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此次由新冠疫情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崩塌和经济衰退更深层次原因是( )和( )所决
世界经济相互依存度和经济贸易依存度高决定的,还有就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所导致的
❷ 用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新冠疫情
新冠疫情可能催生经济衰退、系统性风险上升、全球性供需结构失衡和产业链重构等重大变化,需要提前做好应对。
第一,新冠疫情将引发全球性经济衰退。新冠疫情的冲击成本巨大,直接造成经济活动停滞,4月份全球综合PMI为26.5%,显著回落,短期内或年度内的经济衰退确定无疑。
经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当前金融机构杠杆率不高,疫情对金融机构的冲击不会在当前显现,更可能会在2020年第四季度或明年出现。
一方面,只要短期疫情冲击消除,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不会有太大风险,并不会造成恶性经济衰退。另一方面,如果疫情持续蔓延,将导致逆全球化进程加速,贸易保护主义加深,全球化红利快速减退或消失,将对全球经济影响巨大,影响成本高昂。
目前来看,市场对这种情况的担忧日益浓重。一旦形成大批企业破产倒闭,即使金融机构现在杠杆率不高,但由于资产质量恶化,到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杠杆比率也会由相对的低变成绝对的高,金融机构将由风险容忍变为风险厌恶,风险偏好大幅降低,信用收缩会十分明显。
第二,新冠疫情有可能触发灰犀牛式的系统性风险。市场对新冠疫情是否会引发大衰退存在分歧,部分市场人士认为此次疫情将引发类似1929年的大衰退,只是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部分市场人士认为未必会引发大衰退,但是中期影响确实存在,不可低估。世界经济原本就处于下行周期,加上疫情的冲击,催化了灰犀牛生成条件,对系统性风险的催化作用显而易见。
新冠疫情影响对经济系统性建构的负面作用全面且深化。从需求端看,短期需求收缩,中期需求能否报复性反弹存疑,长期需求断崖式下跌几成定局。从
供给端看,短期不能复工复产,中期弹性震荡,长期供应链的置换转移、重新构建是大概率事件,在物流、要素成本、国际秩序、全球金融市场运行机制等方面都将产生深远影响。现在从分项研究来看,灰犀牛生成条件正在整体催化,形成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显著上升。
这次疫情对总供给和总需求两个方面都产生了冲击:总供给方面,企业不能正常开工;到可以开工时,需求端的冲击传导到了供给端,致使订单骤然消失;总需求方面,人的活动受到限制,相关经济活动停摆。
疫情冲击的影响,是经由对正常人活动限制这个基本特点产生的。活动限制,影响最大的是服务业。
这是因为,服务的生产和消费通常是同时发生的。这种不可分性要求服务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与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割开来。就像买了飞机票或健身卡的消费者,不能不上飞机,或不到健身房。如果限制上飞机、不能或不敢去健身房,那么,生产和消费就同时消失了。
服务业是最大的就业池。而且,大部分服务行业是劳动密集型的,是低收入和中低收入群体集中就业之所在。
服务业的员工收入,大多是绩效部分大于固定部分,这就意味着,不开工、开工了没有生意,或生意不好,员工就基本没有绩效收入,进而收入锐减,导致生活水平下降,甚至陷入生活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类归入服务业的小微企业受到较大冲击。它们是从事研发服务的新创企业(start-up)即0-1的企业。在创新驱动的背景下,它们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在正常情况下,它们通过接受多轮投资,研发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或新服务。
然而,疫情冲击导致融资越发艰难,获得项目机会更少,它们自身又基本不产生现金流,困境不难想见。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危机,人们习惯性地想到加大宏观经济政策力度,以期对冲急剧的经济下滑。然而,就像看病,你得对症下药。非经济因素导致内需和外需在短时间内都萎缩了。
我们现在并不能确定这个非经济因素的持续时间,尤其是当疫情全球蔓延以后,显然,应对总供给冲击或总需求冲击的宏观经济政策,不仅会造成政策无效,而且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经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人们对大规模刺激以及短期政策长期化可能造成的问题都不会太陌生。
❸ 新冠肺炎疫情在国际格局演化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新冠疫情的全球性爆发不仅对世界经济金融、政治体系和全球治理带来深刻的影响,也对国际传播格局造成巨大影响。
❹ 新冠疫情之下,汽车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下,各行各业开始恢复正常。虽然走出了疫情的阴影,但疫情所带来的经济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作为消费者,大家的收入减少了,也开始认识到存款的重要性。超前贷款消费和大件消费的意愿也都渐渐被打消,加之本身购车也并不是刚性需求,还不如存下一笔钱作为生存备用金。在需求减少之后,车企和经销商势必也会渐渐没落。上百个汽车工厂停工停产,而且一旦一部分工厂停产,就会影响到整个汽车全球供应链的平衡。而且湖北拥有多家整车企业,集中了东风汽车,东风本田,东风日产,东风标志雪铁龙,上汽通用等主流OEM的重要生产基地,同时聚集5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虽然相比起人员密集的餐饮业和娱乐业,汽车经销商并没有那么严重的受疫情影响。但经销商都是依附于车企的,车企如果不行了,唇亡齿寒。销量下降,毛利下降,但成本依然投入大,成为了经销商很大的压力。
从1月1日-5月12日期间,全国已有1345家汽车经销商登记注销,其中,近六成创立时间为3年以内。其实无论是车企还是经销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都至关重要。企业经营一定要稳住现金流,有足够的资金储备。当然,要想治本依然还是需要保持持续盈利的能力,
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汽车市场复苏迹象更加明显。整体的产销量逐渐提升,4月份中国汽车产销量均突破200万辆,全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10.4万辆和207万辆,分别同比增长2.3%和4.4%增长率由负转正。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❺ 新冠对世界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全球制造业格局将会发生变化。由于作为全球制造业核心区域的经济大国均已爆发疫情,停产、停工,各国为控制疫情扩散而封锁边境,导致经济活动趋于停止。而疫情结束后,重新恢复的全球经济有可能会在原有基础上重新洗牌,产业链和供应链都有可能由疫情所造成的影响而重新布局。
世界市场对中国制造业中心的依存度有可能进一步提升。由于中国最先控制住疫情,已进入快速恢复的阶段。而世界主要经济体基本上都处于产能不足的状态,因此对于中国制造的需求可能会快速上升,除了医疗用品、药品外,生活用品等其他日常消费品的需求也将大幅上升。
疫情让世界看清了世界经济对于中国的依赖性,此次疫情中,中国已对世界一百多个国家提供了人员、资金、物资援助,充分体现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有的担当。同时,也让世界看出了,在灾难面前,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犹如外强中干的纸老虎,关键时刻掉链子。尤其是美国在疫情期间,幸灾乐祸、落井下石的表现,也使其国际公信力大打折扣。
二、疫情促使一些国际争端和重大事件出现缓和。如中美蔓延争端和英国脱欧等目前都暂时搁置起来了。但另一方面,全球能源市场动荡对于地缘政治会带来不可忽视的风险。美国与伊朗仍处于战争状态,中东地缘政治风险将进一步加大。
三、疫情带来的世界格局的最大变化就是,美国因衰落国际地位会有所下降,但仍然是世界超级大国,而欧盟将会被边缘化,东亚崛起,世界经济中心将转移到亚洲。
当今世界格局为一超多强,一超就是指美国这个超级大国,而多强则是指中国、俄罗斯、日本、欧盟、印度等国际地缘政治中的强势力量。美国目前已成为新冠肺炎确诊者最多的国家,疫情对美国的打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美国经济的破坏作用,企业停工,失业率大幅上升;另一方面疫情对全球市场的冲击也必将影响到美国的霸主地位。
欧洲紧随其后成为疫情重灾区。俄罗斯由于经济滞后导致其经济实力与其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不匹配。日本的真实疫情可能比其所提供的数据要严重,而东京奥运会的推迟,除了直接的经济损失外还将极大挫伤日本民众对国家的信心。
印度在人均医疗资源方面不到我国的一半,一旦疫情扩散,其国力必将遭到重创。中国在疫情中已经对世界一百多个国家提供了援助,中国的行为可能为自己带来一定的地缘战略利益,同时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公信力则肯定会得到提高。
目前中、日、韩三国经济联系相互依存度日益提高,2019年,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三方一致决定要建立共同的东亚经济架构,从而加速东亚经济的发展。此计划如果能够实现,那么就将出现一个亚洲版的欧盟。疫情过后,世界经济的中心将转移至亚洲。
❻ 1.新冠肺炎疫情下,国际资本的流动会如何发生变化,将会对中国国际收支带来什么影响
打击整个地球的极坏五行阴阳风水的政治经济活动
❼ 新冠疫情在全球不断蔓延,会给国际石油市场带来哪些风险冲击
肺炎疫情横扫全球之时,导致人们的社会活动不断减少。石油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产原料和能源,自然受到影响,价格不断下跌。
新冠疫情在我国渐渐被控制住,但是却在全球迅速蔓延开来。至今,韩国、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等国家纷纷中招。一些欧洲国家也从傲慢的嘲笑,变成了惊慌的恐惧。这场疫情除了对人的生命产生影响之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其中就包括石油价格。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疫情现在在全球全面爆发,影响到的将不仅仅是用油大国,产油大国也必将受到影响。届时,产油国的产油数量就会减少,这将会直接反映在油价上,使得油价将会回到一个相对合理的高位处。
虽然石油价格下跌,对产油大国的利益带来了损失。但是,石油便宜了,自然让使用石油作为生产原料的行业降低了成本,提高利润。因此,世界的经济是一个圆,一个地方利益受到损害,必定在其他地方得到补充,如此往复生生不息。
❽ 新冠疫情期间,国家的哪些措施为人称赞
国家采取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运用宏观调控的法律和行政手段,推动和规范市场秩序。
加强国际疫情信息交流和研究合作,共同抗击疫情。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乐观,货币政策保持稳定适度宽松,监管政策持续灵活,体制机制改革长期持续深化。确保对国际产业链有重大影响的行业恢复工作和生产,降低中国对国际产业链的影响,增强上下游行业的信任和可靠性。向国际社会承诺确保与全球安全相关的一些产品的供应链稳定,并为防疫材料的生产提供额外支持。积极支持日本和韩国的防疫工作,减少疫情对中国产业链上下游的影响。确保金融市场稳定运行,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❾ 新冠疫情对中国的积极意义
意义重大!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政府迅速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阻止疫情蔓延,与疫情相关的科研持续推进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当前仍处于疫情的高发期,现在要对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完全准确的评估仍较为困难。但政府采取的持续控制疫情的措施有助于尽快控制疫情,防范其危害的进一步扩大。乐观估计,在强有力的控制疫情的措施下,疫情或主要集中于一季度,后续将逐渐缓解。我们后续对宏观经济的分析以此为基础,后续实际情况仍需视疫情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而调整。
疫情冲击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旅游等服务业首当其冲,成为经济增长最大拖累因素。2020年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将较上年底出现较大程度的回落。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参照SARS的情况来看,在疫情缓解后服务业的恢复仍需要较长的时间。此外,2003年SARS疫情时,第三产业占比相对较低,但2015年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占比已经超过50%。考虑到第三产业占比的攀升,即使本次肺炎疫情对第三产业的冲击与非典相似,那么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或高于非典期间。疫情导致的返工延迟、农民工推迟返城等因素将对第二产业的增速产生明显拖累。但是,在疫情缓解之后,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一系列稳增长措施或加码,同时前期累积的生产力的释放也有望给第二产业增速在疫情缓解之后反弹提供机会。目前第一产业的生产旺季尚未来临,且农村地区疫情依然可控,疫情第一产业的影响或较小,我们认为第一产业仍有望基本上年同期持平。
PHEIC并不必然对经济增长产生大的负面影响,关键在于疫情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长。当前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但从以往宣布的PHEIC主要波及国巴基斯坦和巴西的情况来看,被宣布为PHEIC似乎并没有对疫情主要发生国产生巨大的影响。从中国实际情况来说,虽然疫情之下部分国家对中国或中国部分区域采取旅行限制或在所难免,这必然会给中国对外交流带来不便,但也未必会对经济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从服务业来看,入境游及其相关交通运输与国内旅游业发展状况及交通便捷度密切相关,在疫情之下旅游、交通运输等行业受到巨大冲击已然难以避免,即便没有PHEIC,入境游等相关业务同样难以开展,所以PHEIC并不会导致更坏的结果。从对第二产业的影响来说,PHEIC也并不必然导致各国对中国出口品的限制,具体各国如何应对仍需视疫情的发展而定。在当前出口低迷的情况下,海外国家提高对我国出口商品的检疫要求或将导致我国出口雪上加霜。但从2019年以来的情况来看,出口交货值增速持续低迷,工业生产主要由国内需求带动,因此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生产能否在疫情缓解之后能否反弹仍主要依赖于国内需求的恢复程度。此外,如果疫情能在一季度得到较为有效的控制,PHEIC的持续时间或较短,这有助于进一步降低PHEIC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总而言之,PHEIC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并没有一些网络传言所渲染的那么突出,其影响如何仍主要取决于疫情的进展及严重程度。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冲击将在一季度集中体现,2020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将有较大程度的放缓,初步预计经济增长在3-4%左右。如果疫情在一季度被基本控制,稳增长政策发力和消费和生产计划的后置可能会给二季度经济反弹提供机会。在下半年,随着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的发力,经济增速或将回升,2020年全年呈现前低后稳的特点,疫情对全年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一个百分点以内。参考SARS的情况,如果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疫情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将主要体现在2020年特别是2020年上半年,对后续年份影响较小。由于疫情拖得越久,经济影响也就越大,同时考虑到世界卫生组织将此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续实际情况需视疫情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而定。
三、政策建议
疫情当前,首要任务依然是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但在抗疫同时可以适当采取稳预期、稳消费措施。加大疫情的防控,尽可能地减少疫情地扩散,缩短其持续时间,依然是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但在防控疫情的同时,也可以适当采取一些措施防范金融市场的过度波动和经济的快速下行。具体措施上,一方面有必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优势,在进一步公开信息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疫情及经济走势的预期引导,避免预期混乱可能导致的经济秩序尤其是金融市场的波动;另一方面,在疫情高发期,可以适当支持电商、物流等企业有序开展业务,在疫情高发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物资的平稳运输,促进居民部门消费。当前网络消费占我国社零额的比重已经高达20%,网络消费的快速增长可在一定程度上缓冲消费下行。
疫情缓解之后,稳增长节奏有必要适度加快,以促进生产的尽快恢复。一方面,积极的财政有必要加快节奏,并适当加大对服务业的减税降费力度。当前各级财政已经投入273亿元用于疫情防控,但受疫情影响,广义财政(包括专项债支出)投向基建领域的资金进度或将有所放缓,在疫情有所缓解之后,应加快一般公共财政和政府性基金向基建领域的投放进度,尤其是需要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与投放工作,尽快落实到位,以尽快发挥基建托底作用。此外,在此次疫情中,服务业受到的冲击较大,不少服务业企业不得不关门歇业,对服务业企业有必要采取阶段性的税费减免措施,以减轻企业负担。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在保持稳健基调同时加强结构性调整,为企业恢复生产提供较为充足的资金保障。充分利用再贷款、再贷款以及结构性降准等工具,加大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支持力度,为企业恢复生产提供资金保障。再降准的时间节点上,我们此前认为,年初、年中及年末三个重要时点进行结构性降准操作,预计全年或有三次,除了1月份已经落地的一次降准外,主要的降准时间窗口在6-7月、11-12月。但在疫情冲击下,可视疫情进展适当增加降准次数或将降准时间窗口提前,以满足市场流动性需要。
❿ 新冠疫情下中国和其他大国的表现差异及其根源是什么
在此疫情中,我国政府在应对这场“灾难”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措施令人称赞。从武汉开始封城,国家和全国人民上下团结一心,积极应对疫情的隔离、防治。各级政府、无私无畏的医护人员、人民军队、人民警察和社区人员等纷纷投入其中。
可反观西方一些国家,在疫情开始扩散之际,政府就未加高度重视。政府抱着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导致民众未意识到此次病毒的严重性,防护意识淡薄,出门不戴口罩,甚至政府官员也是如何。因此导致了疫情蔓延态势越来越严重。事到如今,还有一些著名外国明星在社交网站上,发布一些什么新型病毒只是像普通流感一样的荒谬言论。
(10)新冠疫情与国际金融市场扩展阅读
中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愿向其他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为世界经济稳定作出贡献。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强有力举措,打响了一场全民参与、国际联动的疫情防控阻击战。
中国人民防控疫情所付出的艰苦努力、巨大牺牲和已经取得的重大成效,不仅最大限度地为世界各国防控疫情争取了宝贵时间、提供了经验,为维护地区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
中国疫情防控得到了全球范围的支持和声援,已有170多个国家领导人和40多个国际与地区组织负责人致电致函慰问支持中国,称赞中国抗疫是对世界卫生防疫的重大贡献。很多国家政府、国际组织和企业公司向中国捐赠疫情防控物资,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对中国的坚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