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华阳镇街道天府大道中段345号邮政编码
610200 东升镇棠湖西南路一段 东升镇棠湖北路一段 东升镇棠湖东路二段 东升镇棠湖东路一段 东升镇棠湖南路二段 东升镇电视塔路三段 东升镇三强东路一段 东升镇一杆旗南二段 东升镇三强南路一段 东升镇三强东路二段 东升镇三强南路二段 东升镇三强北路一段 东升镇藏卫路南一段 东升镇臧卫路北四段 东升镇臧卫路北三段 东升镇臧卫路北二段 东升镇电视塔路二段 东升镇电视塔路一段 东升镇三强北路二段 东升镇石佛路一段 东升镇长冶路三段 黄龙溪镇古佛洞街 东升镇长顺路四段 东升镇一杆旗西街 东升镇藏卫路中段 东升镇清泰路一段 东升镇福田路二段 东升镇白河路三段 东升镇迎春路一段 东升镇西安路四段 东升镇清春路二段 东升镇棠湖西南路 东升镇西安路三段 东升镇迎春路四段 东升镇棠中路四段 东升镇西安路一段 东升镇白河路二段 东升镇迎春路五段 东升镇西安路二段 东升镇长冶路一段 东升镇一杆旗北路 东升镇一杆旗南街 东升镇接待寺社区 东升镇三里坝社区 东升镇长冶路二段 东升镇弘民美食城 九江镇邹家场社区 东升镇迎春路三段 黄甲镇王家场社区 东升镇棠中路一段 东升镇棠中路二段 东升镇吴家坝中街 东升镇长冶路四段 东升镇白河路四段 东升镇白河路一段 东升镇吴家坝南街 东升镇迎春路二段 东升镇长顺路二段 东升镇棠中路三段 东升镇棠湖西二段 东升镇长顺路一段 黄甲镇黄桷树街 黄龙溪镇仿清街 东升镇三强西路 黄龙溪镇月牙街 黄龙溪镇上河街 黄龙溪镇相君街 东升镇电视塔路 黄龙溪镇黄金路 九江镇泉水社区 东升镇花月东街 东升镇三强东路 黄龙溪镇步行街 东升镇王府后街 东升镇城北中街 东升镇城北下街 东升镇广都大道 东升镇花园社区 东升镇白衣下街 黄甲镇双华社区 九江镇大井社区 黄龙溪镇下河街 东升镇紫东阁街 东升镇棠湖北路 东升镇丰乐社区 东升镇五洞桥街 黄甲镇檬子社区 黄龙溪镇复兴街 九江镇万家社区 黄龙溪镇镇龙街 东升镇草鞋市巷 九江镇蛟龙社区 东升镇长兴社区 东升镇棠湖南路 东升镇棠湖东路 东升镇三强南路 东升镇三强北路 黄龙溪镇学府路 黄龙溪镇观景路 东升镇花月中街 东升镇清泰社区 东升镇芦蒿社区 黄甲镇一里坡村 东升镇清泰路 东升镇清春路 东升镇长冶路 胜利镇白塔村 胜利镇花龙村 胜利镇胜利路 九江镇万白路 九江镇泉水路 东升镇平安巷 东升镇淳化街 东升镇臧卫路 九江镇镇南路 黄甲镇黄胜街 东升镇藏卫路 黄龙溪镇新街 胜利镇应天村 东升镇迎春路 东升镇福源街 胜利镇石子村 黄甲镇黄瓦街 九江镇鸿雁路 东升镇丛桂街 九江镇升平路 东升镇白河路 东升镇普贤村 东升镇葛陌村 东升镇西北街 东升镇永福路 东升镇吴家坝 东升镇石佛路 胜利镇维新路 九江镇永乐路 黄甲镇龙井街 胜利镇云华村 东升镇西安路 九江镇甘泉路 九江镇银桥路 东升镇一杆旗 东升镇广场路 东升镇双巷村 东升镇顺城街 东升镇贾家巷 东升镇南昌路 东升镇农民街 黄龙溪镇横街 黄龙溪镇正街 东升镇北坛路 东升镇福田路 东升镇仁和路 东升镇永安路 黄甲镇长埂村 黄甲镇八角村 黄甲镇政府街 九江镇龙池街 九江镇石牛村 东升镇广都路 东升镇弘民路 东升镇棠中路 九江镇古井村 东升镇长顺路 东升镇东明街 九江镇龙池村 黄甲镇文庙村 东升镇安福街 黄甲镇下街 黄甲镇上街 东升镇新街 文星社区 黄龙溪镇 胜利镇 九江镇 东升镇 黄甲镇
610203 金桥镇红石社区 金桥镇老双崇路 金桥镇杨柳河路 金桥镇金桥社区 金桥镇舟渡村 金桥镇鲢鱼村 金桥镇双崇路 金桥镇岷江村 金桥镇合水村 彭镇柑梓社区 金桥镇金河村 金桥镇金红路 彭镇彭镇社区 金桥镇金沙村 金桥镇永河村 彭镇燃灯社区 金桥镇金马村 金桥镇临江村 金桥镇昆山村 金桥镇新安村 金桥镇白金路 彭镇燃灯小区 彭镇沿河村 彭镇兴福村 彭镇金湾村 彭镇交通路 彭镇鸡市街 彭镇春波路 彭镇木樨村 彭镇柑梓村 彭镇步行街 彭镇工业港 彭镇马市街 彭镇布市村 彭镇育英街 彭镇邮电路 彭镇永丰街 彭镇光荣村 彭镇常存村 彭镇黄天坝 彭镇人民路 彭镇羊坪村 彭镇燃灯路 彭镇歧阳村 彭镇福田村 彭镇新街 金桥镇 彭镇
610204 九江镇通江场镇商业街 九江镇廉政路街 九江镇建设南路 九江镇商业南街 九江镇通江社区 九江镇东巷子街 九江镇金岛社区 九江镇信义街 九江镇商业街 九江镇马家村 九江镇建设街 九江镇
610206 黄水镇黄水河社区 黄水镇板桥社区 黄水镇顺河上街 黄水镇红桥社区 黄水镇玉龙南街 黄水镇长沟村 黄水镇三圣街 黄水镇桃英村 黄水镇古榕街 黄水镇楠柳村 黄水镇文武村 黄水镇扯旗村 黄水镇高石村 黄水镇兴旺街 黄水镇黄水路 黄水镇杨公村 黄水镇
610207 文星社区九龙湖小区 文星社区湖夹滩社区 文星社区四圣小区 文星社区星月社区 文星社区老双华路 文星社区新双华路 文星社区龙港小区 文星社区光明小区 文星社区大件路 文星社区长城路 文星社区
610211 白家社区黄河南路三段 白家社区黄河南路二段 白家社区川大路二段 白家社区成白路社区 白家社区黄河南路 白家社区观音阁街 白家社区临江村 白家社区江安村 白家社区半边街 白家社区川大路 白家社区正街 白家社区新街 白家社区
610212 中和镇化龙社区 中和镇油榨房街 中和镇中和大道 中和镇新民社区 中和镇公济桥路 中和镇府河横街 中和镇朝阳社区 中和镇学院路 中和镇太平街 中和镇仁和路 中和镇华路街 中和镇中柏路 中和镇熊家桥 中和镇新中街 中和镇柳阴街 中和镇府河路 中和镇新下街 中和镇应龙村 中和镇天化街 中和镇双龙村 中和镇成华街 中和镇新上街 中和镇新华村 中和镇朝阳路 中和镇后街 中和镇下街 中和镇上街 中和镇中街 中和镇
610213 华阳镇华阳大道三段 华阳镇华阳大道四段 公兴镇兴华大道一段 华阳镇华阳大道一段 公兴镇兴华大道二段 华阳镇华阳大道二段 华阳镇富民路二段 华阳镇通济桥下街 华阳镇富民路三段 万安镇华龙路一段 华阳镇富民路四段 华阳镇滨河路一段 黄龙溪镇古佛洞街 华阳镇滨河路二段 华阳镇富民路一段 兴隆镇跑马埂村 黄龙溪镇观景路 华阳镇正北下街 合江镇丹景山村 公兴镇湾河东街 华阳镇正东上街 黄龙溪镇皇坟村 华阳镇广都大道 三星镇三星下街 华阳镇正北上街 华阳镇第V大道 华阳镇华新下街 黄龙溪镇相君街 华阳镇下河坝街 万安镇迎宾大道 华阳镇华新上街 兴隆镇罗家店村 黄龙溪镇下河街 合江镇三义湖村 合江镇合江社区 黄龙溪镇学府路 兴隆镇廖皇寺村 黄龙溪镇东岳村 黄龙溪镇步行街 黄龙溪镇镇龙街 三星镇三星上街 华阳镇正东中街 黄龙溪镇青山村 黄龙溪镇复兴街 黄龙溪镇黄金路 黄龙溪镇上河街 兴隆镇三根松村 华阳镇华新中街 华阳镇二江寺村 黄龙溪镇月牙街 合江镇南天寺村 华阳镇华阳大道 公兴镇兴华大道 华阳镇通济桥街 公兴镇邵家店村 万安镇石桥南街 黄龙溪镇加禾村 黄龙溪镇仿清街 新兴镇新兴正街 华阳镇正北中街 万安镇华龙路 兴隆镇顺民街 三星镇陈家巷 黄龙溪镇新街 华阳镇府河路 兴隆镇宝塘村 合江镇财政巷 三星镇双堰村 华阳镇劲松村 华阳镇广福村 三星镇河山村 兴隆镇刘家坝 兴隆镇保水街 华阳镇红瓦村 合江镇三义街 白沙镇交通路 兴隆镇农贸街 万安镇双泉村 白沙镇政文街 新兴镇油坊村 新兴镇四维街 三星镇井石村 华阳镇二江街 黄龙溪镇正街 华阳镇顺河街 华阳镇向阳街 万安镇万安路 公兴镇政府街 合江镇鹿林村 万安镇东林村 华阳镇张家巷 白沙镇茅香村 华阳镇滨河路 合江镇鹿溪村 黄龙溪镇横街 新兴镇裕农街 华阳镇长顺村 华阳镇半边街 三星镇正南街 新兴镇凉水村 华阳镇富民路 三星镇正东街 华阳镇东寺村 白沙镇梅家村 公兴镇双塘村 华阳镇清合村 华阳镇正大街 万安镇大石村 三星镇龙星村 三星镇云崖村 白沙镇教师街 新兴镇兴文街 合江镇汇源街 兴隆镇天明村 兴隆镇华兴街 华阳镇丽都街 华阳镇伏龙村 白沙镇百合村 三星镇友谊街 华阳镇观东村 华阳镇骑龙村 公兴镇兰沟村 华阳镇天研路 万安镇高饭店 万安镇韩婆岭 万安镇石桥村 新兴镇树德街 新兴镇孔雀村 华阳镇合林村 白沙镇团山村 华阳镇正西街 三星镇新北路 万安镇东安路 公兴镇青云村 兴隆镇瓦窑村 华阳镇锦江村 三星镇市东街 华阳镇劝学路 白沙镇川心村 合江镇天灯村 兴隆镇斑竹村 新兴镇柏杨村 新兴镇莲花街 新兴镇庙山村 新兴镇晨曦街 新兴镇小桥村 三星镇南新村 公兴镇湾河街 万安镇开元村 华阳镇菜蔬街 华阳镇丁字街 兴隆镇保水村 公兴镇朱原村 公兴镇草坪村 华阳镇河边村 公兴镇藕塘村 华阳镇长江街 新兴镇廉泉街 白沙镇简华村 新兴镇井坝村 华阳镇三江村 白沙镇盛华村 华阳镇一心村 兴隆镇南街 兴隆镇正街 黄龙溪镇 万安镇 合江镇 华阳镇 白沙镇 三星镇 兴隆镇 公兴镇 新兴镇
610216 太平镇新城社区 太平镇白马村 太平镇庆西街 太平镇前进村 太平镇同心村 太平镇桃源村 太平镇二郎村 太平镇广东街 太平镇正街 太平镇
610217 永兴镇兴西路二段 永兴镇兴西路一段 永兴镇兴西路四段 永兴镇绕城线南段 永兴镇绕城线北段 永兴镇兴西路三段 永兴镇土主庙街 永兴镇老桥南街 永兴镇老桥东街 永兴镇明水村 永兴镇北新街 永兴镇长安街 永兴镇长兴街 永兴镇大树村 永兴镇兴西路 永兴镇绕城线 永兴镇丹土村 永兴镇安全街 永兴镇蜡梓村 永兴镇花堰段 永兴镇干塘村 永兴镇世纪街 永兴镇红花村 永兴镇横巷 永兴镇
610218 正兴镇火石岩村 黄龙溪镇华严村 正兴镇凉风顶村 正兴镇钓鱼嘴村 黄龙溪镇大河村 正兴镇上河边街 正兴镇大安桥村 黄龙溪镇响水村 正兴镇下河边街 正兴镇秦皇寺村 黄龙溪镇川江村 正兴镇官塘村 正兴镇云龙村 正兴镇回龙村 正兴镇步行街 正兴镇田家村 正兴镇广庆街 黄龙溪镇 正兴镇
610219 永安镇普林场街 永安镇三新村 永安镇梨园村 永安镇神庙街 永安镇大塘村 永安镇松柏村 永安镇景山村 永安镇翰林街 永安镇双坝村 永安镇南通路 永安镇白果村 永安镇政府街 永安镇新街村 永安镇金马街 永安镇玉堂街 永安镇学士街 永安镇太平街 永安镇凤凰村 永安镇
610221 煎茶镇正溪下街 煎茶镇鹿溪河村 煎茶镇煎茶社区 煎茶镇鸿湘村 煎茶镇育才路 煎茶镇尖山村 煎茶镇茶林村 煎茶镇平安村 煎茶镇青松村 煎茶镇柳溪街 煎茶镇老龙村 煎茶镇五里村 煎茶镇沿溪村 煎茶镇高庙村 煎茶镇农中街 煎茶镇新街路 煎茶镇
610222 籍田镇新华路二段 籍田镇新华路一段 大林镇巫通寺村 籍田镇蔡堰社区 大林镇斗匠湾村 籍田镇回江社区 大林镇大林社区 大林镇小堰沟村 大林镇中成路 籍田镇五圣村 籍田镇红碑村 籍田镇地平村 大林镇黄堰村 籍田镇红阳村 籍田镇市场街 籍田镇鱼鹤村 大林镇长丰村 籍田镇上北街 大林镇合力村 大林镇中林路 大林镇石庙村 籍田镇东二街 大林镇中山路 籍田镇长征村 籍田镇西安村 大林镇向山村 大林镇槐花村 籍田镇清华村 籍田镇东一街 籍田镇新北路 大林镇五台村 大林镇中正路 籍田镇新华路 籍田镇粮丰村 大林镇大林村 籍田镇铧炉村 籍田镇北街 籍田镇东街 籍田镇南街 籍田镇西街 籍田镇 大林镇
610225 机场高速路近都段 机场高速路土桥段 学府西路北十二街 学府西路北八街 学府西路北四街 学府西路北三街 学府西路南六街 学府西路南五街 学府西路北一街 学府西路北二街 学府西路南七街 机场路常乐段 大件路白家段 黄河路一段 黄河北路段 锦华路二段 黄河路二段 川大路二段 锦华路四段 长江路三段 机场路社区 桂花堰社区 长江路二段 机场高速路 锦华路三段 黄荆路段 学府路段 顺风路段 双桂小区 花红社区 学府西路 临港路 大件路 长江路 川大路 黄河路 机场路 锦华路 机场
② 小学生参加农业科技园社会实践的日记
学院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大学城,由天府校区和科技园校区组成,毗邻西南财经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教育学院等高校。学院平面图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四川省温江农业学校(温江农校)。2002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温江农校独立升格建院。2005年,原成都畜牧兽医学校和成都机电工程学校(成都市农机校)整体并入学院。2006年,学院接受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的评估结论。学院总占地1051亩(含流转土地和合作用地518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含校企共建部分5.6万平方米)。现有图书馆1.2万余平方米,藏书近20万种、55万余册(拥有超星电子图书数据库、万方《中国数字期刊群》、《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等电子图书资源)。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5万余平方米,包括2个标准田径运动场、2个足球场、14个篮球场、1个灯光球场和1个游泳池。校内建有种植、养殖、兽医、园林园艺等实验实训基地,面积近3万平方米,实验实训设备总值4300余万元,其中园林园艺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同时,学院还建有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60余个。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秀、学术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有专兼职教师500余名,并长期聘请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技师和能工巧匠担任客座教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本着“工学结合”的指导思想,学院进行了“把企业引到学院中来、把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专业办到企业中去”的办学模式创新,分别与成都正恒动力配件有限公司和新加坡企业四川天荣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正恒汽车分院、天荣电子信息分院,形成了“资源共享、互动双赢”的产学研结合运行机制。学院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四川省劳动厅“四川省建设职业技能鉴定站”、成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农机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所”;是商务部、农业部“南南合作”项目培训单位,四川省人事厅批准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成都市移民培训基地、成都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同时,学院是四川省教育厅确定的学分制改革试点学校,是中国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学校,并在校内建立了四川省大学生就业市场分会场。近年来,学院学生获得各级各类荣誉64项,其中国家级集体奖项1个、省级奖项8个、市级奖项12个,国家级个人奖项8个、省级奖项16个、市级奖项19个。学院高度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近几年毕业生综合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连年被四川省教育厅授予“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在半个世纪坎坷曲折的办学历程中,学院始终秉承“亲农之情不变、事农之心不改、学院第五教学楼兴农之志不移”的坚定信念,坚持“以育人兴农为出发点,以服务‘三农’为落脚点,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为天职,以提高农民素质为要务”的“亲农、事农、兴农”办学思想,紧跟社会发展,坚持教育改革,倾心服务“三农”,铸就了“为三农服务、为兴农育人”的办学特色。50年来,学院培养、培训了3万余名农业技术人才和10万余名农业一线的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学院办学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充分肯定,[编辑本段]目标目前,学院通过创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着力推进“三创新”——即“育人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打造“四基地”——即“农业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基地,现代农业技术开发、推广、服务基地,农业实用人才培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基地,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基地”,努力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提供更好更多的技术、人才支撑。[编辑本段]历史沿革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是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一所农业类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其前身为创建于1958年四川省温江农业学校。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1980年,学校被国家教委授予“国家级重点中专”称号。1983年,学校在中国率先进行招生分配制度一系列改革,开创了农业中专人才直接通向农村之路,为中国的教育“两包改两自”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同时,在中国农业中专中率先在"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学院的改革得到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教育部、农业部的充分肯定。这一改革经验在中国农业中专中迅速推广。1984年农牧渔业部在学校召开了“中国中等农校教育改革现场会”,向中国农业中专介绍和推广学校的改革经验,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新闻媒体均对学校的改革作了大量的宣传报道。1985年6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的调查报告《从温江农校看农村中等技术学校的教育改革》,全面介绍了学校教育改革的经验。1986年7 月,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期间,李鹏同志接见了学校党委书记余鸿良,听取了学校进行招生分配制度改革工作的情况汇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王明达,农牧渔业部何康部长学院第七教学楼,相重杨、洪绂曾副部长,四川省副省长刘纯夫、韩邦彦,中共成都市委书记吴希海等领导同志和兄弟省、校的同志相继来校考察和指导学校工作。1991年8月,学校被农牧渔业部确认为“中国中等农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A等二级学校”,1993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为“省部级重点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998年,国家教育部组织专家组对学校办学水平进行了全面评估,学校再次获得了“国家级重点中专”称号。2001年初,成都市人民政府正式向四川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提出,在温江农校基础上申办“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2002年4月2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立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至此,温江农校通过40余年的艰苦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了成都市的第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省的唯一一所农业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第七教学楼2004年6月,成都市委、市政府决定成都畜牧兽医学校和成都机电工程学校整体并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2004年7月省教育厅正式批准三校合并,2005年3月,启动三校整合工作,2005年7月,成都畜牧兽医学校和成都机电工程学校整体迁入了学院,完成了实质性合并。学院整体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编辑本段]相关荣誉——中国农学会“中国科教兴村试点工作先进单位”;——农业部“加强实践教学,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先进单位”、“改革先进单学院图书馆夜景位”和“加强实践教学,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先进学校”;——四川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支援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先进单位”、“文明服务窗口示范单位”、“职教先进单位”、“校风示范学校”和“部门绿化百佳单位”;——成都市“科技兴村先进单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先进单位”、“文明单位”、“园林式学校”;——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编辑本段]录取规则1、按国家教育部、生源省有关普通高校招生政策、规定和程序进行 录取工作;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体制,综合考虑德智体美劳,公平、公正、择优录取。2、政审符合要求,体检执行教育部卫生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 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3、招生男女比例:不限;4、外语语种要求:英语;5、录取时按照招生计划数,根据各省、市、自治区招生委员会划定的最低控制分数线,按照专业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6、按志愿录取的进档考生原则上不退档;7、报考艺术类专业的考生,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不另外加试,艺术类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专业按照专业 成绩和文化成绩的总和的原则录取。8、 奖、贷、助学金情况:学院设有“优秀学生奖学金”、“集体奖学金”、“单项奖学金”和“勤工俭学助学金”,;除此以外学院每年还有数名“国家奖学金”;家庭困难的学生可向国家申请助学贷款;9、报考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原则上要求男生不低于168CM,女生不低于158CM。[编辑本段]金堂扶贫学院与相关企业共同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失地农民的转移服务。采取理论与实战相结合、集中与上门相结合、培训与鉴定相结合,开展花卉园艺、畜禽养殖等项目培训,年培训量达到3000—5000人次。在金堂县高板镇包包店村,学院建立了占地200多亩的科技示范园区,在学院教师的指导下,在该示范区饲养了100头黑白花奶牛,推广栽培篁竹草,还在园区内进行了食草鸡的提纯复壮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选育项目。2007年年底开始,学院在缺水的金堂县淮口镇冒顶山村科技扶贫,开展科技和文化下乡活动,引入新品种,定期提供优质鸡苗,改良种植和养殖的方式方法,培植示范农户,为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在较短时间改变了面貌,农民增收明显。[编辑本段]服务学生“好用、实用、管用”,这是用人单位对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普遍评价。近年来,学院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实行人才培养方案 “逆向设计”,从学生毕业后可能的就业岗位或岗位群出发,分析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然后把这些知识、能力与素质分解落实到相应的模块单元,配置相应的课程实践活动,实践性教学在各个专业都占到近一半,并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形成了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每年,学院都邀请用人单位(企业)的领导、专家、技师共同参与所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为了让学校的专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学院在学生培养上强调一定要服务学生,要让学生积极地投身到农村及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中,在实践中凝练学院师生建设新农村,服务新农村的价值观。实践教学中,学院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各种有利资源,让学生尽可能身处真实的岗位环境、工作环境,甚至是创业环境中,到基地去、到农村去、到农户中去,跟市场同步了解种植养殖的最新品种与技术,把书本知识在第一时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005年起,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与四川十强县之首的双流县政府合作,在黄龙溪建立科技专家大院,由双流县科技局划拨10万元专项经费建设硬件。学院派出首席专家1名,专家2名及一些相关专业教师,负责在黄龙溪推广以种植、养殖为主的科技成果,重点开展新品种、养殖技术示范,指导农户建立规范化科技示范点,其中红酒酵母饲养凤凰鸡和二金条辣椒提纯复壮等项目都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当地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现在,学院又在籍田镇红碑村建立了专家大院,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搭建了又一个值得信赖的平台。对于专家大院的功用,学院院长卢晓东说:“可以为当地农户解难,推广先进的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技术,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生产规划,并最终推动当地经济模式的转变。”这种 “学院+地方政府+农户”的专家大院模式,使学校的教师能够将自己的理论研究引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学习,促进教师的创新与开拓,最终受益的还是学生。另外,学院还有一种模式是“学院+协会+农户”,一村一品的“一条龙”模式。学院在成都市青白江区福洪乡解放村建立凯特杏基地,推广凯特杏系列果树优质新品种,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成立了“优质杏产业协会”,有142户农户参加,每亩可为农民创收1万元以上。产生效益后,当地政府配套资金修通了栽种凯特杏果树的村级水泥公路,以“农家乐”的形式开辟了赏杏、品杏的旅游项目。前些年,还只是“只有玉米作口粮、只有卖猪换钱粮”的解放村村民们,如今依靠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带去的一个品种,发家致富,生活更新。成都“三个集中”展开后,周边土地开始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一些以农为本的农字号龙头企业开始日益做大做强,设施农业、立体农业、精确农业、循环农业等先进技术在不少地方得以推广。近年来,学院开始与这些企业亲密接触,以全新的视角与超前的意识,从学生实践到学生最终就业、创业,尝试各种形式的深度合作。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学院今年刚刚启动的一个项目,已在双流落户开建:与新加坡新川公司合作,依托学院技术力量参与成都肉鸡产业化项目建设。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向中国西南市场提供1500万只以上肉鸡,可实现年产值4亿元以上,每年当地农民可获利2000万以上,并可带动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运输、包装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新川”项目的打造中,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有一个大胆的设想,即由学校每年承包2—3个养殖场,由学生组建创业团队,饲养、管理、经营、销售的每个环节学生都分工协作、全程参与,边学习边实践边创业。在这个既是仿真却又可以产生直接效益的实践场里,学生可以了解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与经营模式,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得到全新洗礼,拥有全新体验。同时,学院也利用自身的科研与师资资源,为龙头企业提供各方面的示范。
③ 天府新区籍田附近有什么可以玩的景点
天府新区-籍田镇:
籍田镇“一心、三带、三基地、一廊、九园、五建设(133195)
籍田镇打造成为“天府新区田园花语城”
——“一中心”,天府新区南部现代商贸旅游服务中心
充分把握“现代产业新城、生态田园新城、幸福宜居新城、文化魅力新城、国际时尚新城”内涵,建一座由场镇,及散布在场镇周边的多个大型农民聚居区、中心村等两部分组成网状城市,与周边山水风光、农林资源有机相融,真正体现“城在田中、田在城中、城田相融”的美好景象。
依据天府新区规划,将籍田场镇及成仁路以东,包括地平、红碑、回江、蔡堰、粮丰5个村(社区)共计13.98平方公里区域划为“中心”建设范围,按照城市化建设标准进行打造。下一步,重点是抓好以下6项工作:一是在回江、蔡堰启动“旧城改造”工程。二是充分利用落雁、柴山“两河”,金华、天灯、大坪“三山”资源,重点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和生物科技项目,以及文化、旅游、商贸、居住等服务产业。三是以籍田场镇为核心,打造向周边辐射的路上、水上交通网络,建成南部服务区交通枢纽。四是逐步向天府新区功能区周边:西安、长征、铧炉、五圣、清华等区域辐射,以聚居区和中心村建设为载体,建成5-8个天府新区“新型乡村综合体”。五是以籍田场镇为中心,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对主干道,及两侧人行道、小街巷进行硬化、亮化改造,加快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速度,进一步增强城市化服务功能和中转承载能力,构建起“服务中心”的框架网络体系,提升场镇凝聚力。六是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切实提升籍田政府、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体系服务群众、服务建设、服务发展的能力。
——“三带”,“柴山河、落雁河、鹿溪河”三条水上观光带
柴山河、落雁河、鹿溪河串联了籍田13个村(社区),原始山林、农林田园、河湾滩涂,以及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等各类景观沿河散布,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一是通过水路与成都市将打造的锦江水上航线相连接,沿水路打造柴山河水上生态休闲观光带、落雁河水上生态休闲观光带、鹿溪河水上生态休闲观光带三条精品旅游路线,将沿线散布的各个景点串联起来。二是完成鹿溪河码头建设,开通连接锦江航线的水上旅游航线。三是完善航运、码头、垂钓等休闲娱乐设施,发展一批“吃渔家菜、住渔家屋、玩渔家乐、兴渔文化”为主题的水上休闲、度假、观光旅游项目。
——“三基地”,打造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基地、天府新区南部旅游服务基地、统筹城乡改革试点基地
1、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基地。一是力争率先启动天府新区“现代农业科技功能区”起步区建设;二是在成仁路、籍大路以南,打造全国一流的高科技现代农业基地,重点是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的合作,落户一批生物科技项目。
2、天府新区南部旅游服务基地。一是力争落户中国西部旅游购物城、成都南部旅游集散中心建设项目,并在今后重点引进此类旅游服务项目。二是发挥籍田镇作为成都市南部轨道交通、水上航线、公路交通节点优势,开通以籍田镇为中心、连接周边各旅游景区和区、县的交通网络。
3、统筹城乡改革试点基地。一是在地平、长征、西安进一步深化城乡统筹改革试点工作,完成“统筹城乡改革试点基地”起步区建设;二是发挥城市近郊区位优势和统筹城乡改革政策优势,在“统筹城乡改革试点基地”内,通过招商引资,打造1-2个大型的一、三产业互动体验型生态旅游项目。
——“一廊”,打造山水花涧诗意休闲廊道
将鹿溪河和柴山河作为未来籍田镇产业发展的核心“走廊”、重点区域,建设集高科技产业、旅游休闲、商务金融、居住、生态、农业体验、园林观光等为一体的滨河产业聚集区,促进功能互补,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打造风光秀丽、产业复合的山水花涧诗意休闲廊道,使之成为拉动籍田镇未来城市经济、产业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载体。
按照规划,籍田地处天府新区南缘,拟打造的“九园”中有“三园”在天府新区城市功能区内,其余六园则在天府新区绿地之中。要带活园区整体发展,就需要一条输送人流、物流、资金流的“主动脉”,一线串连起分布全镇的六园,形成连动模式,组团发展。因此,我镇拟利用山水花涧诗意休闲廊道,有效串联起主体位于天府新区绿地之中的长征、西安、铧炉、五圣、鱼鹤、清华等村的优势资源,强势承接天府新区辐射,按照功能的不同,形成“一廊串六园”的格局,即以休闲廊道串联生物技术及农业品牌孵化园区、五阳彩林鲜果观光体验园区、生态养生林间产业园区、乐龄休闲产业园区、主题农庄休闲体验园区、有机蔬菜及粮油基地产业园区等六个功能产业园区。
——“九园”,生物技术及农业品牌孵化园区、五阳彩林鲜果观光体验园区、生态养生林间产业园区、乐龄休闲产业园区、主题农庄休闲体验园区、有机蔬菜及粮油基地产业园区、红色文化体验园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区
“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园”产业发展格局
1、在长征村、西安村打造生物技术及农业品牌孵化园区。依托两村较为成熟的农业产业基地优势,一是加快推进贝安迪项目和和龙岩寺水库水上旅游项目建设,利用其品牌影响力、经济实力、市场效应,打造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综合体。二是开发花卉蔬果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草编工艺等手工业加工企业,并将生产加工过程开放展示,接受游客的参观、参与;三是加快西安村“西蜀花都”项目,培育集花卉观赏、休闲养生、观光旅游、生产线参观于一体的综合体项目;四是以企业为依托,适时建成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建设。
2、在红阳、五圣两村打造五阳彩林鲜果观光体验园区。依托“绿宝石”“红樱李”等已经具有一定品牌效应的水果产业,一是建成集生产种植、加工提炼、休闲观光、农事体验为一体的宝石梨、红樱李、猕猴桃三个水果生产基地;二是通过科技提升、包装营销,开发“籍田鲜果”系列品牌产品。
3、在铧炉村打造生态养生林间产业园区。一是发展林下生态种、养殖业,主要以生态猪、生态鸡等野生放养畜禽,以及菌、蕨类培育为主。二是加快“铧炉狩猎场”项目引进。三是运用铧炉村天然泉水,发展养生康疗产业。
4、在西安村打造乐龄休闲产业园区。依托辖区内多丘陵、台地、山地,森林覆盖面广,河流、滩涂众多等生态适宜、环境优美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一批老年公寓、老年医院等老年服务项目,打造环境优美、居住舒适、功能齐全、节能环保、管理科学、服务一流的“乐龄工程”,建成具有国际水平的“中国乐龄城”。
5、在粮丰村、鱼鹤村打造主题农庄休闲体验园区。依托统筹城乡改革试点优势项目和双流县产业招商优势政策,发挥城市近郊的区位优势,通过招商引资,一是打造“北望锦官城,南来籍田村”的系列一、三产互动体验型生态农庄,率先建成一三产业互动项目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并最终建成“一三产业互动发展示范镇”;二是做大做强“蜀望杂柑”、双福果观光园。
6、在清华村打造有机蔬菜及粮油基地产业园区。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综合治理山、水、田、林、路,全面配套桥、涵、闸、站、渠,建成旱能灌、涝能排、田成方、林成行、渠相通、路相连的高标准有机粮油蔬菜生产基地,全面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一是完善路、沟、渠等农田基础设施,改善农田生产条件。二是实施农用地整理,增强土地利用效率。三是积极争取国家农财资金和政策扶持,申报国家级有机粮油蔬菜生产基地,尽快完成国家地理标识认证。
7、在地平村打造红色文化体验园区。依托籍田镇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独特的传统民俗文化,一是恢复红岩烈士丁地平同志故居,并以此为基础,建成丁地平烈士事迹陈列馆和双流县红色文化陈列馆;二是充分发挥籍田镇的历史文化优势,挖掘历史文化脉络,以文化旅游为核心发展“文化新镇”,力争申报为“四川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
8、在红碑村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着力于推动传统农业向科技农业的转变,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生产加工示范区,集聚资金、设施、科技、效益、功能。一是着力创新现代农业研发、生产机制,尽快促成贝安迪、大拇指等在谈项目的落地;二是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引进科技、人才和特色项目,大力推进品种更新、技术改良和营销推广,努力提升农业生产科技化水平、农业经营市场化水平,打造籍田镇自己的特色农业品牌。
9、在地平村打造生物科技产业园区。对接四川省“天府新区”功能区规划,重点打造生物科技产业园区,发展生物医药科技研发、生产种植等产业,建设全国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的合作,落户一批生物科技项目,首批着眼于科研开发和现有产业的延伸,发展食用、药用花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