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谁能告诉我关于历史与社会的书籍的4篇读书笔记
书名《货币战争 》
章节题目:
前 言 起航的中国经济航母,会一帆风顺吗?
第一章 罗斯柴尔德家族:“大道无形”的世界首富
拿破仑的滑铁卢与罗斯柴尔德的凯旋门
罗斯柴尔德起家的时代背景
老罗斯柴尔德的第一桶金
内森主宰伦敦金融城
杰姆斯征服法兰西
所罗门问鼎奥地利
罗斯柴尔德盾徽下的德国和意大利
罗斯柴尔德金融帝国
第二章 国际银行家和美国总统的百年战争
刺杀林肯总统
货币发行权与美国独立战争
国际银行家的第一次战役: 美国第一银行(1791-1811)
国际银行家卷土重来:美国第二银行(1816-1832)
“银行想要杀了我,但我将杀死银行”
新的战线:“独立财政系统”
国际银行家再度出手造成 “1857年恐慌”
美国内战的起因源于欧洲的国际金融势力
林肯的货币新政
林肯的俄国同盟者
谁是刺杀林肯的真凶?
致命的妥协:1863年国家银行法
第三章 美联储:私有的中央银行
神秘的哲基尔岛
华尔街七巨头:美联储的幕后推手
策立美联储的前哨战:1907年银行危机
从金本位到法定货币(Fiat Money):银行家世界观的大转变
1912年大选烽烟
B计划
美联储法案过关,银行家美梦成真
谁拥有美联储?
美联储第一届董事会
不为人所知的联邦咨询委员会
第四章 一战与大衰退:国际银行家的“丰收时节”
没有美联储,就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争中的美联储
“为了民主和道德原则”,威尔逊走入战争
美国战时的重要人物
凡尔赛和约:一份为期20年的休战书
“剪羊毛”与美国1921年农业衰退
国际银行家的1927年密谋
1929年泡沫破裂: 又一次“剪羊毛”行动
策划大衰退的真正图谋
第五章 廉价货币的“新政”
凯恩斯的“廉价货币”
1932年总统大选
谁是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废除金本位:银行家赋予罗斯福的历史使命
“风险投资”选中了希特勒
华尔街资助下的纳粹德国
昂贵的战争与廉价的货币
第六章 统治世界的精英俱乐部
“精神教父”豪斯上校与“外交协会”
国际清算银行:中央银行家的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世界银行
统治世界的精英集团
彼尔德伯格俱乐部
三边委员会
第七章 诚实货币的最后抗争
总统令11110号: 肯尼迪的死亡证书
白银美元的的历史地位
银本位的终结
“黄金互助基金”
特别提款权
废除黄金货币的总攻
“经济刺客”与石油美元回流
里根:离心脏仅一毫米的子弹打碎了金本位的最后希望
第八章 不宣而战的货币战争
1973年中东战争: 美元反击战
保罗.沃尔克:世界经济“有控制地解体”
世界环保银行: 要圈地球30%的陆地
金融核弹:目标东京
索罗斯:国际银行家的金融黑客
狙击欧洲货币的“危机弧形带”
亚洲货币绞杀战
中国未来的寓言
第九章 美元死穴与黄金一阳指
部分储备金体系: 通货膨胀的策源地
债务美元是怎样“炼成”的
美国的“债务悬河”与亚洲人民的“白条”
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霸盘生意”
房利美和房地美: “第二美联储”
黄金:被软禁的货币之王
一级警报:2004年罗斯柴尔德退出黄金定价
黄金一阳指
第十章 谋万世者
货币:经济世界的度量衡
金银:价格动荡的定海神针
债务货币脂肪与GDP减肥
金融业: 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空军”
未来的战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金银中国元:迈向世界储备货币之路
请简单介绍文章或者故事内容(100字以上)
该书立足于自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300年间的西方近代史与金融发展史,通过揭示大量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再现了国际金融集团及其代言人在世界金融史上翻云覆雨的过程,通过分析统治世界的精英俱乐部如何通过煽动政治事件、诱发经济危机,控制世界财富的流向与分配,旨在告诫逐步开放的中国金融市场警惕潜在的金融打击,为迎接一场“不流血”的战争做好准备。
该书中对你有启发作用的句摘抄(至少2句)
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
——梅耶·罗斯柴尔德
金钱没有祖国,金融家不知道何为爱国和高尚,他们的唯一目的就是获利。
——拿破仑
读后感(200字)
《货币战争》给了我许多启示,不进学到了书本中从来没有学到过的知识,更使我能从新的他角度去看问题。比如,书中描述了国际金融家操纵政治,控制经济,这使我明白其实政治是实现经济目的的手段,不能孤立地看待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在看待政治问题的时候还要考虑它背后的经济问题;而经济问题有往往夹杂这许多政治的因素,对待经济问题是还需要探求它背后的政治因素。另外就是,寡头对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实在不可低估,当政治家们粉墨登场时,幕后总是闪烁这各种寡头的影子。相信这本书会吊起我对古今内外历史的学习兴趣。
② 找下温涛著作的《国际金融》读后感
如何写读后感!
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③ 世界是部金融史读后感什么是金融
《世界是部金融史》读后感
两周的时间读完了这本足以颠覆我金融观念的书,虽然本身对金融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更多的读的都是一些比较正统的教科书,如《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公司金融》、《投资学》等,所以当看到这本以金融史冠名的书的时候,瞬间有了极大的兴趣。
当看到作者直击金融的本质:“永远用你的钱,为比你更有钱的人服务”的时候,心灵还是受到不小的震撼的,原来金融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光鲜亮丽,但同时也正是由于资本那种天生的逐利性驱使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那个叫做“钱”的东西前赴后继,不是人们不长记性,忘却了历次金融危机的带来的巨大灾难,也不是人们对金银、代表货币的一个个薄纸片多么情有独钟,而实在是因为这些东西背后所代表的巨大利益。作为一个俗世中的凡人,来世间走一遭总会追求点什么,很多人的追求无非是权势、财富、荣耀、美色,而这些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的,特别是在这个物欲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所以那些代表金钱的纸片、账户上的数字也就成了人们竞相追逐的目标,因此我也更一进步理解了股市上的追涨杀跌、银行挤兑等一些看似非理性的行为,因为当时在他们看来那就是最理性的做法,你永远不可能要求人们为了集体的、长远的利益而放弃眼前的利益,这也许就是宏观经济学理论看似完美实践却屡遭挫折的原因。
④ 求一篇关于金融类书籍的读书笔记。2000字左右。例如《金融学》《国际金融学》《货币银行学》之类的。
你去读《操作手回忆录》吧
⑤ 大学生一般可以读什么书来写读书笔记
剩余价值论》,马克思著,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亚当.斯密著,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大卫.李嘉图著,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政治经济学原理》下卷,约翰.穆勒著,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费.李斯特著,商务印书馆1967年版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著,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经济学原理》,[美]曼昆著,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经济学》,[美]斯蒂格利茨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国际经济学》,[美]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国际经济学》,[美]多梅尼克.萨尔瓦托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中、英文)版
《国际经济学》[美]彼特.林德特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国际经济学》[美]丹尼斯.R.阿普尔亚德,小艾尔佛雷德.J.菲尔德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英文版。
《国际经济学教程》,黄卫平,彭刚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新编国际经济学》,曲如晓,闫庆悦编著,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
《世界经济学——理论.机制.格局》,杜厚文,朱立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世界经济学》,张幼文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年版
《国际贸易教程》,高成兴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国际贸易教程》教学辅导,高成兴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国际贸易》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国际贸易学》, 赵春明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国际贸易教程》, 尹翔硕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国际贸易——原理.政策.实务》, 陈宪,韦金鸾等编著,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年版
《国际贸易学》, 朱钟棣,郭羽诞,兰宜生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国际金融》,陈雨露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货币银行学》,黄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微观经济学: 现代观点》,范里安,上海三联书店。
《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与扩展》,尼科尔森,中国经济出版社
《宏观经济学》,曼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萨克斯,上海三联书店
《金融学》,博迪、默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国际金融》,Clark,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国际经济学》(第一卷、第二卷),甘道尔夫,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
《投资学》(第五版),夏普、亚历山大、贝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货币金融学》(第四版),米什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计量经济学导论》,伍德里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国际金融市场》,莱维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货币理论与政策》,瓦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读书笔记一般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编提纲,就是用自己的语句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段落大意简明扼要地写下来。记这种笔记,能帮助读者理解并记住原文的主要内容,培养概括能力。一种是写体会,就是要把我们从书中获得的启发和感想写下来。记这样的笔记,能帮助我们领会书中的思想内容,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和语文水平。一种是摘录好句子,就是要我们在读时,把书上一些含义深刻、描写精彩的句子或片断,抄在自己的本子上j记这种笔记能帮助我们积累词汇,丰富句式,增强表达能力。
本次作文,是要求我们用第二种方法写一篇读书笔记,即写一篇读后感,那么,如何写好这篇读书笔记呢?
1.要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篇课文或一本书。可以在自己印象特别深刻的书或文章中去选。
2.认真阅读原文。读懂原文,确定引发感想的“点”。在确定好读的书或文章后,就要认真阅读了。读书时要能做到如下几点:搞清作品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注意抓住文章的要点。通过读文章,弄清以上几点后,接下来便是要确定引发感想的那个“点”。所谓“点”,便是我们感受深刻的地方。这个“点”不是读后感的主体,而是感想的土壤,感想才是盛开的花朵。正因为如此,找准感想的“点”才显得非常重要。那么从哪些地方寻找感想的“点”呢?
①以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引发感想的“点”。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对其中的主要内容有什么想法可写出来;②文中的某个情节,也可作为引发感想的点。文中某个情节,使你深受感动,感到愤恨,感到伤心……都可用来作引发感想的“点”。如一位同学读了《金色的鱼钩》一文后,对老班长命令小梁吃鱼这一情节印象特深,后来他以此内容写了一篇读后感。③文中的特别精彩的一句话。④文中含义特别深刻的一句话等,都可将之作为引发感想的点。
3.根据找出的“点”进行思考和联系实际,写出读后感。在所找出的引发感想的“点”中,如果“点”很多,要选择一两个主要的点写,其他次要的,可一带而过或不写。
对于所选的点要去进行思考,对此进行判断,这话说得对吗?他为什么要这样讲呢?这样讲的意义到底在哪儿呢?反过来讲行不行?……如此这样多问几个“为什么”,对写好读后感是大为有益的。
联想和思考,常常是密不可分的。当你读到某些内容时。必然会联想到身边的事情,进而会去思考。如有一位读《养花》的同学,由文中的一句“不劳动,连棵花都养不活”,想到“马家军”中的骄人成绩,“她们在高原训练时,每天跑三四十里,衣服被汗水湿透了,鞋子里都能拧出水来。”紧接着,他的感想就来了,“试问,她们不付出艰苦的劳动,能取得震惊世界的好成绩吗?古往今来,凡是成功者无不付出艰辛的劳动。”由养花,想到马家军,又悟出成功和劳动的关系。由此可见思考和联想是写好读后感的重要支柱。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是读后感,重点应在自己的感受和收获上面,千万不能抄原文代替自己的感想,或者复述课文,一定要“感”比读多。引用文中的原句是为了谈感想、收获或体会。决不能引用了一大堆原句而元自己感受。写自己的感受一定要和文章主要内容相合,否则会离题。例如《养花》一文是讲劳动真有意思,劳动创造了美。可你的感想是北京的天气不适合于养花。这就犯了读和感脱节的毛病。所以写自己的感受一定要使读和感有机结合,水乳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