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安徽省太和县倪邱镇马大小学的土地钱为什么村委会账面不公开,钱哪去了老百姓要说法
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太普遍了。17万已经很少了,我老家一个村委书记,在任8年,变卖村上集体林场资源几千亩,现在山上的树基本砍光了,利用职权,还贪污好几年村民种田补贴和其它补贴,8年时间,总共贪污不少于60万。村民都告状好多次了,一点结果都没有,这就是我们现在的中国。
Ⅱ 安徽太和县倪邱镇长王庄
长王庄原属南王庙村委会,南王庙撤委后,现属于张路村委会,长王庄原来是王长营,因村人口多,村距离长,王姓人口为主,名:长王庄。
长王庄,民风淳朴,口碑不错,古有大王庙,现在在原址废弃中小学校重塑。
Ⅲ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倪邱镇北门寨里征收土地补尝明细单
按照国家征用土地每亩地补助36800元,各地不同,我知道阜南是这样的。
Ⅳ 安徽阜阳太和县倪邱镇殡葬改革是怎么改的
安徽省殡葬管理办法
类型: 规章
颁布: 安徽省政府
日期: 1994年02月25日
(省政府令第53号1994年2月25日发布1997年12月19日省人民政府第144次常务会议修订)
第一条为加强殡葬管理,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殡葬管理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殡葬管理的方针是:推行火葬,改革土葬,破除封建迷信的丧葬习俗,提倡节俭、文明办丧事。
第三条民政部门是殡葬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公安、卫生、建设、工商、土地等部门应协助民政部门做好殡葬管理工作。
第四条在本省范围内,除因条件限制的金寨、岳西、旌德、绩溪、休宁(不含县城)、歙县(不含县城)、黟县、祁门、石台、青阳、东至11个县和黄山区为土葬改革区外,其他各市、县均为实行火葬的地区。
实行火葬的地区内少数交通不便难以开展火葬的边远乡、村,可暂不实行火葬。具体乡、村由当地县(市、区)人民政府提出,报省民政厅批准。
第五条在实行火葬地区死亡的人员的遗体应当火化。
提倡用骨灰寄存或不占、少占土地处理骨灰。禁止土葬(包括骨灰入棺土葬)和遗体外运。遗体确需外运的,须经市、县民政部门批准。
尊重少数民族丧葬习俗。对自愿实行丧葬改革的,他人不得干涉。
第六条殡仪馆处理遗体,凭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的死亡证明,在医院死亡的,凭医院出具的死亡证明;在外地死亡的,凭死亡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的死亡证明;无名尸体,凭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的死亡证明和接尸通知。
第七条遗体在殡仪馆的保存期限,除经市、县民政部门批准外,不得超过7天,逾期由殡仪馆火化。
公安机关需要保存的无名尸体,保存期超过7天的,其逾期冷冻防腐费由公安机关负责,其他费用由民政部门负担。公安机关查明尸源的,费用由责任者或其亲属承担。
第八条接运遗体应使用殡葬专用车。自运遗体的,殡仪馆应对其运载工具进行消毒。
第九条对患有甲类急性传染病、炭疽病死者的尸体以及高度腐败的尸体,须经消毒处理并严密包扎。殡仪馆应及时接尸,立即火化。
第十条土葬改革区应当进行土葬改革。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利用荒山瘠地,本着有利于发展生产建设、节约土地、文明节俭、方便群众的原则规划土葬用地。县可建立经营性公墓,乡(镇)、村可建立公益性公墓。公墓内的遗体应平地深埋,不留坟头。
第十一条禁止占用耕地、林地(包括个人承包耕地和自留地)作墓地。已占用耕地的坟墓,应限期迁出或就地深埋。禁止非法买卖、转让、出租墓地、墓穴。禁止恢复或建立宗族墓地。因国家基本建设或农田基本建设而迁移平毁的坟墓,禁止返迁重建。
第十二条建设用地内的坟墓,建设单位应在用地前1个月通知墓主在规定的期限内认领起葬,所需费用按有关规定由建设单位承担。无主坟墓由建设单位负责遗骨火化或就地深埋。
第十三条禁止在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以及水库、河流堤坝两侧建造坟墓。上述区域内现有的坟墓,除受国家保护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墓地予以保留外,应当限期迁移或者深埋,不留坟头。
第十四条禁止在丧葬中进行各种封建迷信活动。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丧葬迷信用品。
实行火葬的地区内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生产、销售棺木和土葬用品;土葬区内生产、销售棺木和土葬用品的单位或个人,须经民政部门批准,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发给营业执照。具体管理办法由省民政厅、工商局另行制定。
第十五条殡仪馆、经营性公墓由市、县人民政府统一规划,报省民政厅批准,市、县民政部门兴办。公益性公墓由乡(镇)人民政府统一规划,报县(市、区)民政部门批准,乡(镇)、村兴办。
建造殡仪馆的费用,列入市、县基本建设计划。
第十六条从事殡葬业务的单位,应自觉遵守殡葬管理的有关规定,方便群众,增强服务观念,提高服务质量。
第十七条在殡葬改革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或民政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十八条将应当火化的遗体土葬,或者在公墓和农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遗体、建造坟墓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强制执行。
第十九条制造、销售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的,由民政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没收,可以并处制造、销售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条拒绝、阻碍殡葬管理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或者借丧葬活动扰乱社会秩序,违反社会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一条殡仪服务人员利用工作之便索取财物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退赔,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按《行政复议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三条各市、县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办法。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省民政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86年8月11日发布的《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殡葬管理的实施办法》同时废止。
Ⅳ 2016太和倪邱中学挖古墓
我就是倪邱的 我们那本来就是古镇
3月11日,太和县倪邱镇中心校综合楼建设工地,发现一处古墓。太和县文物管理所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发掘。目前,现场的发掘工作已基本结束,共发现古墓3座,其中夫妻合葬墓2座、单棺墓1座。
考古人员初步判断,这是一处家族性墓葬,时间大约在清代中晚期。其中1座古墓的主人应该是清朝的大内侍卫,五品顶戴。
3月11日上午,伴随着隆隆的机器声,太和县倪邱镇中心校综合楼建设项目破土动工。时隔不久,挖掘机操作人员发现了异常,“好像挖到了古墓,里面有人骨和一些陪葬器物”。
学校及现场的施工人员立即将这一情况,上报至倪邱镇政府和太和县文物管理部门。太和县文物管理所随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抢救性挖掘。
在现场,考古人员一共发现了3座古墓,其中2座是夫妻合葬墓,1座单棺墓。
考古人员告诉颍州晚报记者,单棺墓是施工人员最早发现的古墓。由于墓室进水严重,棺木毁坏严重,已经很难看出墓葬的原样。与之相距10多米的两座夫妻墓保存相对完好。
此次抢救性考古共发掘出顶戴、铜镜、铜板、银锭、玉带钩、扳指、指环、铜扣等器物200多件。
经过3天的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初步判断,这是一处家族性墓葬,时间大约在清代中晚期,三座古墓葬之间均有10多米的距离,且均为南北走向。
在其中一座古墓中,考古人员发现了象征清代官员等级的顶戴,其官阶为五品,但是考古人员没有在墓葬中发现安插花翎的翎管。
考古人员为此感到疑惑时,当地村民提供了一个传说,似乎印证了墓主的身份。
据介绍,清代当地出了一位武举人,是皇宫中的侍卫,官居五品。考古人员眼前一亮。
太和县文物管理所考古员鲍建鹏告诉颍州晚报记者,在清代,汉人要想成为宫廷侍卫必须通过武举选拔。其中,一等侍卫官居三品,二等侍卫官居四品,三等侍卫官居五品。
更为重要的是,清朝的大内侍卫与文官不同。文官拥有顶戴花翎,表明自己的品阶,而大内侍卫只有顶戴,没有花翎。
同时,考古人员还在这个墓葬中发现了扳指等其他陪葬器物,这也说明墓室主人是位武官,能弯弓射箭。
“这位大内侍卫在倪邱镇仍有后裔。”目前,太和县文物管理所和倪邱镇政府,已向这位大内侍卫的后代们征集家谱,对上述推测进行印证。
唐宋万间宫阙如今已化尘土
除3座古墓外,此次考古还有一个重大发现——倪邱中学应该是唐宋时期的一处遗址。
颍州晚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发现的3座古墓位于地面以下4米左右。在地面以下2米左右的位置,出现了许多青砖青瓦。
考古员鲍建鹏说,他们在这里发现了一些汉代的瓦当,但更多的是唐宋时期的砖瓦、瓷片等,说明唐宋时期这里应该是一片居民聚居区。
后来,由于战乱、朝代更迭、黄河大水等多种原因,原来的“万间宫阙”均已化作尘土,然后被泥沙掩埋,并形成了一个文化层。
当地老人的记忆印证了考古人员的推测,据介绍,七八十年前倪邱中学所在的位置是一处古庙,名为“东大寺”。后来寺庙倒塌,建国后政府在此修建了学校。
此次发掘的3座古墓似乎也在传递着一些信息。据介绍,按照清代墓葬习俗,现场的3座墓葬属于“携子抱孙墓”。初步判断,附近还有其他墓葬未被发现。
目前,太和县文物管理所已组织专业人员驻守现场,密切关注施工情况,一旦再出现古墓葬将立即进行保护,不能保护的立即进行抢救性发掘。
Ⅵ 太和县有哪些村庄
民国初年实行区保制,全县分区(顺号取积名)、97保。
民国27年(1938年),实行区、乡、保、甲制,全县设3个区。34乡(镇)。478堡。
民国34年(1945年),调整区划,并34乡(镇)为30乡(镇),计有:细阳镇、赵寺乡、望高乡、关集乡、三塔乡、竹园湖乡、龙李乡、光芦乡、龙台乡、胡集乡、黑虎乡、齐桥乡、大黄乡、高庙乡、旧县乡、陈李乡、砖桥乡、亮集乡、税子铺、界首镇。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改用区、乡、行政村制,设10区。139乡。10区是:城关、茨谷、李兴、税黄、板黄、赵庙、洪山、光武、大新、原墙。
1950年3月增设双浮乡,5月增设关集区,8月31日由阜阳划入宫集区及长春区的赵李、王营、草李、长春4乡。
1952年7月撤税黄区,增设税镇、大黄、长春、三塔、清浅、倪邱、旧县等区,至此全县设19区。
1953年8月,将光武、芦村、大黄、亮集等区、乡划入界首县。
1956年,全县并为9区1镇(城关镇)。64乡。1957年3月撤区并乡,将全县64乡并为45乡。1958年元月,被撤区全部恢复。
1958年9月,改全县9区1镇45乡为11个人民公社。1960年12月增设洪山公社。全县设李兴、原墙、大新、倪邱、双浮、关集、宫集、坟台、赵庙、旧县、城关、洪山12个公社。
1961年8月,缩小农村人民公社规模,将全县12个公社改为12区,成立71个公社。
1969年3月撤区并社,全县成立20个公社。至此全县设33个公社。计为:关集、城郊、大新、肖口、旧县、双浮、清浅、赵庙、倪邱、洪山、原墙、三塔、宫集、三堂、苗集、阮桥、税镇、李兴、蔡庙、宋集、赵庙、坟台、水上、高庙、许寨、桑营、城关、马集、双庙、郭庙、长春、胡总、大庙。
1979年8月,撤人民公社恢复区制,全县设13区(镇)。同年12月增设宫集区、蔡庙区。
1983年5月,改人民公社为乡人民政府,生产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
1985年,全县为15区(镇)。75乡,5个乡级镇。
Ⅶ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倪邱镇都是贪官啊
唉叫官就贪,不能官拉点活还扒皮呢。
Ⅷ 现在安徽太和倪邱买房多少钱一平
房价不贵的,一个县里镇上的房子也就一两千一平方吧。买房,就用房品汇APP。
Ⅸ 太和县倪邱镇刘中亚案怎么处理的
午9:30,界首市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太和县倪邱镇原副县级党委书记刘中亚挪用公款和受贿案。庭审中,控辩双方围绕被告人是否构成挪用公款罪及受贿案的有关数额部分,经过举证、质证、讯问被告人、证人出庭作证等司法程序和环节,持续展开多轮长达4个多小时激烈的攻防战。刘中亚在庭审中数度哽咽,在最后陈述环节,更是声泪俱下,忏悔不已。此案将择期宣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