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么处理消费金融反欺诈
1、贷前检测
精准识别虚假信息申请、冒用身份申请、高危用户申请、机构代办、多头借贷、组团骗贷等互联网金融风险。
2、贷后监控
实时更新欺诈信息库,定期对存量用户检测,及时发现跨平台逾期、多头借贷、用户异动等风险。
3、黑产情报
黑产情报雷达系统全面掌握互联网金融黑产的行为特点,自动学习和决策,并作出针对性的打击策略。
4、风险分析
全网风险数据收集,对平台提供全方位的渗透测试和安全评估服务。
迪蒙金融反欺诈解决方案是迪蒙与腾讯战略合作、联袂打造的一款智能大数据反欺诈产品。依托腾讯独一无二的大数据风控能力以及迪蒙科技集团强大的互联网金融解决方案开发经验,系统可精准识别恶意用户与恶性行为,帮助银行、证券、保险、P2P等金融行业客户,轻松破解在支付、借贷、理财、风控等业务环节遇到的欺诈威胁。
⑵ 消费金融公司有前景吗
随着网络购物场景的发展,消费金融开始涉足电商领域,针对消费者最关注的价格因素,推出分期付款、30天无责免息等产品,分散消费者的购物压力,刺激消费增长,尤其是中高端消费的增长。消费金融除降低消费者购物压力刺激消费以外,还可以帮助电商企业及商家进行商品营销。通过优惠的支付条件吸引用户,实现用户引流和商品导购。例如根据电商平台的行业及人群特征,推出特定的营销活动,用户通过参与活动或者获得价格优惠,或者获得电商平台及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消费积分。这种营销活动在引流、导购的同时,还可以增强用户粘性。
互联网消费金融在电商领域的应用,目前处于信用累积的过程,未来实现数据沉淀之后,基于个人账户的信用数据提供更多产品以外的增值服务,将成为其发展的一大趋势。
中国消费信贷市场规模
前瞻产业研究院显示,2015年中国人民币信贷余额达到93.6万亿,同比增长14.9%;同期消费信贷余额达到19.0万亿,同比增长23.3%。近年消费信贷余额增速显著高于人民币信贷余额增速。预计2019年消费信贷余额将占人民币信贷余额总额的四分之一,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在消费信贷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也将迎来快速增长。
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
2013年至2014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陆续有电子商务企业、在线支付企业以及P2P信贷企业加入,同时,传统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在抓紧在互联网领域的尝试。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消费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指出,2013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达到60亿元;伴随着京东与天猫等进入市场,2014年交易规模突破183.2亿元,增速超过200%;2015年整体市场则突破了千亿。预计未来几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19年达到3.398万亿元的水平。
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原因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保持快速增长的原因在于,参与主体从原有的P2P为主导的消费金融市场,拓展到目前以电商生态为基础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参与主体的数量和类型较2013年有明显突破;
其次,以网络购物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市场持续高速增长,用户消费需求和能力进一步提升,消费渠道进一步拓宽;最后,互联网金融在2013年开始进入真正的爆发期,2014年则延续了2013年的强势表现,在理财、投资以及信贷领域均有突破。
实际上,自2014年开始,电商生态的消费贷款在互联网整体消费贷款的比例开始迅速攀升,艾瑞咨询预计,在2016年该项业务将成为互联网消费金融中最主要的商业模式。
技术创新,互联网释放消费金融需求
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对用户行为习惯造成了颠覆性的变革,大数据技术解决了消费金融领域风控的效率瓶颈。同时,随着
2015年央行向8家私营机构发放个人征信业务试点许可,个人信用评价体系不断完善。通过分析消费者在互联网上留下的浏览、购物、社交等多维度数据,可以更好地覆盖以往央行征信体系覆盖不到的长尾人群。近年来,互联网消费金融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0%以上,在个人征信业务许可的当年更实现了546%的增长。
另外,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也使得消费金融摆脱了固定场所的限制,移动端成为消费金融的重要阵地,2017年移动消费金融用户渗透率达到了15.9%
消费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强
对消费金融的支持力度正在加大。从对金融机构的定向业务支持转而对整个消费金融行业的全面支持。银监会放开了消费金融公司审批的地域限制和数量限制,成熟一家,审批一家,积极推动消费金融公司设立的常态化。
消费场景日益丰富,互联网渠道直接触达客户
首先,电商改变了大众的购物习惯,消费渠道的便利性激发了小额高频的购物需求。其次,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将互联网的流量竞争从线上延伸到了线下,线下的消费场景包括3C产品、电动车、医美、租房、培训教育、旅游等。
随着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快速发展,监管政策将逐步出台,行业将迎来整改。监管政策的不断深化加强,互联网消费金融将会两级分化,不合规的平台将会逐步的退出市场,合法合规的平台将会以金融科技促进机构自身的发展,加强风控和定价能力为核心竞争力。未来,在场景、数据和风控基础上持有牌照的消费金融公司会促进消费金融市场的快速增长,给用户带来美好的消费体验,给社会创造无限的价值。
⑶ P2P网贷平台为什么都偏爱做消费金融业务
P2P作为信息中介,所借款项到融资人后是很难锁定他的真正的用途的,而消费金融的所借款项基本都会直接或者间接转给商家。而资金用途的控制,是金融风险控制的重要一环。
P2P金融与个人消费金融最大的区别在于用户。用户的不同,可能导致的风控管理就不一样。P2P金融的用户主要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但个人消费金融则面向个人消费者。
个人消费金融单笔授信额度小、审批速度快、无需抵押担保、服务方式灵活、贷款期限短。
⑷ 我在马上消费金融分期手机套现,已经还款了可是钱被业务员骗走了,现在马上消费金融天天打电话找我还钱!
我也有这种情况,我要马上金融公司提供业务员的地址,同时去重庆马上金融公司去杀几个人
⑸ 钱男人的消金窟,美丽女人的沦落场是什么意思
有钱男人的销金窟,美丽女人的沦落场就是指的舞厅酒吧技院这些地方。
⑹ 汽车消费金融有哪些模式
汽车消费金融指的是在互联网的金融模式下,汽车金融与消费金融的结合,给购车用户提供分期付款,也为汽车产业链公司提供融资,及在后车市场为车主抵押贷款、个人消费提供金融服务,这一系列的服务都属于汽车消费金融。从用户买车开始、养护车、维修车这一些列都能够结合消费分期,这也是汽车消费金融存在的价值。
我们知道,消费金融分期贷款利率高,衣食住行每一个场景都有消费分期的存在,因此,平台开始进军汽车消费金融,其实也是一种创新,能够一定程度减轻资产端的压力。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能够买车的人群越来越多,这个市场潜力还是巨大的。
互联网汽车金融模式一:依托于汽车电商
如上所述,汽车金融现在渗透率低,市场空间大,盈利能力又强,所以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想插一脚。
贷款买车,首先需求是买车,才能衍生出贷款的需求,所以大家自然把互联网汽车金融和汽车电商联系在一起,而互联网汽车金融也天然成为汽车电商的支付手段之一。
正如消费金融领域 ,京东白条作为京东商城的支付手段之一,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可惜汽车电商是没有扶起来的阿斗,接下来就闲聊一下汽车电商。
互联网汽车金融模式二 —— 搭建互联网汽车金融平台
汽车电商没走顺,但是汽车金融是挣钱的,所以很多互联网公司还在探索互联网汽车金融的模式,尝试直接搭建互联网汽车金融平台。
互联网汽车金融模式畅想
最理想的模式是等汽车电商真正发展起来后,用户线上购车时直接做审批,后续用户在平台上还月供,和用白条买个手机一样。但看汽车电商的发展现状,这条路很漫长。
如果不依赖于汽车电商建立互联网汽车金融模式,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能否解决以下问题是关键:
1、我能不能贷款(理论上,任何人都应该能贷到款,风险高可以匹配利率高的产品)
2、在我能做的贷款产品之中找一个适合我的并且利率公允的产品(不一定是最便宜的)
3、整个过程很方便,包括线上和线下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互联网汽车金融模式需要有以下要点:
1、首先应该是一个平台
汽车金融领域几万亿的市场,线上就算未来几千亿,哪家都没有这样的资金量来满足需求。
另外,如果不是平台没有足够丰富的产品的话,就解决不了问题1,也没法去给各层级的用户匹配适合的利率公允的产品,所以也解决不了问题2。优信就面临这个问题。
2、以授信为目的,而不是收集销售线索为导向
这个模式既然不依赖汽车电商,用户还得在线下买车,就避免不了很多用户只是在初级意向之中,如果以收集销售线索为导向,无疑会产生很多无效的线索浪费跟进的人力物力。
举个例子,一个在驾考期间的用户,如果在线上提交线索,线下服务人员跟进的时候短期肯定是无效、浪费人力的,如果只是给他授信的话,也可以提前锁定一个潜在用户。当然,这个审批授信过程必须在线上完成,这对大数据评分系统和直连央行征信系统都有较高要求。
3、审批授信以用户为中心,弱化车型车款的因素
现在一般汽车金融机构做审批的时候,都是人+车,不仅需要人的信息,还是需要知道确切的车型车款和车价。
如果换一个同等价格的其他车型车款,需要重新走审批流程,用户体验差。以用户为中心的授信就相当于是汽车领域的信用卡,只要不超过相关额度和一定期限,随便买什么车。
正如优信,只要通过了他的付一半审批,在50天的期限内,都可以用于购买任何支持付一半的车源。这给平台的汽车金融风控模型提出了挑战。
4、平台需要输出风控能力,需要给第三方金融产品某种程度的担保兜底功能
实际上现有的很多的汽车金融机构的审批还是传统的人+车的方式,如果要把这类第三方金融产品纳入到平台来,势必要输出平台统一的风控能力,并且给第三方金融产品提供某种程度的担保兜底功能,否则会遇到上面说的阿里车秒贷的问题。
5、做风险定价,针对不同资质的用户匹配利率公允的产品
互联网是为了消除信息不对称,如果利用用户不够专业、信息不对称而匹配给用户贵的产品或者对平台有利的产品,迟早是杀鸡取卵,得不偿失的,魏则西就是个例子。比如有厂商贴息的产品,即使在线上给用户匹配了无贴息的产品,线下也很容易被飞单。
高风险高溢价,普通用户能接受这样的道理。比如美国的P2P Lending Club会把借款进行从A到G的风险评级,A的风险最小,利率也最低,G的风险最高,利率也最高。
6、加强线下的把控能力
用户在线上匹配了合适的利率公允的产品、并获得授信后,可以分配给用户一对一的平台金融顾问。一方面建立联系答疑解惑,另一方面在用户决定购车的时候,可以跟进介入整个交易过程,增加用户体验的同时避免飞单。
另外,和线下的4S店或者SP进行合作,把平台做成给合作方用的SaaS系统,一方面让线下渠道的用户也可以匹配产品做在线审批(类似于美国的Dealertrack,帮4S店对接各种金融产品),另外一方面对接线上渠道已经获得授信的用户。
7、贷后管理放在线上来做
未来每个月的还款,鼓励用户在线上完成,提高了平台的黏性,也方便了用户。
畅想一下用户的使用场景,在线上匹配了合适的金融产品、获得了授信,可以随时和平台的金融顾问交流,确定要买车的时候走进4S店,店里面有合作方拿着对应的SaaS系统进行授信的确认,支付首付款后便可进行提车流程。
虽然比较理想,但现实中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如何做用户的风险评级、风险定价,如何调整优化传统汽车金融风控模型,如何吸引更多的第三方金融产品入驻,如何和线下落地方进行深度合作和合理的利益分配等。
路漫漫,互联网汽车金融才刚刚起航。
⑺ 美国的借贷消费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美国消费金融产业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伴随着战后人口膨胀、消费内观念转变、居容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科技创新进步以及法律监管和配套措施的成熟,美国消费金融实现了极为高速的发展,持续推动经济实现稳步增长。2015 年底,全美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已达到 12.22 万亿美元。而 1950 年,这一数值仅为 250 亿美元。 在过去几十年期间, 美国消费金融发展主要是受益于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增长, 以及消费金融领域不断的创新这两方面。
⑻ 消费金融最早是以怎样的形式出现的
10月9日,建设一行推出汽车消费金融业务,这一次的汽车消费金融,强调服务于终极客户,通过金融刺激个人汽车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群体,进而推动汽车生产。这一次的消费金融从10月9日开始,到10月20日结束,在10天左右的时间内,上海、长春、武汉三个城市已经形成3000万元的汽车消费额度。其他一行如商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也相继推出这项金融业务,对1998年中国汽车市场的繁荣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⑼ P2P投资理财对实体经济和消费金融都有什么影响
我们所指的消费金融,是指面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
消费金融,很早就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传统的信用卡支付到现如今的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白条、花呗,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大多数人都已经在接触或者在使用不同类型的消费金融产品。
而由于最近的市场需求旺盛,互联网企业纷纷涉足消费金融已成趋势,而大数据互联网投资理财的引入,进一步推动了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
进入2017年,关于经济频繁出现的几个关键词依然是:实体经济疲软不振、互联网泡沫、资本寒冬。
不管机构投资者还是散户,基本上大家都找不到好的投资渠道。机构在观望,个人也在观望。手里有钱不敢投,真正需要钱的企业又不知道从哪可以拿到钱。这个时候P2P投资理财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P2P投资理财将成为重要纽带,不管是实体经济还是消费金融,不管是小额投资还是大的交易项目,P2P理财都将占到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