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西安市长安区2O20年农村合疗怎么使用
现在都是拿着身份证去的,没有合疗本
B. 西安市长安区滦镇新农村小城镇建设啥时候搬迁
小城镇健身把城市来的思想观念自、技术信息、管理经验传播到广大农村,成为我国亿万农民接触城市文明的媒介。小城镇建设既加强了城乡联系,也避免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大城市膨胀、农村不断衰落的“发展的陷阱”,有坚固平衡共同富裕的想法。2964
C.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五台乡团结村新农村改造
新农村改造建设美丽乡村,是好事
D. 新农村建设模式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写啊比如说西安市长安区的上王村新农村建设模式。
呵呵,又来看你了。
扬帆破浪正当时——西安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
中央和省委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以后,全省各地迅速行动起来,涌现出一批县乡典型。市一级如何抓?最近,我们到西安市进行了调查,深感他们采取政府推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在全省推广。
繁荣的城市呼唤兴旺的农村
西安市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全市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在时任市委书记袁纯清、市长孙清云的直接领导和参与下,开展了自上而下的市情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千人大调查。调查出智慧,调查出思路:
一个战略转变。就城市发展而言,西安与其他大城市相比并不逊色,而差距主要在农村。到“十五”末,全市地方生产总值人均已超过2000美元,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度增长,城镇化水平达到63.2%。但农村还有30多万人尚未脱贫,农民人均纯收入排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末位。没有农村的兴旺发达,就不能巩固和提升城市的繁荣。在深入分析市情基础上,市委、市政府认为西安已经基本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础和条件,必须把过去城乡分割、重点发展城市的战略,转变为城乡统筹、共同发展,公共财政投入重点逐步向农村倾斜的战略,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全市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去推进。以建设城市标准建设农村,以教育市民的理念教育农民,以发展工业的思路发展农业,逐步让农民过上城市人的生活。
一个行动纲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科学的规划。他们及时制定了《西安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行动纲要(试行)》,决定用15年时间,分三步使全市3159个村的新农村建设上升一个大台阶,实现名实相符的全面小康。第一步到“十一五”末,力争使1000个行政村达到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创造新生活、塑造新农民、培育新组织、完善新机制的“六新”目标。第二步到2015年,争取80%的行政村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生产条件、社区面貌以及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使城乡差距有明显的缩小。第三步到2020年,使全市城乡二元结构状况有根本性改善,形成欣欣向荣、城乡和谐的良好局面。 三大保障措施。西安市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整合力量,创新机制,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放在重中之重位置。
——组织保障。按照整合农村工作领导力量和建立工作机制的要求,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级53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办公室和市农工办(政研室)一套人马,主要任务是抓好全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下设生产发展组、规划建设组、社会事业组、基层组织建设组、体制改革法规组,各组组长由相关部门主要领导担任。各区县也成立了相应机构,一把手负总责。各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要承担新农村建设组织推进、协调指导、检查督促职能。
——资金保障。从2006年开始,西安市决定每年安排不少于8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先干后补、贷款贴息等方式,用于补助重点示范村内基础设施建设,起到“四两拨千斤”作用。并把全市综合(扶贫)开发以及农业、水利、能源、交通等专项资金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的原则捆绑优先用于市县新农村建设重点村。我们调研期间,市上正在研究制订《西安市市级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快示范村村内基础设施建设补助和奖励办法》等配套文件。要求各有关部门按原有资金渠道提前一年上报项目计划,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市财政局根据新农村建设规划予以确定,捆绑下达。《西安市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融资财政补助暂行办法》,鼓励和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县乡村也采取了多种措施、多元化筹集新农村建设资金。据初步了解,全市今年上半年仅市县(区)两级财政就已拿出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2亿多元。
——制度保障。西安市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的长效保障机制。建立各级领导联系、部门和单位帮扶责任制度,城区包县、企业包村责任制度,加大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力度;创新干部人事管理制度,鼓励市县乡三级干部和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决定从近年分配的大学生中选调100名下派示范村指导新农村建设。对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村干部可直接选拔任用为乡镇领导;深化户籍和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形成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鼓励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把新农村建设纳入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实现非农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现代文明向农村延伸。
三马共拉一挂发展车
西安市始终坚持把生产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第一要务,大力促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紧抓工业强市强县不松套。高陵曾是全国有名的吨粮县、笼养鸡大县,但都没能解决强县富民问题,直到1995年全县财政收入仅1821万元,是一个典型的高产穷县。近几年来,他们大胆探索工业强县路子,实施工业园带动战略,引进了一批对全局发展有影响的大企业大项目。到2005年底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2亿元,财政收入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15元,取得了富民强县的大跨越。西安市唯一的省定贫困县蓝田,这几年也明白了无工不富的道理。他们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积极招商引资,引进尧柏水泥有限公司一个200万吨的低碱水泥生产线,项目建成后,每年销售收入可达5.2亿元,可为县级财政贡献4000多万元。
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给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高陵县和蓝田县分别拿出1000万元和200万元专项用于新农村建设。市上要求各区县学习高陵经验,在工业强县上实现新突破。
紧抓城镇化以城带乡不松套。西安市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坚持以县城、中心镇和工业园区为重点,并将县城方圆5公里左右及乡镇方圆3公里范围内的村都纳入小城镇体系规划,允许小城镇社会事业和公益事业发展所需用地,享受城市公共设施用地政策,加快建设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鲜明、产业配套的农村城镇。今年除增加财政投入外还带动社会资金共投入12亿元,专门用于小城镇建设。“十一五”期间,把2个国家级发展改革试点镇和8个国家批准实施的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项目与区县重点工业园区建设衔接起来着力发展。争取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80%。
西安市规划局同志指着全市村庄布局规划图给我们介绍,目前市上正在联合西北设计院、西安交通大学等八大院所,为全市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年底前要高标准完成1000个村的规划编制任务。
城区包县、企业包村是西安市以城带乡的又一举措。市上要求,碑林、莲湖、高新开发区等都要对周至、蓝田、户县等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县结对帮扶,市、县各部门和驻地有实力的大中型企业,也要对口帮建1-2个村。高新开发区和周至县大庄寨村结对,投入资金使全村6.3公里街道全部实现了水泥硬化,建成了农民科技广场、“两委会”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有效地改善了村容村貌。灞桥区70多个驻地企业都与区内新农村建设重点村签订了帮建责任书,承诺达不到"六新"目标不离开。我们在狄寨塘村看到,区属西安银桥工贸总公司投资1.6亿元在这里开发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目前已建成1000多亩良种苗木基地,1200亩优质樱桃园,600亩优质葡萄园。示范园的建立,吸纳了村内200多个劳动力就业,优化了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去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多元,其中一半以上来自示范园。目前,像这样的结对帮建全市已有300多对。
紧抓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不松套。西安市根据大城市郊县农业的特点,紧紧围绕服务城市,因地制宜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和深加工,着力发展秦岭北麓旅游农业、周至猕猴桃、阎良无公害瓜果、临潼奶畜业四大板块,培育粮食、蔬菜、果品、养殖、苗木花卉等十条产业带。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2045元,同比增长12%。
一村一策绘制建设新蓝图
西安在新农村建设中把全市农村分为城中村、城郊村、平原沿山村、岭塬山区村四种类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一村一策,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扶。城中村以城市化、市民化为重点,纳入城市建设整体规划;城郊村以城镇化、工业化为重点,完善城镇功能,加快产业聚集;平原沿山村以产业化、专业化为重点,做强优势产业,形成“一村一品”;岭塬山区村以生态化、特色化为重点,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在实践中,他们对主导产业初步形成、发展思路明晰的好村,通过提升改造计划在5年内达到“六新”目标;对主导产业正在形成、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和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产业发展有了萌芽的中间村,从今年起,利用五年时间培育主导产业、奠定经济基础,力争10年内达到“六新”要求;对贫困落后村,立地条件差的进行移民搬迁,具备一定发展基础的,配强班子、选好路子。目前,不同类型的村,都已经有了一些好的典型。在我们调查过的地方,就有如下几个实例。
老先进、新跨越。未央区和平村可以说是西安市的“华西村”。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初步达到了“生活宽裕”的程度。根据本村以二、三产业为主的特点,在新农村建设中,他们积极探索企业股份制、集体资产股份化、村民变股民、集体经营活动企业化管理的路子,并在这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E. 西安长安区农村土地征收补偿怎么那么低
多低…
F. 长安区新农村社区改造建的房子是否有房产证
因为土地使用的性质不一样,政府也是根据之前的性质进行改造的,一般属于小产权房或者资金房。但也不排除可以转红本的可能。这个主要看你那个小区的“老大”是否有那个本事咯!
G. 西安市长安区炮里乡有么有新农村改造这事
没,有过传闻,具体通告没下
H. 四十年代陕西省长安县的农村农民的生活是什么状况
那时的农民除了地主、富农以外,大都过着吃不饱,穿不暖,受剥削受压迫的日子!
I. 西安市长安区未来五至十年新农村改造规划图未来五到十年长安区新农村
王曲片区发展滞后,尤其公路网络,请问长安规划局近期对王曲片域公路有大的规划吗?
J. 长安新农村怎么样
长安区既是一个年轻的都市新区,又是一个有着80余万农业人口的农业大区。近年来,为了避免对新农村建设工作“一刀切”式的行政干预,确保在农业生产中节约耕地、珍惜资源,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循环发展,长安区紧紧围绕生态环保这一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目标,在秦岭北麓沿山的8个特色农业经济乡镇、街道推出了生态化发展经济、可持续建设农村的全新思路。 位于长安“纯山区”的东大街道祥峪沟村,从一个曾经“穿衣靠救济、吃粮靠返销”的“烂杆”村,如今一跃成为拥有全省首家村办森林公园、户均固定资产突破1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4000多元的“农家乐”特色旅游专业村和远近闻名的文明富裕小康村。除了党的好政策外,最重要的怕要数全村群众认定了一条保护山林、恢复生态、靠山吃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而今腰包渐鼓的祥峪沟群众,在回报大山恩赐时显得尤为大方:近几年时间里,光在荒坡绿化、生态林、经济林建设方面就投资了600余万元,连同在小流域治理、兴修河堤、污水厂建设和生态公厕购置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已累计达到近千万元,整个生态建设的投入超过了村集体经济积累的60 %以上,全村森林覆盖面积由原来的30%增长到了91%。当走出大山还没有几年的山民们还不知道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何物时,却早已明白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朴素道理。 地处秦岭北麓杂果种植“金腰带”上的王莽乡,占着境内河流库塘星罗棋布、水源充沛滋养优越的自然条件,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有种植鲜桃的经营传统。可盲目滥用化肥农药、极力掠夺土地滋养的结果,使得土壤板结碱化、果子质量和口感急速下滑,本可早早打出来的“绿色食品”金字招牌,却千呼万唤姗姗来迟。在努力使土层水质休养生息、环保指标恢复提高的几年时间里,王莽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缓慢而蹒跚。2004年9月,经过艰苦努力和漫长等待,1.2万余亩王莽鲜桃正式通过国家农业部A级认证,获准使用绿色食品标识。贴上了“金字招牌”的王莽鲜桃从此身价倍增,次年就创下总产值1900万元、全乡人均增收600元的全新记录。如今走进王莽乡的大小桃园,不管是六七十岁种桃一生的老农,还是刚刚出阁嫁进桃乡的新妇,提起有机肥料、无毒农药、果树输液、营养搭配这些时髦名词,几乎无人不晓。绿色生态已经成为桃乡农民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白金密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 西安网吧在线 原文链接: http://www.cn029.com/news/160/2006051926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