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学业 > 上海是中国重要的经济金融中心

上海是中国重要的经济金融中心

发布时间:2021-01-03 10:04:16

① 上海、北京、香港,哪个才会是中国未来的金融中心哪个城市未来的经济会更好

你的观点很对啊。。现在北京目标确定了,就是要高金融经济。。将医院,高校,工厂以及其他一些不重要的机关都外迁至河北了。所以来北京发展金融应该不会错。香港怎么说呢。说到底,不听话。。不是亲生的。。

② 上海为什么能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

中国众多的一线城市都比较有实力,上海为什么能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

首先,上海具有优越的地理条件。

第三,上海拥有规模庞大的金融机构

上海有数量众多的金融市场体系,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货币经纪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票据业务中心等等类型齐全的金融机构体系。上海是我国中外资金融机构的最大聚集地,已形成了多元化的国际金融机构体系。

上海不仅是大陆金融产品最丰富、最集中的地方,还汇聚了世界上主要金融市场种类。随着上海金融市场的规模日益扩大,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定地位。

③ 中国经济中心是

中国经济中心为上海。
上海(Shanghai),简称“沪”,有“东方巴黎”的美称,中国第一大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之一,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繁荣的国际大都市,拥有中国大陆首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作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地处长江入海口,东向东海,隔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共同构成以上海为龙头的中国最大,中央政府定位的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圈”,经济实力相当雄厚,是我国第一个跻身进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长三角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2020年上海将成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
《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昨天(29日)发布,国务院新闻办就此在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提出,到2020年,上海将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
经济中心(economic centre)是指在一定经济区域内自然形成的生产和交换比较集中,并对周围地区产生较强经济影响的地方。是一个特定区域范围内,在国民经济生活中居重要地位,并与其它城镇和广大农村经济联系密切、且能影响其经济发展的城市或镇。

④ 据说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很牛逼,是亚洲的金融中心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是仅次于东京的远东第二大城市。如果你需要更感性的说法,我可以告诉你,当时,好莱坞的大片,在美上市后三天之内就会出现在上海的各大影院,此其一。其二,改革开放到今天,你能学到和看到的几乎所有现代营销和广告手法在那时的上海都可以找到。尤为让我感佩的是,翻看当时民族企业的广告创意,你会发现,其实我们中国人对市场经济一点也不陌生,而且早在六十年前,就已经在激烈竞争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此外,当时上海的繁荣与租界有很大的关系,再次就不多作举例了,你可以搜索一下,从某个层面上说,租界的繁荣在上海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至于1楼那位说的上海那时的牛都是靠外国人,这是毫无依据可言的。楼主可以去上海图书馆或者上海档案馆查阅当时的一些史料就明白了。其实上海的租界与《南京条约》签订后的开埠是有直接联系的,而开埠所带来的结果就是租界和移民的繁荣,这些关系都是相辅相成的。
继续回1楼,香港如今的繁荣与上海有着非常大的关系。49年解放后,老蒋卷走中国百分之八十的硬通货。而从这时开始,上海人开始了移民香港的浪潮。第一任香港特别行政区首席执行官董建华、现任香港政务司司长唐英年、上海青帮掌门人杜月笙、著名女作家张爱玲、中信集团主席荣智健家族、娱乐圈教父邵逸夫、香港娱乐圈阿姐汪明荃、著名主持人沈殿霞等人均是上海发家后去香港发展的。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有“远东巴黎”的美誉,也因此经常被报刊杂志特别加上一个“大”字,即“大上海”来形容上海在当时国际舞台上的重要程度。听我外婆聊过一些往事,据说当年的香港仍处在发展低潮,许多香港有识之士都渴望有朝一日将香港打造成如上海一般繁华,故当地报纸也曾将香港形容为“小上海” 来勉励公众。
在这之后的另一波移民潮则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得益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国门打开的同时也让国人进一步领略到了香港高速发展的魅力所在,而上海则因受困于“文革”等客观因素,和香港的差距在六七十年代加速拉大,昔日有着“远东巴黎”美誉的“大上海”,在改革开放初期只能面对香港已如磐石般稳固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而望尘莫及。

再补充一篇转的文章,供各位参考:
中央政府于3月25日透过官方通讯社新华社对全世界宣布:当日召开的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会议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
距离北京对外正式宣布建设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决定后不到半个月时间,中央政府于4月8日授权新华社发文,宣布将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列为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城市。
香港现任行政长官曾荫权当晚即透过媒体为港人打气,称其相信中央政府另有打算,香港也会积极准备,希望成为内地以外首个配合以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的地区。曾特首的此番及时回应在香港市民看来意在向中央讨政策,力求保住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面对现实,如今的上海就金融中心地位而言依然无法同香港对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性相提并论,甚至还不如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被誉为“远东巴黎”的全盛时代,这其中有主观因素,比如近几年人才外流的严重性已经达到了几乎无可救药的地步。在上海着名的高等学府复旦大学内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最优秀的毕业生去了美国,第二等的去了香港,哪也去不了的留在大学读研,然后教书。
客观上来讲,中国央行和外汇监管部门对人民币兑换的严格管控也在很大程度上让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梦想更像是一句高喊的口号,至少目前看来没有太大实际用途,就连前些日子载我去中环开会的香港的士司机都知道,哪天人民币自由兑换,上海哪天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金融中心。
也正是基于这个最根本的判断,不少经济学家在获悉中国国务院有关2020年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决议通过之后纷纷兴奋地提出这样一个逆向思维的结论: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实现自由兑换,2020年之前有戏!

⑤ 上海和香港哪个才是中国第一,都号称金融中心

上海是大陆最重要的金融中心,2012 年上海金融业增加值为 2450 亿元,香港为 3193 亿港币,后者略高版。13 年上海为 2823 亿元,权香港为 3400 亿港币左右,按汇率折算,上海金融业增加值首次超过香港。但上海和香港的国际金融地位却是不可相互取代的。因为上海和香港代表了两种不同的金融模式、也面对了不同的金融受众。

首先,香港位于珠三角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拥有非常完备的金融离岸市场系统;再加上一国两制的政策使得香港的政治、金融环境都不同与上海。

上海位于长三角,是中国内地另一个金融高度发达的地方,上海拥有大量的金融受众和广阔的金融市场,这是香港所不能比的。

因此他们是不能相比的,因为上海永远不可能一国两制;而香港永远都不可能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失去金融离岸市场。

⑥ 哪座城市将成跟香港、上海之后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深圳将成为香港,上海之后的经济和金融中心,国家大力发展粤港澳经济圈就是这个目的。

⑦ 上海和北京到底谁是中国的金融中心

根据近期发布的《北京市“十三五”时期金融业发展规划》,北京要初步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
该规划称,“十三五”期末,北京作为集金融决策监管、资产管理、支付结算、信息交流、标准制定为一体的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地位要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
提起国际金融中心,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上海。
根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十三五”时期要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基本确立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地位等。
上海提出的人民币定价和清算中心,与北京将要打造的支付结算的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存在业务重叠的情况。
京沪均有国际金融中心定位,会不会有冲突?专家认为,可以差异化发展。

⑧ 为什么上海发展那么好经济条件在国内那么优越却没有成为世界级的国际金融中心

最近的电视新闻又在说上海要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又给大家描绘一幅壮丽的图画,使很多上海人心潮澎,又激动了好一阵子。记得从92年就开始说要建国际金融中心,那时说法是一个龙头三个中心了,仿佛要快17年了,当时说在2010年要初步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差距越来越大,东亚的首尔也提出建立东北亚金融中心、还有中东的迪拜、印度的孟买,上海除了高楼多一些外,却发现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不知道领导们是如何思考的,为啥进度如此慢?宣布了一次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过了10多年后再宣布一次,本身就是一个笑话,难道到2020年再宣布一次争取到2050年将上海建设成国际金融中心?
为啥与主观愿望有如此大的距离?请问目前中国的金融中心到底在那里,在上海吗?不是,是在北京,北京才是实质上的金融中心,金融中心不是看证券公司的店面数有多少,银行的营业网点有多少,存款有多少、贷款有多少,而是要谈这个金融中心的辐射范围有多大,国际金融中心就是辐射整个地球,要看这个中心的一举一动有多大的影响。可以说目前的上海金融辐射范围半径还没有到南昌的距离,除了上证指数外也没有啥可以辐射的,我们看到中国的很多金融信息来自北京、很多金融决策来自北京,北京的一个声音影响着全中国,而上海与南京、杭州一样仅仅是一个决策的执行者,上海仅仅在金融数量的指标上比其他地区指标数好看一些罢了,比如外资银行的数量多一些,证券市场的规模大一些,但外管局、证监会、保监会、央行、四大国有银行及其他商业银行无一例外的扎堆北京。上海的总部只有可怜的交行与证交所、外汇交易中心,剩下的就是区域性的浦发银行。这样尴尬的局面还在说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还说是国家战略、国家支持,各大总行都不支持上海,而情愿留在北京,上海只是中国大陆区域性的金融中心,还在高调宣布要建立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在国际金融上有话语权吗?没有,这个真的没有!再看世界头号金融中心有多少银行总部?有比较才知道是差距。
有的人老是说上世纪30年代上海曾经是国际金融中心,没有错,但30年代的金融中心是宣布出来的吗?30年代的上海金融中心绝不可能在上海再现了,不要忘记那时的首都在南京,南京仅仅是个政治首都,而当时的四大家族所掌控的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农民银行的总行无一例外的都在上海,就是宋子文和孔祥熙也在上海住,并不在南京住,上海还有非常多的民营银行的总行如盐业银行、金城银行等等,还有很多的保险机构的总部、那时的友邦保险的总部不在美国,而在上海,那时的上海首先是个国内的金融中心,才当之无愧的成为远东最大的金融中心,是水到渠成的事。
金融中心不是宣布出来的,宣布出来的肯定不是金融中心。
目前所谓的国家支持,仅仅是小打小闹的来几个不痛不痒的所谓政策,根本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治标不治本,金融中心还是画饼充饥或空中楼阁。国际金融中心不是口号喊出来的,楼建的再高有啥用,上海真正建立起国际上所承认的国际金融中心,起码等到央行总部及工商、农业、建设、中国银行搬迁到上海、外汇管理局、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等一大批中国金融机构的总部搬迁到上海以后要谈的事,他们的到来才能说明上海有金融的聚焦功能,才能汇聚成一个中心,要等到许多的金融政策的颁布与制定在上海发出声音的时候,要等到全国的主要经济报刊与电台追踪报道上海所产生的经济信息的时候,那时也仅仅是国际金融中心的起点,而不是建成,他还需要发展,因为仅仅是国内的金融中心,离国际的金融中心还很远,单单制度建设就够审批一阵子了,其他再高调宣布多少年建成国际金融中心都是黄粱一梦。
请问中央会同意将这些决策制定者的总部搬迁到上海吗?假如就总部搬迁都下不了决心还算是支持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吗?上海人说要建立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才不会急了,我们自己却在安慰香港,认为香港很急,面临上海的竞争,需要香港自己要进步,真是笑话,为什么,因为他们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他们知道中国的金融中心还是在北京不是上海,而北京的金融中心也是个政策性中国金融中心,大陆的金融中心被分散了,没有集中优势,就是深圳还是将招行、平安等牢牢抓在手里不放。上海利用外资建造环球金融中心已经受到外地网民的一片反对声,认为上海的发展是吸了全国的血,上海进行世博建设,也同样是一片反对声,认为上海是利用中央政策在搞建设,是利用全国的力量在做上海文章,请来看看中央宣布上海建金融中心上海之外的网友反应就知道了,上海还能要求北京什么

⑨ 上海为什么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具有辐射周抄边地区的巨大潜袭力 上海作为历来的内外经济接轨的重要枢纽,其周边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流域经济,它不仅是太湖流域经济,而且是长江流域经济。现代交通的发展,使它既可以辐射到周边的苏州、无锡、常州等长三角地区,也可以一直延伸到中西部的武汉和重庆等地区,把大半个中国带动起来。因此,经过上海为中国发展提供的资本,要比经过中国其他城市的都多。在服务于全国经济特别是长三角及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积极促进作用。从国外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过程看,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大都先是该国的国内金融中心,然后再进一步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现已是境内最大的金融城市,是内地当之无愧的金融中心。

⑩ 中国的金融中心在哪

目前,中国已经有三大国家级战略金融中心:上海陆家嘴、北京金融街、专重庆江北嘴。属

上海竞争优势更强。理由: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已经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作为跨世纪的战略目标,并有了良好的开端。上海在金融规模上具有优势,在金融环境、金融效率和金融国际化方面,与世界级金融中心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上海致力于2020年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阅读全文

与上海是中国重要的经济金融中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