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單一要素的李嘉圖模型中RS與RD相交於不同的位置時其經濟含義是什麼
我們要來從對商品的相對供求中推導自出對勞動的相對供求,因為商品是用勞動生產的:
(1)在勞動供給既定,充分就業的假定下,相對供給是一條垂直線。多產品下的比較優勢
(2)對勞動的需求與相對工資反向變動。本國的相對工 資上升,對本國的勞動需求會下降;足以使分工模式發生變化時,對本國的勞動需求會有一個突然的下降。多產品下的比較優勢
(3)相對工資由RD和RS的交點決定:相對工資的決定一要看國家的大小,它決定了RS的 位置;二要看對商品的相對需求,它決定了 RD的形狀和位置。
世界相對供給和相對需求
李嘉圖模型解釋
單一要素世界的貿易
貿易所得:一如果國家根據其比較優勢來進行專業化生產
那麼她們都會從這種專業化生產和貿易中獲益
我們將會一兩種方式表現貿易的互利性。
首先,我們可以將貿易看作是一種生產商品和服務的新方法(那是一種新的技術),亦或一種間接的生產方式。
間接生產比直接生產效率更高。
另一種方法是研究貿易如何影響兩國的消費可能性。
消費可能性邊界表現在任意給定其他商品的數量下,某種商品的消費的最大數量。
在貿易存在的條件下,消費可能性曲線和生產可能性邊界是一致的。貿易擴大了兩國的消費選擇的范圍。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