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上海实现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条件
上海依靠结构调整、市场发展、业务集聚,在打造“四个中心”核心功能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白皮书指出,在国际经济中心建设方面,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17166亿元,其中服务业占比达到57.3%,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型公司、研发中心82家,累计达837家,经济的服务和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面,2010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416万亿元,较2005年增长10倍,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额位居全球第三,上海期货交易所成为全球三大有色金属定价中心之一;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方面,2010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浦东机场连续3年排名世界货运机场第三;
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方面,“十一五”期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位于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商品销售总额位于全国大中城市第一,关区进出口总额接近全国1/4。
除了规模、数据,上海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下,为探索适应“四个中心”建设要求的基本制度框架,开展政策创新突破采取了一系列开创性举措。比如,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面,开展了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期货报税交割试点、新台币现钞双向兑换业务试点,以及沪深300股票指数期货等。
❷ 中国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是(香港吗还是上海)
党的十四大宣布,要把上海建设成一个龙头(浦东开发开放)、"三个中心"(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2009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了《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意见的实施意见》。
所以,中国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都是在上海。具体可体现在陆家嘴金融城、上海自贸区和洋山港等。
❸ 上海什么时候可以建设成为国际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
2020年
❹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经济贸易
上海基本形成了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外汇、商品期货、金融期与OTC衍生品、黄金、产权交易市场等在内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体系,是国内金融市场中心,也是国少数几个市种类比较完整的金融中心城市。金融市场交易总额和规模也连续大幅增长。过去5年中,其股票、债券发行额占全国直接融资总额的比重超过90%。期货交易所占全国期货市场份额的比重超过60%。上海黄金交易所交易量逐年上升,从 2002年的42.5吨上升到2007年的1828吨。 2006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58.9万亿元,同比增长69%;2007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127.6万亿元,同比增长117%。2008年,尽管证券市场成交额同比萎缩,但金融要素市场间相互补充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上半年全市金融市场交易总额已达76.6万亿元,同比增长41.07%。 上海已成为我国金融机构、金融资产、金融人才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全国性金融机构的功能性营运中心,如票据营业部、信用卡中心、资金交易中心等大都设在上海。同时,在加快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核心竞争力、提升金融国际化水平等方面,上海的金融机构走在全国前列。上海的金融生态环境良好,拥有较强的金融资源吸引力,不断吸引金融机构、金融资产和金融人才向上海集聚。
❺ 为什么陆家嘴看着没有曼哈顿漂亮
一提起(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商务区),人们自然会想到纽约曼哈顿、伦敦金融城、东京新宿、新加坡中心区、香港中环,那种高楼林立、资本密集、人才济济的繁华图景仿佛就在眼前。但是,在信息化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这些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之前的传统,显出了许多无奈和老态。作为对传统的扬弃和发展,E-(Electrinic-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电子化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开始从概念走向实践,并成为世界中心城角逐的新目标。权威人士指出,谁能率先构建E-,谁就能占领21世纪全球金融保险及服务贸易的制高点。
传统的尴尬和E-的魅力
传统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如纽约的曼哈顿、伦敦的金融城,二战后在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又崛起了一批,如东京新宿、新加坡中心区和我国的香港中环。占据城黄金地段、高楼林立、汇集众多金融机构和跨国的,集聚并流动着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现代城经济中发挥着核心和枢纽作用,成为一个国家、地区或城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象征。
中国社科院金融贸易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陆家嘴集团研究室主任庄山夌博士最近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暴露了传统的缺陷:对于国际游资的冲击和索罗斯金融大鳄的兴风作浪,传统缺乏有效的预警和防范机制,在制止国际金融风险传递方面显得力不从心。而“9.11”事件,又从安全角度将海量数据的备份和异地存储提上了紧迫的议事日程。由于传统大多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以前,信息基础设施和智能化水平比较落后,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今经济全球化、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金融贸易现代化的新格局。在此背景下,革新传统,建立E-,成为世界性的新课题。
所谓E-,是指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商务、电子金融等最新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电子货币为主要媒介,以现代化的金融服务和电子商务为核心功能,以国别人文为地缘标志,面向世界的现代化金融贸易区。E-,具有实体和虚拟双重结构。实体,由有形的建筑构成,包括办公楼宇区、文化休憩区、商贸区三部分;而虚拟,是指“信息建筑”,包括基础信息平台、交易服务平台和创新平台三部分。虚拟依托实体,又相对,能不受外界条件限制24小时全天候运行。
与传统注重地面建筑不同,E-更加重视“信息建筑”的建设,强调以信息技术优化金融、贸易的业务流程和交易结算方式,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增强功能的辐射性。相对于传统的区域性、单体性、易受外来冲击等特征,E-凭借先进的网络和信息技术,具备了全球性、双体性、动态安全性等优势。对传统而言,“楼在,则功能在;楼不在,则功能不在”。而E-,由于采取了防火墙、事前预警、实时反馈、智能模拟、全球联动等举措,能在外来冲击面前“安然无恙”。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陷入了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一方面,传统的建筑,大多采用花岗岩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很少在每层地板之间留有足够的夹层空间。现在如要敷设光缆,进行信息化改造,技术难度之大、成本之高,令人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如果维持原状,不作改造,势必会越来越落后于现代金融贸易发展的需求。以发展的眼光来看,E-将成为传统的“终结者”。
上海:世界创建E-的“种子选手”
最近,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专家在研讨时一致认为,上海具有在全球率先创建E-的“后发优势”,是进行国际金融贸易中心模式创新的“种子选手”。这些优势主要表现在:
新兴场优势。全球经济重心向亚太区转移,亚太区经济重心向中国转移,而中国的经济重心在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腹地广阔,凭借浦东开放,上海的国际经济、贸易、金融、航运中心的地位日益凸现,对全国的辐射力和服务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国际资本和国际商务的“安全港湾”。
技术支撑优势。起步于年的上海“信息港”建设起点高、进展快,网络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所有主流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商务楼和居民区基本实现宽带接入,信息化水准位居亚太区城前列。上海现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双向有线电视城域网、世界最大的ATM城域网、亚太区高速大容量的互联网交换中心,并在全国率先进行“三网合一”试点、数字电视运营性试播。年,上海信息产业产值突破亿元,占GDP9%,成为第一支柱产业。其中,芯片产量占全国70%。
浦东陆家嘴优势。启动于年的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我国唯一以“金融贸易”命名和定位的国家级区,它与上世纪30年代就拥有“远东华尔街”之誉的外滩隔江相望,总规划28平方公里。其中1.7平方公里的小陆家嘴中心区,已聚集8家国家级要素场、家中外金融机构、40多家跨国地区总部和多家贸易、投资和中介服务机构,其区域流量、经济总量和GDP贡献值在全国国家级区名列第一,证券场交易额等单项指标已接近香港中环和新加坡中心区。
在之初,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就将信息化纳入总体规划,在地下预埋了光纤环网,建立了1个国际水准的高速宽带平台,以及8个涉及E-管理、金融、贸易、投资、人才、安全的专用网络,陆家嘴的光缆信息承载量即使再过10年也绰绰有余。譬如,“中华第一高楼”金茂大厦的信息化投资就达万美元。美国专家毕拉克博士称,“就此而言,陆家嘴比曼哈顿先进20年。”
此外,陆家嘴地下深处是坚固的花岗岩地质层,可以为构筑海量数据库和信息交换中心等“信息建筑”提供天然的安全屏障。显然,陆家嘴是我国创建E-的最佳载体和“种子选手”。
上海率先创建E-意味着什么
世界级城呼唤世界级的,而21世纪世界级的必然是E-。此间专家认为,上海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为核心,在全球率先创建E-,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可以此为突破口,加快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世界级城的步伐,提升上海服务全国、辐射世界的能级,并成为上海主办年世博会的支撑和亮点,成为浦东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的核心载体;二、陆家嘴13年来,已吸引中外投资多亿元。E-的建设,约需10年时间、多亿元投资,将掀起新一轮投资,创造新的场空间,信息产业的发展。三、陆家嘴E-一旦建成,上海将成为大中华区、亚太区金融贸易的核心结算点之一,有利于海峡两岸的经济融合和统一。四、E-具有全球性和辐射性,需要许多国际、国内的金融贸易结算点和数据交换中心。陆家嘴E-的建设,有利于把国内大中城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到建设中国第一个E-的宏图和体系中来,提高其规划的前瞻性、全局性和科学性,最终在全球E-的网络中占据一席之地。
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目前我国内地规模最大、资本最密集的,但与世界主要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从体现核心功能的重要指标——区域金融贸易增加值来看,年-年5年间,陆家嘴金融贸易增加值虽然增势迅猛,从分别相当于曼哈顿的1/34上升到1/20、东京新宿的1/20上升到1/9,但要赶超它们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按常规途径难以办到。
上海陆家嘴集团总经理康慧军指出,“因此,陆家嘴必须另辟蹊径,才能保持‘骑摩托车追赶跑步者’的速度和态势。无疑,创建E-是后来居上、赶超国外的捷径和必由之路。”
在早些时候在沪召开的一次E-国际研讨会上,海外权威人士一致认为,“上海陆家嘴在世界上率先创建E-的后发优势得天独厚,有望冲击21世纪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制高点。”
据了解,东京、伦敦、纽约都有计划创建E-,或者推平老的,原拆原建,另起炉灶;或者在改造传统的同时,就近创建新的,实现新旧结合。因此,庄山夌博士强调,上海在全球率先创建E-的历史性机遇并非无限期的,如果在5-7年内没有实质性进展,上海将与这一历史机遇失之交臂。
为抢占创建E-的先机,上海计划将陆家嘴E-建设的试点,列入上海和浦东的中发展战略和工作目标,并以此为契机,确定和实施包括虚拟和实体的一系列工程;组建E-管理机构;制订和试行《E-管理暂行条例》。
众所周知,年通过国际招标形成的陆家嘴中心区规划,堪称世界城规划的一个成功典范,它凝聚了中、美、英、法、日、意六国建筑设计的智慧,体现了“中国和外国、浦东与浦西、历史与未来、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信息基础设施布局方面,该规划具有相当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但受当时历史条件的局限,当时并未制订细化方案。因此,专家指出,有关方面能否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根据近10年来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等新趋势,对该规划进行完善和提升,直接关系到上海创建E-的成败。
据悉,将于今年6月在沪的第四届亚太地区城信息化,将围绕E-建设展开广泛研讨。该由计划署、中科院、国家和上海联合举办。可以预见,此次有利于集中国际智慧,加强对E-的可行性认证和方案优选,形成科学和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方案,从而推进上海E-的创建。
❻ 读图回答:(1)在2020年,上海将建成我国的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等,上海位于我国最大的工
(1)上海位于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C沪宁杭工业基地;
(2)辽中南地区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优势是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沪宁杭地区发展发展钢铁工业主要优势是水运便利和广大的消费市场;
(3)靠近港澳的工业基地是珠江三角洲,该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故答案为:
(1)沪宁杭;
(2)A;D;
(3)D.
❼ 2020年上海真的会建设成世界的金融,经济,贸易,航运中心吗
根据规划,浦东新区的功能定位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区,上海建设“五个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核心承载区,全球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世界级旅游度假目的地,彰显卓越全球城市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的标杆区域。
❽ 上海什么时候能取代香港成为亚洲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
现在的上海已经是亚洲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了,和香港比,只会更加好
❾ 为什么说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
上海和北京 上海1949年以前,上海曾是远东第一金融中心,无论股票,黄金,外汇等金融市场规模全部雄踞亚洲之冠。当时的上海云集了亚洲最大的交易所、中央金融监管部门、中央四大行的总部、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银行如北四行、南三行的总部及不计其数的保险、信托公司的总部等。此外当时的上海还云集了亚洲最多的国际金融机构的远东分行,大量今天的金融巨头与老上海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然而到1952年底,外资金融机构基本撤离上海而私营金融机构的数量也已经锐减至60余家。从1949年以后,有些上海的资本家都已经逃离到香港、台湾或者海外其他地方。也有一些留在上海继续经营,最后在1956年初都被公私合营。经过阵痛后的上海,如今涅槃重生。上海的经济总量位居大中华区第一位,2009年上海市GDP达到1.49万亿人民币超越香港。人均GDP及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均居全国各省区及直辖市首位。上海是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中心,在全球证券交易所中排名第3,仅次于同处纽约的纽交所和纳斯达克,超越伦敦和东京。上海是全球第二大期货市场中心,仅次于芝加哥,并同时跨入全球十大衍生品市场中心行列。上海还是全球最大的黄金现货交易中心和第二大钻石现货交易中心。上海是世界第一大港,2010年,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5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906.90万标箱,均位居世界第一。上海的金融业经济总 量居全国第一。上海的私人银行总部数居全国第一,工行、交行、农行以及绝大多数外资银行均选择上海作为私人银行总部。上海的基金管理公司数量占全国一半以上,上海金融市场直接融资总额占全国四分之一以上全额外人上海的金融要素市场完备度居全国第一。上海外资银行境内总部数量约占全国三分之二,资产占全国外资银行85%,上海外资法人财产险公司境内总部约占全国七分之五,此外中国六成的中外合资保险公司与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总部位于上海。上海吸纳到的海归人才的数量同样位居国内 第一,全国每年至少有四分之一以上的海归人才选择到上海工作创业。亚洲第一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也坐落于上海。上海吸收外资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同样位居国内第一。大量世界五百强企业尤其是第三产业高端领域的跨国巨头都选择将亚太或中国总部设在上海如花旗集团、汇丰银行、摩根士丹利、美国银行、黑石集团、路易威登、德勤、英特尔、GE、麦肯锡、RBS、巴黎银行、AIG、普华永道、渣打银行、安永、香奈儿、安联、迪士尼等。</SPAN></SPAN></p> 北京是综合性产业城市 。综合经济实力保持在全国前列。第三产业规模居中国大陆第一。2009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1186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1%。人均GDP达到67,612元人民币,在中国大陆仅次于上海市。北京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18.3亿,2743.1亿和9004.5亿元,第三产业规模居中国大陆第一,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5.8%。当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26738元,比2008年增长8.1%,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1986元,增长11.5%。北京居民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2009年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5309.9亿元,比上年增长15.7%。2009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026.8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完成全年财政收入增长10%的任务目标。城镇、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3.2%和32.4%,比上年下降0.6个和1.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居住水平继续提高。按照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标准,北京已达到“富裕型”社会,但贫富差距拉大问题在北京同样存在。 中国人民银行北京是中国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国家金融宏观调控部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均在北京。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在内的中国主要商业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金融业巨头——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也在北京。中国人寿、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泰康人寿等全国性保险公司总部均设在北京,北京同时还聚集了大部分国有大型企业总部,其中包括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国家电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通信、中国联通等企业。大量境外跨国公司在北京建立中国地区总部,如壳牌、摩根大通、微软、惠普、三星、IBM、摩托罗拉、西门子、爱立信、德意志银行等。北京市商业总体布局形成多处有较大规模、有良好购物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商业文化中心。著名的商业中心包括王府井、西单、前门,新兴的以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和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为中心的北京商务中心区、金融街、亮马桥、丽泽商务区等。以电子产品为闻名的中关村、上地;以古玩闻名的潘家园;以经营服装闻名的动物园、大红门商业圈。北京城至今仍有有大量的传统商铺,有众多代表百年不变的传统文化的特色独树一帜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北京是全球第六大零售城市,居内地之首;零售业国际化程度列世界第六,内地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