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才溪镇的新农村
一是健全机构,加强领导。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人大主席、镇长任副组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抽调5名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同时,成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组,各试点村相应成立了工作机构。
二是广泛宣传,统一认识。及时召开了由镇全体机关干部,各村书记、主任,镇直(办)单位负责人参加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各包村干部进村入户进行宣传,分发宣传材料5000余份,张贴标语100多条,悬挂横幅50多幅,在全社会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三是摸清底子,有的放矢。各包村工作队深入村、户,对试点村的人口、劳动力状况、掌握二、三产业劳动技能人数以及基础设施、农民收入等情部进行详细调查,分发200多份入户调查表,同时对调查的情况进行分类、汇总。9个试点村的情况已基本摸清,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此外,还请福建农林大学的专家帮助编制村级规划,初步规划已编制完成。
四是以点带面,典型引路。推荐溪西村为省示范村,下才村为省整治村,试点村也分别确定一个自然村或村居住片区作为试点小区。为进一步激发村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对试点村、试点小区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理事会推进”的原则,各试点村的自然村落和居住片区都成立了由户主会议选举产生的理事会。
2007年,才溪镇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确定溪西、下才等9个村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其中溪西村被列为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本年,该镇以集镇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为切入点,开展“爱才溪、美家园”和“家园清洁行动”等活动,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在全县率先建立垃圾焚烧池,集镇和周围村新建垃圾池23座、添置垃圾桶500多个,成立镇村环卫组织,专人清扫、收集垃圾;推广生态养殖,建沼气池98座,改圈、改厕280多户,溪西、下才等村建水冲式公厕3座;铺筑自然村水泥路13条36公里,新增主要路段照明路灯50多盏,下才村结合才溪乡调查纪念馆改建工程,做好新馆周边环境整治和绿化、净化工作。
本年,该镇在新农村建设中重点发展镇、村经济,增加群众收入。继续打好“建筑之乡”品牌,实现年建筑业收入19亿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建立溪北、岭和等村为主的千亩木齐 橙基地,荣石等村为主的毛竹丰产基地,溪西、下王等村为主的瘦肉型生猪养殖基地,全镇年产木齐 橙1500吨,竹林面积发展到2万亩,生猪存栏百头以上15户,千头以上2户,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983元,比增8.9%。
本年,该镇投资200多万元,实施文化阵地建设,改造文化中心大楼,建立村民法制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和灯光球场,每个村设有文化室,配备文化管理员,溪北、下才、才溪等村分别建立“农民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