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农村发展 > 杨家埠村新农村建设

杨家埠村新农村建设

发布时间:2020-12-20 09:41:43

A. 杨家埠镇几个村晒头村

如果你想去询问这个村的地址,或者地理位置的信息,可以在网络地图上面进行一下搜索,会出来非常详细的信息,以及路线指导

B. 西杨家埠村和杨家埠村是一个村吗

是的。杨家埠民俗文化古村,建于1986年5月,园内设风筝厂、民俗馆、年画馆、风筝博物馆、古店铺一条街、文物馆、嫦娥奔月台等数十个景区。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100000平方米,集风筝生产、年画印制与民俗旅游为一体,产品获“山东工艺美术百花奖”、“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银奖”、“中国出口商品博览会优秀产品奖”、“国际风筝博览会金奖”等多项大奖。风筝内容祥瑞吉利,有鸟、兽、虫、鱼风筝,有板式、硬翅风筝,有串式、软翅风筝,为风筝会制作的长350米的龙头蜈蚣,被誉为“世界之最”木版年画更是受人喜爱,其中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戏曲人物无不栩栩如生。年年有余、招财进宝、榴开百子,更是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追求和向往。大观园以风筝、年画为主导,民风民俗为主题,开展民俗旅游,以其独特的民风民情、浓郁的乡土气息,吸引了马来西亚、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观光旅游,每年接待游客25万余人次。美丽、古朴的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经浓郁的乡土气息、浓厚的民俗风情、优质的民俗旅游服务,恭候国内外游客的到来。世界闻名的风筝、年画、热情好客的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将给您带来一生的好运。

C. 杨家埠村的木版年画

杨家埠木版年画,历史悠久。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兴起于明代,全以手工操作并用传统方式制作,发展初期受到杨柳青年画的影响,清代达到鼎盛期,杨家埠曾一度出现画店百家,画种过千,画版上万的盛景,产品流布全国各地。其中最大的东大顺画店拥有画版300多套,年制画百万余张。明代是木版年画发展成熟阶段。那时这个村就“家家印年画,户户扎风筝”。建于明崇祯十三年的“吉兴号”年画作坊,面积239.4平方米,房屋11间,保存完好,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年画绘刻工丽缜密,古朴雅拙。
开始杨家埠民间木版年画题材比较狭窄,以刻印神像年画为主。迎合民间迷信信仰的要求,主要绘制《灶王》、《门神》、《菩萨》、《玉皇》等;在绘刻方面,一部分取法于宗教木刻画,如《三代宗亲》、《神荼郁垒门神》等;一部分取法于小说、戏曲、科技书籍插图,如《民子山》、《男十忙》、《二月二》等。从明代到清初,依靠年画业发展的画店有同顺堂、吉兴、太和、公茂、恒顺等。明末,因战乱遂遭破坏。 清末民初,木版年画开始“以变图存”的革新。大顺画店的杨九经代表革新者的要求,创立了东大顺画店。他支持刘明杰、杨毓珂、杨万东等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师突破杨家埠年画的陈规,吸收其它绘画的特点,新绘画样,如《四季花鸟》、《八仙条屏》等,线条顿挫有致,画面生动活泼。他们还吸收了国画的笔墨情趣,用单一的墨色,分为几层次印刷,印刷成“墨货”,如《山水四条屏》,古朴典雅,一年四季均能销售。应该说,这是杨家埠年画“随欲而进”、“以变图存”的改革创新时期,它适合人们已经改变的欣赏习惯,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D. 关于杨家埠年画的文献

“世上先有杨家埠,后来才生灶王爷。”流传民间的这句断语虽然有些夸张,但杨家埠村生产的《灶王图》却实实在在与百姓人家有着极深的缘分。每到农历年底,人们把散着墨香的新灶王“请”进家,然后将老灶王“送”上天,并拜托其上天言好事,以保下界全年平安。这种习俗已延续多久无法考究,可位于潍坊市寒亭区的杨家埠村,却是自古就因出产年画而于世闻名的。

自明朝开始,杨家埠就在地方志里有村史记载。当时它是一个临近集镇的小村落,虽经沧桑,村子规模却变化不大,至今全村户数不愈300。“家家画店,人人画工”是这个村数百年前就已形成的特色。早在明代洪武年间,这里的杨姓艺人就开始创作木版画艺术品了。至清朝,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技法臻于成熟,绘制工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艺术风格缜密质朴。自此,年画生产形成产业,规模和产量逐年扩展。清朝乾隆后期,杨家埠已有“画训百家,年画千种,画版数万”的称誉。

杨家埠年画

1949年后,当地政府积极扶持发展年画生产,成立起“杨家埠年画改进委员会”,并组织艺人对古代工艺进行发掘考察,在原先基础上加工、改革、创新。“文化大革命”期间,年画业遭到严重破坏,画版被毁,画人改行,生产全部停顿。自1978年起,杨家埠人重操旧业,成立起年画社和年画研究所,将这一濒临失传的艺术品类进行抢救性整理,恢复了个体生产年画的传统方式,画品的艺术性和产量达到了近百年来的最好水平。

现在,杨家埠生产的木版年画倍受国人喜爱,其销路越来越广。除山东本省各县市外,北到黑龙江,南至长江流域,东达辽东半岛,往西直越太行山一线省市,均为杨家埠年画的旺销地。

海外人士垂青杨家埠年画是自鸦片战争时期开始。最初是天主教父们到处收集以为藏品,后来发展到不同职业的人士来华购买。1978年,法国汉学家艾利阿斯伯格编纂出版的《中国年画》一书,就收进了多幅杨家埠出品的画作。随着近年来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光顾这个小村的境外人士越来越多。他们不仅仅赶来购画,更多的则是来这里考察、访古,探求中国这个普通农村生出年画产业的奥秘。1978年春天,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携夫人来到杨家埠。当他见到一位普通村妇用手一抹、一按再一揭,一张花花绿绿的年画便印出来时,惊奇得直拍手掌。

杨家埠木版年画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凡属百姓喜欢的人物、山水、花鸟、瑞兽、仙佛,均为年画表现的内容;凡属中国的屋宇、庭院、门户、畜舍,都有相应类别的年画装扮。仅以门为例,就有贴于街门上的门神、将军型;贴于堂屋门上的文门神、朝官式;贴于场院屋门、仓库门上的栏门判等。这些反映民间乡土文化心态的年画均具明显的装饰趣味和极高的实用价值。

杨家埠木版年画全为手工制做,从拓稿画样开始,到雕刻木版、上案印刷、烘货点胭,四套工艺无一不是画工、艺人手工所为。令人惊奇的是,这里的艺人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自19世纪起,杨家埠有记载的著名艺人就有三十多位。如1806年出生的以画“包公上任”闻名的杨芳;1881年出生的被人们称作神童王的杨万亮;1902年出生的擅长半印半画的杨同科;1920年出生的刻版传人杨洛书等,都是杨家埠有口皆碑的艺术名匠。

在杨家埠,生产年画历来以家庭为主,一家作坊亮出一个画店的牌号,画店世代相传,名号永久不变。这些画店的家庭成员,从老到少各具其长,要么画,要么刻,要么印,十八般武艺集于一身的也不少。即便从外村嫁进的媳妇,经过一段时间的耳濡目染,也很快成为操持某种技术的匠人。

阅读全文

与杨家埠村新农村建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