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互联网金融平台与银行相比有什么优势
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有:
第一个优势是交易成本低。商业银行目前也在大力发展网上银行,办理一笔同样的业务,网上银行只有实体网点成本的十分之一,网上银行对实体网店的替代使得运营成本大幅降低。金融业的本质是服务业,在市场经济中,服务业发展的规律就是不断向交易成本降低的方向发展。前两年大家都说银行业暴利,银行业暴利意味什么?意味着银行业给客户提供的服务成本高。客户的成本就是金融服务机构的收入。从市场竞争的规律来看,未来的发展肯定要往交易更低的方向走,而互联网金融就代表了这种趋势。
第二个优势是客户服务口径扩大,解决了长尾客户的问题。劳动法和办业务客户群的双重要求使传统银行有营业时间的限制,客户去银行的时间呈现正态分布,哪段时间客户集中度最高,银行就选择这段时间营业,但是有部分客户却有不同的偏好或者临时需求,这类处于正态分布两边的客户就享受不了银行网点服务。而互联网金融打破了很多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为消费者大幅度节约时间成本,可以满足一直被忽视的“长尾”群体的金融需求,大大提高客户覆盖率。
第三个优势是应用大数据,在解决银行传统的风险管理上有其内在优势。银行是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所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筛选客户进行风险管理的能力。互联网金融强大的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行为跟踪能力能够逾越一般财务报表,有效地调查、监督客户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有效地甄别异常状况,这在技术上解决了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难题。互联网金融基于互联网数据挖掘技术不断创新征信手段,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更重要的是能有效控制金融风险。
以上就“互联网金融与银行相比较,有哪些优势?”的具体介绍。互联网金融的客户以小微企业为主,覆盖了部分传统金融业的金融服务盲区,有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2. 银行不得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吸收存款,这对银行业务的发展有影响吗
银行不得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吸收存款,这对银行业务的发展的影响如下:
第一:小型银行的生存空间更小其实一般大型的银行或者国家银行是不愿意跟互联网平台合作的,因为互联网平台是没有保障的。而且这些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出现,本来就是在跟银行抢生意,两者之间是存在竞争关系的。如果互联网平台无法跟银行合作继续吸纳存款,对于大型银行来讲其实是一个好消息,只不过依赖于互联网平台才可以吸收存款的小型银行就很惨了,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了。
很多选择互联网平台的存款产品的用户,是在信赖平台的基础上,再看重了高利息。但是一旦没有了平台的支持,这些投机者就会更加保守了。会选择更加安全和保险的方式,所以大型银行也就迎来了机会,这些用户很可能会重新回到线下,将自己的存款再次存到大型银行之中。
3. 为什么现在互联网金融要和银行合作
方便国家监管,本来钱就是要从银行卡里出来的,以前是买入端口,间接合作,以客户为中心,现在是直接合作,才会有活路,不然人家封杀你,钱也没办法从银行卡里扣除来
4. 互联网金融巨头和银行合作靠谱吗
和银行合作是合规的要求,不是平台靠谱的硬性指标,关键在资产端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属于良性,借款人还款有保障
5. 有哪些互联网金融平台是与大型银行合作提供资金保障的
是的,都是来自银行、信托、会计事务所等的资深人士。
6. 银行与互联网金融该如何整合
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
趋势一:进军直销银行。
趋势二:搭建电商平台。
趋势三:网上银行转型。
趋势四:开发基于社交平台的金融服务。
趋势五:大力拓展移动金融。
趋势六:开发线上供应链金融。
趋势七:实体网点智能化升级。
趋势八:线下业务线上化。
7. p2p和银行合作,对银行的好处
p2p和银行合作是一桩优势互补的“联姻”。
银行参与P2P网贷业务,以其在专业领域、征信系统、客户资源和数据储备的巨大优势,可弥补和强化P2P行业在这些业务流程以及风险管控上的缺陷,有效提高P2P平台的安全性,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而银行本身更可以调整业务结构,在新环境下通过真正的金融创新获得中间业务费用收入、客户资金沉淀、新客户及数据资源,从而扩大银行的规模效应。
具体来说,在这些合作中银行可预期的收益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资金收入,包括服务收费、托管费以及转账、取现的手续费。
二是客户资金及资源,包含在项目成立前的资金募集和到账后的清算过程中获得的资金沉淀,由P2P信贷平台带来的大量利于银行进行市场细分设计、深入挖掘客户需求及培养新客户群体的金融数据积累,以及由平台给银行带来的开卡量、资金流动和用户日常使用的活期存款等潜在资源。
三是贷前审查标准化的探索,银行可利用其在信贷审查方面的优势,从低效率高成本的传统方式转变为高效率低成本的互联网方式,进一步探索P2P平台的细分领域,开发出模式化、标准化产品,形成新的P2P信贷体系,从而实现真正的互联网金融创新。
对于投资者来说,银行与P2P“联姻”自然也存在着诸多利好。一旦P2P的资金进入到银行监管行列,挪用资金的空子就很难钻了,投资者的资金就更安全了;资金流动性一直是P2P平台比较让人伤脑筋的环节,投资人经常能遇到很多平台提现一次要隔3到5天,而银行强大的支付清算系统以及专业的流动性管理制度就能在这个时候解决难题;另外,银行可以在服务的过程中给P2P平台带来成熟的风控理念,使得平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投资人来说也是极大的利好。
然而,P2P模式在业务经营层面的诸多风险点也需要引起银行的重视,如互联网之下的数据信息安全和网络支付安全问题;由于平台在前期尽职调查不完善带来的违约风险;P2P业务流程设计不合理或者执行不严、系统不完善、员工违法等问题带来的操作风险;平台为追求短期做大交易量采取拆标等方式进行期限错配带来的兑付风险等。银行需通过相应制度来规避上述风险。
8. 互联网金融与银行的关系
首先,互联网金融的盛宴少不了银行的参与。互联网金融最核心的缺失是什么,自然是风控能力,从这一点上,银行的参与等于是“品质的保障”。从中信银行监督托管余额宝也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其实非常需要银行“兜底”,这种兜底显然不是刚性兑付,而是对于资金安全附加承诺和保障。
其次,银行也在借助互联网实现创新和与转型,不同银行的路径选择也十分不同,有两分钟就可以完成审批的POS网贷,有肩负重任的电商新平台,有被称为银行版的“P2P”业务模式,还有整合线上与线下资源的直销平台。这些探索多数还未见效果,但是银行的创新态度却十分鲜明。
第三,早在余额宝等各类互联网金融“宝宝”横空出世之前,银行就已经开始大量发行中短期理财产品,并为利率市场化热身。也就是说,最开始决定“消灭”活期存款的恰恰是银行本身,互联网金融仅仅是加快了进程、放大了规模,而且从目前来看这部分资金还是回流到了银行体系(当然是以成本更高但银行尚能承受的方式回流),互联网金融与银行并不仅仅是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