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么是TPP协议,对中国有何影响
TPP对中国的影响是多维度和多方面的。既有短期的影响,也有长期的影响;既有经济的影响,也有非经济的影响;既有局部的影响,也有综合的影响。
从目前的现实情况看,短期内不加入TPP,对中国经济和产业的总体影响是可控的和有限的,加入TPP的综合收益不及“10+3”,但TPP对中国参与推进东亚区域合作已构成现实的制约,不利于中国提升在东亚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从中长期看,TPP的持续推进,可能会改变全球经济治理规则,使中国与周边大国关系趋向复杂,甚至会增加中国地缘政治与安全压力,不利于中国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中国实现科学发展、和平发展带来较大挑战。
第一,TPP高标准条款短期内加大中国推进体制改革的紧迫性,长期看可能会演变成对美国等发达国家有利的国际治理新规则。一方面,TPP非传统条款将导致国内企业成本增加和国外制裁增多:一是知识产权条款将以往免费获取的专利变为必须付费,无法运用强制许可、专利撤销手段使用发达国家的专利,增加企业引进先进技术的成本,也不利于企业开展模仿创新和产品升级;二是TPP列出的劳工条款,实际上为发达国家对中国等非TPP成员的发展中国家实施贸易制裁提供了便捷“通道”或筹码;三是环境条款与劳工条款类似,也为发达国家实施贸易制裁提供了借口,不利于中国相关产品的出口;四是政府采购条款要求对各成员国企业采取无歧视原则,可能阻碍中国运用政府采购工具支持国内重点产业发展,甚至可能对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构成冲击;五是国有企业条款要求除提供公共产品的少数行业外,国有企业不得享受任何优惠待遇,中国钢铁、化工、金融、物流、通讯等拥有大型国企较多的行业有可能成为实施该条款的“重灾区”。另一方面,TPP条款有助于美国重塑全球经济治理新规则。随着亚太地区参与国的不断增多,势必会形成包括全球主要商品消费市场和供给地的大自由贸易区,可能会对WTO现有框架下的多边贸易体制以及各类双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形成一种“颠覆性”冲击,进而形成一套由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治理新规则。更为重要的是,TPP涵盖环境保护、劳工权利、知识产权等有利于美国的诸多条款,新规则一旦建立起来,美国必将成为最大的获益者。
第二,短期内中国不加入TPP负面影响有限,但日本的加入将致使中国受到的负面效应显著扩大。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多年来位居中国第三、第四贸易伙伴,是东亚生产网络的重要节点。日本加入TPP与否,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日本加入TPP,中国不加入TPP,12个成员国间关税水平于2013年一次性降至零。通过模型模拟,首先计算出2013-2022年的现行关税不变情况下中国的GDP、就业、价格、进出口等经济指标预测值,以得到“基准情形”(Base Scenario);然后,假定与有关方(国家和地区)关税税率于2013年一次性降至零,再测算以上相关经济指标的预测值,以得到“冲击情形”(Shock Scenario)。主要结论是,由于贸易转移效应的存在,如果日本加入,不仅可以强化美国主导的亚太合作,而且中国经济受损的程度将显著增大。
第三,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中国加入TPP的综合收益均小于推动“10+3”。美国主导的TPP使东亚区域合作格局更趋复杂多变,增加了中国推动中日韩自贸区和“中日韩—东盟”自贸区等谈判和实施的难度。就此而言,加入TPP对中国的收益更多是一种“机会”收益,是从政治经济多角度考虑的、相对于其他东亚区域合作方式的一种比较收益。为此,需要通过建立CGE模型对三种“场景”进行一次性关税降至零的模拟分析(见表1)。它们分别是:中国加入TPP(P12+C)、“中日韩—东盟”自贸区(10+3)和中日韩自贸区(CJK)。
主要结论是,综合考虑增长、经贸、就业、产业发展等因素,“10+3”将强化东亚生产网络内部主要节点国家的经济联系,可以实现“以经促政”的目的,有利于提升中国在东亚合作的地位和作用;反观P12+C,更多是强化中国与消费市场的经济联系,而中美在政治安全上的竞争和博弈是不会因经济联系更加紧密而消除的。可见,P12+C的促进提升作用虽大于“10+3”,但在政治上于中国不利,在东亚经济合作上也不利中国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CJK”的促进提升作用虽相对较小,但却是中国未来深化东亚区域合作、打造中国—东盟区域合作升级版的现实选择和重要抓手。
第四,短期看TPP导致亚太合作格局更趋复杂,长期看则会强化美国的所谓再平衡战略和对中国的牵制。美国在推进TPP上“高调说、高调做”,目的是为了在政治、军事、经济上重返亚太,以谋求更大的利益。过去十多年来,中国积极参与推动东亚经济合作,取得了明显实效,而美国的介入则会影响到中国在该地区作用的发挥。目前,TPP的这种影响已经显现,但更多体现在压力上,实质性的损失还不大。从长期看,一旦TPP成功签署,中国面临的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而且是东亚经济合作中影响力的削弱;特别是,美国与其政治安全盟友关系的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将会恶化中国周边乃至更大范围的地缘环境,甚至可能危及中国长期谋求的和平发展环境。
第五,短期内TPP导致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复杂化,长期看则可能造成周边大国关系的重构。中国与日本、韩国、东盟、俄罗斯等周边国家有着密切的经贸关系,TPP的出现以及美国“重返亚太”,为这些国家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提供了一条额外的路径,导致中国处理好与这些国家关系的难度加大。就中日关系而言,如果没有TPP,没有美国“重返亚太”,中日韩自贸区的前景可能会更好,中日关系也会相对“单纯”一些。就中国与东盟关系而言,随着TPP的推进,加之南海局势波澜起伏,中国与东盟关系也趋于复杂化。历史地看,东盟更倾向于与区域性大国单独签署FTA,以借助大国平衡外交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目前,虽然越南、马来西亚已加入TPP谈判,泰国也向TPP伸出了“橄榄枝”,但东盟作为一个整体,尚未对TPP做出明确表态,这对中国是有利的。下一步如何利用好“10+1”等合作框架与机制,无论是对于深入实施自由贸易区、打造“10+1”升级版,还是对于强化周边国家关系、营造良好周边环境,都是一个重大的现实考验。就中俄关系而言,俄罗斯虽在经济上依赖中国,但随着美国重返亚太,俄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有所增多,在中国、日本、美国等大国之间搞平衡的空间增大。就中印关系来说,印度在冷战期间一直奉行“左右逢源”的取向,短期内会更多注重自身的利益诉求,单方面倒向美日的概率并不大。在当前的形势下,由于TPP、钓鱼岛、南海等问题不断升温,中国在东向、南向这两个战略上正面临越来越大的政治与安全压力。
㈡ TPP 的具体规则和 WTO 有什么区别
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本是由2005年由新西兰、新加坡、智利、文专莱等四属个蕞尔小国建立的一个小打小闹的玩意,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关税减免,即成员国90%的货物立刻零关税,所有产品将在12年内零关税。协议采取开放的态度,欢迎任何APEC成员参与,非APEC成员也可以参与。
TPP是一个高规格高质量的经济组织。它不只是一个互免关税协议,还包含了知识产权,环境保护,劳工权利,企业平等,金融监管,互联网自由等等制度性内容,且执行严格。WTO成员国如果违反规则,只是不痛不痒长达两年的申诉,再制裁黄花菜都凉了,除非该成员国自己退出,否则没有任何惩罚措施能够将成员国赶出WTO。而TPP成员国如果违反规则,会员资格将自动失效!
随着2008年美国加入,2012年10月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入,2013年3月日本宣布开展加入谈判,至此TPP共有12个成员国,这12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比重约40%。随着TPP的扩大,韩国和台湾也火急火撩的加入,唯恐错过规则制定身份的缔约国地位。加上同步的欧洲TTIP建成,TPP已今非昔比,逐渐演变成一个涵盖全球经济的三分之二的大经济贸易体。
㈢ 什么是TPP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也被称作“经济北约”,是目前重要的国际多边经济谈判组织,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P4)。是由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四国发起,从2002年开始酝酿的一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原名亚太自由贸易区,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
发展阶段
2002年,新西兰、智利和新加坡首先在墨西哥APEC峰会上就建立FTA举行了谈判,文莱于2005年4月加入谈判并最终签署协议。2005年7月,智利、新西兰、新加坡和文莱四国签订了“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SEP)。由于该协议的初始成员国为四个,故又称为“P4协议”。
2009年11月1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其亚洲之行中正式宣布美国将参与TPP谈判,强调将以此促进美国的就业和经济繁荣,为设定21世纪贸易协定标准做出重要贡献,要建立一个高标准、体现创新思想、涵盖多领域和范围的亚太地区一体化合作协定。与此同时,秘鲁、越南和澳大利亚也宣布加入TPP谈判,TPP谈判由此实现了由“P4”向“P8”的转变,并呈现亚太地区参与国家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TPP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2005年5月28日,文莱、智利、新西兰、新加坡四国协议发起跨太平洋伙伴关系,签订并生效的经贸协议,成员之间彼此承诺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以及投资等领域相互给予优惠并加强合作。协议采取开放的态度,欢迎任何APEC成员参与,非APEC成员也可以参与。该协议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建立自由贸易区。
2006年5月1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对新西兰和新加坡生效,对智利和文莱生效的时间分别为2006年11月8日和2009年7月1日。
2008年2月,美国宣布加入,并于当年3月、6月和9月就金融服务和投资议题举行了3轮谈判。
2008年9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参与TPP谈判,并邀请澳大利亚、秘鲁等一同加入谈判。
2009年11月,美国正式提出扩大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计划,澳大利亚和秘鲁同意加入。美国借助TPP的已有协议,开始推行自己的贸易议题,全方位主导TPP谈判。自此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更名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开始进入发展壮大阶段。
2010年,马来西亚和越南也成为TPP谈判成员,使TPP成员数量扩大到9个。
2010年3月15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首轮谈判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参与谈判的共8个成员:美国、智利、秘鲁、越南、新加坡、新西兰、文莱和澳大利亚。此次谈判将涉及关税、非关税贸易壁垒、电子商务、服务和知识产权等议题。美国较为强调的内容包括推动清洁能源等新兴行业的发展,促进其制造业、农业以及服务业的商品与服务出口,并强化对美国知识产权的保护。
2010年11月14日,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高峰会的闭幕当天,与会九国同意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提案,将于2011年11月的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高峰会完成并宣布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纲要。
2011年11月10日,日本正式决定加入TPP谈判。
2012年10月8日,墨西哥经济部宣布,墨西哥已完成相关手续,正式成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第十个成员国。墨西哥经济部指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是有国际影响力的贸易组织,加入该协定为墨参与亚太地区经济事务提供了平台,为墨西哥出口打开了新的机遇之门,也有利于发挥墨西哥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作用。
2012年10月9日,加拿大遗产部长莫尔(James Moore)代表国际贸易部长法斯特在温哥华宣布,将正式加入《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定》(TPP)。
2013年9月10日,韩国宣布加入TPP谈判。
2015年10月5日,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12个国家已成功结束“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谈判,达成TPP贸易协定。
2016年2月4日,在新西兰奥克兰,由TPP12个成员国代表参加的签字仪式,《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正式签署。
TPP协定需要各国立法部门(国会、议会)批准通过。但由于美国内部分歧大,加上民主、共和两党总统候选人均反对,掌控国会参众两院的共和党高层对部分条款不满意,tpp在奥巴马任内获得国会批准的前景非常黯淡。
2016年11月10日,日本通过了TPP协议。
2016年11月11日上午,美国参议院议长米奇奥康纳宣布,奥巴马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P计划被正式搁置。
2017年1月20日,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就职当天宣布从12国的跨太平洋贸易伙伴关系(TPP)中退出。
2017年1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行政命令,标志美国正式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㈣ Tpp是什么意思呢
化工原料: 磷酸三甲苯脂 无色液体 相对分子量 368.4 420摄氏度分解 溶于:苯,醚,醇 磷酸三苯酯TPP 别 名: 增塑剂TPP 英文名称: Triphenyl Phosphate 分子式: C18H15O4P 分子量: 326 物化性质:本品为白色无臭片或粉末结晶,不可燃,微有潮解性;熔 点50-51
㈤ 乐惠网TPP国际金融是传销吗
这个在商务网没登记
㈥ 最新缩写TPP是什么
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上,美国总统奥巴马高调力推目前已有9个成员国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强调将建成高水准的自由贸易区(FTA),十年内实现区内包括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在内的的所有商品的零关税,并涉及市场透明、金融监管等领域。同时,美国力邀日本加盟,但是作为亚洲第一大经济体的中国却没有收到邀请函。 具体可以去FT中文网看!谢谢!
㈦ APEC与TPP有什么关系
成的“非单边的”、“约束性”的,这与APEC的原则相悖,行不通。如果按照其它更多成员的解释,APEC内部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成果原则上也适用于外部的非成员。显然,这会导致APEC成员对区外国家和地区的“搭便车”的顾虑。因此,APEC成员在制订自己的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单边行动计划时就会有所保留,这意味着只有大家在贸易与投资自由化方而的单边行动计划不超过各自在WTO中的承诺,才可能有效避免被非APEC成员(同时是WTO成员)“搭便车”的现象。
(二)背后的美中之争:谁执牛耳?
美国在APEC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是克林顿总统1993年倡议召开的西雅图领导人峰会才真正提升了APEC合作的等级,并确立了在亚太地区实现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长期目标,此APEC一直围绕该目标稳步前进,为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美国国会和行政部门认为,美国绝不是在APEC扮演一般成员的角色,而是要在APEC取得发号施令的霸主地位。随着中国的世界影响日益扩大,国际社会开始高度关注中国准备扮演的角色。特别是美国更为关切,“如果美国继续在亚太事务中扮演旁观者,那么中国将在亚洲全速崛起,而美国则将逐渐被边缘化。”我国有人认为,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应对现行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构做出贡献。在APEC体制下,中国应发挥积极主动的领导作用,APEC是中国一块良好的“试验田”。这一点也被中国近年的行动不断印证,APEC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长期处于低潮,其贸易自由化进程十分缓慢,而在此次危机背景下启动的“东亚一体化进程”却年年有显著进展,并形成了以东盟为核心、中国为主要推手的10+3(东盟10国与中国、日本、韩国)合作机制(东亚自由贸易区),10+3之后,又成立了10+6的“东亚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涵盖了东盟10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洲、新西兰的关系,中国都起到了重要作用。10+3和10+6机制发展势头远超APEC,并事实上影响和决定着APEC的进程。而且不论10+3或10+6,美国都不在其内,说明中国是有能力在亚太地区发挥重要作用的。这都使美国的心态失衡,因为美国事实上已被排除在东亚一体化进程之外,制约了其在亚洲发挥的作用。特别是2010
年
1
月
1
日,
有
19
亿人口和
6
万亿美
元
GDP
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对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重要影
响。
虽然,
名义上是东盟主导整个东亚一体化进程。
但是中国的影响力始终是美
国关注的焦点。美国要想削弱中国的作用,必须另辟蹊径,通过推动建立
TPP
,
寻求逐步恢复其在亚洲的威信和主导地位。实际上,美国一直在从事着“弱化”
中国在亚太地区影响力的实际行动,
布什政府早在
2006
年
APEC
峰会上就大力提
倡在
APEC
框架
内推
进贸易
自由
化,
建立
亚太自
由贸
易协
定
(Free Trade
Agreement of Asia-Pacific
,
FTAAP )
,不过当时的响应者寥寥无几。
2006
年
河内会议之后,
美国对
FTAAP
的热情明显消退,
此时,
已生效一年的
TPP
进入美
国视野,
其许多特点符合美国的胃口和用意,
具备了抗衡东亚一体化的基础,
但
缺点是太小,
必须将其做大做强,
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最好的途径是美国自己进
去,再拉上
APEC
的拉美成员构成“太平洋集团”,再加上日本、韩国和部分东
盟成员,
组成实力强大的一体化组织,
这样才能抗衡中国所推动的东亚一体化进
程。于是“奥巴马政府在对
TPP
做了充分的评估和与国会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后,
对
TPP
表现出了充分的兴趣”
。
所以,
美国力挺
TPP
的根本原因是要巩固其在亚
太地区一体化中的核心领导地位,
不使大权旁落,
最终实现梦寐以求的
“太平洋
共同体”目标。于是乎,“以
FTAAP
为基础建立的
TPP
有替代
APEC
的潜在的可
能性”。
因此,美国通过TPP谈判对“中国一东盟FTA”和中国有重要影响力的APEC起到制衡作用,这对一直谋求推动东亚经济合作的中国而言,将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中国要正视这种咄咄逼人的压力和背后的政治因素,积极予以应对。
㈧ TPP是什么意思
TPP是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的缩写即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也被称作“经济北约版"。
TPP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权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P4),是由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四国发起,从2002年开始酝酿的一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原名亚太自由贸易区,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2011年11月10日,日本正式决定加入TPP谈判,而中国大陆没有申请参与TPP谈判。2013年9月10日,韩国宣布加入TPP谈判。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将突破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FTA)模式,达成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务在内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协议。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将对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可能将整合亚太的两大经济区域合作组织,亦即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和东南亚国家联盟重叠的主要成员国,将发展成为涵盖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大多数成员在内的亚太自由贸易区,成为亚太区域内的小型世界贸易组织(WTO)。
㈨ 为什么说TPP是针对中国的
我们先来看一下TPP(环太平洋自由贸易协议)的统一监管标准,它包括:贸易和服务自由(禁止各种门槛)、货币自由兑换(禁止操纵汇率)、税制公平(禁止补贴)、国企私有化、保护劳工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原创、反对山寨)、保护环境资源(不准污染地球生态)、信息自由(包括新闻自由、互联网自由等等)…看过之后,你会发现中国全部违反这些条件。
这一切源于中国是个权力型社会,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无处不在,引发很多人为的问题,对内对外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式效应。
我们仅以人为控制汇率、让人民币贬值“促进出口”为例:
也许有人会说,货币贬值促进了中国的出口,这不是好事吗?非也!
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外贸的真相:中国生产的出口商品被美国等外国人廉价买走了,但中国企业却得不到美元,因为外汇管制,美元经过海关全部被官府截留,然后开动印钞机,按1:X的比例(比如1:8或1:6)印人民币给外贸企业继续买东西出口。于是汇差越大(贬值越大)、出口商品越多,留在国内的商品就越少、官府印的人民币也越多,钱多货少,物价自然上涨,也推动了房价的飚涨(如图所示)…
可见,中国的外贸企业根本就挣的不是外国人的钱,而是通过第三只手在偷我们老百姓的钱!它们是寄生虫,是寄生在我们中国百姓身上的吸血虫!换言之,中国外贸企业是以牺牲中国百姓的利益存活着的,它们“出口创汇”越多,对中国百姓越不利。
为了多“出口创汇”,就必须维持人民币的贬值,因为人民币越贬值,在国际贸易上价格就越便宜,也就越有所谓的竞争力。
我们具体来看一下人民币贬值对各方的影响:
1、对美国:对美国百姓有利的是得到了中国的廉价商品,但却使美国企业丧失了竞争力,结果造成企业倒闭、失业率增加和因中国多出少进造成的巨大贸易逆差,长期下去对美国经济是种釜底抽薪式的沉重打击,最后吃苦头的还是美国百姓;
2、对中国:因为人为地将人民币与美元挂钩,出口越多,央行印的人民币就越多,外汇储备增长的同时对内货币贬值也就越多,造成物价、房价飚涨,GDP增长其实很大部分就是来自物价、房价的上升,这就是为什么GDP越增长百姓生活越艰难的真正原因。辛苦的劳作赶不上货币的贬值。
由此可见,人民币贬值对中美百姓都是不利的,只有对中国政府有利,因为政府既有了印钞的理由,也保持了外贸和GDP的增长,政绩卓然,可说是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但百姓得到了什么呢?除了因GDP连年增长造成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就是一生积累的财富被大肆的印钞而贬值殆尽(如图所示)。
这种损人不利百姓的做法一般中国人并不知道,但稍有经济金融常识的人都明白。但明白又有什么办法改变呢?中国百姓没办法,但外国人和美国人有办法,这不,TPP就是为了应对中国的这种做法应运而生了。这也是吃尽苦头后的一种不得已。
当然,起初外国人和美国人也没办法,因为WTO协议里并没有严格的监管标准,谁让中国加入WTO呢?所以起了贸易争端就只好打旷日持久的贸易官司,好不头痛!
当然,这期间美国和许多国家也想从源头上改变这种状况,比如要求中国汇率市场化(这在中国被解读为“强迫人民币升值”,虽然汇率市场化的初期肯定是人民币升值)。我们知道,我们的政府并没有同意汇率市场化,但迫于美国的压力也让人民币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对外升值,但当发现对外贸易下降影响到GDP时,又人为地进行了大幅贬值,造成了巨大的金融市场动荡。这也是促使环太平洋12国在谈判了5年都没进展的情况下突然达成了TPP协议的重要原因。
以上还只是汇率操纵一项对国内外产生的影响。其它如贸易和服务自由(禁止各种门槛)、税制公平(禁止补贴)、国企私有化、保护劳工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原创、反对山寨)、保护环境资源(不准污染地球生态)、信息自由(包括新闻自由、互联网自由等等),对中国政府而言都是要命的,是决不会答应的。这些因素加起来所造成的贸易不公对国内外的影响是非常巨大和深远的,而让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也难怪人家决心要“另起炉灶”了。
㈩ 美国力推tpp和ttip是什么意思
tpp就是跨太平洋伙伴协议。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也被称作“经济北约”,是内目前重要的国容际多边经济谈判组织,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P4)。是由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等四国发起,从2002年开始酝酿的一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原名亚太自由贸易区,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
ttip就是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指美国和欧盟双方通过削减关税、消除双方贸易壁垒等来发展经济、应对金融危机的贸易协定。该协定的谈判在2013年6月启动。谈判一旦达成协议,意味着欧美自贸区成形。这将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发达和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对欧美经济乃至全球贸易格局和规则的演变无疑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如果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请及时采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