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农村发展 > 利率市场化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及对策

利率市场化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1-01-19 21:46:55

Ⅰ 利率市场化下农信社如何发展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两次放宽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浮动范围,由此银行利率定价自主权进一步加大,银行业的市场化越来越近。
这次浮动区间调整后,大型银行存款利率以执行基准利率为主,中小银行普遍上浮,同时大型银行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小幅上浮,中小银行上浮幅度较大,这种大型银行与中小银行利率定价分水岭似的区别并非偶然,银行的竞争力及抗风险能力决定了其在资金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影响其资金定价能力。
在利率市场化下,利率将由资金市场供求状况决定,银行自主定价,大银行将拥有更强的话语权,农村信用社的利率风险将会前所未有的突出,利率的管理、定价能力不足,短期上会影响盈利能力,长期上会威胁到稳健发展,好在我国利率市场化是个渐进的过程,农信社有机会为此提前做好准备。
一、明确定位,走特色经营道路
面对大型银行,农信社的基础相对薄弱,在无法与其全面开展竞争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发掘特色业务,把有限的资源凝聚成一个有力的拳头,提升自我在特色业务领域的优势。目前,我们可以结合流程银行的建设,全面分析自身经营的优势与劣势,面临机遇与挑战,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市场定位,提升重点业务在当地的竞争力,做有特色的区域性银行。
二、加快转型,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利率风险对传统业务的冲突更为直接明显,为此加快业务转型,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将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利率风险,同时又与农信社的整体经营目标是一致的。农信社应抓住近年业务快速发展期,加大中间业务产品的开发、推广、运用力度,同时可围绕自身市场定位开发有特色的中间业务,如针对农户、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中小企业等群体开发特色鲜明的支付结算类、银行卡类、代理类、理财类等中间业务。
三、借鉴先进,强化利率风险管理
在存贷款利率由央行管制的情况下,农信社的利率风险表现的并不明显,随着存贷款利率的逐步放开,借鉴引入先进银行的利率管理方法、经验,加强对利率预测、利率风险衡量及控制的指导,使农信社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已刻不容缓。
四、完善系统,细化利率定价标准
目前存贷款资金均使用批发价格,相同期限、相同担保方式下的利率定价基本一致,这既无法体现客户之间的区别,也无法及时反映资金供求变化。因此,农信社要制定更为细化的利率定价标准,头开发利率定价信息系统,多方面收集定价基础数据,区分客户优质程度、考虑银行自身资金状况、资金市场供求状况、金融市场动向乃至宏观经济动向等因素,分阶段推进系统应用,从对不同类别的客户给予不同的定价,到最终的一户一价,最终实现零售化的利率定价管理。(作者单位系安徽省六安市郊区信用合作联社)

Ⅱ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有哪些影响

影响不大,反正银行业一早已是寡头垄断,市场化只是减央企、国企利率,转嫁到百姓身上的借口呗!

Ⅲ 国外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影响

自1996年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正式启动以来,经过年的发展,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1996年6月1日人民银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1997年6月放开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1998年8月,国家开发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首次进行了市场化发债,1999年10月,国债发行也开始采用市场招标形式,从而实现了银行间市场利率、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发行利率的市场化。

1998年,人民银行改革了贴现利率生成机制,贴现利率和转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的基础上加点生成,在不超过同期贷款利率(含浮动)的前提下由商业银行自定。再贴现利率成为中央银行一项独立的货币政策工具,服务于货币政策需要。

1998年、1999年人民银行连续三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2004年 1月1 日,人民银行再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0.9,1.7],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0.9,2] ,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再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规模大小分别制定。扩大商业银行自主定价权,提高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企业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扩大到70%,下浮幅度保持10%不变。在扩大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同时,推出放开人民币各项贷款的计、结息方式和5年期以上贷款利率的上限等其他配套措施。

进行大额长期存款利率市场化尝试,1999年10月,人民银行批准中资商业银行法人对中资保险公司法人试办由双方协商确定利率的大额定期存款(最低起存金额3000万元,期限在5年以上不含5 年),进行了存款利率改革的初步尝试。2003年11月,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可以开办邮政储蓄协议存款(最低起存金额3000万元,期限降为3年以上不含3 年)。

积极推进境内外币利率市场化。 2000年9月,放开外币贷款利率和300万美元(含300万)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仍由人民银行统一管理。2002年3月,人民银行统一了中、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实现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利率政策上的公平待遇。2003年7月,放开了英镑、瑞士法郎和加拿大元的外币小额存款利率管理,由商业银行自主确定。2003年11月,对美元、日元、港币、欧元小额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商业银行可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变化,在不超过上限的前提下自主确定。

回顾1996年以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国人民银行累计放开、归并或取消的本、外币利率管理种类为119种,目前,人民银行尚管理的本外币利率种类有29种。今后,随着金融机构改革和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人民银行将不断扩大金融机构的利率定价自主权,完善利率管理,并通过中央银行的间接调控,引导利率进一步发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和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作用

自1996年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正式启动以来,经过7年的发展,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1996年6月1日人民银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1997年6月放开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1998年8月,国家开发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首次进行了市场化发债,1999年10月,国债发行也开始采用市场招标形式,从而实现了银行间市场利率、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发行利率的市场化。

1998年,人民银行改革了贴现利率生成机制,贴现利率和转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的基础上加点生成,在不超过同期贷款利率(含浮动)的前提下由商业银行自定。再贴现利率成为中央银行一项独立的货币政策工具,服务于货币政策需要。

1998年、1999年人民银行连续三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2004年 1月1 日,人民银行再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0.9,1.7],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0.9,2] ,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再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规模大小分别制定。扩大商业银行自主定价权,提高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企业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扩大到70%,下浮幅度保持10%不变。在扩大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同时,推出放开人民币各项贷款的计、结息方式和5年期以上贷款利率的上限等其他配套措施。

进行大额长期存款利率市场化尝试,1999年10月,人民银行批准中资商业银行法人对中资保险公司法人试办由双方协商确定利率的大额定期存款(最低起存金额3000万元,期限在5年以上不含5 年),进行了存款利率改革的初步尝试。2003年11月,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可以开办邮政储蓄协议存款(最低起存金额3000万元,期限降为3年以上不含3 年)。

积极推进境内外币利率市场化。 2000年9月,放开外币贷款利率和300万美元(含300万)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仍由人民银行统一管理。2002年3月,人民银行统一了中、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实现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利率政策上的公平待遇。2003年7月,放开了英镑、瑞士法郎和加拿大元的外币小额存款利率管理,由商业银行自主确定。2003年11月,对美元、日元、港币、欧元小额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商业银行可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变化,在不超过上限的前提下自主确定。

回顾1996年以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国人民银行累计放开、归并或取消的本、外币利率管理种类为119种,目前,人民银行尚管理的本外币利率种类有29种。今后,随着金融机构改革和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人民银行将不断扩大金融机构的利率定价自主权,完善利率管理,并通过中央银行的间接调控,引导利率进一步发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和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作用

给一个网址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LJC200106053.htm

Ⅳ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和适应加入WTO的需要,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是大势所趋.本文试版图通过分析我国权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难点,以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而提出商业银行适应利率市场化的应对措施.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及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http://www.nova.cn/Browse/ShowDoc.aspx?Code=3-15&Id=2006091109265645050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需要万方数据帐号)
http://www.ilib.cn/Abstract.aspx?A=gskjzh200406059

Ⅳ 利率市场化对政策性银行的影响

指日可待的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严峻挑战,而靠商业银行解决资金问题的政策性银行却成了头一个被殃及的池鱼。某政策性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利率中枢不断上移造成国开行、农发行、进出口银行等机构的发债成本明显上升,利差大幅收窄,严重影响了财务的可持续性。
利率上升对于上述银行的冲击,恐怕要大于中小银行机构。从供给上看,在央行再融资逐年递减的情况下,部分政策性银行资金自给率已超过80%,而在自给资金中,金融债占据相当比重。然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由于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飙升,银行负债成本不断增加,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对商业银行的吸引力已经很低。某商业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在一段时期内,没有再购入金融债的打算。这意味着政策性金融机构融资模式受到巨大挑战。
从需求上看,我国政府已提出城镇化建设的具体目标,同时又进一步强调西部开发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区域发展战略。而这些宏观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政策性银行的信贷支持,而且贷款利率也不能高。据相关部门预计,今后三年我国城镇化投融资资金需求量将达25万亿元。那么资金还能从哪里来?提高存款以及提高运营效率是很多政策性银行的目标,然而在短期内是难以做到的,而利率市场化已经步步紧逼。而且,由于政策性银行贷款对象多是期限较长的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支柱产业的建设项目,平均期限大约10年左右,相较于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的风险更高,难以做到盘活存量贷款。
由此看来,解铃还须系铃人,政策性银行的问题是由国家政策造成,短期内也只能依靠国家来疏困。有政策性银行负责人表示,希望国家专项基金能更多投向政策性银行。
                                           摘自   四川日报网

Ⅵ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有什么影响

、触动商业银行的“核心利益” “工商银行作为我国最大的银行,他们就和我们说,利率千万不能放开,放开我们就会受不了。”近日,央行某厅局级官员在上海一个内部讨论会上表示,“过早地放开利率是我最担心的问题,特别是在配套措施还没有安排好的情况下就放开。” 他补充说,“因为我国的金融机构自律性比较差,一放开就会搞利率战、价格战,如果明的不行就来暗的,给你买米买油,给你送保姆。” 通常所说的利率市场化,就是将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放开,由银行自己决定。时至今日,银行仍然没有权限在央行设定的存款基准利率基础上提高利率。 2010年以来,市场资金面日趋紧张,央行通过存准和利率这两大货币工具回收了银行间的资金,以期缓解因为巨额货币存量及乘数效应刺激通货膨胀的局面。这客观上使得各家银行的存贷比逼近75%的监管上限。 而银行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一方面通过各种“高息揽存”的手段吸纳存款,另一方面通过以信贷证券化等方式推出理财产品,成为“影子银行”,规避监管。 此前,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对工、农、中、建四大行测算,结果显示,如果利率市场化完全实现,四大行整体的利息净收入可能会比2010年下降近一半。 2、利率市场化几乎确定性的挤压了银行存贷差的利润空间。 原来因为国家的政策,老百姓只能苦逼的按规定的很低的利率水平将自己的资金借给银行,很多时候连通货膨胀的收益率也达不到。而由于社保体系的不完备,国人缺乏安全感,因此大量的将自己辛苦挣来的资金以很低的利率水平借给银行,银行吸纳大量低成本资金后又以高于基准利率的水平房贷出去,中间的价差空间非常大,而且关键是银行承担的风险很低。 这几年信托等其他金融机构开始发展起来。信托公司一方面帮助一些企业的融资成本高达10%-15%左右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做到很低的风险水平(信托公司极少有投资失败的项目),这侧面更说明银行在制度的保护下的日子是多么的甜蜜了。 而去年利率市场化卖出重要的可以最高上浮10%之后,应该说银行业的存贷利差空间几乎确定被挤压了:贷款利率和原来变化不大,而吸纳资金的成本却提升了。 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银行股一直处在非常低的估值水平的重要原因:市场担心银行的美好年代即将逝去,能否维持和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存在不确定性。 3、利率市场化推动银行业务转型和升级。 银行是逐利的。原先的主营业务利润空间被压缩后,银行不会坐视过去告诉的业绩增速下滑,而是试图利用自己已经积累起来的优势,发展和深挖其他业务,比如中间业务,具体的如基金代销等。 4、利率市场化推动了银行之间更大程度的竞争,有利于银行差异化的出现。 现在国内的银行普遍业务模式比较简单,主要收入还是依赖于存贷差。利率市场化后,这么多银行不天可能还是就靠这一块吃饭,需要拓宽思路,争夺更细分的市场。

Ⅶ 利率市场化破冰 农信社应如何应对

《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着力深化金融关键领域的改革,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2012年6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并同时宣布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这意味着,政府对商业银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终于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各银行金融机构将逐步全面进入“利率竞争” 时代。面对这种政策环境和经营形势的变化,农村信用社如何调整战略,积极应对,是一个非常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的话题。
一、利率市场化对农信社带来的挑战
利率市场化的实质是变革融资活动的风险定价机制,使利率水平及其风险、期限结构由资金供求双方在市场上通过竞争决定。它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必然,也是适应经济金融全球化的需要,将对农信社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
1、经营成本增加。利率市场化的趋势是银行存贷利差的逐步缩小,这意味着农信社的经营成本将增加。每年将增加利息支出,如果考虑贷款利息下调减少利息收入,财务成本增加的压力将更大。
2、优质客户争夺更加激烈。利率市场化后,各银行机构对优质客户的抢夺将更加激烈。存款方面,目前,各大银行都对利率实行了上浮,下一步,银行之间的竞争必然围绕优质存款客户开展,对优质客户提供更有吸引力、更具差异化的利率政策必将成为利率市场化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同时,商业银行不断向县域和农村地区设点,抢占市场。贷款方面,在存贷款利差收窄后,为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大型商业银行将有更大的意愿向能接受更高利率的中小企业放款,抢占中小企业市场份额。农信社主要的优质客户集中在县域和农村,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是主要客户,优质客户竞争压力将伴随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而逐步加大。
3、对风险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利率市场化对农信社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决定农信社盈利能力的,一方面是客户基础和结构,更重要的还有农信社的风险管理能力。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波动的频率将加大,幅度将提高,利率的期限结构变得更为复杂,利率水平表现出较大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无论是资产负债结构的安排,还是市场营销策略的设计,都会使农信社不得不考虑利率风险的承受能力,利率风险的管理难度逐步增加。
二、当前农信社对利率市场化的应对之策
农信社对利率市场化不能逃避,必须调整经营策略,趋利化弊,积极应对。
1、转变经营思想和机制。利率市场化将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业务进一步市场化,市场环境变化将更迅速和激烈,要求农信社的经营管理机构能随时应对市场变化做出迅速和正确的决策。目前许多农信社的经营管理机构还不能适应这种要求,主要表现在决策管理部门与市场经营的脱节,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经营与管理紧密结合的扁平型经营管理模式,减少管理层次,实现业务处理的专业化、流程化、集中化管理,真正实现管理与经营紧密结合,使农信社的决策管理部门能与市场融合,对市场的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提升核心竞争力。面对利率市场化后金融竞争加剧的趋势,农信社要想抢占市场,获得发展,必须要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一是要加快推进经营模式转型。将经营模式从获取利差业务模式向开展综合服务业务转化,发展中间业务、电子银行产品等非利差收入业务;将利润结构从利差收入为主过渡到多元化收入为主,分散和转移因利率价格变化带来的风险。二是要加快推进产品创新。要加大创新力度,不断开发适合客户金融服务需求的金融产品。存款业务方面,重点研发具有农信社特色的理财产品;贷款方面,以行业协会、专业市场为突破口,针对不同的行业客户开发有特色的贷款品种。三是要打造品牌。利用品牌提升竞争力,要严格按照企业文化视觉识别系统要求,统一宣传口径,统一网点标志。
3、培育核心客户群。应对利率市场化竞争,农信社要明确战略和市场定位,在“农”字上下功夫,培育核心客户群。对存款客户,要把握城镇化的历史机遇,在“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大土地款资金营销,夯实客户基础。对贷款客户,要注重将信贷资源向本地区优势行业以及其他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高的行业倾斜,向农业产业化的企业倾斜,向城区、城郊结合部、诚信度高的区域倾斜,针对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不断调整信贷投向,改善客户结构,在“朝阳行业”逐步建立农信社核心客户群。
4、建立完善、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一是风险管理理念必须向长期稳健型转变。要提足拨备、控制杠杆,关键是将风险作为绩效考核指挥棒的内在要素,推进RAROC和EVA考核,从会计利润最大化观念向股东利益最大化转变,从短期行为向长效发展转变,根本上确保稳健经营。二是优化风险管理架构。传统的行政式管理架构要向垂直、矩阵式管理转变,提高风险管理的独立性,缩短风险管理传导和决策链条,提高风险管理效率。三是提高风险管理技术。要积极推进新资本协议的实施,广泛推广VaR等风险量化管理技术;要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强化主动负债管理,强化缺口管理机制;要加强利率风险研究和管理,尽快弥补当前风险管理短板。

Ⅷ 农村信用社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

《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着力深化金融关键领域的改革,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2012年6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并同时宣布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这意味着,政府对商业银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终于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各银行金融机构将逐步全面进入“利率竞争” 时代。面对这种政策环境和经营形势的变化,农村信用社如何调整战略,积极应对,是一个非常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的话题。
一、利率市场化对农信社带来的挑战
利率市场化的实质是变革融资活动的风险定价机制,使利率水平及其风险、期限结构由资金供求双方在市场上通过竞争决定。它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必然,也是适应经济金融全球化的需要,将对农信社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
1、经营成本增加。利率市场化的趋势是银行存贷利差的逐步缩小,这意味着农信社的经营成本将增加。每年将增加利息支出,如果考虑贷款利息下调减少利息收入,财务成本增加的压力将更大。
2、优质客户争夺更加激烈。利率市场化后,各银行机构对优质客户的抢夺将更加激烈。存款方面,目前,各大银行都对利率实行了上浮,下一步,银行之间的竞争必然围绕优质存款客户开展,对优质客户提供更有吸引力、更具差异化的利率政策必将成为利率市场化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同时,商业银行不断向县域和农村地区设点,抢占市场。贷款方面,在存贷款利差收窄后,为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大型商业银行将有更大的意愿向能接受更高利率的中小企业放款,抢占中小企业市场份额。农信社主要的优质客户集中在县域和农村,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是主要客户,优质客户竞争压力将伴随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而逐步加大。
3、对风险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利率市场化对农信社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决定农信社盈利能力的,一方面是客户基础和结构,更重要的还有农信社的风险管理能力。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波动的频率将加大,幅度将提高,利率的期限结构变得更为复杂,利率水平表现出较大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无论是资产负债结构的安排,还是市场营销策略的设计,都会使农信社不得不考虑利率风险的承受能力,利率风险的管理难度逐步增加。
二、当前农信社对利率市场化的应对之策
农信社对利率市场化不能逃避,必须调整经营策略,趋利化弊,积极应对。
1、转变经营思想和机制。利率市场化将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业务进一步市场化,市场环境变化将更迅速和激烈,要求农信社的经营管理机构能随时应对市场变化做出迅速和正确的决策。目前许多农信社的经营管理机构还不能适应这种要求,主要表现在决策管理部门与市场经营的脱节,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经营与管理紧密结合的扁平型经营管理模式,减少管理层次,实现业务处理的专业化、流程化、集中化管理,真正实现管理与经营紧密结合,使农信社的决策管理部门能与市场融合,对市场的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提升核心竞争力。面对利率市场化后金融竞争加剧的趋势,农信社要想抢占市场,获得发展,必须要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一是要加快推进经营模式转型。将经营模式从获取利差业务模式向开展综合服务业务转化,发展中间业务、电子银行产品等非利差收入业务;将利润结构从利差收入为主过渡到多元化收入为主,分散和转移因利率价格变化带来的风险。二是要加快推进产品创新。要加大创新力度,不断开发适合客户金融服务需求的金融产品。存款业务方面,重点研发具有农信社特色的理财产品;贷款方面,以行业协会、专业市场为突破口,针对不同的行业客户开发有特色的贷款品种。三是要打造品牌。利用品牌提升竞争力,要严格按照企业文化视觉识别系统要求,统一宣传口径,统一网点标志。
3、培育核心客户群。应对利率市场化竞争,农信社要明确战略和市场定位,在“农”字上下功夫,培育核心客户群。对存款客户,要把握城镇化的历史机遇,在“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大土地款资金营销,夯实客户基础。对贷款客户,要注重将信贷资源向本地区优势行业以及其他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高的行业倾斜,向农业产业化的企业倾斜,向城区、城郊结合部、诚信度高的区域倾斜,针对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不断调整信贷投向,改善客户结构,在“朝阳行业”逐步建立农信社核心客户群。
4、建立完善、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一是风险管理理念必须向长期稳健型转变。要提足拨备、控制杠杆,关键是将风险作为绩效考核指挥棒的内在要素,推进RAROC和EVA考核,从会计利润最大化观念向股东利益最大化转变,从短期行为向长效发展转变,根本上确保稳健经营。二是优化风险管理架构。传统的行政式管理架构要向垂直、矩阵式管理转变,提高风险管理的独立性,缩短风险管理传导和决策链条,提高风险管理效率。三是提高风险管理技术。要积极推进新资本协议的实施,广泛推广VaR等风险量化管理技术;要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强化主动负债管理,强化缺口管理机制;要加强利率风险研究和管理,尽快弥补当前风险管理短板。
(作者:饶贵添)

阅读全文

与利率市场化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及对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