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学业 > 互联网金融领域消费者的特点

互联网金融领域消费者的特点

发布时间:2021-01-03 13:11:48

❶ 建立互联网金融的诚信机制,最关键的因素有哪些

  1. 完善自身守信制度

  2. 健全信用风险管理的制度

  3. 要学会应用外部的信用管理技术,做好信用管控。

❷ 请问互联网行业的运营中,经常说的"C端","B端"是什么意思C代表什么,B又代表什么

C有释义为:Consumer、Client;如取“Consumer”,意为消费者、个人用户或终端用户,使用的是客户端。例如:网易新闻、网易云音乐等等。

B释义为:Business;通常为企业或商家为工作或商业目的而使用的系统型软件、工具或平台。例如:网易云、网易有数或企业内部的ERP系统等等。

C端&B端产品的本质及特性:

(2)互联网金融领域消费者的特点扩展阅读:

C端产品的本质基本都是一个核心功能,例如:音乐类app的核心功能就是听音乐;阅读类app的核心功能就是阅读;游戏类app的核心功能就是游戏。

C端产品的特性可以总结为一个词——“分享”例如“评论”、“打赏”其实都基于“分享”,即让他人听见“我”的声音,看见“我”的想法。

B端产品的本质则是满足用户的工作需要,而工作需要从来不是单一的功能就可以满足的,其必然包括多项功能的复合及嵌套应用支持。

B端产品的特性也非常明确——即“协同工作”。在处于信息时代的现代公司或企业中,几乎已没有可以单独完成而不需要协同合作的工作。

❸ 什么是互联网金融场景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已经从早期金融产品的搬运工发展到为客户进行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并步入“场景化”金融时代。
这种“场景化”趋势表现在:一方面客户在支付、消费、水电煤缴费等生活、消费场景中,金融服务悄无声息地融入了每个人的生活;另一方面,以往理财服务一般要通过银行、金融公司进行购买,而今诸多金融理财服务主动“上门”,通过搭建各类场景,潜入人们的生活。即便是相同的金融产品,也可通过不同的场景走进用户生活。

在松果互联网金融目前的案例中,有一个合作方是长沙地铁,其上线了名为 “盘缠” 的手机 app,让乘客通过近场支付刷手机进站,同时将乘客的预存款对接了货币基金,相当于地铁公司让出这部分沉淀资金,由用户自己拿去获取收益。

以前地铁卡是非实名的,通过这种方式,就能了解乘客的许多信息,便于把衍生业务做起来,比如地铁周边的商圈都可以用 “盘缠” 来支付。在这种合作中,就是地铁公司提供场景,松果来提供接口。

只要有场景,松果都可以帮助其对接金融机构,在完成用户界面的封装后,很快就能实现流量变现。”

❹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优势有哪些

答:
1、政策方面
众所周知,我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之中正式提出发展消费金融,中国人民银行在1998年和1999年相继放开了个人住房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的政策,以促进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机构开展消费金融业务。这也是发展消费金融对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结构合理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在全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消费金融成为热点词汇。据了解,2016年3月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印发 《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政策利好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2、技术优势
互联网消费金融与传统消费金融的不同之处在于互联网消费金融利用了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打造“线上互联网+线下实体”的运行模式。从事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机构在资金来源上有一定的优势,通过探索信用消费+场景布局,进而打造成一个全新的“互联网+”的样本,通过场景的建立,增强客户粘性,不断扩张消费金融市场,实现盈利。随着云计算的普及,大数据挖掘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精确的进行市场细分、选定目标客户、评估客户信用等级,从而降低资金配置风险,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3、市场需求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消费需求也更加旺盛,8090后超前消费意识逐渐增强,接受新型金融产品的能力较强,因此使用消费信贷手段来缓解预算不足的观念逐渐深入,因此,在居民消费观念日益成熟的背景下,发展消费金融已经具备相应的社会基础。而作为解决资金问题之一的消费金融系统必将迎来发展商机,像迪蒙自主研发的消费金融系统是一款集消费贷款、消费分期为一体的业务管理系统,有效帮助企业迅速开拓消费市场,推动消费金融业务发展,实现业务模式的“互联网+”转型。系统通过规则引擎、工作流引擎、自动征信、商家加盟的方式,实现借款业务的快速审批、智能风控、借款流程自定义等功能,满足消费金融公司快速、高效、便捷的借款业务需求。

❺ 面对银行种类繁多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消费者要如何才能做到擦亮

还是要多看多了解收益的多少,了解是什么种类的理财。

❻ 消费金融公司有前景吗

随着网络购物场景的发展,消费金融开始涉足电商领域,针对消费者最关注的价格因素,推出分期付款、30天无责免息等产品,分散消费者的购物压力,刺激消费增长,尤其是中高端消费的增长。消费金融除降低消费者购物压力刺激消费以外,还可以帮助电商企业及商家进行商品营销。通过优惠的支付条件吸引用户,实现用户引流和商品导购。例如根据电商平台的行业及人群特征,推出特定的营销活动,用户通过参与活动或者获得价格优惠,或者获得电商平台及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消费积分。这种营销活动在引流、导购的同时,还可以增强用户粘性。
互联网消费金融在电商领域的应用,目前处于信用累积的过程,未来实现数据沉淀之后,基于个人账户的信用数据提供更多产品以外的增值服务,将成为其发展的一大趋势。
中国消费信贷市场规模
前瞻产业研究院显示,2015年中国人民币信贷余额达到93.6万亿,同比增长14.9%;同期消费信贷余额达到19.0万亿,同比增长23.3%。近年消费信贷余额增速显著高于人民币信贷余额增速。预计2019年消费信贷余额将占人民币信贷余额总额的四分之一,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在消费信贷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也将迎来快速增长。
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
2013年至2014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陆续有电子商务企业、在线支付企业以及P2P信贷企业加入,同时,传统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在抓紧在互联网领域的尝试。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消费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指出,2013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达到60亿元;伴随着京东与天猫等进入市场,2014年交易规模突破183.2亿元,增速超过200%;2015年整体市场则突破了千亿。预计未来几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19年达到3.398万亿元的水平。
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原因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保持快速增长的原因在于,参与主体从原有的P2P为主导的消费金融市场,拓展到目前以电商生态为基础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参与主体的数量和类型较2013年有明显突破;
其次,以网络购物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市场持续高速增长,用户消费需求和能力进一步提升,消费渠道进一步拓宽;最后,互联网金融在2013年开始进入真正的爆发期,2014年则延续了2013年的强势表现,在理财、投资以及信贷领域均有突破。
实际上,自2014年开始,电商生态的消费贷款在互联网整体消费贷款的比例开始迅速攀升,艾瑞咨询预计,在2016年该项业务将成为互联网消费金融中最主要的商业模式。
技术创新,互联网释放消费金融需求
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对用户行为习惯造成了颠覆性的变革,大数据技术解决了消费金融领域风控的效率瓶颈。同时,随着
2015年央行向8家私营机构发放个人征信业务试点许可,个人信用评价体系不断完善。通过分析消费者在互联网上留下的浏览、购物、社交等多维度数据,可以更好地覆盖以往央行征信体系覆盖不到的长尾人群。近年来,互联网消费金融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0%以上,在个人征信业务许可的当年更实现了546%的增长。
另外,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也使得消费金融摆脱了固定场所的限制,移动端成为消费金融的重要阵地,2017年移动消费金融用户渗透率达到了15.9%
消费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强
对消费金融的支持力度正在加大。从对金融机构的定向业务支持转而对整个消费金融行业的全面支持。银监会放开了消费金融公司审批的地域限制和数量限制,成熟一家,审批一家,积极推动消费金融公司设立的常态化。
消费场景日益丰富,互联网渠道直接触达客户
首先,电商改变了大众的购物习惯,消费渠道的便利性激发了小额高频的购物需求。其次,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将互联网的流量竞争从线上延伸到了线下,线下的消费场景包括3C产品、电动车、医美、租房、培训教育、旅游等。
随着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快速发展,监管政策将逐步出台,行业将迎来整改。监管政策的不断深化加强,互联网消费金融将会两级分化,不合规的平台将会逐步的退出市场,合法合规的平台将会以金融科技促进机构自身的发展,加强风控和定价能力为核心竞争力。未来,在场景、数据和风控基础上持有牌照的消费金融公司会促进消费金融市场的快速增长,给用户带来美好的消费体验,给社会创造无限的价值。

❼ 翻译下面一段话,最好用专业术语,不要软件翻译的,谢谢。

Today we are living in an era of finance. Financing is everywhere and has formed a huge system. As the traditional financial system has matured, a new financial instry - Internet finance, as a combination of the Internet and finance, is rapidly developing.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many incidents regarding the incroachment of the Internet financial consumers' rights and interests have been exposed, which makes the Internet financial consumer rights protection issues quickly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financial sector. Series of issues arise mainly e to the fact that there exist a lot of problems in the financial consumer protection both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manifested as the lag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ound legal system and regulatory system. Considering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ternet finance, e to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financing system, the issue regarding the rights protection of Internet financial consumers is particularly prominent. Therefore, to step up the perfection of financial consumer rights protection system in such an Internet financial background has becom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We need to analyze the status quo of financial consumer protection on the basis of in-depth analysis of Internet financial consumer rights protection issues, combined with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et finance itself, and then give a well-rounded proposal.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orms and problems of Internet financial consumers 'rights and interests,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of Internet financial consumers' rights and interests caused by the lack of sound legal system and supervision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finance. We also aim to find solutions and povide some advice. In recent years, the interests of Internet consumers in China have indeed recei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ut better solu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 have not been found yet. Therefore, the protection of Internet financial consumers' lega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field of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hich is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has som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❽ 我国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的

随着网络购物场景的发展,消费金融开始涉足电商领域,针对消费者最关注的价格因素,推出分期付款、30天无责免息等产品,分散消费者的购物压力,刺激消费增长,尤其是中高端消费的增长。消费金融除降低消费者购物压力刺激消费以外,还可以帮助电商企业及商家进行商品营销。通过优惠的支付条件吸引用户,实现用户引流和商品导购。例如根据电商平台的行业及人群特征,推出特定的营销活动,用户通过参与活动或者获得价格优惠,或者获得电商平台及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消费积分。这种营销活动在引流、导购的同时,还可以增强用户粘性。
互联网消费金融在电商领域的应用,目前处于信用累积的过程,未来实现数据沉淀之后,基于个人账户的信用数据提供更多产品以外的增值服务,将成为其发展的一大趋势。
中国消费信贷市场规模
前瞻产业研究院显示,2015年中国人民币信贷余额达到93.6万亿,同比增长14.9%;同期消费信贷余额达到19.0万亿,同比增长23.3%。近年消费信贷余额增速显著高于人民币信贷余额增速。预计2019年消费信贷余额将占人民币信贷余额总额的四分之一,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在消费信贷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也将迎来快速增长。
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
2013年至2014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陆续有电子商务企业、在线支付企业以及P2P信贷企业加入,同时,传统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在抓紧在互联网领域的尝试。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消费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指出,2013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达到60亿元;伴随着京东与天猫等进入市场,2014年交易规模突破183.2亿元,增速超过200%;2015年整体市场则突破了千亿。预计未来几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19年达到3.398万亿元的水平。
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
2013年至2014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陆续有电子商务企业、在线支付企业以及P2P信贷企业加入,同时,传统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在抓紧在互联网领域的尝试。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消费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指出,2013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达到60亿元;伴随着京东与天猫等进入市场,2014年交易规模突破183.2亿元,增速超过200%;2015年整体市场则突破了千亿。预计未来几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19年达到3.398万亿元的水平。
消费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强
对消费金融的支持力度正在加大。从对金融机构的定向业务支持转而对整个消费金融行业的全面支持。银监会放开了消费金融公司审批的地域限制和数量限制,成熟一家,审批一家,积极推动消费金融公司设立的常态化。
消费场景日益丰富,互联网渠道直接触达客户
首先,电商改变了大众的购物习惯,消费渠道的便利性激发了小额高频的购物需求。其次,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将互联网的流量竞争从线上延伸到了线下,线下的消费场景包括3C产品、电动车、医美、租房、培训教育、旅游等。
随着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快速发展,监管政策将逐步出台,行业将迎来整改。监管政策的不断深化加强,互联网消费金融将会两级分化,不合规的平台将会逐步的退出市场,合法合规的平台将会以金融科技促进机构自身的发展,加强风控和定价能力为核心竞争力。未来,在场景、数据和风控基础上持有牌照的消费金融公司会促进消费金融市场的快速增长,给用户带来美好的消费体验,给社会创造无限的价值。

❾ 互联网金融监管应遵循哪些原则

一是互联网金融创新必须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合理把握创新的界限和力度。

包括互联网金融在内的金融创新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和效率、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目的,不能脱离金融监管、脱离服务实体经济抽象地谈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中的网络支付应始终坚持为电子商务发展服务和为社会提供小额、快捷、便民的小微支付服务的宗旨;P2P和众筹融资要坚持平台功能,不得变相搞资金池,不得以互联网金融名义进行非法吸收存款、非法集资、非法从事证券业务等非法金融活动。

二是互联网金融创新应服从宏观调控和金融稳定的总体要求。

包括互联网金融在内的一切金融创新,均应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有利于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央行对流动性的调控,避免因某种金融业务创新导致金融市场价格剧烈波动,增加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也不能因此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转化,进而降低银行体系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能力。

三是要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办各项业务,应有充分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揭示,任何机构不得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承诺收益,误导消费者。开办任何业务,均应对消费者权益保护作出详细的制度安排。

四是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竞争是保证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必然要求。在线上开展线下的金融业务,必须遵守线下现有的法律法规,必须遵守资本约束。不允许存在提前支取存款或提前终止服务而仍按原约定期限利率计息或收费标准收费等不合理的合同条款。任何竞争者均应遵守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要求,不得利用任何方式诋毁其他竞争方。

五是要处理好政府监管和自律管理的关系,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

抓紧推进“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成立,充分发挥协会的自律管理作用,推动形成统一的行业服务标准和规则,引导互联网金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大型机构在建立行业标准、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社会公众等方面,应起到排头兵和模范引领作用。

❿ 光大银行为什么要设计汽车金融产品

9成消费者偏好传统贷款渠道 银行融资受欢迎

随着提前消费观念逐渐流行,中国消费者已经开始接受贷款消费汽车,对于经济不宽松但每月小额还款能够保证的消费者,贷款购车能够减轻个人经济压力、盘活资金等。

网易汽车调查表明,在已经购车和未来计划购车的消费者中,选择贷款购车的比例为65.34%,选择全款购车的比例为14.41%,不确定摇摆人群占20.25%。不愿意贷款购车的消费者表示,主要原因包括贷款需要还利息(利息高),贷款手续繁琐,贷款方案不合适,申请贷款受限制,经济状况良好等等。

而在六成愿意贷款购车的消费者中,选择银行汽车贷款,信用卡分期购车,汽车金融公司贷款三大传统贷款方式约占91%,其中通过银行融资贷款更受消费者欢迎。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车贷方式有以下几种,其业务优劣势如下:


46%消费者愿意网申车贷 互联网汽车金融潜力大

众所周知,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是去中介化,即用最低的成本找到有需求的双方;而互联网金融则是绕过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解决资金需求问题。对于汽车金融这个传统行业来说,互联网金融势必为汽车金融带来挑战。

对于如何看待网上申请汽车贷款的问题,46%的消费者愿意接受网上申请,38.8%的消费者表示不确定。仅15.2%的消费者明确表示拒绝网申。

虽然潜力巨大,但调查也显示出互联网汽车金融产品还有不少问题。比如,近一半的消费者并不太了解互联网汽车金融产品,需要相关机构进行普及和推广;其次约四分之一消费者对互联网金融安全和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疑虑,需要寻找更好的模式保障消费者的资金安全;另外,作为新事物互联网金融产品还存在着产品仍不够有吸引力等问题,需要针对消费者不同的需求,丰富优化方案,降低利息和申请门槛。

互联网金融去中介化,点对点放贷,降低申请门槛,将使个人获得更多利益。因此,虽然传统汽车金融机构和线下渠道目前占据优势,但互联网汽车金融可满足部分对网络接受度高,申请资质较普通的客户,对传统汽车金融产品形成冲击。

总结:任何挑战都与机遇并存。对于汽车金融大领域而言,当购车贷款门槛变低、选择更多样化的时候,消费者购车意愿也会攀升,同时汽车金融业务的市场蛋糕也会做得更大。

阅读全文

与互联网金融领域消费者的特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