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关于新农村发展变化的作文
峰回路转,斗转星移,现如今呀!咱新农村的吸引力可大了,这不就连一心做着打工梦的表叔也甘愿抛弃那繁华的大都市,回到“没有发展前途”老家。刚出站叔叔就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咦?怎么回事?我们现在该走哪条路才对?“哈!……瞧吧您几年没回家就忘本了?高楼矗立就找不到方位了,公路平坦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更大的惊喜还在后头呢!我故意和表叔调侃着,只见他东张西望连连点头,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一张大嘴显得更大了。“才几年没回来,真想不到呀!看来现在是孤陋寡闻了呢!”“知道就好,对了,叔,您不是外出打工挣大钱去了吗?不是说穷乡僻壤埋没人才吗?怎么,洗心革面了?还是脱胎换骨了?“这不是听说国家政策好吗?几千年的皇粮国税免除了,买种买肥国家还补贴了,连种地都有补贴金了,有这么好的事我不去做,背井离乡去给人打工,傻子才这样做呢!说到底落叶归根嘛。”叔叔目光深沉的望着前方,憧憬的想象着他的美好明天。下了公交车叔叔更迷茫了,“咱是不是坐错车了?”“没有,放心好了,只不过眼前的条条笔直的水泥路取代了泥泞小道而已,身旁不是有摩托车疾驰而过。”“出门就是摩托车了。”叔叔若有所思。“喔,对了,咱该给奶奶带些补品的呀!早应该在县城买的呀!早应该在县城买的……”叔叔急了。“嘿……不用急到超市去买不也一样吗?“超市?“对啊,现在呀!城市的超市也成知青——下乡了!”我得意地笑了。“咱农村会有超市?别开玩笑了。”“哼!还不信,等着瞧吧!”“哈……”一阵爽朗的笑声早就传入耳际,走近一看,原来的超市旁的文化茶馆里坐着我村的几位老大爷,“小妮子!你又高兴啥呢?三天两头往超市跑,在家好好学习吧!现在政策那么好,九年义务教育了,哪像我们,几元钱的学费都交不起……”“哟 ,侃爷, 您养那几头猪不也补贴了吗?怎么,你真羡慕我,也回来上学呀!又不是不允许。”“好丫头,竟然拿爷爷开玩笑,胆子越来越大了,哈……”全场的人都被逗乐了。“东方红,太阳升……”王伯伯哼着小曲,满面春风的走来。“怎么你小子又有什么喜事了?”侃爷见状立即追问。“好事?那当然了,我要安装太阳能了,条条大路通门口,‘热’到家里头,我能不高兴吗?再说了,我还准备再挖沼气池呢,政府补贴好几百呢!我们老人也不差呀,都说多子多孙多福气,养儿防老,现在60岁以上就都有养老金了,咱再也不怕儿子们不养活了,全沐浴了党的恩情啊!”侃爷笑得合不拢嘴。买了营养品,走出超市,天更蓝了,树更绿了,猛然间,我竟发现树上的喜鹊窝不知何时也追赶时代的潮流,变成了两层,连鸟儿都住进‘高楼大厦’何况人呢?“咳……”闻声而来的是了奶奶,她手里拿着农村合作医疗证蹒跚着走向诊所,叔叔见状,不得其解,“你就别装糊涂了,现在呀!咱农村有新农合对老百姓来说多好啊,有了大病大灾,国家还报销呢!再也不为看病而发愁了!”已经解释,叔叔才恍然大悟。一路走来,叔叔感慨万千,“咱新农村的变化可真大啊!现在衣食无忧了,老人养老有低保,小孩上学有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家人看病有新农合……你说咱的日子还愁啥啊!真是三十年河东转河西,没想到咱农村也会有这么一天。现在呀,我不仅要回来种地了,我还要开办养鸡场,造福乡里……”激动的表叔满脸通红,一边说一边望着俺村庄,真仿佛站在一块块丰收的庄稼地里,一个现代化的养鸡场,望着目光炯炯的表叔,我偷偷地乐了,嘿,表叔这回真的回来了。
『贰』 现在的新农村有啥新变化
新农村 新变化 新农民 新生活
曾几何时,城乡之间存在着天壤之别。而今在库车,这种差别正在快速缩小。近年来,该县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完善富民安居、农村道路、通信电网、广播电视、饮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加快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一体化进程,持续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使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安居富民工程这一重要民生项目启动以来,库车县将其作为解决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最紧迫、最现实问题的优先工程,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推进,自2011年以来,已有18000户农牧民住进了新房。
此外,库车县实施农村“畅通富民”工程、农村建设与生活品质提升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快农网改造升级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扩大农村电话网和互联网覆盖面,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越来越多的农牧民群众,正如吐鲁洪·巴拉提说的,“我们的生活比城里人还要好。”
『叁』 简单说说农村如今有什么新变化
一、农村发展变化
现如今农村的发展不断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村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是越来越完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些年来国家对农村的发展建设也投入很大的扶持,现在国家的政策是越来越好,因此在未来新农村的发展变化还会更好,农民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二、农村面貌变化
新农村要有新面貌,新思想加入农村,通过政策的支持和农民的努力,这几年来农村的面貌有很大的转变,随着农村道路的提升改造升级,村村通公路,土路越来越少,给村民的出行带来了更加的方便,人居环境整治也让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的变化,每家每户都盖起了新房子,村里面貌焕然一新。
三、农村环境变化
近几年来,我们看到了新农村的发展,见证了农村环境的改变,农村的变化,农业的发展,持续改善农村环境,建设好美丽的新农村,整治农村环境是新时代下提高农民生活幸福都重大任务,农村环境治理推进,垃圾杂物清理,爱护环境,不乱丢垃圾,保护农村环境整洁有序,尤其是现在,农村农业产业发展发展迅速,互联网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农村环境整治取得的成效显著,总之,农村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任务,最终目标是建立生态美,风貌美,环境美,风尚美,生活美的美丽新农村。
『肆』 近年来,国家建设新农村,你老家的农村变化大吗
随着国家如今大力建设新农村,农村里的变化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的,就拿我的老家来说吧,原本就是一个偏僻是小山村,自国家建设新农村以来,首先直接的就是公路修通了,不但是修通了公路还全部是水泥路,要想富先修路,路修通了以后,我们村里的私家小车也就多了起来。原来农村流行的赶集,现在都不热闹了,原因很简单,每一天都有人把当季的新鲜素菜。肉类送到村里来卖。老百姓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农村的变化已经是非常大了,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了一个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一个问题,如今的农村老年人越来越大,因为很多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了,留守在村里的就基本都是老年人,一到了关键时刻需要年轻的人的时候就比较困难,比如,一到农村如果有人去世,需要大量年轻人做事的时候就让人头疼。怎么办?后来就是我们村里的人自己想到了一个土办法,虽然看起来不是很人性化但是值得推进。就是每一个家庭必须要提供一个年轻的人来帮忙做事,不谈工资。如果你家实在走不开没有关系,你可以去请,不要钱,但是需要你自己去请。这个办法虽然土但是很有效。
总的来说,如今的农村是越来越好了,我们庆幸我们遇到了一个好时代!
『伍』 歌颂新农村变化的诗歌
《走在新农村的田野上》
金秋十月,美丽而充实,
内漫步在新容农村的田野上,
映入眼帘的,
是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新气象。
稻田里,
不见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身影,
只有收割机在奔忙,
奶牛在荒坡边悠闲地觅草,
丰收的歌声在飞扬。
果园里,
硕果累累发出阵阵果香,
金灿灿的桔子缀满了山坡,
还有那收获的喜悦在荡漾。
农家院子里,
拆了旧瓦房,盖起了新楼房,
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淌。
电视机前老奶奶幸福的笑意写在脸上。
校园里,
义务教育普及进万家,
农家子女都走进了知识的殿堂,
新建的教室,宽敞又明亮。
还有那琅琅的读书声在飞扬。
新农村建设让千家万户改变了模样,
惠民新政引得千家万户齐歌唱!
『陆』 新农村新变化新风貌
《新农村 新变化 新风貌》系列报道
(主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给我县农村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为充分展示这些变化,从今天起我台在《全南新闻》节目中推出庆国庆七集系列报道《新农村、新变化、新风貌》。今天我们播出系列报道的第一集《新农村新鲜事 农民用上太阳能》。)
(现场导语:观众朋友,这里是全南县金龙镇陂头村。目前,这个村65户人家中有58户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成为全南县第一个特色生态新村。)
金龙镇陂头村距离县城2公里,县道穿境而过,依托优越的地理条件,这里的村民率先富起来,家家户户建起了小康楼。然而村民们仍然保留着农村一些固有的习惯,65户人家中大部分还采用烧木柴的方式来烧水洗涮,只有几户的人家使用了液化气。在新农村建设中,县委、县政府号召广大农民告别生活陋习树新风,出台政策鼓励扶持农户改灶节能。优惠的政策尤如一块巨大的磁石紧紧吸引着陂头村的农民,他们家家户户都在自家楼顶上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吹响了全县200多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特色生态新村的号角。
温芳贵就是其中受益的一位。原来他家用液化气,每隔个把月就要上县城去换一次气,真是花钱又费力,十分不方便。自从用上太阳能热水器后,差不多的天气都有源源不断的热水供应,只要一扭水龙头,热水便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流出来,方便极了。
(采访 金龙镇陂头村民温芳贵:(一天储蓄的太阳能)对家庭有五、六个人的基本够用,像我家两三个人的可以洗三四天。(现在用太阳能)可以节省这些能源,在经济上也更节省,又方便,不做其他,打开来就可以洗。)第三集《网络学校 农民致富的桥梁》
(主持:市场的瞬息万变,让农民摸不着头脑,信息的不畅通成为阻碍农民致富的一道高高的门槛。针对这种情况,龙源坝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率先成立“农民科技网络学校”,为农民获取市场最新的致富信息和科技信息搭起了一座桥梁。系列报道《新农村、新变化、新风貌》今天播出第三集《网络学校 农民致富的桥梁》。)
(现场导语:这里是龙源坝镇农民科技网络学校。国庆期间,瑶族群众来到这里寻找致富信息,联系生产订单,尽情地在网络世界里淘金。)
居住在这里的瑶民属于“过山瑶”,是瑶族中的一支。今年整体搬迁到圩镇后,瑶民们迅速融入这个精彩的世界里,瑶民李胜明办起了一家有30台机器的针织厂。在以往都要亲自到广东去拉订单,让人疲惫不堪。网络学校的成立使他如虎添翼。如今,他几乎每天都会来网校了解市场行情,并且还与远在广东的老板洽谈生意,在网上联系生产订单。
(采访 全南瑶民李胜明:今天,我通过网络,与广东东莞的老板签订了一份针织产品供货合同,总的数量有8万件,货款有20多万元。)
这个网络学校,现已配置十多台电脑。别看它地方小,“麻雀虽小可五脏俱全”,网校还聘请了专业技术教师,结合农时季节,为农民开展蔬菜、瓜果、畜牧兽医、水产养殖、病虫害防治等各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同时还在网上发布一些产品供求信息。
在网络学校里,村民们操纵鼠标在互联网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或者查找农作物防病知识,或者浏览种养新技术新方法,或者在网页上宣传推广农家的特色产品,忙得不亦乐乎,美滋滋地在网上长一份见识、学一门技术、淘一把金。第五集《新农村成为婚纱摄影的外景基地》
(现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给农村的喜人变化,真是说不尽、道不完。观众朋友,这里是金龙镇来龙村新农村示范点,经过新农村的建设,这里不仅变得更美更整洁了,而且成了城里人休闲游玩的场所。《新农村、新变化、新风貌》系列报道,今天播出第五集《新农村成为婚纱摄影的外景基地》。)
成片的竹林苍翠依旧,鹅孵石铺就的曲径正向幽幽竹林深处延伸,整齐的房屋修葺一新,村容村貌换了新颜……现在的来龙村,犹如破茧而出的美丽蝴蝶,翩翩飞舞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天空里。在这里,只见一对新人在专业摄影师的指导下,或相对而笑,或相拥而戏。新郎温文尔雅,新娘娇艳欲滴的样子掩饰不住他们内心的幸福。随着摄影师咔嚓、咔嚓,一次次按下相机的快门,他们的幸福也一次又一次定格在新农村里,凝固在这片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美景之中。
这对新人一会儿来到清澈透底的小河边,一会儿坐在村民茶余饭后、朝夕晨昏休闲的石凳上,一会儿停在密密匝匝的竹林中,一副不知疲倦的态势,仿佛要把新农村里所有的美好景色都收藏在他们喜庆的相册里。
(采访 全南摄影师 温春黎:象婚纱(摄影)这种时尚的东西走进新农村,其实就是新农村建设带给我们的好处。以前我们拍婚纱照出外景是一个头痛的事情,现在新农村(建设),很多景点,搞了竹林、修了小路,修得非常漂亮。很多客人都建议我来(新农村)拍,拍得效果都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