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农村发展 >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

发布时间:2020-12-22 18:31:36

⑴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这20个字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1、“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2、“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
3、“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4、“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
5、“管理民主”———健全村民自治制度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什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版。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权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生活富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的要求。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发展的必然要求。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2)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扩展阅读:

新农村建设首先必须发展经济。经济的发展,恰恰需要打破农业产业的界限,把农业产业与第三产业结合起来,以农林牧副渔业资源、乡村田园资源、乡村风景资源、乡村民俗文化资源、乡村历史文化资源等等为依托,开发旅游休闲产业。农村经济发展,需要进行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形成高附加值的经济产业。旅游休闲产业,是乡村经济中最具有附加值的产业。


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的五个方面,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它包含农村的经内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容建设和社会建设,是“四位一体”现代化建设在农村的实施。

比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对农村经济建设的要求,管理民主是对农村政治建设的要求,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要求,而乡风、村容、管理又是对农村社会建设的要求。

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关键是为了全面实现农民的利益。无论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还是乡风、村容与管理民主,核心都是为了农民,不仅要实现农民的经济利益,还要实现农民的文化利益、政治利益、环境利益。

(3)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扩展阅读

中央提出了新农村建设标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做好这五个方面的工作,必须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从善待百姓做起。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中央提出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

⑷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要求是什么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专是全党工作重中之属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⑸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意义

1、总体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意义:
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由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低,农业科技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较,存在较大差距。
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扩大内需、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目前,中国最应启动内需的地方就是农村,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创造需求,有效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建设新农村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改革发展的大局。
⑤国家重视新农村建设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改革发展的大局,国家重视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是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
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⑹ 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要求中,“生活富裕”是

B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这五句话提出的要求,就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

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1、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

生产发展就是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农村经济不发展,建设新农村就失去了物质基础。没有生产的发展,新农村建设是不可能的。

要使生产发展,必须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保障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为农村提供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加大支农力度,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2、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

生活宽裕就是农民生活水平要实现“新提高”。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使农民的财富增加,过上相对宽裕的生活。

“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这二条是要建设新农村的物质文明,“生产发展”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建设新农村的具体体现。要使农民的生活宽裕,必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消费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3、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乡风文明就是乡风民俗要展示新风尚。乡风文明是建设新农村的灵魂。在农村,文明之风若不能愉悦人们的身心,腐朽的东西就会侵蚀人们的心灵。由于农村文化工作底子薄,当前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现象普遍存在,而赌博、腐朽、粗俗、迷信却大兴其道。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邻里之间关系和谐,生产上相互帮助,生活上相互关心等,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4、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村容整洁就是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现在很多地方是院内干净,院外脏乱差。垃圾放在房前、屋后、路边,村庄没有排水沟渠。

通过新农村建设,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农民有新鲜的空气,洁净的用水,整洁的村庄,较高的森林覆盖率,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

5、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管理民主就是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新农村毕竟是农民自己的新农村,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尊重农民自己的意愿,建什么、怎么建,都要由农民自己来决定,要注重运用规划引导、政府扶持的方法,

用好“一事一议”等民主议事的机制,项目决策要经过农民民主讨论,实施过程和结果要接受农民监督,不能包办代替,不能超越农民承受力,更不能强迫命令。

⑻ 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总体要求的解读

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专建立;属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品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二OO八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⑼ 试述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思路的集中体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理念,是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进一步促进农村城市化的新举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生产发展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循环农业。

(二)生活宽裕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加强扶贫开发工作。

(三)乡风文明

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

(四)村容整洁

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五)管理民主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在全国农村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阵地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

⑽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及总体要求

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

1、如果联系到中国大部分人口住在农村,且进城务工经商的大部分农村户籍人口事实上不能在城市安居乐业和完成劳动力再生产的现实,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显然不能只是权益之计,而应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个战略目标的要点是,在中国快速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让占中国人口多数的农民分享到现代化的好处,从而让农民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让农民能够安居乐业。

2、具体来说,据2004年全国人口统计,中国有58.20%的人口住在农村,70.8%的人口为农村户籍,其中有约1.66亿农村户籍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从事二、三产业。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真正能够在城市安家立业的不超过30%,大部分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需要依托农村来完成劳动力的再生产:在农村生育子女,养育父母;自己年轻时到城市务工,年老时回农村养老。外出务工经商的收入,往往不足以养活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村户籍人口在城市的家庭生活。这是由中国产业多处于高竞争性的国际产业分工的未端,因单纯强调比较优势造成产业利润不足所产生的问题,是国家宏观战略中缺少战略产业的恶果。

如果将不能在城市安居的进城务工经商农民算作农村人口(因为他们必须依托农村来完成劳动力再生产),则中国目前的农村人口约在8.8亿左右。即使未来30年,农村人口每年减少1000万,到2035年,中国还有5.8亿人口要依托于农村完成劳动力的再生产。考虑到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到时的农村人口将超过7亿。

3、当前中国的城市化道路有两种不同的可选方案,可分别称为“积极方案”和“稳健方案”。所谓积极方案,就是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尤其是通过户籍政策和土地政策推动农村人口的快速城市化。其中学界部分人尤其主张给农民土地私有产权,通过出卖土地为农民获得进城准备金,从而加快农民进城的速度。所谓稳健方案,就是在充分考虑城市就业吸纳能力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农村人口城市化。积极方案的后果是大量进城农民无法得到稳定的就业机会,从而在城市形成规模巨大的贫民窟。稳健方案则在承认目前城乡二元结构现实的基础上,在避免形成大规模城市贫民窟的前提下,推进农村人口的城市化。

阅读全文

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