年大轮回的历史转折点后,就一直有一种担忧,美国绝不会放弃他的盟主地位,将会不择手段地摧毁欧盟,瓦解欧元,并发动一轮轮的金融战争,蚕食中国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事实上金融战争的帷幕已经拉开。早在08年美国金融海啸时,我便写下了论文《美国的沉沦和中国的崛起》,打算投稿到《光明日报》,但犹豫再三,最后还是打消了投稿的念头。不是我对自己的论文没把握,没信心,而是对中国没信心。我丝毫都不怀疑美国的沉沦,但对中国的崛起却不敢苟同。我一遍遍地问自己,中国能行吗?中国能打赢未来的金融战争吗?论战争,动刀动枪,甚至打核战争,我都不担心中国会输给美国。当年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就靠那些简陋的机枪大炮,照样打得武装到牙齿的美国王牌军哇哇叫,逼迫美国佬坐下来和谈。现在我们有了现代化武器装备,就更不用担心了。但接下来中美要打的不是动刀动枪的战争,而是金融战争。至少目前为止,我不相信中国斗得过美国。中国有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理应是好事,你完全可以用它来改变世界格局,上帝给了你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而我们国人却成天提心吊胆,患得患失,怕美元贬值,怕美国国债跌得不值钱。买欧元和欧洲国债,又担心欧洲各国的主权债务危机。那你为什么一定要买国债,为什么不去买它的资产,投资他们的股票呢?如果你没能力,跟着巴菲特买就是了。害怕,不敢,那你还能干什么呢?翻开中国近代史,万恶的鸦片战争,使国人恨得咬牙切齿。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烧杀掠抢,无恶不作,烧毁了圆明园,抢走了我们许多国宝,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掠走了大量白银。我想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这段国耻。然而人们只是可怜兮兮地一遍又一遍地倾诉和唠叨。你为什么不能以牙还牙,回报他一下呢?上帝是公正的,现在给了你这个机会,给了你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你有那份能耐,就去打一场金融战争,到国际金融市场去大干一场,把他们欠中国人的钱全都赚回来。再说中国到处都是股神和炒股高手,还有那许多炒股软件助威,你为何不去呢?不是有高手要拳打索罗斯,脚踢巴菲特吗?现在可是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其实人家根本没有把你放在眼里,根本没把你的股市当一回事,还不如越南。你们既没有正确的理念,又没有市场主心骨,更没有健全的交易制度和严谨的法规,就像小孩扮家家似的,闹着玩。中国的所谓高手,在人家眼里充其量就是二三流水准,就像我小时候养过的一只蟋蟀,看看个大,叫起来声音洪亮,用蟋蟀草一引,张开两只大牙满盆跑。可是一斗起来,就两下子便败下阵了。美国经济向下,国家沉沦,可巴菲特却早早抄底,建仓了。而中国经济向上,国家崛起,机构和散户却吓得迟迟不敢抄底建仓。轻仓和空仓的股民在半数以上,手里捏着大把的钱,却拼命叫嚷:市场没钱,股市缺钱。中国的金融界精英们在国际舞台上也是不堪一击,几乎是每战必败。东方航空跟人家对赌,输得连家都不认识,不都是国库里的钱去填的窟窿吗?有人说巴菲特要是在中国,照样叫他玩得趴下。别忘了,巴菲特在中石油和比亚迪上,赚走的钱还少吗?人家的金融机构玩中国的银行股,哪家不是赚得盆满钵满。美国的金融市场向全世界开放,你手里大把捏着人家的钱,却不敢进,不敢买。而中国的金融市场对外是封闭的,却不敢开。你敢开,人家就敢进,人家没钱,敢从银行借钱跟你玩。我敢打赌,A股市场现在若对外开放,美国只要来个巴菲特和索罗斯,再加个诡计多端的高盛,非把你玩得趴下不可。股市下跌,高盛煽风点火,中国的股评家一片恐慌,基金带头砸盘,散户们也好汉不吃眼前亏,纷纷止损割肉,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手下便大量吸进廉价筹码,中国股民在低位给人家输血。数日后,市场回暖,高盛也转了风向,拼命唱多,国内的吹鼓手也跟着摇旗呐喊,年轻气旺的基金经理又开始抢顶了,杀红了眼的散户也拼命追涨,巴菲特和索罗斯却大批出货,中国股民又在高位替人家站岗。赚足了,走人了。人家都不用准备空麻袋来背米,再说米能值几个钱。人家直接通过你的银行转账,拿走你的钱到本国去挥霍,潇洒了。中国股民含辛茹苦积蓄了一点钱,想来股市赚一点,却被人家拐走了。人家不多,只要一年玩你一回,就够你受了。当然美国想急于打开中国金融市场的大门,但至少目前打不开。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瓦解欧盟和欧元,一来扫除一个对手和隐患,二来让中国断念,把钱全部留在美国,支撑他的经济。同时他就可以动脑筋玩你的外汇储备,通过美元贬值和国债下跌,让你的钱变得越来越少。这样一来,中国人便成了美国人的奴隶,白白替人家打工。都说国家兴旺,匹夫有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几年前我在外面教日语,为了给学生讲解《日本国概况》中的“甲午战争”,查阅了从日本带回的许多资料,却勾起了我无限的悲哀和忧伤。“甲午战争”战败,日本从中国掠走了两亿三千万两白银的战争赔款,相当于当时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日本就是靠了这笔战争赔款,在明治维新后发展了现代化工业和教育,为进一步吞并中国东三省,发动侵华战争打下了基础。这些话,我不是从中国的学者和教科书中得知的,而是从有良知的日本学者那里获知的。因为我厌恨这段历史,尽管我喜欢日本的朴实及把我当亲人的日本的爸爸妈妈和弟弟妹妹,但我还是立下了“不在日本就职,不入日本国籍,不和日本女人结婚”的三不原则,拿了博士学位就回国了。虽然我非常想念离异后留在日本的孩子,有时也难免会感到孤独,但我不后悔回来了,我要为我的祖国而战!

⑶ 关于金融货币的经典文章

货币战争和人民币战略(下)

2006-03-07 13:29:45

用尽量通俗的语言讲解汇率的形成机制以及美国的货币战略

首先说明,由于上月整天吵架,希望说的东西没说多少,有人问本女正经一点的马甲有没有,所以就有了这个,至于专门吵架的也有,就是和坏男人有关那个,相信有点智力的都看出来了。所以这个马甲是不吵架的,那个专门吵架,有事找那个去。

有一些书呆子一说起汇率,就会背一大堆定义,但那没用。就象在股票市场说市赢率一样,都是一些无聊的把戏。汇率说白了就是大国间的游戏,和庄家坐庄没有什么区别。有人可能说,货币每天交易量那么大,怎么操纵?你以为坐庄都一定要靠钱去拉抬,那是最笨的方法,操纵最终只是操纵人心,只要有人就能操纵,在金融市场不明白这个,不亏钱就怪了。

美国是汇率操纵的高手,但汇率的操纵还是为了其总体利益服务的。美国经济目前面对的最大危机就是泡沫化,而美国目前0以下的储蓄率使得其经济的危险性达到空前的地步。从某种程度说,美国这只庄股已经玩得高处不胜寒了。和庄股一样,目前的关键是不能让资本大量逃离,否则就会连续崩盘跳水。由于2000年的下跌速度极快,大多数游资都不能有效离场,所以大规模的资本逃离还没有出现。而目前的大级别反弹正构成资本逃离的机会,一旦反弹到位,预期中的大规模资本逃离才会真正出现。

为了避免以上情况出现,美国唯一可行的货币战略就是在该大反弹到位前把货币贬值到一个相应的地位,这样才使得美圆资本套现后不能以一个较高的汇率出逃,从某种程度上就是在货币层面为美圆资本加了一个套,这样套现出来的美圆资本逃离的决心和力度将大幅度减少。这是美国阻止美国经济这个大庄股崩盘的唯一非战争的可行办法。

但是这个办法唯一的罩门就在,如果有一个容量极大的货币紧贴美圆,则美圆贬值的所有如意算盘将打不响,而人民币正好就是这种货币。人民币与美圆的挂钩使得美圆资产变现以后有了一个顺畅的逃跑渠道。人民币经济比美圆经济最大的优势在于泡沫化极低,储蓄率极高,这对于美国经济是一个致命的威胁。只要人民币战略得到坚持,把池子挖好,则美圆的贬值战略将彻底破灭,一旦该战略破灭,美国经济将面临最巨大的冲击,这也是以前帖子里面预测2019年90年大周期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现实基础,正确的人民币战略将加快、加深这个进程。

向不学无术的左派用最通俗的语言说说货币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美圆的罪恶背景

对于一般人来说,大概也是很清楚手中的人民币究竟是怎样来的,很简单,就是印出来的,而不是长出来或其他方式出来的。只不过对于人民币来说,只有一个被法律认可的印的地方,如果谁没事也去印一下,等待是什么大家也应该很清楚。当然,印人民币不同其他,一定有一个标准,如果都象金元券那样印,大家又要用一个大麻袋装钱去买米了,所以这里不妨说说印的标准。

粗糙地说,币值可以看成一个经济体的总量除货币总量,也就是说币值代表了单位货币的经济量。那么对于正常的封闭经济系统来说,为了保持币值的稳定,货币增长必然也必须和经济增长相当,这样币值才能保持稳定,这是小学水平的人从上面定义的比例关系中都能够知道的。换言之,印钞票就要以经济增长为标准,一旦脱离这个标准,一切就乱了套。然而,实际上并没有封闭的经济系统,一旦两个以上的经济系统出现交流,就必然有不同货币间币值相比的问题,一般人通常说的是后者,例如和人民币比美圆是多少之类,这种币值是在两种不同经济系统交流中产生的,和前面单系统中产生的币值有着本质的不同,而往往一般人被常识所迷惑,把这两者搞混了。

由于有不同的经济体,所以就有着不同的印钱的中心,而这些经济体又是联系的,如果有一个印钱中心犯坏,超过其经济增长狂印,而由于这种钱大家都认,也就是所谓的世界货币,这样在后一种币值意义上,就可以被现实化,而这意味着,这种现实化是在剥削其他经济体的利益基础上的。美圆就是这样一种货币,由于美圆是准世界货币,因此它狂印也没事,多出来的都有世界各国给承担了,这是美国经济繁荣的一个巨大秘密,但目前的问题是,这些多印的美圆已经多得超出了全世界人的承受能力,美圆只不过是一个美丽的泡沫的原形毕露。

现代社会是全球性的资本主义社会,而货币化是其最主要的方面。而通过货币的无形掠夺,是以前殖民化有形掠夺的超级版,美圆说白了就是在一个意识形态上的抽血机以及物资基础。但对于不学无术的左派来说,被美国怎么剥削了都不知道,其实,只要在这个地球上,只要美圆作为准世界货币存在,任何一个非美圆体系的人就受着美国的剥削,这是全球性的真正的奴役。

从格林斯潘对人民币的突然表态以及美国的巨大赤字说起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周二称,中国央行买进美元以阻止人民币升值的做法可能在长期内会给中国带来通货膨胀问题。还有一条相应的新闻是美国2003财政年度预算显示,政府赤字将达到4500亿美元,比先前估算的高了50%。这两条看似不相关的新闻,其实是有着密切关系的。

格老当然不是格老子,而是大名鼎鼎,无数搞经济的人的偶像,但在本女看来,也不过尔尔。拜这位格老从1998年后的连续失误,美国经济终于走到今天的地步,希望这位继续出昏招,则中华有幸。但这位有关人民币的言论可不是昏招,是全球人民币升值大合唱的一部分。至于惊动到这位也出面,主要是美国经济之烂他们自己太清楚了,4500亿美元的赤字意味着什么?而且明年该赤字必然会继续惯性大增,为美国泡沫的彻底破灭准备多点弹药。当然,如果其他货币一起升值,则这种危机就可以转嫁出去。但这个时代,谁比谁都不傻,你美国自己搞出来的烂摊子要全世界背,有这种可能吗?谁背谁傻而已。

日本泡沫破灭10多年了,现在还奄奄一息,而日本比美国好的地方在于其储蓄率一直很高,而美国是0以下。本女都不想去想一旦这个泡沫破灭时的奇观是怎样,也不用想,一定很壮观。目前为这个破灭积聚能量的除了原来的股市以及虚拟经济部分,更会增加债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其他相关的就不用多说了。

美国经济破灭的必然和历史意义,在本女打喷嚏打喷嚏马甲中已经说得很清楚,就是2亿5千万经济级别的最终结束,大破以后大立,然后是是12亿5千万经济级别的开始,而这才是一个新的时代。

用最通俗的语言解释:日本人目前最害怕的是什么?

用最通俗的语言解释:日本人目前最害怕的是什么?一句话,就是人民币和美圆坚决挂钩。在以前的文章里面已经多次说过,日圆最终的命运将是消亡,而且给出了一个具体的时间:2025年前后。那个帖子的题目是“2025年,日本必须面对的一个选择:是美国的一个州还是中国一个省。”而人民币与美圆的坚决挂钩,将使得泡沫破灭10几年后的日本经济更加雪上加霜。这一点,日本人比谁都清楚,所以在人民币升值的全球大合唱中,日本人是最早开始也是最卖力的。

最终为了使得人民币能够和美圆脱钩,日本人可以有很多办法。但最简单的还是用迷魂汤灌中国人,然后中国人自己把人民币给放开。以前已经多次说过,在目前美圆作为准世界货币的客观情况下,人民币的放开和美圆的脱钩是同一回事。但狡猾的日本人肯定不会主动叫嚣人民币的放开,这样目的太明显,而是叫嚣等价的一件事情,就是人民币和美圆的脱钩。这样就可以暗度陈仓了,日本人对三国研究得可比一般的中国人熟,诡计多着了。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日本人可以派他们的代理人到处宣扬,人民币和美圆挂钩,将使得国际流动资本象97年一样大量涌入中国,这样就会出现97年的危机之类的谎话。但是,全球化就是资本的全球化,资本的流动极为正常。但有一点是日本人、美国人都不肯告诉大家的,就是资本的积聚更是这种资本流动的最终归宿。这才是日本、美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所在,而这当然是不能和别人共享的。

最简单的,资本不管怎么流动,必然有一个沉淀最多的地方,而现在,这个地方就是美国。也就是说,美国经济的发展,从最根本上就是因为美国是资本积聚、沉淀最多的国家。而中国要最终战胜美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取代美国成为资本积聚、沉淀最多的国家,这才是世界经济大格局中最核心的变化动力所在。而积聚、沉淀首先在流动的基础上,这一点大概不难理解。一旦这种资本的积聚、沉淀最终形成,日本将成为中国首先是经济上的附属国,其后的事情就好办了。而这就是日本人睡不着的最根本原因。

阻止中国最终取代美国成为资本积聚、沉淀的最大国,就是目前有关人民币升值大合唱的最根本原因,而从日本人、美国人等为这的忙活中,不难看到这个趋势对他们的巨大压力。敌人最害怕的,当然也就是我们要坚持做的,我们越坚持,敌人就越害怕,这个道理不是很简单吗?

稳定汇率,使中国最贫穷一亿家庭成为十万元户的现实可能以及实质意义

今天本女老马甲的老帖“长期稳定人民币汇率,在短期内使中国最贫穷的一亿家庭都成为十万元户”被翻了出来,当时没有把稳定汇率,使中国最贫穷一亿家庭成为十万元户的现实可能以及实质意义进行详细的解释,这里补充一下。

所谓人民币升值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虚拟的性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由于现实的经济体并不是全面无壁垒的,因此以具体商品来衡量币值总是太书呆子了。币值其实可以看成一个经济体的总量除货币总量,也就是说币值代表了单位货币的经济量。显然,这是很粗糙的东西,但实际和这有着很大的正相关。正常的封闭经济系统,货币增长必然和经济增长相当,这样比值就是不动的。然而,实际上并没有封闭的经济系统,一旦两个以上的经济系统出现交流,就必然有币值的波动出现。

太理论的东西到此为止,就说目前的人民币问题。所谓人民币升值,也就是人民币单位代表的经济量相对美圆的大了。这里有一种处理的方法,就是人为增加货币使得人民币单位代表的经济量减少,从而保持和美圆不变,这样就抵消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而人民币也多了。至于多出来的人民币,按本女的建议就是分给中国最贫穷一亿家庭使他们成为十万元户。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缩小贫富差距,有点劫富济贫的意思。

很简单,当经济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在没有多出人民币之前,一个有1亿资产的人所代表的财富和多出人民币后所代表的显然不同了,这一点大概不难理解。而对于穷人来说,其财富是增加了。而由于经济财富总量不变,所以财富是从富人流到穷人那里去了,而且是越有钱被分得越多。然而,由于个人的财富和经济总量比极其微小,因此相应被分掉的比例其实很少。而由于人民币币值不变,相对美圆,这个财富反而是不变的,而穷人不管相对美圆还是人民币都变得有钱了。

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贫富分化的问题日益严重,这次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是可以用最少代价去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旦中国最贫穷一亿家庭都成为十万元户,对消费以及经济将给予很大动力,对富人的生意也有好处,最后将是皆大欢喜。

从短信经济的蓬勃看中国特色经济模式创建的可能和必要性

经济说白了就是一种游戏,游戏有不同的玩法,不同的游戏在不同地方的受欢迎程度不同,对应的经济模式也可能不同。而在经济竞争中,模式的竞争是最重要的,谁是流行模式的制订者,谁将获得最大的利益。

经济并不总是一种美国形式的经济,各国经济的赢利模式就更不一定相同。例如,最简单的,短信在美国、欧洲都没有流行,反而在中国最先取得成功,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无非是因为一种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等的综合结果。首先,短信比较适合中国人的性格,例如:比较虚伪、死要脸活受罪、有点懒惰、能抄就抄、喜欢一种同一化的表达等等;其次,短信属于比较傻瓜型的,只要脑部细胞没死光、十只手指还剩一两个,基本都可以胜任;最后参与的入门价格比较低,干一回一般就1毛钱,而中国人都有凑热闹的习惯,从麻将成为国粹就明白这个道理,一般人都不能接受被人看成太OUT,所以就凑在一起瞎闹了。

有一帮所谓的经济学家总是把经济神圣化,其实经济和打麻将的道理没什么不同,也就是一种游戏,神圣化一件事情必然就会有偶像出现,例如在经济上就会把美国的模式偶像化,这都是脑部缺水的反映。也就象麻将不会成为美国国粹,橄榄球中国人也大多不喜欢,经济上很多具体模式上国家的特殊也是必然被反映。至于这种特殊性在多大层面上能被扩展,这是一个实践问题,和理论无关。因此叨唠什么神圣法则的人,都是笑话而已。

中国特色经济模式创建的可能和必要性其实也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关键就是要敢于打破一切神圣化、偶像化,美国的经济只不过是一种美国的大游戏,没有什么神奇的。曾经一度有些海龟拿着些美国、欧洲版的游戏到处晃,这就象有些土鳖拿着些孔版、道版的游戏在晃一样,游戏和时间、空间有关,脱离了这个,还是先一边歇去吧。

国家意义上的大型投资绝对不能泛商业化、泛政治化,但一定要泛战略化

最近有关京沪高速铁路的争吵很多,但归纳起来不过就是两条:泛商业化或者泛政治化,恰好忽视了最重要的泛战略化。本女认为,国家意义上的大型投资绝对不能泛商业化、泛政治化,但一定要泛战略化。

站在泛商业化角度,当然就认为类似京沪高速铁路这种东西只是一个投资,只要商业上有利益,就无所谓,离开商业,一切都没意义;站在泛政治化角度,关键就是政治正确,例如不能便宜了日本人或者只要政治正确,把钱胡乱花了也行。这两种想法都十分无聊。首先,国家不是商业机构,如果什么都从赢利角度出发,那国家也无所谓国家了;其次,政治因素往往是最不可靠的,风云变幻,一个大的投资单纯从政治下手,不免太过儿戏。

有一种人可能要说,什么都不能泛,连泛也不泛来表示其彻底,但这种说法只是一种游戏,不泛正是尔泛之处,这难道不是很清楚?本女对彻底没兴趣,明确主张泛战略化,但前提是对国家意义上的大型投资,而不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

所谓泛战略化,就是说国家意义上的大型投资必须是建立在一个大的国际战略总体构想上面,没有这一点,一切都是瞎掰。本女是站在这个角度反对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而且对目前的国际战略总体构想表示深深的怀疑。另外,站在国家间游戏的角度,即使要投资这个项目,也应该和目前的人民币战略联系在一起,这就象一个好的话题,在国家间的游戏中绝对可以玩出一场好戏,如果就纯粹当成一个商业或政治行为,那是不是有点无聊,太浪费资源了?在国家间游戏上,话题就是最大的资源。

至于有人瞎掰什么操作,就更无聊了。操作是和视角有关的,什么的视角就有什么的操作,操作是次要的,视角才是关键,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所谓“是怎样”和“怎么做”,这都和视角有关。站在国家的层面,就是和泛战略化有关,一个大的国际战略总体构想才是关键的关键。

⑷ 未来的金融战争,中国斗得过美国吗

自打我感悟到世界正处于60年大轮回的历史转折点后,就一直有一种担忧,美国绝不会放弃他的盟主地位,将会不择手段地摧毁欧盟,瓦解欧元,并发动一轮轮的金融战争,蚕食中国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事实上金融战争的帷幕已经拉开。 论战争,动刀动枪,甚至打核战争,我都不担心中国会输给美国。当年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就靠那些简陋的机枪大炮,照样打得武装到牙齿的美国王牌军哇哇叫,逼迫美国佬坐下来和谈。现在我们有了现代化武器装备,就更不用担心了。但接下来中美要打的不是动刀动枪的战争,而是金融战争。至少目前为止,我不相信中国斗得过美国。 中国有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理应是好事,你完全可以用它来改变世界格局,上帝给了你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翻开中国近代史,万恶的鸦片战争,使国人恨得咬牙切齿。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烧杀掠抢,无恶不作,烧毁了圆明园,抢走了我们许多国宝,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掠走了大量白银。我想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这段国耻。 再说中国到处都是股神和炒股高手,还有那许多炒股软件助威,你为何不去呢?不是有高手要拳打索罗斯,脚踢巴菲特吗?现在可是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其实人家根本没有把你放在眼里,根本没把你的股市当一回事,还不如越南。你们既没有正确的理念,又没有市场主心骨,更没有健全的交易制度和严谨的法规,就像小孩扮家家似的,闹着玩。 中国的所谓高手,在人家眼里充其量就是二三流水准,就像我小时候养过的一只蟋蟀,看看个大,叫起来声音洪亮,用蟋蟀草一引,张开两只大牙满盆跑。可是一斗起来,就两下子便败下阵了。 美国经济向下,国家沉沦,可巴菲特却早早抄底,建仓了。而中国经济向上,国家崛起,机构和散户却吓得迟迟不敢抄底建仓。轻仓和空仓的股民在半数以上,手里捏着大把的钱,却拼命叫嚷:市场没钱,股市缺钱。 有人说巴菲特要是在中国,照样叫他玩得趴下。别忘了,巴菲特在中石油和比亚迪上,赚走的钱还少吗?人家的金融机构玩中国的银行股,哪家不是赚得盆满钵满。 美国的金融市场向全世界开放,你手里大把捏着人家的钱,却不敢进,不敢买。而中国的金融市场对外是封闭的,却不敢开。你敢开,人家就敢进,人家没钱,敢从银行借钱跟你玩。 我敢打赌,A股市场现在若对外开放,美国只要来个巴菲特和索罗斯,再加个诡计多端的高盛,非把你玩得趴下不可。股市下跌,高盛煽风点火,中国的股评家一片恐慌,基金带头砸盘,散户们也好汉不吃眼前亏,纷纷止损割肉,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手下便大量吸进廉价筹码,中国股民在低位给人家输血。 数日后,市场回暖,高盛也转了风向,拼命唱多,国内的吹鼓手也跟着摇旗呐喊,年轻气旺的基金经理又开始抢顶了,杀红了眼的散户也拼命追涨,巴菲特和索罗斯却大批出货,中国股民又在高位替人家站岗。 赚足了,走人了。人家都不用准备空麻袋来背米,再说米能值几个钱。人家直接通过你的银行转账,拿走你的钱到本国去挥霍,潇洒了。中国股民含辛茹苦积蓄了一点钱,想来股市赚一点,却被人家拐走了。人家不多,只要一年玩你一回,就够你受了。 当然美国想急于打开中国金融市场的大门,但至少目前打不开。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瓦解欧盟和欧元,一来扫除一个对手和隐患,二来让中国断念,把钱全部留在美国,支撑他的经济。同时他就可以动脑筋玩你的外汇储备,通过美元贬值和国债下跌,让你的钱变得越来越少。这样一来,中国人便成了美国人的奴隶,白白替人家打工。 都说国家兴旺,匹夫有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几年前我在外面教日语,为了给学生讲解《日本国概况》中的“甲午战争”,查阅了从日本带回的许多资料,却勾起了我无限的悲哀和忧伤。“甲午战争”战败,日本从中国掠走了两亿三千万两白银的战争赔款,相当于当时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日本就是靠了这笔战争赔款,在明治维新后发展了现代化工业和教育,为进一步吞并中国东三省,发动侵华战争打下了基础。这些话,我不是从中国的学者和教科书中得知的,而是从有良知的日本学者那里获知的。 因为我厌恨这段历史,尽管我喜欢日本的朴实及把我当亲人的日本的爸爸妈妈和弟弟妹妹,但我还是立下了“不在日本就职,不入日本国籍,不和日本女人结婚”的三不原则,拿了博士学位就回国了。虽然我非常想念离异后留在日本的孩子,有时也难免会感到孤独,但我不后悔回来了,我要为我的祖国而战!

⑸ 穿越玩金融类的小说,这样说合理吗

索爱生世

作者: 小五爷

简介:

穿越成商贾之嫡长女,失去生前的部分记忆,身父妻妾成群,嫡不受宠。日日遍想阴谋诡计,步步为营,到最后谁又才是最后的赢家呢?

⑹ 近代日本侵略中国的阴谋诡计有哪些

1、中日甲午战争

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此时的清朝是一个通过洋务运动回光返照的帝国,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为其跻身列强奠定了重要基础。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绪二十六年),当时的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组成联军对大清帝国武装侵略。

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成为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以此为借口,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之名行瓜分和掠夺大清帝国之实。

侵华军队总人数前后约为5万人,装备精良,声势浩荡,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彻底沦陷,八国联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掠!

从紫禁城、中南海、颐和园中偷窃和抢掠的珍宝更是不计其数!其中著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继英法联军之后再遭劫掠,终成废墟。

3、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

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4、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

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5、济南惨案

济南惨案又称五三惨案。民国十七年(1928年), 蒋介石领导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战争,日本军国主义担心中国一旦统一,就不能任日本肆意侵略,于是竭力阻挠北伐战争的进行。

1928年5月,日本以保护侨民为名,派兵进驻济南、青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准备用武力阻止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当国民革命军于五月一日克复济南后,日军遂于五月三日派兵侵入中国政府所设的山东交涉署,将交涉员蔡公时割去耳鼻,然后枪杀,将交涉署职员全部杀害,并进攻国民革命军驻地、在济南城内肆意焚掠屠杀。

此案中中国民众被焚杀死亡者,达一万七千余人,受伤者二千余人,被俘者五千余人。同时,日军在济南大量扣留车辆,截断交通线路,并强占胶济沿线的行政机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九一八事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日甲午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济南惨案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七七事变

望采纳

⑺ 经济学问题

因为书本上的理论都是很枯燥的,所以建议你先读下一些杂书,如《经济学专茶座》《一口气读懂经属济学》还有博奕论的一些书,如《博弈论不是教你诈》《博弈论的诡计》等,这样可以调起你对经济学的兴趣,如果你本身就对理论很感兴趣就直接读一些经济学的基础书,如高鸿业第四版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这个版本的浅显易懂,高等教育版的面儿全、简练、解释的不详细,初学者看着比较吃力),基本上把这两本书看透就差不多了,至于计量经济学,没学过高数的很难看得明白的,以后的就更不用说,基本相当于数学~~~不搞专业经济研究的话,就不必看了~~~

⑻ 关于初步了解经济学,应该读哪些书

1曼昆《经济学原理》上下册,88元。梁小民教授翻译。曼昆为哈佛高才生,天才横溢,属新古典凯恩斯主义学派,研究范围偏重宏观经济分析。2、 萨缪尔森《经济学》(Economics)《经济学》由美国麦格劳——希尔图公司1948年初版。现已出第16版,通行全世界。国内50年代由高鸿业教授根据英文第10版翻译,商务印书馆于1981年出版。市面之16版,是和诺德豪斯合写,由萧深教授翻译,并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单行本出版。3、 斯蒂格利姿《经济学》及系列辅助教材。4、 《经济学、原理、问题与政策》及《经济学原理与问题》、〈经济学案例〉、〈经济学小品〉、《经济学悖论》、〈社会问题经济学〉等。6、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8、 曼斯非尔特《微观经济学》人大版9、 《国外经济学教材库》系列之《应用微观经济学》,32开,经济科学出版社。10、 〈微观经济学: 现代观点〉(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美] 范里安(Varian, Hal R.)著,费方域翻译。据美国W.W.诺顿图书公司 1990年版译出,三联版。11、《宏观经济学》曼昆,人大版。中文翻译。12、《宏观经济学》 多恩布什。人大版中文翻译《宏观经济学》人大版,中文翻译。罗伯特 霍尔14、《宏观经济学》巴罗。清华,影印英文版。15、《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三联版 杰佛里 萨克斯,32开,1000页。16、《国际经济学》 保罗 克鲁格曼,17、《现代宏观经济学发展与反思》及《现代宏观经济学指南---各思想流派分析》及《与经济你的经济学教科书(一本在美国连中学生都在阅读的经济书)/山冈道男 浅野忠克-图书-查看图书详情 购买网址

⑼ 当今金融局势

当今全球金融风险与收益
金融是市场经济的大脑。唉,就像人类大脑一样,它能在刹那间从贪婪转向恐惧。有时(就像现在),“大脑”表现得就像对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漠不关心。但在其他时候,它又因焦虑而筋疲力尽。如今,这个大脑已变得活跃、全球化且颇为自信。它也会为世界经济制造巨大风险吗?

批评人士会把三大罪名加在现代金融资本主义身上:不公正、效率低下和不稳定。

对于金融家的报酬,存在两种异议。比较大的一个异议是,从投机、而非生产中赚取大笔财富。较为狭隘的异议针对的是财政体制,成功的金融家这个体制下运作。而这又一次引发了有关财政政策的广泛问题,这些问题并不仅限于金融领域。因此,很难证明那种认为不公正仅仅是与金融资本主义相关的指责是正当的。

因此,更有趣的是第二个问题:这个金融大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换言之,金融体系是否提高了经济效率呢?

金融的益处和风险是一件事的正反两个方面。益处是在任何时候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在人们中间进行资源的再分配。而风险在于,随之而来不断升级的承诺,在面对欺诈、诡计和无法减少的不确定因素,以及乐观和恐慌持续阵发时,现在十分脆弱。

这些的确是任何金融体系的必然特征,只能对其进行管理,而无法完全消除。

在全球金融体系最为复杂的美国,金融行业似乎带来了很多的创新,同时也有适度的稳定。但在新兴经济体中,显示出自由化益处的迹象,却不如倡导者所希望的那样明显。这并非因为没有益处。相反,部分原因在于金融市场还处于初期阶段,部分原因是国际和国内市场之间的界面尚存在缺陷,而另一部分原因则是这些益处被危机成本所掩盖。

由此我们可以进入到第三项罪名:金融大脑能够引发大规模灾难。目前,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似乎很小。从亚洲金融危机开始席卷全球,而今已有10年的时间。今天,我们目睹了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风险资产较低的利差水平,公司强劲的资产负债状况,宽松的债务发行环境,以及(不可避免的)投机活动回报率的不断下降。然而,正如国际清算银行在其最新年度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现在正是忧思之际。

通胀风险就是不确定性之一,因为全球产能正在枯竭。另一个不确定性,是多数高收入国家的住宅市场处于高位。对美国家庭支出的持续依赖,以及几乎所有高收入国家私人消费水平的提高,是又一个不确定性。我们还不能忘记,全球收支平衡持续存在的巨额赤字和盈余、以及相关的资本流动。另外,在为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融资的过程中,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仍占据相当大的比例。

此外,我们必须考虑金融市场自身的现状。例如,有多少投资者由于债券的回报率较低而正承担着股市风险?而其中有多少人真正意识到这些风险是由他们承担的?国际清算银行指出:“市场似乎存在着一种自然而然的趋势,过去的成功导致人们承担更大风险,借贷更多、融资更多、价格更高、担保更多,从而承担更大的风险……另外,如果流动性枯竭且资产价格联动性上升,我们担心的是,价格将快速向下俯冲。”

我们必须与当今的金融市场共存,因为决策者只会在灾难发生后才会对其进行整治。甚至连金融市场的批评者们,也应担心这种灾难。我们的任务是利用益处,同时控制风险。我们永远不可能做到完美。但我们至少可以在可容忍的范围内做好。无所作为太可怕了,不应予以考虑

阅读全文

与金融学的诡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