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农村信用社行测该怎么备考
各位考生们拿到行测片段阅读的文段后最困惑的无外乎三个问题。问题一:看不完怎么办?问题二:看不懂怎么办?问题三:选不对怎么办?接下来,中公农信社专家带大家掀起对策句神秘的“盖头”来,揭晓其庐山真面目。
一、对策标志词:(1)应该、应当、必须、需要、亟待;
(2)通过/采取....手段/途径/措施/方法/渠道,才能.....;
(3)呼吁、倡导、提倡、提醒、建议;
(4)前提、基础、保障;
各位考生一般对于(1)(2)类型的对策词语能快速识别出来,但是对于稍微隐蔽的(3)(4)则会“视而不见”,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到长文段,通过练习识别对策句或者表示作者观点态度句子的方式,加以练习。
二、对策句位置:(1)对策在结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分总文段、总分总文段,都是对策句明显存在于结尾的位置。
(2)对策在开头:对策/观点/评价+分析观点(总-分)。例如总起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给出了对策、得出了结论,后文通过举例论证、正反论证、具体说明等方式进行支持论点。
(3)对策句在中间:背景引入——提出观点——分析观点。例如前文进行了背景铺垫,在第三四句的时候,大家觉得有些疲惫的时候,插入了作者的观点或者结论,最后几句对于出现在中间的结论进行了解释说明,这种情况就是对策句藏在了中间。
(4)对策没体现:隐形主旨。例如全文都没有明显的对策句标志出现,但是出现了“如果在这样下去,将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后果”这种明显表示作者反对态度的语句,我们就要听出作者的“弦外之音”,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潍坊农信社考试网页链接
㈡ 你好,我想问下农信社考试中的行测与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测有什么区别么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农信社:考试类型分为三类:综合类(含金融、经济内、财会等)容、法律类、计算机类
综合类考生笔试内容:职业能力测试(EPI)和综合能力测试两个部分,各占笔试总分的50%。
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是在国家公务员招聘考试的运行模式基础上开展而来的。但其在命题范围、考查内容,以及命题规律方面均完全不同于国家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主要测试应试人员从事国家机关工作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根据国内外公务员考试的现状,经过有关专家的反复研究、论证,在行政职业能力方面,公务员工作要求公务员具有一定的知觉速度与准确性、准确处理数量关系、合理进行判断推理、恰当的言语理解与表达、资料分析等基本能力素质。
建议你可以点击中公教育网查看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㈢ 农村信用社的考试科目到底是哪些呢就是考的“行测”和“公共基础知识”吗
信用复社考试分为《公共基础知识》制和《专业知识》两科。
《公共基础知识》为各岗位共考科目,《专业知识》按报考岗位分为:《金融经济》《财会》、《储蓄》、《信贷》、《稽核》、《计算机》、《文秘》、《法律》,为各岗位专考科目。
由于各省自己出题,各省的考试题也不尽相同。
有些省笔试分为五类:(1)金融财会经济大专(A卷);(2)金融财会经济本科(B卷);(3)文秘专业大专及以上(C卷);(4)法律专业大专及以上(D卷);(5)计算机专业大专及以上(E卷)。
A、B试卷内容为金融、财会、经济等基础知识;C试卷内容为文秘、金融、法律基础等知识;D试卷内容为经济法律法规、金融、文秘等基础知识;E试卷内容为计算机基础知识。
㈣ 2019农信社怎么备考行测中的资料分析题
资料分析的材料跟初高中英语里面的材料题很像,之前我们大都是先读题,找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去文中找,现在是将英语单词换成了汉字,所以在做材料题的时候我们同样要先把题目中的关键字弄清,这样才好从文中找材料,确定段落。
一、找准关键字,时间、标题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地方。
二、根据题中的关键字确定文段、考点以及需要用到的公式
三、计算,大多根据选采取估算的形式,并且估算尽量取整确定误差,合理快速的去比较大小根据选项确定计算方式,有的时候不一定非要算出完整答案,我们只要根据算出的数字能确定答案就好了
常用小方法:
一、是看首数/尾数,比如第一位数字或最后几位数字。
【例题】95372-6789-3456=( )
A 83126 B 85127 C 88754 D 86789
【解析】可以发现选项的末一位数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只要计算他们的末位数就可以了,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减法要注意借位。22-9-6=7,尾数为7。
二、是比较基础的公式,就是我们所说的单一数据和两数之比的基本公式以及计算技巧了,现期值、基期值、和增长率、增长量之间的关系,公式熟练能够做到信手拈来。
【例题】2015年大米的产量是2009年产量的3.2倍,则产量增长了百分之几?
【解析】很明显这里基期为2009年,现期为2015年,增长率=现期值/基期值 -1,如果对公式熟练的话就是3.2-1=2.2,也就是220%,可以省略很多计算。
最后再不断练习一下计算速度,建议可以参加题海练习,合理制定一下复习策略,不可怕,只要努力就能靠近成功,加油。
㈤ 农信社考试考试中,行测常见的考点有哪些。。
各个省份农信社招聘考试内容不大相同,一下为整理农信社备考考试行测经济常识十大常见考点,供考生参考。
1、价值规律
(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3、消费心理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4、生产和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消费方式,消费质量与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另一方面,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5、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因素有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消费还受到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还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
(3)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6、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反之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对相关商品的影响:当某商品价格上涨时,其替代品需求量会随之增加,其互补商品需求量会随之减少。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一是调节生产的规模,二是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三是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四是促使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
7、财政的作用
(1)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8、宏观调控
(1)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宏观调控的意义: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它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弱点和缺陷;这是由我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更好的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
(3)国家宏观调控主要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9、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影响及其措施
(1)表现:生产、贸易、资金全球化
(2)积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B、它促进了国际贸易与分工的发展,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D、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3)消极影响
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经济全球化意味着风险全球化。
10、汇率
(1)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对人民生活安定 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对外:对世界金融的的稳定 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㈥ 农信社行测考察哪些模块
农信社主要考行测的,但是也会涉及部分经济金额会计的,
㈦ 2019农信社行测文字类材料怎么阅读
文字类材料
材料特点:资料分析中比较复杂的材料类型,有的数据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众多数据都隐藏包容在一段文字陈述中,需要考生从中逐一找出,并能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把握文段主旨和文字间的关系。
大部分学生都是拿到题目后,先看题目,再到原文中去找相应的数据,然后在这个数据上做个标志,当然这么做没错,但是如果每道题目都这样做的话,我们不算第五道综合分析题目,就至少要找四遍,效率低用时长。其实文字类材料通篇除了汉字就是数学,既然数字不好找,那么我们就应该找汉字,找那些标志性的文字,也就是利用关键词定位法来提升阅读速度。
阅读方法:
第一步,先看材料的时间,再确定材料基本结构,比如是否为分段型材料,文字类材料大部分段落都是总分结构,把材料中每段的关键名词圈出,知道每段主要描述的指标,最主要要圈出相似名词之间的区别;
第二步,解读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核心考点,注意单位和年份,再根据题干关键词定位材料相关位置;
第三步,每个小题集中查找所需数据,根据核心考点列式计算。
此外,材料的结构分析对于寻找数据帮助很大,所谓结构分析法,就是理清楚文字材料的结构,分析出材料属于总分、分总、总分总还是模糊性。在分析材料的结构时,可以从文段的关键字、标点等方面着手,关键字包括时间、关联性词语,如:其中、占、以及一些名词等,而对于一些数据,可以先忽略。标点主要是关注句号、分号,句号往往说明要讲述另外一种指标了,分号往往说明要谈这种指标的另外一个方面,对每一段中结构的把握都很有帮助。
㈧ 我买了公务员行测的书,考农信社可以看吗
不管报考什么岗位都需要复习行测和申论,行测复习主要还是以做真题为主,配合学习一些适合自己的答题技巧,在做题中提升答题速度。
希望能帮到你
㈨ 农信社考试行测类比推理要理顺逻辑关系有哪几种题型
逻辑关系主要包括全同关系,全异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和顺承关系。这五种关系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较大,但是有些时候比较容易做错,如果把握好主要的考察点,那么做起来会容易很多。中公教育专家在此一一进行讲解。
(一)全同关系
全同关系是指ab两个概念内涵和外延全部相同。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况会存在全同关系:
俗称&正式称谓(例如双12事变和西安事变)
书面语&口头语(例如公斤和千克,老鼠和耗子)
音译词&对应的本地词汇(引擎和发动机,麦克风和话筒)
美称&原称(例如诗仙和李白,花园城市和新加坡)
(二)全异关系
全异关系是指a的外延和B的外延完全不同。一般来说,全异关系会考察矛盾全异和上反对全异。
矛盾全异是指两个概念能够构成全集,例如生和死,白天和黑夜。
上反对全异是指两个概念之间不能构成全集,例如黑跟白,喜欢和憎恨。
(三)包含关系
如果B的外延全部在a等外延中Ra的外延只有部分与a的外延相同,那么a跟B是包含关系。一般来说包含关系是指大类中的小类,主要注意的是包含关系和组成关系之间的区别。例如水果跟苹果这两个概念就是包含关系,也就是说苹果是水果中的一种。再比如人体和耳朵,虽然人体包含耳朵,但是人体跟耳朵是一种组成关系,不能说是一种包含关系,因为耳朵并不是人体的一种。
(四)交叉关系
交叉关系是指a的部分外延与B的部分外延相同。也就是说俩概念有交集,外延相交。一般来说,不同的身份角色有交叉。
例如校长跟博士这两个概念,有些校长是博士,有些校长不是博士,有些博士是校长,有些博士不是校长,校长这两个概念之间就会存在一定的交叉关系。
再比如专家和学者这两个概念,同样,有些专家是学者,有些学者是专家,有些专家不是学者,有些学者不是专家。
(五)顺承关系
顺承关系是指几个动作或事件相继发生,有先后顺序。一般来说顺承关系包含客观现象和主观现象两种。客观现象主要是指一些自然界的一些具有先后顺序的现象,例如新月,满月,残月。含苞,怒放,凋零。主观现象,一般是指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有先后顺序的事件。例如初审,复审,终审。
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大家,类比推理中的逻辑关系要注意矛盾关系中的矛盾全异和上反对全异区分,包含关系和组成关系区分,交叉关系的辨别。
㈩ 公务员的行测跟农信社考试的行测,一样吗
公务员的行测考试内容和农信社的行测考试内容在类型上都是差不多的,只不过农信社回的行答测占对应笔试的内容不多,只是部分,农信社的笔试考试内容有:经济、金融、财会、法律、计算机、中文和行测,相比于公务员行测笔试会简单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