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有什么好处
1.在世界经济中有话语权,
2.香港,新加坡是冒险投资家的乐园,经济发达成熟,法律基础好,投资环境宽松.就像过去的老上海.
㈡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义
先花钱,后挣钱。
㈢ 上海2020年是否要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地概念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是啊 在延安西路建580米 金融中心
㈣ 上海为什么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具有辐射周抄边地区的巨大潜袭力 上海作为历来的内外经济接轨的重要枢纽,其周边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流域经济,它不仅是太湖流域经济,而且是长江流域经济。现代交通的发展,使它既可以辐射到周边的苏州、无锡、常州等长三角地区,也可以一直延伸到中西部的武汉和重庆等地区,把大半个中国带动起来。因此,经过上海为中国发展提供的资本,要比经过中国其他城市的都多。在服务于全国经济特别是长三角及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积极促进作用。从国外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过程看,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大都先是该国的国内金融中心,然后再进一步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现已是境内最大的金融城市,是内地当之无愧的金融中心。
㈤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有哪些
上海市地处东经120度51分至122度12分,北纬30度40分至31度53分之间,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钱塘江入海汇合处。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和浙江两省。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为海拔4米左右。陆地地势总趋势是由东向西低微倾斜。以西部淀山湖一带的淀泖洼地为最低,海拔仅2米~3米;在泗泾、亭林、金卫一线以东的黄浦江两岸地区,为碟缘高地,海拔4米左右;浦东钦公塘以东地区为滨海平原,海拔4米~5米。西部有天马山、薛山、凤凰山等残丘,佘山为上海陆上最高点,海拔高度99米,立有石碑"佘山之巅"。海域上有大金山、小金山、浮山(乌龟山)、佘山等岩岛。大金山海拔高度103.4米,为上海境内最高点。全市总面积6340.5平方公里,东西最大距离约100公里,南北最大距离约120公里。陆海岸线长约172公里。在上海北面的长江入海处,有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3个岛屿。崇明岛为中国第三大岛,由长江挟带下来的泥沙冲积而成,面积为1041.21平方公里,海拔3.5米~4.5米。长兴岛面积88.54平方公里,横沙岛面积55.74平方公里。
气候
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极端最高气温40.2℃,极端最低气温-12.1℃ 。本市春秋较短,冬夏较长。2006年平均气温18.4℃,日照1638.2小时,降水量1042.6毫米。全年70%左右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
面积
1949年,上海的土地面积仅为636平方公里。1958年,江苏省的嘉定、宝山、上海、松江、金山、川沙、南汇、奉贤、青浦、崇明10个县划归上海,使上海市的辖区范围扩大到5910平方公里,几乎是1949年的10倍。2006年末,上海全市土地面积6340.5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0.06%,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100公里。境内辖有崇明、长兴、横沙3个岛屿,其中崇明岛面积1041.21平方公里,是我国的第三大岛。
水文
上海地区河湖众多,水网密布,境内水域面积697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市总面积的11%。上海河网大多属黄浦江水系,主要有黄浦江及其支流苏州河、川扬河、淀浦河等。黄浦江源自太湖,全长113公里,流经市区,江道宽度300-770米,平均360米,终年不冻,是上海的水上交通要道。苏州河上海境内段长54公里,河道平均宽度45米。上海的最大湖泊为淀山湖,面积为62平方公里。
地势
上海境内除西南部有少数丘陵山脉外,为坦荡低平的平原,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高度4米左右。陆地地势总体呈现由东向西低微倾斜。大金山为上海境内最高点,海拔高度103.4米。
㈥ 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为什么选择上海
首先地理位置优越,临近大海,交通便利,其次,有深厚的经济基础。
㈦ 构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义
吸引外资的进入,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是有利的。
㈧ 为什么要建造上海中心
上海中心大厦,是上海市计划中的综合物业发展计划, 上海中心将建设一座版超高层权地标式摩天大楼,建成后将可取代附近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成为上海第一高楼。按照发展计划,该项目位于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加快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建设,优化完善地区功能布局,推进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拟在浦东新区东泰路以西、花园石桥路以南、银城路以东、陆家嘴环路以北的陆家嘴中心区Z3-2地块,建设集办公、酒店、商业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厦“上海中心”。项目建成后,将与金贸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形成国际顶级的办公商务中心。
㈨ 为什么上海发展那么好经济条件在国内那么优越却没有成为世界级的国际金融中心
最近的电视新闻又在说上海要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又给大家描绘一幅壮丽的图画,使很多上海人心潮澎,又激动了好一阵子。记得从92年就开始说要建国际金融中心,那时说法是一个龙头三个中心了,仿佛要快17年了,当时说在2010年要初步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差距越来越大,东亚的首尔也提出建立东北亚金融中心、还有中东的迪拜、印度的孟买,上海除了高楼多一些外,却发现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不知道领导们是如何思考的,为啥进度如此慢?宣布了一次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过了10多年后再宣布一次,本身就是一个笑话,难道到2020年再宣布一次争取到2050年将上海建设成国际金融中心?
为啥与主观愿望有如此大的距离?请问目前中国的金融中心到底在那里,在上海吗?不是,是在北京,北京才是实质上的金融中心,金融中心不是看证券公司的店面数有多少,银行的营业网点有多少,存款有多少、贷款有多少,而是要谈这个金融中心的辐射范围有多大,国际金融中心就是辐射整个地球,要看这个中心的一举一动有多大的影响。可以说目前的上海金融辐射范围半径还没有到南昌的距离,除了上证指数外也没有啥可以辐射的,我们看到中国的很多金融信息来自北京、很多金融决策来自北京,北京的一个声音影响着全中国,而上海与南京、杭州一样仅仅是一个决策的执行者,上海仅仅在金融数量的指标上比其他地区指标数好看一些罢了,比如外资银行的数量多一些,证券市场的规模大一些,但外管局、证监会、保监会、央行、四大国有银行及其他商业银行无一例外的扎堆北京。上海的总部只有可怜的交行与证交所、外汇交易中心,剩下的就是区域性的浦发银行。这样尴尬的局面还在说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还说是国家战略、国家支持,各大总行都不支持上海,而情愿留在北京,上海只是中国大陆区域性的金融中心,还在高调宣布要建立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在国际金融上有话语权吗?没有,这个真的没有!再看世界头号金融中心有多少银行总部?有比较才知道是差距。
有的人老是说上世纪30年代上海曾经是国际金融中心,没有错,但30年代的金融中心是宣布出来的吗?30年代的上海金融中心绝不可能在上海再现了,不要忘记那时的首都在南京,南京仅仅是个政治首都,而当时的四大家族所掌控的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农民银行的总行无一例外的都在上海,就是宋子文和孔祥熙也在上海住,并不在南京住,上海还有非常多的民营银行的总行如盐业银行、金城银行等等,还有很多的保险机构的总部、那时的友邦保险的总部不在美国,而在上海,那时的上海首先是个国内的金融中心,才当之无愧的成为远东最大的金融中心,是水到渠成的事。
金融中心不是宣布出来的,宣布出来的肯定不是金融中心。
目前所谓的国家支持,仅仅是小打小闹的来几个不痛不痒的所谓政策,根本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治标不治本,金融中心还是画饼充饥或空中楼阁。国际金融中心不是口号喊出来的,楼建的再高有啥用,上海真正建立起国际上所承认的国际金融中心,起码等到央行总部及工商、农业、建设、中国银行搬迁到上海、外汇管理局、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等一大批中国金融机构的总部搬迁到上海以后要谈的事,他们的到来才能说明上海有金融的聚焦功能,才能汇聚成一个中心,要等到许多的金融政策的颁布与制定在上海发出声音的时候,要等到全国的主要经济报刊与电台追踪报道上海所产生的经济信息的时候,那时也仅仅是国际金融中心的起点,而不是建成,他还需要发展,因为仅仅是国内的金融中心,离国际的金融中心还很远,单单制度建设就够审批一阵子了,其他再高调宣布多少年建成国际金融中心都是黄粱一梦。
请问中央会同意将这些决策制定者的总部搬迁到上海吗?假如就总部搬迁都下不了决心还算是支持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吗?上海人说要建立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才不会急了,我们自己却在安慰香港,认为香港很急,面临上海的竞争,需要香港自己要进步,真是笑话,为什么,因为他们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他们知道中国的金融中心还是在北京不是上海,而北京的金融中心也是个政策性中国金融中心,大陆的金融中心被分散了,没有集中优势,就是深圳还是将招行、平安等牢牢抓在手里不放。上海利用外资建造环球金融中心已经受到外地网民的一片反对声,认为上海的发展是吸了全国的血,上海进行世博建设,也同样是一片反对声,认为上海是利用中央政策在搞建设,是利用全国的力量在做上海文章,请来看看中央宣布上海建金融中心上海之外的网友反应就知道了,上海还能要求北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