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农村发展 > 新农村变化文章

新农村变化文章

发布时间:2020-12-08 17:19:57

新农村为话题300字作文

常听人说,新农村好,今天我们“弄潮儿”小记者有幸要去参加新农村了。
中午时分,太阳把树叶都晒得蜷缩起来,知了扯着嗓子聒噪不停,给闷热的天气更添上了一层烦躁,树木低垂着脑袋,鸟儿停止了歌唱,蟋蟀停止了弹琴……
一开始听到新农村这三个字的时候,我感到很惊讶,老师对我们讲着新农村的许多变化!可在我印象中新农村不就是满地粪便,鸡鸭乱跳么!我甚至不相信新农村有很大的变化呢!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要亲自去新农村里瞧个究竟。
我们一边走,一边猜想着新农村会有什么样的变化,马路上高大的树,长出了无数的气根,像维吾尔族小姑娘的辫子一样……
终于到了,我很惊讶现在的新农村里的一条条宽大的马路,一幢幢别墅,每户每家都有一个蓝色的垃圾筒。我们首先来到了朱宝康叔叔家,走进室内,映入眼前的是30寸的液晶电视,在墙角还有一台空调……朱叔叔为我们介绍起了他的幸福生活“在我们的小区里有600户人家,2500人左右,他们的的房子建造时用的是混泥土,如果有地震的话,这种房子可抗6级地震以上,小区里的环境很美,还有许多名人来我们的小区表演……”听着介绍……
从朱叔叔家出去后我们又去了公园,公园里有秋千,还有许多我说不出名来的器材,我还看到了星光之老年屋,村长伯伯为我们介绍了星光之老年屋,看着这些气派的房子……
时间过得很快,活动结束了,我们按照原来的队伍回到了学校,我感受到了人们在拆迁后幸福的生活。

Ⅱ 一篇作文,中心是农村变化,题目:1.勤劳的新农村人2.喜看农民丰衣足食,600字。

“人分别三天,就得另眼相看”这不,乡村现在真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前,我们在公路上走时,每天都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而且也有许许多多的大坑,在车上,就如同在蹦蹦床上一样,上蹦下跳的。公路两旁的绿化和树木也很少,就算有,也只是一把把的“扫帚”,更别提什么欢快的鸟叫了,小溪也是浑浊的,没有欢快的叮咚声。房子都是矮小的黄土屋,到了大雨天,一滴一滴的雨水浸着瓦片,流到了屋里,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可是现在的乡村就像换了一个世界:路变成了水泥路,再也没有灰尘和泥巴,坐在车上,也没有一丝的不平稳,公路两旁也添加了许多的杨树和松树,成群的小鸟在树上表演大合唱,小溪那欢快又轻柔的叮咚声来为小鸟们伴奏,各种各样高大的楼房也在静静地凝听。我每次看到这样的画面,都忍不住唱几句歌来:笔直的公路,两旁的绿树,可爱的小鸟,欢快的小溪,高大的楼房,构成了一幅迷人的风景画。
乡村的变化,不仅体现在风景上,还体现在生活上。
夏天,天真热,知了在树上面不停地叫着,狗也把舌头露出来,大口大口的呼着热气,更何况人呢?大家一手拿扇,一手抓瓜,就这样手摇风扇,口啃瓜,来消暑散热。但这也不是办法,手摇酸了,瓜吃完了,还是热呀!晚上,一阵嗡嗡声惊醒了睡梦中的人们,开灯一看,哎呀,原来是“蚊子兵团”来了,它们像战机一样,一波接一波地向我们发起了进攻,只要是露在外面的皮肤都难逃一劫,把脸上的蚊子消灭了,腿上又多了几个包;把胳膊上的赶跑了,脸上又多几个红点点,折腾来折腾去、没完没了,但不久,新式武器出来了--蚊香和“大城墙”蚊帐,把蚊香一点,“战机”一个个起了火,摔了下来;再把蚊帐一安,不论它们怎么撞,怎么扎,都没有用,这些“武器”真是让“蚊子兵团”无从下手。现在乡村人家经济都富裕拉,家家都装上空调,用遥控器一按,一阵阵清凉的细风便将酷夏的炎热投到九霄云外去了。
乡村的变化可真大,我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乡村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与富饶!

Ⅲ 以改革开放新农村新生活新建设为主题写一篇作文3000字左右

1968年,按照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全国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高潮,总共有1700万知识青年从城市涌向农村。改革开放的春风,新政策的出台,又使在农村的大部分知青回归城市。
从城市到农村,又从农村回到城市,这一轮回,改变了知青的命运,也留下了许多刻骨铭心的记忆。

从乡村的崎岖小路走来

1968年12月21日晚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新闻节目中播送了毛主席的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
当时有一些青年热血沸腾,咬破手指写血书,表示坚决响应毛主席号召;也有一小部分人,从种种渠道感觉到了城乡差别很大,不太想去。而我的态度既不十分积极也不推脱,我和大多数人一样——随大流,这是我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
上山下乡的高潮是在1969年的春天。我就是在1969年3月31日出发去贵州农村插队的。我记得我坐上火车时,外面还穿着一件棉袄。“好儿女志在四方”人人都喊,喊的同时,我隐隐意识到:我们到农村去是扎根一辈子,不会再回来了。但那时更多的,是一腔热情去接受再教育,相信我们应该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大有作为。那时我们年轻、虔诚,也很狂热,当然现在看来也有点盲目。
在贵州省的上海知青约有一万余人。
从现代大都市上海到闭塞、贫穷的贵州,路途遥远,一路上我们的热情也在疲劳打击下慢慢地冷却了。我们最先在贵州一个小城市贵定下了火车,在那里铺稻草睡了一晚。那是我生平第一次枕着稻草睡觉。
真正抵达我们插队所在的修文县,则是在第二天坐了整整一天的卡车之后了。如果说疲劳只是磨掉了我们的激情,那么真正可怕的是踏进山区、山寨的刹那间,面对和我们想象截然迥异的农村时内心的巨大落差。到修文县久长镇时,一些知青,尤其是女知青甚至不愿意下卡车。她们就在卡车上跺着脚叫道:“我们是听毛主席的话来的,是来建设新农村的,怎么跑到这寸土不生的山区来了。”
现实从一开始就残酷地颠覆了我们以前的一切美好想法。那些美好的想法即使不是我们十多年生活的全部,也是支持我们来到农村的最主要动力,而这里和我们从小接受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处都在胜利前进的农村画面完全不同。
当时我们是6个年轻人一起插队落户在砂锅寨。记忆里,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住的泥墙茅草屋。第一次看到这座茅草屋时,用呆若木鸡来形容我们的表情并不为过。可生活还得继续。
然而,当十年下乡结束,要回归城市时,我已经和许多农民一样了。有时生产队派我到贵阳出差,买打米机之类的农具。我就穿件破棉袄挤火车,没有座位了,就席地而坐,和周围的人一起聊聊天气如何、收成如何。聊到天旱、洪水,我也会发愁,会想这青黄不接的日子大家都没粮食吃了。
十年七个月的插队生活教会我用农民的眼光看待都市、看待省城、看待上海,这是我人生经历中最大的一笔财富。我从小生活在上海,这10年则使我熟悉了最贫穷山乡的生活。也正是在这些日子里,我开始思考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这一代人的命运,了解到中国农民的真正生活。这段经历对我而言是弥足珍贵的。后来我在贵州的土地上成了作家,从乡村的崎岖小路走出来,这些都可说是得益于十年又七个月的农村生活。

1700万知青的回城心愿

“一拥而下”的1700万知识青年到农村之后,诸多涉及生计、生存的根本问题一并冒了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文革”的复杂性,这些问题变得越来越现实,问题的堆积终究酿成了知青雪崩般的回城浪潮。1980年,中央作出决定:从当年暑假起,应届毕业生不再上山下乡,一律作为待业青年,根据实际需要统筹安排。上山下乡运动宣告结束。
10年中,我们可谓是身在农村,心向都市。当时惟一沟通的渠道就是给家里写信。我们6个人,无论谁家来信都能激起我们的兴趣。信里提及关于上海的消息,像是夏天天气有多热,冬天如何的冷,甚至黄浦江畔外滩流氓闹事,这些都让我们觉得我们的心是和城市联系在一起的。
在经历多年的农村插队生活后,知青共同的心愿就是上调。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听毛主席的话,而是因为他们真正了解到如果他们不回去,单靠天天劳动,是不能养活自己的。
我插队所在的砂锅寨是方圆二三十里最富裕的寨子,每天要跋山涉水,挑粪、挑灰、耙田、犁田、进洞挖煤。我身边有一个“抓革命、促生产”的典型的生产队,从早干到晚,每天劳动日值只有8分钱,是有名的“邮票队”。之所以被称作“邮票队”,是因为“文革”期间,中国所有的邮票票值都是8分钱。
1973年,毛主席收到了李庆霖写来的信。信中反映知青下乡中的诸多问题。毛主席作了“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的回复。而“文革”结束,思想松动,果然铸成了知识青年雪崩般的回归浪潮。云南西双版纳的知青回城潮、新疆阿克苏事件更是将回归浪潮推上了最高点。幸运的是当时党中央和国家领导重新恢复了实事求是的传统,开始认识到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1975年,我当时正在耕读小学教书,师范院校来招生,有三大招生优待政策,特别优待上海知青中当了民办教师的人。我的条件都符合,但我没有报名。因为我当时在小学教书,我走了,200个学生就没有老师了。不过,更主要的是这个小学校课表是我排的,我有很大的自由。比如,下午我可以排一些其他农村老师也能教的体育、劳动、自修课,而我就能腾出时间写小说。可以说我是有些私心的。为了能够写小说,我选择了留下来。
第二次机会我也没有要。当时复旦大学到贵州招生,成绩只要求190分。我已经出了三本书了,招生的老师对我说只要你写一篇作文,我们把分数打得高些,其他五门分数加起来你还不用达到90分。我婉辞了他们的好意。那时我正在写《蹉跎岁月》。
我的情况和大多数知青不同。《蹉跎岁月》完成后,1979年10月,我被调到了贵州省作家协会,就这样,我在满脑子只有出书的情况下离开了农村。我连出了3本书,稿费是每千字2元至5元不等,总共拿到了400元。实事求是地说,我是1700万知识青年中运气较好的。
我真正回到上海是在1990年,是在上海领导关心下才调回的。当时贵州也想挽留我。后来我获知当时贵州领导曾有这样的表示:如果本人坚决要走,也不要硬卡。再加上我母亲年事已高,我便再次争取,终于得以调回上海。

Ⅳ 以:新农村,新方向为题,写—篇作文

新农村,新方向
“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

我小时候就是在农村,对农村的变化看到了不少,也听到了不少。在我们村里,有一片又一片的农田,每户人家总是天不亮就起来干活,有的在煮饭,有的去农田里干活,而孩子们一早就被送到了村小学。那是一所小学与幼儿园合并的学校。每个年段一共只有一个班,每班大约有50名同学,全校老师不到10名。学校也没有什么像样的玩具和体育器材,只有一个用沙子做的操场。下午放学回到家中,大些的孩子去农田里帮家长做事,小的待在家里。那时也没有电视,孩子们就在家门前玩耍,偶尔还到附近的农田边玩,匆匆忙忙的一天就这样过去。当时的农村,教育设施简陋,大众的精神文明程度不高,找不到致富路,导致人们虽然起早贪黑地干活,但村民的经济依然没有什么发展,生活依没有什么起色。

后来,经过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一些归来的华侨便在村的周围渐渐办起了一些工厂,村里的有很多人成了工厂里的职工,“无业游民”大大减少。也使的每个人家中多了一份经济来源。过了不久,村里又出了好些个大学生。他们毕业后都到了工厂里工作管理,使企业的效益大有增长,也为职工们传授文化知识,提高全民的文化意识,村民们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关注孩子的教育。政府也拨款建设学校,沙地操场变成了红色的塑胶跑道,平矮的小楼变成了崭新的教学楼,教师队伍的扩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学子。政府还根据村民们的迫切需要,也为保障农村的建设之路畅通,调动政府和社会力量资助农村道路建设,从此乡间的泥泞小路少了,宽大的柏油马路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都带来的巨大的方便和效益。几年过去了,当一阵春风刮过后,小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村里不再有那些小茅屋,替代它的,是一座座小洋房。与此同时,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随着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民更加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文化、服务、娱乐等方面的支出不断增加。高科技也开始进入农村,扩大了农民接触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村民们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脸,谁能说得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带来的巨大变化。

过去,这里没有水;现在有了,是自来水。过去,这里没有工业;现在有了,是乡镇企业。过去,这里有山,是光秃秃的。现在还有山,却是郁郁葱葱的。一片果林,透出一片迷人的花香。人们还依稀记得,在一个时期,一张即使简约到不标县名的中国地图,村里都不可能找到,或许是因为沉积的历史太沉重了吧。从小岗刮起的改革之风,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刮进这个乡村。

1981年,全国有800万农户盖起新房,建筑面积达6亿平方米。198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超过4亿吨,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贫瘠的田野,长出了树林般的楼群;靠握梁刀割稻谷的双手,也扛回了一件件洋里洋气的东西。变化,仿佛在一夜之间!面对这瞬间的变化,昔日那饱含辛酸的脸,而今怎能不容光焕发?昔日那干涸的心,而今又怎能不春潮激荡,涌起对明天更加美好的憧憬?

在党的领导下,农村与城市拉近了距离。“但求温饱”这是这几千年来农民用辛勤和汗水追求的目标,但这几千年的追求,在今朝被刷新了,经过一场大改革的风雨,这场梦终于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实现了!新农村,新方向!

Ⅳ 关于新农村发展变化的作文

峰回路转,斗转星移,现如今呀!咱新农村的吸引力可大了,这不就连一心做着打工梦的表叔也甘愿抛弃那繁华的大都市,回到“没有发展前途”老家。刚出站叔叔就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咦?怎么回事?我们现在该走哪条路才对?“哈!……瞧吧您几年没回家就忘本了?高楼矗立就找不到方位了,公路平坦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更大的惊喜还在后头呢!我故意和表叔调侃着,只见他东张西望连连点头,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一张大嘴显得更大了。“才几年没回来,真想不到呀!看来现在是孤陋寡闻了呢!”“知道就好,对了,叔,您不是外出打工挣大钱去了吗?不是说穷乡僻壤埋没人才吗?怎么,洗心革面了?还是脱胎换骨了?“这不是听说国家政策好吗?几千年的皇粮国税免除了,买种买肥国家还补贴了,连种地都有补贴金了,有这么好的事我不去做,背井离乡去给人打工,傻子才这样做呢!说到底落叶归根嘛。”叔叔目光深沉的望着前方,憧憬的想象着他的美好明天。下了公交车叔叔更迷茫了,“咱是不是坐错车了?”“没有,放心好了,只不过眼前的条条笔直的水泥路取代了泥泞小道而已,身旁不是有摩托车疾驰而过。”“出门就是摩托车了。”叔叔若有所思。“喔,对了,咱该给奶奶带些补品的呀!早应该在县城买的呀!早应该在县城买的……”叔叔急了。“嘿……不用急到超市去买不也一样吗?“超市?“对啊,现在呀!城市的超市也成知青——下乡了!”我得意地笑了。“咱农村会有超市?别开玩笑了。”“哼!还不信,等着瞧吧!”“哈……”一阵爽朗的笑声早就传入耳际,走近一看,原来的超市旁的文化茶馆里坐着我村的几位老大爷,“小妮子!你又高兴啥呢?三天两头往超市跑,在家好好学习吧!现在政策那么好,九年义务教育了,哪像我们,几元钱的学费都交不起……”“哟 ,侃爷, 您养那几头猪不也补贴了吗?怎么,你真羡慕我,也回来上学呀!又不是不允许。”“好丫头,竟然拿爷爷开玩笑,胆子越来越大了,哈……”全场的人都被逗乐了。“东方红,太阳升……”王伯伯哼着小曲,满面春风的走来。“怎么你小子又有什么喜事了?”侃爷见状立即追问。“好事?那当然了,我要安装太阳能了,条条大路通门口,‘热’到家里头,我能不高兴吗?再说了,我还准备再挖沼气池呢,政府补贴好几百呢!我们老人也不差呀,都说多子多孙多福气,养儿防老,现在60岁以上就都有养老金了,咱再也不怕儿子们不养活了,全沐浴了党的恩情啊!”侃爷笑得合不拢嘴。买了营养品,走出超市,天更蓝了,树更绿了,猛然间,我竟发现树上的喜鹊窝不知何时也追赶时代的潮流,变成了两层,连鸟儿都住进‘高楼大厦’何况人呢?“咳……”闻声而来的是了奶奶,她手里拿着农村合作医疗证蹒跚着走向诊所,叔叔见状,不得其解,“你就别装糊涂了,现在呀!咱农村有新农合对老百姓来说多好啊,有了大病大灾,国家还报销呢!再也不为看病而发愁了!”已经解释,叔叔才恍然大悟。一路走来,叔叔感慨万千,“咱新农村的变化可真大啊!现在衣食无忧了,老人养老有低保,小孩上学有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家人看病有新农合……你说咱的日子还愁啥啊!真是三十年河东转河西,没想到咱农村也会有这么一天。现在呀,我不仅要回来种地了,我还要开办养鸡场,造福乡里……”激动的表叔满脸通红,一边说一边望着俺村庄,真仿佛站在一块块丰收的庄稼地里,一个现代化的养鸡场,望着目光炯炯的表叔,我偷偷地乐了,嘿,表叔这回真的回来了。

Ⅵ 求一篇以《新农村的变化》为题的作文

回家的列车缓缓地、矜持地带领我驶回了久违的家乡。载着一车的思念,载着一车的期盼……一下车,一阵农村特有的泥土芬芳扑面而来,不含一丝杂质。在和煦的阳光下,我漫步在如今笔直、宽阔的水泥马路上,追随阳光轻盈的脚步,细听清风细絮的歌声,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从前……
儿时,脚下的这条水泥路泥泞不平,处处坑坑洼洼。特别是一下雨,这条上学的必经之路变成了“汪洋”。记忆中的我,就是在这条路上,完成了小学五年的求学。我的家乡曾经是各级政府最头疼的地方:这里没有丰富的物质资源,没有先进的生产技术,更没有特别的风土人情,有的只是一座又一座的大山和那愁苦的面容。早些年,有的人家交不起农税、学费,躲进了大山里;有的人家因为超生而背起刚出生的孩子东躲西藏;还有的人家为了生计,甚至去卖血。想到这些,就好像一把刀在割我的心,泪水也止不住地流淌。
可当我抬起头来,再来看这曾经总是与“贫穷”挂钩的村庄时,心中的悲伤早已烟消云散了。一排排瓦房整齐地排列,不再是过去不能遮风挡雨的土坯房;一辆辆私家车停满了大街,不再是过去老式的自行车。
刚进村子,就听见村委会的广播站广播着:“今年我村推广农业科技,小麦、玉米、大姜等农作物喜获丰收……”村主任的话音刚落,我就听见旁边的几个大叔大妈鼓起掌来,个个喜笑颜开,见他们又谈论着什么,我便也上去凑凑热闹。“今年俺家啊是是双喜临门,不但大姜取得了丰收,而且俺儿上城里上学还发补助金呢!”胖婶兴高采烈地说。“那可不,现在的政策真是好啊,咱现在儿子闺女上学也不用交学费,买家电还有下乡补贴呢!”“嗯嗯,现在的农民不再穷了,农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我也挤上一句,大家都看着我,接着哈哈大笑起来。
“新农村有了新变化,农村也在不断迈进!”回家的路上,我自言自语道。改革开放以来,党积极履行服务社会的义务,一切为民,改善民生。作为一个正在成长的有志少年,一个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应该奋斗起来。
“娃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将来报效祖国,服务社会!”耳畔又想起了姥爷那憨厚的声音。

你可以稍微更改一下基本信息,希望对你有帮助,请采纳O(∩_∩)O~

Ⅶ 写(美丽新农村)作文

捕鱼之夜

青龙职中 卓永齐

夏天的夜非常美丽,宁静。密布的星云像小孩子的眼,一眨一眨的,有时还会看到流星,拖着长长的尾巴,一晃就消失了。这时候,大人们大都到河堤上去闲谈乘凉,小人们则在月光下玩着感兴趣的游戏,而我有我的乐事——和哥哥划着小船到小河里捕鱼。
河中有个小岛,小岛上种有庄稼,是我们队上的人开荒种的,我们就到那里去捕鱼。我们把船撑到小水滩下面,这是我们白天选好的地方。我撑船,哥下网。我把船撑到边上,哥把网从口袋里提出来,解开网头穿在小斑竹上,在网头上系一个大泡沫,然后把网头抛下水。网向水下沉去,泡沫在水面上漾了漾,浮在了水面上。我把船向另一边撑去,网随船行渐渐滑入水中。就这样,我们下了三张网。
下好网,我们在船头上点起油灯,下起棋来。周围,一点声音也没有,连棋子移动的声音也会传很远。远处浅水滩发出低微的“哗哗”声音,像是在跟你说悄悄话。船在月光下一漾一漾的,清新的河风吹拂,简直太美妙了。
下着棋,时间不知不觉地过了一个多小时,该收网了。我把船撑到泡沫边,哥一把抓住泡沫,把网一节一节地提起来,一折一叠地收。此时我不用撑船了,船靠收网的力慢慢地前行着,我只打着电筒照着哥。网上的鱼儿真不少,一个个活蹦乱跳,尾巴不停地拍打着。有土凤、串丁子、鲢鱼,特别多的还是小鲤鱼和小鲫鱼。这些鱼儿虽然小,但味道都是一流的,而且肉多刺儿少。我高兴得不得了,没想到有这么大的收获。
我们重新下好网后,开始准备晚餐了。我们的晚餐很特别——烧玉米棒。玉米棒岛上有的是,我们先拾好柴,就在淡淡的月光下来到玉米地里,也不管是谁家的玉米,扳它几包。虽说是“偷”,但心里却一点也不害怕,因为我们知道,玉米地的主人谁都不会因为几包玉米而骂人的。张二爸的玉米正适合烧来吃,我扳了六包。过来时,哥哥已经把火烧燃了,火光映得脸红红的,烘得脸热辣辣的。我们拨弄着火,翻弄着玉米棒,烧了一会儿,又把玉米棒埋在余火中,直到钻出香味才刨出来。这样烧的玉米又香又甜,好吃极了。
吃过了玉米,来到船上,又是收网,下网。如此几次,最后把网下好就睡觉了。睡在船上一晃一晃的,就像躺在摇篮里一样,波浪撞击着小船微微发出砰砰声,就像唱着催眠曲,我们不久就睡着了。
第二天早晨,我和哥哥提着鱼回家。张二爸看见了,说:“三娃子,昨天晚上扳了我的玉米吧?”我说:“没有,我扳的是张二婶的,你的又小又嫩,送我还不要呢!”张二爸走过来,用手指点着我的额头,说:“油嘴。”我对他做了个鬼脸,趁他不注意,把几条鱼放进了他提的小篮子里。
【评析与点拨】小作者用平实的语言、清新自然的笔触,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幸福祥和农村夏夜图。捕鱼、烧玉米、路遇张大伯,都是很美很美的图画。
这篇作文的特点是不娇柔,不造作,只管自自然然地讲来,仿佛是一股清泉,从心底里流出来。

Ⅷ 描写新时代农村变化的文章

文章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村庄旧貌变新颜。幢幢楼房高高立,人民生活大改善。崭新专轿车停门前,属出门行走多方便。河塘整治砌石坎,河深水清可灌溉。打竹板笑开颜,村容村貌大改变。河塘整治砌石坎,河深水清可灌溉。亭子牌楼村中建,健身器材装公园。男女老少都锻炼,强身健体乐无边。竹板响声连声,大家一道听分明。村庄道路硬又平,高高路灯亮通明。垃圾卫生搞干净,包干到户落到人。路平干净灯又明,生活舒适美环境。竹板响声连声,我俩说给大家听。绿化家园美化村,村里积极发花甑。村民自觉来执行,路旁屋前绿荫荫。
##############
文章二:
新农村目送着时间那远去的背影
迈着新时代前进的步伐
伴着金鸡的又一声啼鸣
迎来了与城市一起发展的希望啊,让我们一起歌唱
收起那挑水的扁担
拆卸掉割麦的 镰刀
解放那驮物的驴子
那幢幢高楼如丰碑,
拔地而起如巨人,
伟岸挺立如坐标,
指向导航瞧,
那条条大路似经济腾飞的翅膀
似文化交流的形象
似那人对山与天的向往 ... ...

阅读全文

与新农村变化文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