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國際禮儀中,應遵守的原則有哪些
我從禁忌和原則兩個方面為你解釋,請參考!
1:
國際禮儀知識——禁忌
知識一、詢問禁忌
在國外,每個人都有其隱私不讓別人知道,在與之交往、接觸時不要問其政治信仰、財產、婚姻、家庭情況,特別是不要問男人工資收入多少,婦女年齡多大,婚否等。甚至家裡的傢具值多少錢都不能問。外國人認為這些純屬他個人的事情,無需別人知道。中國人遇到老年人常問:「您老高壽」?遇到年青人常問「多大了」?「結婚沒有」?「你到哪裡去」?「吃飯沒有」?等諸如此類問題,並認為這是禮貌用語。但外國人認為這樣問很粗魯,他們不喜歡別人過問他們的個人生活。如果要問,也要說「我可以問你——好嗎」?由對方決定是否告訴你。
知識二、行為禁忌
在泰國、印度和中東一些國家認為左手是不清潔的,是洗澡和上廁所用的,若用左手遞送食物和禮品,則被認為是不禮貌的。泰國人重視頭部而輕視雙腳,如果誰用手觸摸泰國人不論大人還是小孩的頭部都會認為是一種失禮的行為而引起糾紛。泰國人的腳是不能用以開門、指東西。泰國人睡覺時不能面向西方。泰國人死後用紅筆將死者的名字寫在棺材上,故泰國人通常不用紅筆寫字,更不能用紅筆簽名,紅筆被認為是不吉利的。伊斯蘭教國家婦女見面時不能握手,更不能擁抱、接吻。在外國人面前挖耳朵、挖鼻孔、搓泥垢、脫鞋納涼都是不禮貌的行為。中國人的習慣是「搖頭不算點頭算」,但在保加利亞、斯里蘭卡和印度等國,則恰好相反,而是「點頭不算搖頭算」。和尚不同婦女同乘一部電梯上下樓。
2:國際禮儀知識——基本准則
(一)基本要求
國際交往中的基本要求即基本禮儀包括五方面的內容:
1、講究儀表與衣帽整潔,面、手、衣、履要潔凈。男子的頭發、胡須不宜過長,應修剪整齊。指甲要經常修剪,一般與指尖等長,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潔,若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衣著要整潔筆挺,不能有褶皺,鈕扣均應整齊,褲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場合整理。襯衣一般為白色、硬領,袖與下擺不長於外套,且放入褲內。要按交際場所或交際需要著裝,禮服、領帶或領花應結好,佩帶端正,並備潔凈手絹與梳子。皮鞋應擦亮。不得在人前做不雅的小動作,如刷牙、挖鼻孔、掏耳朵、剪指甲、搔癢等等。
2、舉止大方得體、態度和藹端莊,精神飽滿自然,言行檢點。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規,略嚴肅些,因為任何失禮或不合禮儀的言行都會被視為有失體面。
3、說話客氣,注意身份。說話時神情衿持和藹,面帶微笑,對萍水相逢之人不要輕易開口,應在有人介紹後方可交談,隨便與人攀談也被視為有失體面。
4、遵守公共秩序,不打攪、影響別人,尊重別人。不隨意指責別人,不給別人造成麻煩或不便。發議論與指責別人會被認為缺乏教養。
5、守約遵時。與人約會不能有失約,不能超時。失約超時是很不禮貌的行為。承諾別人的事情不能遺忘,必須講「信用」,按時做好。失信或失約有損自己的人格,是很丟面子的事情。
(二)禮貌用語
禮貌用語是禮儀的表現形式,能傳達愛心與禮節,使說話人更被人敬重。現在,我國正在提倡的禮貌用語十個字:「您好」、「請」、「謝謝」、「對不起」、「再見」。在國際交往中,使用頻率極高的有其中八個字禮儀語言:
1、「請」。幾乎任何需要麻煩他人的事情,都應該說「請」。例如,如果你有疑難需人指點,你應向他人說:「我想請教一個問題」;在另一種情況下,你可以說:「請順便幫我發一封信好嗎?」在商店裡買東西,你應當對營業員說:「請拿這枝筆給我看看」;你要問路,一定要以「請問」開頭。「請」也是人際交往中尊重對方的禮節用語。當你開門迎接來賓時應說:「請進」。客人走進房間應示意「請坐」。客人坐定後應說:「請問,你喜歡喝點什麼飲料?」飲料備好後應對客人說:「請飲用。」
2、「謝謝」。西方通行的禮節是:只要別人為你做了什麼,都應該說聲「謝謝」,包括家人或關系親密的朋友。行走時別人為你讓路,必須說:「謝謝」。在商店裡買東西,要對售貨員說:「謝謝」。在某些特定交往場合,常常是交往的雙方都互說「謝謝」。當你對別人說「謝謝」兩個字時,就意味著你已充分認識到別人為你提供的幫助。而忽略這一點,則是非常失禮的行為。
3、「對不起」。西方人的習慣是:凡是不小心妨礙或干擾了別人,都要說「對不起」。如在公共場所無意中碰了人,就要說「對不起」;當你需要打斷別人的談話時應該說:「對不起,請允許我打斷一下好嗎?」與別人共用餐時,無意中咳嗽一聲或打個飽嗝,要說聲「對不起」;與客人一起聚會時,臨時需要離座一下,也應說:「對不起」。否則別人會認為此人缺乏教養。
4、「再見」。「再見」不僅是同事、家人之間相互告辭時的禮貌用語,在西方社會也是陌生人之間接觸後互相告辭時的禮貌用語。最常見的情況是在商店裡,售貨員與顧客交易後,相互說「再見」。乘坐計程車,司機與乘客結帳後,也相互說「再見」,這是很平常的禮節。
(三)尊重隱私 :
西方國家很尊重每個人的「隱私權」。所謂隱私權是指個人私生活不受他人干擾、窺視的權益。在國際交往中,尊重隱私也是重要的規范。
1、尊重隱私,要堅持以個人為交往對象的禮儀原則。如:你給一家人中的某個人幫了忙或送了一份禮物,這行為本身也僅是對某個人而方才有意義,除受惠人會表示感謝,其他家人一般不會因此而致謝,這是很正常的。
2、尊重隱私,不能侵犯屬於個人的空間與領域。一家人同住一棟房子里,各自的房間便是各個成員自己的天地,不敲門,不經允許,便不能突然闖入。拜訪他人家庭、前往他人家庭、前往他人辦公室洽談,都須預先約定。
3、尊重隱私,在交談中應迴避涉及個人隱私的任何話題。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到「五不問」:一不問年齡;二不問婚否;三不問去向;四不問收入;五不問地址。
(四)女士第一
「Ladies first」即女士第一或女士優先,這是國際禮儀中很重要的原則。女士優先的核心是要求男士在任何場合、任何情況下,都要從行動上從各個方面尊重、照顧、幫助、保護婦女。在社交場合遵從女士第一的原則,可以顯示男子氣質與紳士風度。 男女同行時,男應走靠外的一側。不能並行時,男士應讓女士先行一步。但在開門、下車、上樓或進無人領路的場所、遇到障礙和危險時,男士就走在女士前面。
乘坐計程車或其他轎車時,應讓女士先上車;下車一般是男士先下,然後照顧女士下車。
在門口、樓梯口、電梯口及通道走廊遇到女士,男士應側身站立一旁,讓其先行。在需要開門的場合,男士應為女士開門。
在社交聚會場合,男士看到女士進門,應起身以示禮貌;當客人見到男女主人時,應先與女主人打招呼。
就餐時,進入餐廳入座的順序是,侍者引道,女士隨後,男士「壓陣」。一旦坐下,女士就不必再起身與別人打招呼,而男士則需起身與他人打招呼。點菜時,應先把菜單遞給女士。 女士在接受男士的禮讓時,不能過分靦腆與羞怯,應面帶笑容道謝。
(五)不卑不亢
國際交往中人與人、國家與國家之間應是平等的關系,中國人與外國人交往時不卑不亢,這也是國際禮儀的重要原則。國際禮儀中的不卑不亢原則,最要緊的是保持人格平等,因為「卑」和「亢」都是置對方或置自身不平等位置上的交往態度。「卑」有損自身人格甚至國格;「亢」則顯得虛張聲勢,也有傷對方的自尊。要做到「不卑不亢」,應注意:
1、不能對對方有金錢與物質利益上的希望和企圖。「心底無私天地寬」,只要把握住這一點,雙方的人格就是平等的了。我方無所企求而心地坦然,對方無需戒備則輕松自如,這樣的交往自然分不出尊卑。如果一味希望對方擔保子女出國或獲得其他物質上的好處等,就很難堅持此項原則。
2、要有為國家和民族爭氣的精神。這種精神在涉外談判中尤為重要。如:我國一代表團出訪某國談判合資項目,對方以其設備先進優勢,向我方漫天要價,談判一度陷入僵局。後來,我方領導在一次聚會演講時若有所指地說:「中國是個文明古國,我們的祖先早在1000多年前,就將四大發明的生產技術無條件地貢獻給了人類,而他們的後代子孫從未埋怨過他們不要專利是愚蠢的。相反,卻盛贊祖先為推進世界科學技術的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現在,中國在與各國的經濟合作中,並不要求各國無條件地讓出專利權,只要價格合理,我們一個錢也不少給。」這篇不卑不亢的精彩演講,博得與會者的贊譽,促使對方在以後的談判中自願降低專利費,雙方很快達成協議。
3、實事求是,不過謙,不說過頭話。以宴請為例,中國人請客,即使是相當豐盛的一桌,主人也會對客人說:「今天沒什麼特別的菜好招待,請隨便吃點。」西方人則相反,不管飯菜質量如何,主人都要自我誇贊:「這是本地最好的飯店」,「這是我的拿手好菜」,目的在於表示誠意。同樣,中國人到別人家做客都客氣有餘,主要問客人是否再添點飯,客人說不用不用,實際上也許並未吃飽。西方人作為賓客赴宴,說不吃不喝時則是真的,絕不客氣。所以,在國際交往中,客氣與謙虛都不能過分。
(六)入鄉隨俗
入鄉隨俗,是國際交往中一條很重要的禮儀原則。出國或在國內接觸外賓,都要遵循他們的風俗習慣與禮節,以縮小交往時出現的文化差距與減少相互間的觀念沖突。因此,每到一個國家或接待來自某一國的客人,都要事先了解該國的禮俗,即使相當熟悉的友人,也應注意基本禮儀。因為不同國家的社會制度不異,文化習俗有別,思維方式與理解角度也往往差別較大,在交往中應相互尊重,謹慎從事,不能不拘小節或超過限度。如美國人有三大忌:一是忌有人問他的年齡;二是忌問他所買東西的價錢;三是忌在見面時說:「你長胖了。」這是因為:前兩忌都是個人私事,不喜歡他人干涉,後一忌是美國有「瘦富胖窮」的觀念。
Ⅱ 對外貿易中應遵循的商務禮儀論文範文
這類文章應該不少吧,推薦你淘寶的《翰林書店》店鋪,店主應該能幫你下載到這類論文
Ⅲ 了解中西方禮儀的不同在外貿業務中的意義
一)西方餐桌禮儀:
1. 西餐的餐具
一份正式的西餐餐具共包括:牛油刀、麵包碟、前菜用刀叉、主菜用刀叉、喝湯用湯匙、甜品用叉匙、紅酒酒杯、白酒酒杯。
2.餐巾
(1)餐巾不僅要擺在腿上,還應該注意要將其折成長條形或疊成三角形,並將摺痕靠近自己。
(2)中途暫時離席應將餐巾放在椅子上。
(3)餐巾可用來擦嘴或迭手,不可用來擦餐具或擦臉。
3.刀叉
(1)刀叉往往是兩三副,使用刀叉次序一定是由外至內。
(2)吃西餐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左手食指按在叉子把上,右手食指按在刀背上。
(3)吃某些食物時,先左手用叉子按住食物,右手用刀將其切成小塊,然後將叉子反過來叉住食物,放到嘴裡。
(4)中途離席,刀叉應呈「八」字放置,刀刃朝內,叉背向上,這表示「我還沒吃完呢」。
(5)已經吃飽的話,應把刀叉並排放在盤子右面,叉背向下,刀在叉子的右側。
4.湯匙
(1)會有兩把或者三把,一般要兩把的話一把是喝湯的,一把是吃甜品的,三把的話還有一把是喝紅茶或咖啡的。
(2)湯匙也是要從外側向內側取的,先拿離你最遠的那把。
(3)勺子是不能含在嘴裡的。
(4)勺子不用的時候不能在杯子裡面立正。
5.在西方的晚宴上一般有多少道菜? 上菜的順序又是怎樣的?
(1)開胃菜(Starter),如色拉等。
(2)湯(Soup),一般可分為清湯和濃湯兩大類。
(3)主菜(Main course),最有代表性的是牛肉或牛排。
(4)餐後甜品(Dessert),如布丁、冰淇淋、蛋糕等等。
(5)咖啡(coffee)
6.雙手取食物
向自己的盤中取食物時,一定要用雙手。取一隻烤土豆也要用左手拿叉、右手持湯匙將食物夾到自己的盤中。不要只用一隻叉子將食物叉到盤中了事,那是極不禮貌的。
7.喝湯
(1)湯很熱也絕不可以用嘴吹氣。
(2)喝湯時要用湯匙。
8.主菜禮儀
(1)吃肉排要從左邊切起,切下來一塊吃一塊。
(2)吃魚時要注意,吃完上面的魚肉後不要將魚翻身,而應用刀叉挑去整付魚骨後再吃下面的魚肉。
9.水果及甜品
(1)吃冰淇淋蛋糕應從自己面前的一側吃起,如果是三角型蛋糕則應從頂上開始吃。
(2)餐後水果一般都是切皮去籽後的果塊,吃起來很方便,如果像哈蜜瓜一樣連皮的瓜類,應先切去皮現切小塊食用。
10.其他
(1)飲用咖啡、奶茶或檸檬時,不要用手把糖直接放入杯中。正確的方法是:把方糖先放入茶匙,再將茶匙放入杯中,這樣保證不會水花四濺。用完茶匙後,應將茶匙橫放在茶碟向外側,才合乎禮儀。
(2)去西餐廳、咖啡廳都應將手袋放在背部和椅背之間的位置,放在桌面或膝上都不雅觀。
(3)輕聲地交談。
(4)保持一些微笑,但不要從頭到尾的大笑。
(5)肢體不能頻頻晃動。
(6)餐具不能發出聲音。
(7)舉杯時,杯子不互相碰到,只喝一小口。
(二)1、P.P.,(pour presentation):意即介紹。通常用來把一個朋友介紹給另一個朋友。當你收到一個朋友送來左下角寫有"P.P."字樣的名片和一個陌生人的名片時,便是為你介紹了一個新朋友,應立即給新朋友送張名片或打個電話。
2、P.f.,(pour felicitation):意即敬賀。用於節日或其它固定紀念日。
3、P.c.,(pour condoleance):意即謹唁。在重要人物逝世時,表示慰問。
4、P.r.,(pour remerciement):意即謹謝。在收到禮物、祝賀信或受到款待後表示感謝。它是對收到"P.f."或"p.c."名片的回復。
5、P.P.c.,(pour prendre conge):意即辭行。在分手時用。
6、P.f.n.a.,(pour feliciter lenouvel an):意即恭賀新禧。
7.N.b.,(nota bene):意即請注意。提醒對方注意名片上的附言。
按照西方社交禮儀,遞送名片應注意到,一個男子去訪問一個家庭時,若想送名片,應分別給男、女主人各一張,再給這個家庭中超過18歲的婦女一張,但決不在同一個地方留下三張以上名片。
一個女子去別人家作客,若想送名片,應給這個家庭中超過18歲的婦女每人一張,但不應給男子名片。
如果拜訪人事先未約會,也不想受到會見,只想表示一下敬意,可以把名片遞給任何來開門的人,請他轉交主人。若主人親自開門並邀請進去,也只應稍坐片刻。名片應放在桌上,不可直接遞到女主人手裡。
遞名片的規矩
首先要把自己的名片准備好。名片要放在易於掏出的口袋或皮包里。不要把自己的名片和他人的名片或其它雜物混在一起,以免用時手忙腳亂或掏錯名片。
遞交名片要用雙手或右手,名片的正面要向著接受者。遞交時要目光注視對方,微笑致意,可順帶一句"請多多關照"。
男人不該送女人的禮物
口紅:有些東西--比如存摺上的密碼,外人是永遠不能明白的,口紅也一樣。因為一種合適的口紅,不僅色澤上要相宜,更重要的是與唇的水乳交融。那種融洽的感覺,非得親自體驗不可,男人在這方面永遠只能是旁觀者。
櫥窗里陳列的標准衣裳:也許你想給她一個驚喜,但遺憾的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模特兒般標准身材。當她從地上揀起綳掉的紐扣,或望著可以放下一個拳頭的腰身時,臉上的表情絕不是你所期待的。
與前任女友藕斷絲連的對象:男人在選購禮物時,往往會不自覺地挑選前任女友喜歡的款式、顏色及物品。即使是最不在乎你過去的女人,收到這樣的禮物時,恐怕心裡都有種"替代品"的凄然。
女性用品:在這塊女人的自留地上,男人的貿然闖入只會吃力不討好。即使你的體貼十分到位,也會像常言說的"太熟悉女人的男人多半是情場浪子",讓她反感和猜疑。
工作中的禮節和道德
1.不要將您的工作和個人生活混在一起。如果您必須在工作中處理私人事情,要留到中午吃飯時,不要在您工作時安排朋友到您的辦公室中來拜訪您。
2.不要濫用您有權利使用的東西。例如,傳真機、抬頭信紙和其它辦公用品只是辦公用的。您的費用帳戶只是用於辦公費用,不是用於家庭和個人支出。
3.不要把各種情緒帶到辦公室里,尤其是情緒不好時。您會控制不住並與別人發生沖突的。每個人都會有情緒不好的時候,但辦公室里是不允許這樣的。
4.不要把粗俗的話帶到辦公室里。
5.不要在辦公室里大哭、大叫或做其它感情沖動的事。如果實在忍不住悲傷,離開辦公室,關上門或到休息室里去,等情緒好了再說。如果您控制不住憤怒,也採取這個辦法,深呼吸或做些其它放鬆的事情。
6.不要不打招呼就突然闖到別人的辦公室里。先打電話或面對面約一下。打斷別人的談話,希望他能停下來並注意自己是很不禮貌的。
7.不要抱怨、發牢騷或講那些不該講的故事。
8.不要將辦公室搞得亂糟糟。抓緊時間在每天下班前將能做的事情整理好,或至少將要放在一邊的工作簡單整理一下。
做一個會聆聽的人
在會見客人時,應時刻記住認真聽是談話的重要一點。客人來的目的是交流;您一定要讓他講話,而且要讓他明白您的興趣所在。您的身體也同樣象耳朵在注意聽:注視著講話者,不要斜著身子。回答時要熱心並克制。如果不要同意,剋制您的憤怒和反對意見。"不"可以說得更禮貌些。如果與客人的觀點一致,剋制您的激動,尤其是隨後站的是有職位比您高的人。不要許諾您辦不到的事。
(三)西方社交禮儀
1、見面介紹、交談:
一般而言,美國人以不拘禮節、自由自在著稱。和陌生人打打招呼,不見得便是想和你做朋友;一場愉快的交談,不見得會變成知心莫逆,只有主動接觸,以愉快的心情應對。只在正式場合行握手禮,一般場合見面時相視一笑,說聲"嗨!"或"哈羅!"即為見面禮節。
初次見面,相互介紹也很簡單。一般原則為將卑介紹予尊,將客人介紹給主人,將年輕人介紹給年長者,將下級介紹給上級,將女士介紹給男士。介紹後握手須簡短有力,美國人認為有力的握手代表誠懇坦率。在公務場合,美國女子會主動伸手(其他場合則不一定),女性先伸手,男性才能握女性的手(女性之間一般不互相握手)。若女士無意握手,則男士點頭或鞠躬致意。與女士握手不可太緊。握手前應脫手套,來不及脫應致歉。關系密切的親朋之間,可行親吻禮,女子之間互吻面頰,男女之間由男子吻女子面頰。對於別人的握手、擁抱、吻手、注目、點頭等禮節,美國人也以同樣方式回禮。告別時也不必握手,揮揮手說聲"再見!"即可。
美國相互稱呼直呼姓名,一般不用"先生"、"太太"、"小姐"等稱呼,一般也不用正式頭銜。只對法官、醫生、高級官員、教授、高級神職人員稱呼頭銜。一般不用職務作為稱呼。稱呼長者忌用"老"字。
交談時忌問年齡、家庭狀況、婚姻狀況、宗教信仰、經濟收入以及其他私生活情況。見面打招呼也不問去什麼地方、干什麼事。公共場合重視禮貌用語,家庭里也常用"請"、"謝謝"、"對不起"等。交談距離必須保持50厘米以上。不得不靠攏他人就座時,要徵得對方同意。交談時聲音不可太大,不可大笑,更不可大聲爭吵。驚訝時不可伸舌頭(伸舌頭是污辱他人之舉)。美國交談、示意喜歡用手勢。請人接電話,用聽電話的手勢;請侍者結帳,用寫字的手勢。習慣於打過招呼即談正事,不送茶、寒喧。美國人不把互贈名片視為禮節,只為便於日後聯系時才送名片。送名片給他人時並不期待他人回送名片。
在交談時要注意:常面帶微笑,碰到認識的朋友時,主動的問候對方,別人問候你,也要反問候對方,表示關心。說話時語氣誠懇、態度大方,當別人問候你時,回答盡量簡潔。多贊美對方。眼睛要亮一點,當對方改變發型時,看人家的相片,有好的地方要盡量贊美;不好的,可用另一個角度來欣賞,如說「cute」。別忘了說「Excuse me」,「Please」和「Thank You」。要注意自己的儀容整潔:千萬不要邋遢,身體或口腔的異味、頭皮屑等等都是令人很不愉快的。
2、約會:
美國人性格開朗,舉止大方,樂於交際。他們平時晚睡晚起,但時間觀念強;美國人會常說「隨時來找我」,有些邀約是相當誠懇的,但拜訪前仍應事先電話聯系,確定時間,以免自己的「隨時」而造成別人的不便。約會要事先預定時間,一般不遲到。若接到正式的邀約,請柬上倘印有「R.S.V.P.」,去與不去必需電話通知。大型活動請柬通常印有 Regrets only,此時只有不參加時才須通知。非正式私人邀請,可用電話或信函,明確告訴時間、地點。接到邀請,要回柬致謝;若沒有赴約把握不要輕意應允;若不能應邀要說明理由,並致歉意。若臨時不克赴約,務請電話通知,絕不可無疾而終,隨意放人空等。
男女交往在美國是比較開放,約會看電影吃飯也是非常普遍,和異性熱絡地交往並不算失禮。男女雙方均可主動邀約,通常男性較主動。可以各自拆帳或一方請客。美國朋友倘若說:「Let's go get a beer」或「Want a cup of coffee?」可別誤會他要請客,這種情形通常是各自付費。如果應邀地點在餐廳,餐後可提議付小費,倘主人堅持不允,也可不必勉強。約會有時並不具其他含意,也不表示必將成為特殊性的伴侶。所以,如果你想和某人見面談談或看個電影或一起吃個飯,以增進雙方的友誼,共度一段愉悅的時光,盡可主動大方地去邀約。如果你不想赴對方約會或對方有令你不舒服的舉動,可以客氣但肯定的說「NO」,彼此尊重是基本的交往原則,也是權力。
3、上門做客:
上門作客不可早到,如果早主人先到,反而失禮。可遲到5到10分鍾,遲到15分鍾以上應打電話給主人通報。夜間造訪主人不能穿睡衣接待客人。去親朋家作客,進門時要擦去鞋上泥土、脫帽,濕的雨衣雨傘放在室外。進門應先問候女主人,再問候男主人。賓客較多時,可以只與主人和熟人握手,對其他人只需點頭示意即可。要多談眾人感興趣的話題,不要只講自己感興趣的事。作客時不可隨意翻動主人的東西、撫弄擺設,也不能打聽擺設的價格。在主人家打長途電話,要徵得主人同意,並留下電話錢,說是給主人的孩子買糖果用。作客時不宜久留;主人沒有留客用餐,客人則應在用餐時間之前告辭。會抽煙的客人應接受主人敬的煙,而不能抽自己帶的煙。美國人重視生日,尤其是孩子的生日。應邀出席生日聚會的客人應送禮以示祝賀。
4、赴宴禮儀:
如果應邀參加家庭聚會,可問主人需要什麼禮物,即使主人婉謝,屆時仍可帶瓶酒或一束鮮花,或酌帶一些具有中國風味的小禮物。有任何飲食禁忌可先告知。特殊的文化風俗和飲食禁忌可得諒解和尊重。除非事先言明,一般聚會活動以不帶小孩參加為宜,如果聚會性質為安塗肉,則大都可全家參加。
在家宴請客人比在餐館宴請更受美國人歡迎,因為家裡氣氛更加親切友好。家宴分兩種。第一種是家庭用餐式,主賓在長方形飯桌旁就座,主人為客人盛食物,或將食物盛在盤中,依次傳遞取用。第二種是自助餐式,食物置於餐廳另一桌上,主賓各自去取用。
應邀到他人家裡用餐,主賓雙方都很講究禮儀。主人會提供各種專門用途的餐具,如冷盤、刀叉、魚刀叉、肉刀叉、主菜刀叉、水果刀叉、菜匙、湯匙、咖啡匙等,客人如不認識餐具的專門用途,可仿效女主人。餐巾鋪在膝上,不能用餐巾擦餐具。坐姿要端正,手臂不能橫放在桌上。只有當女主人動手,其他人才開始進餐;女主人離座,其他人才能離席,不可中途離席。歐洲人進食時是一手拿刀,一手拿叉,美國人只用一隻手輪換用餐具,另一手則放在膝上。注意使用刀叉順序,以及叉匙性質。刀叉斜放盤緣,表示尚在用餐之中;若完全放在盤中,則表示已使用完畢。麵包要掰成小塊食用。喝湯、咀嚼時不能出聲,更不能打嚏、擤鼻子、咳嗽、打嗝、剔牙。渣滓不能直接吐在盤中,要用叉接住後放入盤中。餐巾用來拭嘴,切忌用來擦手或餐具。鹽、胡椒瓶倘離座遠,不可伸手去取,而須請隔座代勞遞送。上甜點或咖啡時,主人可開始致詞,主賓亦可利用此時答謝。席間,應當稱贊女主人准備的菜餚,並盡量吃完盤里的飯菜。
餐後要與主人交談片刻,之後告辭,但不可久留;告辭時應感謝主人款待。與主人不太熟悉者,事後還應盡早打電話或寄短柬表示謝意。如果客人比較多,應等年長職位高的客人告辭後,方能告辭。。宴後三四天內別忘記寄一張感謝卡或謝函給主人,若在主人家過夜通常感謝卡寄給女主人。
5、贈送禮物:
上門作客不一定帶禮品,也不可在其他客人不送禮時單獨送禮。禮物可以是一瓶酒,給女主人的一束鮮花等。公務送禮的禮品可以是日歷、鋼筆、精裝日記本等文具。一般不在公開場合送禮。會議禮品在會議結束後送,如在告別宴會上送。美國人喜歡充滿友情的禮物,禮物講究包裝,即使是選給親友的禮品也要附上禮品卡;送禮目的要明確,否則會令人莫名其妙。蛋糕、點心、巧克力、鄉土工藝品、書籍等,均可作為禮品(用單數);探望病人一般應送鮮花;在公務中不可送重禮品,以避賄賂之賺;禮品上不能有送禮單位的標志,否則有廣告之賺;男子不可隨便送香水、化妝品和白玫瑰給女子(這些是送給戀人的禮品)。受禮時要當場打開禮物,致謝和贊美禮物;受禮後不必馬上回贈。應邀赴宴時,情真意切的祝酒詞是最好的禮品。平時最好的送禮方式是請人吃飯、喝酒或去別墅共度周末。收到禮物、應邀赴宴、受人幫助之後,都要寫信致謝。除了約定由誰請客之外,一般一起到餐館用餐,都是各自結帳。
6、服裝穿著:
美國人衣著隨意,在公眾場合穿各種服裝的都有。大多數時候喜歡穿T恤衫、夾克衫、牛仔褲、運動衫、旅遊鞋。著裝講究整潔。男式褲子不能露出襯褲,女子裙裝不能露出襯裙。裙子要蓋過絲襪口,女式短褲不能配高跟鞋,否則會被人誤以為應招女郎。塗眉畫影,口紅濃重,也是應招郎的標志。任何人都不能在公眾場合穿背心、睡衣。美國人的服飾追求體現個性、氣質、風度,講究舒適,在西方率先以簡潔朴實的服裝取代名牌服裝。
在正式社交場合注重著裝,宴會上都有著裝要求。參加重要場會,應注意請柬上有關服裝規定。如果不確定服裝的要求,可以先問問其他參加者,以免尷尬。請柬上有些字如「casual」並不意味著你可以穿牛仔褲,「semi-formal」也並不表示你可以不打領帶,最好問清楚。西裝外套通常只扣上扣,亦可全部不扣,但切忌全扣。西裝背心最下一個鈕扣通常不扣。深色西裝應著黑色皮鞋,深色襪子,切忌白襪黑鞋。正式場合或上班,女性以裙裝為宜,男性應著領帶及深色西服。著晚禮服裙擺應長及腳踝,並著高跟鞋。
7、行路乘車:
行路一般以右為尊,女士同行,男士應走左邊,出入應為女士推門。搭車時,車主駕車,前座為尊,余則以後座右側為尊。自己開車時須先為客人開車門,等坐定後始上車啟動。
在公共場合,美國人特別尊重女性,處處女士優先。在社交場合,男士對女士要謙讓、關照;行路時男子走人行道外側;入座時先讓女子坐下;進門時男子應先行並為女子開門;上、下樓梯或乘電梯時要讓女子先行;用餐時請女子先點菜;告辭時讓女子先起身;陌生女子失落東西,男子也應為其拾起歸還;與女士打招呼,男士必須起立。
西方國家人民在傳統上有一套繁瑣的見面禮節,從握手、問候到互相介紹都有約定俗成的習慣。相形之下,美國人在人與人間的交往上就比較隨便。在美國,朋友之間通常是熟不拘禮地招呼一聲「哈羅」,哪怕兩個人是第一次見面,也不一定握手,只要笑一笑,打個招呼就行了,還可直呼對方的名字,以示親熱。
但在正式場合下,人們就要講究禮節了。握手是最普通的見面禮。在美國,握手時,男女之間由女方先伸手。男子握女子的手不可太緊,如果對方無握手之意,男子就只能點頭鞠躬致意。長幼之間,年長的先伸手;上下級之間,上級先伸手;賓主之間,則由主人先伸手。
握手時應注視對方,並掐下手套。如果因故來不及脫掉手套,須向對方說明原因並表示歉意。還應注意人多時不可交叉握手,女性彼此見面時可不握手。同握手的先後順序一樣,介紹兩人認識時,要先把男子介紹給女子,先把年輕的介紹給年長的,先把職位低的介紹給職位高的。
(二)稱呼隨便舍姓喊名
大多數美國人不喜歡用先生、夫人或小姐這類稱呼,他們認為這類稱呼過於鄭重其事了。美國男女老少都喜歡別人直呼自己的名字,並把它視為親切友好的表示。
人們初次見面,往往是連名帶姓一起介紹,譬如說:「我叫瑪麗·史密斯。」這時對方可以隨便叫她「瑪麗」或「史密斯小姐」。常見的情況是,交談之初可能互相用姓稱呼,過不了一會兒就改稱名字了。
有時剛同一個美國人結識,不知如何稱呼好,你可以只稱先生或女士。這時,對方會很快理解你的心理。熱情地告之:「我叫詹姆斯·威爾遜,叫我詹姆斯好了。」或者「別叫我史密斯夫人,叫我薩利好了」。
的確,美國人之間,不論職位、年齡,總是盡量喊對方的名字,以縮短相互間的距離。美國有家刊物曾專就稱呼問題在150種工商行業中做過調查,結果發現他們之中85%的稱呼是只喊名字。
美國人很少用正式的頭銜來稱呼別人。正式的頭銜一般只用於法官、高級政府官員、軍官、醫生、教授和高級宗教人土等。例如:哈利法官、史密斯參議員、克拉克將軍、布朗醫生、格林教授、懷特主教等。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人從來不用行政職務如局長、經理、校長等頭銜稱呼別人。
(三)與人交談莫問私事
在美國社會中,人們的一切行為都以個人為中心,個人利益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這種准則滲透在社會生活的各方面。有些問題甚至是他們所忌談的,如詢問年齡、婚姻狀況、收人多少、宗教信仰、競選中投誰的票等等都是非常冒昧和失禮的。
美國入看到別人買來的東西,從不去問價錢多少?見到別人外出或回來。也不會去問上一句「你從哪裡來?」或「去哪兒?」至於收人多少,更是不能隨便問的事,誰想在這些方面提出問題,定會遭人厭惡。美國人往往用「鼻子伸到人家的私生活里來了」這句話來表示對提問入的輕蔑。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人對年齡的看法同我們大不相同。在我國,老年人受到尊敬,而在美國卻是「人老珠黃不值錢」。因此在美國,老年人絕不喜歡別人恭維他們的年齡。有一次,中國留學生在美國中西部的一個城市舉行盛大聚會,賓客如雲。當地一位名牌大學的校長與其母親也光臨盛會。留學生在歡迎辭中說:「××老夫人的光臨使我們全體同學感到榮幸。老」字在中國是尊稱,不料卻觸痛了這位老夫人,當時她臉色遽變,尷尬不堪,並從此再也不在中國留學生的聚會上露面了。
美國人還十分講究「個人空間」。和美國人談話時,不可站得太近,一般保持在50公分以外為宜。
(四)社交場合女士優先
美國婦女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究竟如何,這里姑且不論。
按照美國人的習慣,在社交場合,男子處處都要謙讓婦女,愛護婦女。但是下車、下樓時,男子卻應走在前邊,以便照顧女子;進餐廳、影劇院時,男子可以走在前邊,為婦女找好座位;進餐時,要請女子先點菜;同女子打招呼時,男子應該起立,而女子則不必站起,只要坐著點頭致意就可以了;男女握手時,男子必須摘下手套,而女子可以不必摘下。
總之,美國男子在社交場合同女子接觸時,一方面事事尊重她們,另一方面又要處處以保護人的姿態出現,以顯示男子的地位。
(五)禮貌用語多多益善
不少到過美國的人,都有這樣一種印象:即美國人講話嘴很甜,他們對好聽的話從不吝嗇,常令聽者心舒意暢。
在美國,不論什麼人得到別人的幫助時都會說一聲「謝謝」,即使總統對待者也不例外。
美國人在一家人之間也是客氣話不離口,不僅夫妻之間如此,對小孩子們說話也常帶「請」和「謝謝」,這樣,孩子便自然地養成了講禮貌的好習慣。
美國人還習慣於對別人道「對不起」。
Ⅳ 什麼叫國際禮儀,國際禮儀和國內禮儀的區別是什麼
- -`國際禮儀是用在國際交往中的比較通用的禮儀- -`國內禮儀只不過是中版國人的生活習慣權風俗民情.即中國人的禮儀.兩個的區別是國際禮儀包含國內禮儀,與不同國家的人交往時要注意雙方的禮儀文化差異,尊重對方,使用國際上比較廣泛的標准禮儀接待.不過貌似我還沒聽說過什麼國內禮儀- -``按你的說法估計的這樣的區別把- -`
Ⅳ 論述中外禮儀的原則
國際交往的禮儀基本原則 (一)基本要求 國際交往中的基本要求即基本禮儀包括五方面的內容: 1、講究儀表與衣帽整潔,面、手、衣、履要潔凈。男子的頭發、胡須不宜過長,應修剪整齊。指甲要經常修剪,一般與指尖等長,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潔,若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衣著要整潔筆挺,不能有褶皺,鈕扣均應整齊,褲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場合整理。襯衣一般為白色、硬領,袖與下擺不長於外套,且放入褲內。要按交際場所或交際需要著裝,禮服、領帶或領花應結好,佩帶端正,並備潔凈手絹與梳子。皮鞋應擦亮。不得在人前做不雅的小動作,如刷牙、挖鼻孔、掏耳朵、剪指甲、搔癢等等。 2、舉止大方得體、態度和藹端莊,精神飽滿自然,言行檢點。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規,略嚴肅些,因為任何失禮或不合禮儀的言行都會被視為有失體面。 3、說話客氣,注意身份。說話時神情衿持和藹,面帶微笑,對萍水相逢之人不要輕易開口,應在有人介紹後方可交談,隨便與人攀談也被視為有失體面。 4、遵守公共秩序,不打攪、影響別人,尊重別人。不隨意指責別人,不給別人造成麻煩或不便。發議論與指責別人會被認為缺乏教養。 5、守約遵時。與人約會不能有失約,不能超時。失約超時是很不禮貌的行為。承諾別人的事情不能遺忘,必須講「信用」,按時做好。失信或失約有損自己的人格,是很丟面子的事情。 (二)禮貌用語 禮貌用語是禮儀的表現形式,能傳達愛心與禮節,使說話人更被人敬重。現在,我國正在提倡的禮貌用語十個字:「您好」、「請」、「謝謝」、「對不起」、「再見」。在國際交往中,使用頻率極高的有其中八個字禮儀語言: 1、「請」。幾乎任何需要麻煩他人的事情,都應該說「請」。例如,如果你有疑難需人指點,你應向他人說:「我想請教一個問題」;在另一種情況下,你可以說:「請順便幫我發一封信好嗎?」在商店裡買東西,你應當對營業員說:「請拿這枝筆給我看看」;你要問路,一定要以「請問」開頭。「請」也是人際交往中尊重對方的禮節用語。當你開門迎接來賓時應說:「請進」。客人走進房間應示意「請坐」。客人坐定後應說:「請問,你喜歡喝點什麼飲料?」飲料備好後應對客人說:「請飲用。」 2、「謝謝」。西方通行的禮節是:只要別人為你做了什麼,都應該說聲「謝謝」,包括家人或關系親密的朋友。行走時別人為你讓路,必須說:「謝謝」。在商店裡買東西,要對售貨員說:「謝謝」。在某些特定交往場合,常常是交往的雙方都互說「謝謝」。當你對別人說「謝謝」兩個字時,就意味著你已充分認識到別人為你提供的幫助。而忽略這一點,則是非常失禮的行為。 3、「對不起」。西方人的習慣是:凡是不小心妨礙或干擾了別人,都要說「對不起」。如在公共場所無意中碰了人,就要說「對不起」;當你需要打斷別人的談話時應該說:「對不起,請允許我打斷一下好嗎?」與別人共用餐時,無意中咳嗽一聲或打個飽嗝,要說聲「對不起」;與客人一起聚會時,臨時需要離座一下,也應說:「對不起」。否則別人會認為此人缺乏教養。 4、「再見」。「再見」不僅是同事、家人之間相互告辭時的禮貌用語,在西方社會也是陌生人之間接觸後互相告辭時的禮貌用語。最常見的情況是在商店裡,售貨員與顧客交易後,相互說「再見」。乘坐計程車,司機與乘客結帳後,也相互說「再見」,這是很平常的禮節。 (三)尊重隱私 西方國家很尊重每個人的「隱私權」。所謂隱私權是指個人私生活不受他人干擾、窺視的權益。在國際交往中,尊重隱私也是重要的規范。 1、尊重隱私,要堅持以個人為交往對象的禮儀原則。如:你給一家人中的某個人幫了忙或送了一份禮物,這行為本身也僅是對某個人而方才有意義,除受惠人會表示感謝,其他家人一般不會因此而致謝,這是很正常的。 2、尊重隱私,不能侵犯屬於個人的空間與領域。一家人同住一棟房子里,各自的房間便是各個成員自己的天地,不敲門,不經允許,便不能突然闖入。拜訪他人家庭、前往他人家庭、前往他人辦公室洽談,都須預先約定。 3、尊重隱私,在交談中應迴避涉及個人隱私的任何話題。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到「五不問」:一不問年齡;二不問婚否;三不問去向;四不問收入;五不問地址。 (四)女士第一 「Ladies first」即女士第一或女士優先,這是國際禮儀中很重要的原則。女士優先的核心是要求男士在任何場合、任何情況下,都要從行動上從各個方面尊重、照顧、幫助、保護婦女。在社交場合遵從女士第一的原則,可以顯示男子氣質與紳士風度。 男女同行時,男應走靠外的一側。不能並行時,男士應讓女士先行一步。但在開門、下車、上樓或進無人領路的場所、遇到障礙和危險時,男士就走在女士前面。 乘坐計程車或其他轎車時,應讓女士先上車;下車一般是男士先下,然後照顧女士下車。 在門口、樓梯口、電梯口及通道走廊遇到女士,男士應側身站立一旁,讓其先行。在需要開門的場合,男士應為女士開門。 在社交聚會場合,男士看到女士進門,應起身以示禮貌;當客人見到男女主人時,應先與女主人打招呼。 就餐時,進入餐廳入座的順序是,侍者引道,女士隨後,男士「壓陣」。一旦坐下,女士就不必再起身與別人打招呼,而男士則需起身與他人打招呼。點菜時,應先把菜單遞給女士。 女士在接受男士的禮讓時,不能過分靦腆與羞怯,應面帶笑容道謝。 (五)不卑不亢 國際交往中人與人、國家與國家之間應是平等的關系,中國人與外國人交往時不卑不亢,這也是國際禮儀的重要原則。國際禮儀中的不卑不亢原則,最要緊的是保持人格平等,因為「卑」和「亢」都是置對方或置自身不平等位置上的交往態度。「卑」有損自身人格甚至國格;「亢」則顯得虛張聲勢,也有傷對方的自尊。要做到「不卑不亢」,應注意: 1、不能對對方有金錢與物質利益上的希望和企圖。「心底無私天地寬」,只要把握住這一點,雙方的人格就是平等的了。我方無所企求而心地坦然,對方無需戒備則輕松自如,這樣的交往自然分不出尊卑。如果一味希望對方擔保子女出國或獲得其他物質上的好處等,就很難堅持此項原則。 2、要有為國家和民族爭氣的精神。這種精神在涉外談判中尤為重要。如:我國一代表團出訪某國談判合資項目,對方以其設備先進優勢,向我方漫天要價,談判一度陷入僵局。後來,我方領導在一次聚會演講時若有所指地說:「中國是個文明古國,我們的祖先早在1000多年前,就將四大發明的生產技術無條件地貢獻給了人類,而他們的後代子孫從未埋怨過他們不要專利是愚蠢的。相反,卻盛贊祖先為推進世界科學技術的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現在,中國在與各國的經濟合作中,並不要求各國無條件地讓出專利權,只要價格合理,我們一個錢也不少給。」這篇不卑不亢的精彩演講,博得與會者的贊譽,促使對方在以後的談判中自願降低專利費,雙方很快達成協議。 3、實事求是,不過謙,不說過頭話。以宴請為例,中國人請客,即使是相當豐盛的一桌,主人也會對客人說:「今天沒什麼特別的菜好招待,請隨便吃點。」西方人則相反,不管飯菜質量如何,主人都要自我誇贊:「這是本地最好的飯店」,「這是我的拿手好菜」,目的在於表示誠意。同樣,中國人到別人家做客都客氣有餘,主要問客人是否再添點飯,客人說不用不用,實際上也許並未吃飽。西方人作為賓客赴宴,說不吃不喝時則是真的,絕不客氣。所以,在國際交往中,客氣與謙虛都不能過分。 (六)入鄉隨俗 入鄉隨俗,是國際交往中一條很重要的禮儀原則。出國或在國內接觸外賓,都要遵循他們的風俗習慣與禮節,以縮小交往時出現的文化差距與減少相互間的觀念沖突。因此,每到一個國家或接待來自某一國的客人,都要事先了解該國的禮俗,即使相當熟悉的友人,也應注意基本禮儀。因為不同國家的社會制度不異,文化習俗有別,思維方式與理解角度也往往差別較大,在交往中應相互尊重,謹慎從事,不能不拘小節或超過限度。如美國人有三大忌:一是忌有人問他的年齡;二是忌問他所買東西的價錢;三是忌在見面時說:「你長胖了。」這是因為:前兩忌都是個人私事,不喜歡他人干涉,後一忌是美國有「瘦富胖窮」的觀念。
Ⅵ 國際貿易中商務禮儀有哪些
(1)要塑造良好的交際形象,必須講究禮貌禮節,為此,就必須注意你的行為舉止。舉止禮儀是自我心誠的表現 ,一個人的外在舉止行動可直接表明他的態度。做到彬彬有禮,落落大方,遵守一般的進退禮節,盡量避免各種 不禮貌、不文明習慣。
(2)到顧客辦公室或家中訪問,進門之前先按門鈴或輕輕敲門,然後站在門口等候。按門鈴或敲門的時間不要過長,無人或未經主人允許,不要擅自進入室內。
(3)在顧客面前的行為舉止☆ 當看見顧客時,應該點頭微笑致禮,如無事先預約應先向顧客表示歉意,然後再說明來意。同時要主動向在場人都表示問候或點頭示意。
☆ 在顧客家中,未經邀請,不能參觀住房,即使較為熟悉的,也不要任意撫摸劃玩弄顧客桌上的東西,更不能玩顧客名片,不要觸動室內的書籍、花草及其它陳設物品。
☆ 在別人(主人)未坐定之前,不易先坐下,坐姿要端正,身體微往前傾,不要蹺「二郎腿」。☆ 要用積極的態度和溫和的語氣與顧客談話,顧客談話時,要認真聽,回答時,以「是」為先。眼睛看著對方,不斷注意對方的神情。
☆ 站立時,上身要穩定,雙手安放兩側,不要背卑鄙,也不要雙手抱在胸前,身子不要側歪在一邊。當主人起身或離席時,應同時起立示意,當與顧客初次見面或告辭時,要不卑不亢,不慌不忙,舉止得體,有禮有節。
☆ 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克服各種不雅舉止。不要當著顧客的面,擤鼻涕、掏耳朵、剔牙齒、修指甲、打哈欠、咳嗽、打噴嚏,實在忍不住,要用手拍捂住口鼻,面朝一旁,盡量不要發出在場,不要亂丟果皮紙屑等。這雖然是一些細節,但它們組合起來構成顧客對你的總印象。
需要說明一點的是:人前化妝是男士們最討厭的女性習慣。關於這一點,慣例放寬了。女性在餐館就餐後,讓人見到補口紅,輕輕補粉,誰也不再大驚小怪。不過,也只能就這么一點,不能太過分。需要梳頭,磨指甲,塗口紅和化妝時,或者用毛刷塗口紅時,請到化妝室,或盥洗室進行。在人前修容,是女性使男性最氣惱的一個習慣。
同樣,在人前整理頭發,衣服,照鏡子等行為應該盡量節制。
Ⅶ 外貿禮儀有哪些具體該怎麼做
一樓的回答太詳細了.自愧不如.值得參考.
Ⅷ 請談談在涉外商務中禮儀的作用有多大
對商務談判而言,彼此美好的第一印象是邁向成功的關鍵
,因此了解在交際場合中見面時的一些禮儀是十分重要的。
國際貿易的特點之一是多國性、多民族性、談判對象多層次性。
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其價值觀、消費習俗、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等差異極大,
因而形成了各具特點的談判風格。
這些都是我們進行國際貿易談判時應當了解和掌握的,因勢利導,才能取得談判的成功。
禮節是一個人知識、修養與文明程度的綜合反映,世界各國人民雖生活於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但在交往過程中卻形成了相似的禮儀規范。
尊婦敬老\ 尊重風俗習慣\ 酒席上不談生意 \ 舉止落落大方\
(一)介紹
介紹一般有兩種形式,即自我介紹和通過第三者進行介紹。自我介紹由於其介紹的局限性,使用較少,所以由第三者介紹較為普遍。
介紹時,被介紹的一方應主動站起,面帶微笑,以示尊重。介紹一般按下列禮節進行:
1 .先把年輕的介紹給年長的。
2 .先把職位、身份較低的介紹給職位、身份較高的。
3 .先把男性介紹給女性。
4 .先把客人引見給主人。
5 .先把個人介紹給主體
(二)握手
在介紹認識或見面時,握手作為一種最簡單的動作語言被世界各國廣泛採用。握手雖然簡單,但也有許多地方應加註意:
1 .握手的主動與被動。一般情況下,主動和對方握手,表示友好和尊重。在來賓登門拜訪時,主人應主動握手,用以表示歡迎和感謝;在客人離別時,主人應被動握手,否則是不禮貌的。
2 .握手的時間和力度。握手時間要適中,時間過短顯得沒有誠意,時間太長又會使對方尷尬,一般應把握在 3秒~ 6秒之間;同時間一樣,力度也應適度,過輕或過重都不可取。
3 .握手者的姿態。握手者的面部表情是配合握手行為的一種輔助動作。握手時,應注視對方,面帶微笑,使人有親切、友好的心理感受。切忌左顧右盼、心不在焉和面部表情冷淡;否則,容易引起對方猜疑和不信任。
4 .女士與人握手時應先脫去右手手套,男士則必須先脫去手套再行握手。
還應指出的是,握手這一禮節,雖說在許多國家都適用,但在世界各國有不同的評價標准,而且也並非所有人都適用這種方式。如瑞典人見面時以有力的握手錶示熱情和誠意。而在我國的香港,人們見面時要輕輕握手,並且握手時伴隨著點頭或稍作鞠躬禮。在馬來西亞,握手只限於男性之間使用,男女之間很少相互握手,男子應該向女子點頭或稍行鞠躬禮,並且主動以口頭問候為宜。
(三)致意
有時談判的雙方或多方之間相距較遠,在不需逐一介紹的情況下,可採用舉右手打招呼或點頭的形式表示敬意;對於不相識或僅有很少接觸的談判人員和相識者,在同一場合多次會面的情況下也可採用此種形式。
三、會談中的禮儀與禁忌
會談中的禮儀是指談判者在實際洽談的過程中所應具備的禮儀要求。它對談判過程的順利進行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1.談判者的舉止
談判者的舉止是指談判者在談判過程中坐、站、行所持的姿態。在商務談判中,對舉止的要求是舉止適度。那麼,怎樣的坐姿、站姿和行姿才算適度呢?
1 .坐姿。從椅子的左邊入坐,坐下後,身體應盡量保持端正,並把兩腿平行放好。坐在椅子上轉動或將腿向前伸或向後靠,都是違反正常禮儀的表現。
談判中,不同的坐姿傳遞著不同的信息:
( 1)挺著腰筆直的坐姿,表示對對方或對談話有興趣,同時也是一種對人尊敬的表示。
( 2)彎腰曲背的坐姿,是對談話不感興趣或感到厭煩的表示。
( 3)斜著身體坐,表示心情愉快或自感優越。
( 4)雙手放在翹起的腿上,是一種等待、試探的表示。
( 5)一邊坐著一邊雙手擺弄手中的東西,表示一種漫不經心的心理狀態。
2 .站姿。正確的站立姿勢應該是兩腳腳跟著地,兩腳成 45度,腰背挺直,自然挺胸,兩臂自然下垂。
在談判中,不同的站姿會給人不同的感覺:
( 1)背脊筆直給人充滿自信、樂觀豁達、積極向上的感覺。
( 2)彎腰曲背給人缺乏自信、消極悲觀、甘居下游的感覺。
3 .行姿。行走的姿態男女有不同的要求。
男性走路的姿態應當是:昂首、閉口、兩眼平視前方,挺胸、收腹、直腰。行走間上身不動、兩肩不搖、步態穩健,以顯示出剛強、雄健、英武、豪邁的男子漢風度。
女性走路的姿態應當是:頭部端正,但不宜抬得過高,目光平和,直視前方。行走間上身自然挺直、收腹,兩手前後擺動幅度要小,兩腿並攏,小步前進,走成直線,步態要自如、勻稱、輕柔,以顯示出端莊、文靜、溫柔、典雅的女子窈窕美。
2.談判者的談吐
與舉止一樣,談判者的談吐是影響談判的又一重要因素。總的來說,交談時表情要自然、表達要具體。具體如下:
1 .我方發言之後,應留出一定的時間供對方發表意見,切忌喋喋不休,以自我為中心。
2 .對方發言時,應認真聽取,不要表現出心不在焉的樣子,如注視別處、伸懶腰、玩東西等漫不經心的動作都是應該避免的。
3 .要善於聆聽對方談話,不要輕易打斷別人的發言,即使有不同的觀點和看法,也應等對方講完後再表達。打斷別人的談話是不禮貌的行為。
4 .交談時應使用禮貌用語。如你好、請、謝謝、對不起等。
5 .交談中不能出現傷害對方的言詞,否則會激怒對方。應避免的詞語,如:你總是……,你需要明白的是……,冷靜下來!不用說……,顯然……,聽著……,等等。
另外,談判服飾的選擇也很重要,談判者應根據自己的身份、地位、年齡、場合的不同,選擇得體的服飾。一般說來,西裝(西裝套裙)已成為談判中普遍認可的服裝。
Ⅸ 國際禮儀
外交部國際化訓練課程
國際禮儀
一、飲食的禮節
1.參加宴會或是在餐廳吃飯,不可大聲說話。餐會席間不宜與鄰座交談過久,枉顧賓主間之交談。
2.吃中餐盡量使用公筷夾菜或由侍者分菜。
3.吃飯要閉嘴慢嚼,慢吞。不在餐桌上補妝、剔牙。
4.夾菜勿撈過界,也不可挑菜。吃自助餐(buffet),一次勿拿取太多食物。吃第二盤時,要另換新盤子使用。
5.餐巾不是用來擦汗、擦眼鏡或刀叉。餐巾應至於膝蓋上,不可掛於胸前。
勿拍打餐廳提供的紙餐巾,會驚嚇客人。
6.餐敘中,不可任意趴到桌下撿餐巾或拾物,會被誤認為行動詭異。
7.勿大聲或拍手喊叫服務生,應以左手示意。
8.宴客時,男女主人要先舉杯敬賓客。賓客回敬,以一次為妥,並由主人開始依序敬起。不能跳過某人,要依序敬酒。不可以水杯當酒敬人,為不擅飲酒者或女性可以水或果汁回敬。
9.女性不必主動向客人敬酒。男性也不宜向隔桌友人敬酒,更不宜離桌到處敬酒,有喧賓奪主之嫌。
10.正式餐會絕無劃拳、逼酒及敬煙等不良動作。
11.吃西餐刀叉是由外向內依次取用。放最左最右邊的是吃生菜的刀叉;其次是吃魚或吃肉用的刀叉。盤子前橫放的叉子或匙是吃甜點、喝咖啡或喝茶用的。
12.西餐出菜順序是開胃菜(鮮蚝、小鮮蝦、什錦瓜果或沙拉)、湯、主食(肉或魚或其它)、甜點(布丁、蛋糕或冰淇淋)及咖啡或茶。
13.西餐飲酒有餐前酒(香檳、威士忌、紅白葡萄酒或調酒)。飯中酒(紅白葡萄酒或紹興酒。紅肉喝紅葡萄酒,吃魚選白葡萄酒)。飯後酒有白蘭地、高梁酒或甜酒。拿香檳杯或葡萄酒杯,手要握住杯腳。拿高腳杯要兼握住杯身。拿啤酒杯則要握緊把手。喝白蘭地要手握杯身。白葡萄酒和香檳須放在冰筒中冷藏再喝。
14.吃西餐時,餐桌上如放置一碗水,碗中漂浮一片檸檬或花瓣,那是用來洗手指的,千萬不可以端來喝。
15.宴會餐桌上每人面前擺水杯、紅白葡萄酒杯等杯子。不可用玻璃杯盛茶及咖啡。喝茶及咖啡均要使用墊盤。
16.吃西餐時,自己的麵包是放在左邊的小盤子。吃麵包要撕一片吃一片。
17.不宜低頭喝湯,要以匙就口,喝湯不出聲。
18.吃肉或吃魚要切一塊吃一塊,並以叉子叉肉或魚送入口中。
19.西餐吃畢時,刀叉合並齊放在盤子上,叉子向上、刀刃向內;未用完時,刀子分開擺在盤子上左右兩邊。
20.吃中西餐時,若要短暫離席,要把餐巾掛在椅背上或對折放在面前的大盤子下。
21.男士有為女士拉椅子的禮節,也可由侍者代勞。
22.正式宴會,進餐廳時,要先看放在入口的座點陣圖,找出自己的座位,以免上桌時再倉皇找座位。
23.參加雞尾酒會時,勿喝太多,否則極易喝醉。
24.請帖指名邀請夫婦時,若夫人臨時有事不能出席,可由女兒代替,但要先告知主人。
25.接到請帖後,如不能出席,要盡早設詞婉告主人並致謝。
二、穿著的禮節
1.正式應酬時,男士穿合時宜的西裝。女士穿合時宜的禮服、洋裝、套裝或旗袍。在大飯店吃飯,穿著要整齊、儀容要端莊。
2.女士中午不宜穿長裙或長旗袍。
3.男士打領帶的長度以蓋住皮帶頭為限,不宜過長或過短。
4.男士穿西裝不宜穿布鞋。襯衫以白色長袖或淺色為宜,不宜穿鮮艷大紅或短袖。
5.男士晚上應酬不宜穿白色西裝。不管白天晚上,最好別穿黑西裝配黑襯衫。 (拉丁美洲家有喪穿全黑襯衫加黑西裝)
6.參加喪禮穿著宜樸素,避免穿紅色衣服或打紅色領帶。
7.男士穿雙排扣西裝,要隨時扣上扣子。穿單排扣西裝與人見面握手或起身講話時,要扣上第一個扣子以示禮貌。穿三個扣子的西裝,第三個扣子可以不扣。
8.參加餐會或是酒會,男士不宜穿白色襪子。
9.旅遊時,不可穿西裝,要穿便服和休閑鞋。
10.不可穿睡衣出門,更不可穿睡衣接待客人,也不宜穿拖鞋外出。
11.進入宴會廳前,要先脫下大衣並交給侍者掛在衣帽間。
12.宴會席間不可隨意脫西裝,至少要徵求主人同意才可脫掉。
13.接到請帖時要看清楚服裝規定。規定穿便服,則不宜穿西裝赴宴。正式宴會的請帖上,均寫明服裝規定。
14.日常生活中,穿著要合乎年齡、身份及季節。
15.女士不宜把太陽眼鏡插在頭頂上。陰天及室內不宜戴太陽眼鏡。
三、住的禮節
1.進出旅館或自家房門,關門要輕聲。
2.客人來家?堳臛X時,進門最好不叫客人脫鞋。
3.室內收音機電視勿開太大聲,以免干擾鄰居安寧。
4.與鄰居要和睦相處及守望相助,見面主動打招呼。
5.進入已有乘客的電梯後,臉要立即朝門。電梯內勿與人交談、吸煙或飲食,遵守先出後進原則。
6.女士獨自進入電梯時,如有男士在場,則不必背對男士,要側站以防萬一。
7.在國外住旅館時,每天早上出門前勿忘在枕頭下放一或二美元小費。國內亦然。
8.晚上睡覺前,記得拉上卧室窗簾。
9.住公寓大廈不可在門外放鞋子、鞋櫃及鞋墊等雜物。
10.住家垃圾依規定分類。
四、行的禮節
1.搭乘主人開車時,主人右邊是首位,後排右邊是第二位,左邊是第三位,中間是第四位。第三位最後上車。
2.搭乘司機開車時,後排右邊是首位,左邊是第二位,中間是第三位。司機右手邊是第四位。第四位最後上車。乘坐轎車時要讓位尊長輩先上後下。
3.搭乘公共電扶梯靠右站,左側通行。
4.搭乘捷運或公車要遵守先下後上原則。車上不可大聲交談及抽煙。相機讓座。
5.與女士、位高、年長者同行時,要讓彼等走在右邊。
6.上下樓梯時,要讓女士、位高或年長者先上後下。
7.三人以上同行,勿橫排行走,以免占據馬路妨害後方行人通行。
8.一人獨行時,要走在馬路右邊,遵守規則。
9.開車不任意按喇叭。
五、說話禮節
1.參加酒會時,要主動爭取與賓客交談,惟要與人交談時,宜先自我介紹。與多人交談時,勿任意插話。
2.與人交談,得知對方為校友,宜稱對方為學長姐,勿因自己年長而叫對方為學弟。
3.與人交談,勿自吹自擂,滔滔不絕,你來我往互動。多說對方優點,雙方交談才會順利進行。對人多說好話,總不吃虧。
4.與人交談,手不宜插入口袋,更不可以嚼口香糖或檳榔,也不可帶墨鏡與人談話。
5.與人交談,要面帶笑容,和顏悅色。
6.與人交談,不可貿然問年齡、薪資及婚姻等個人隱私問題。
六、見面介紹的禮節
1.把男士介紹給女士,位低者介紹給位尊者,年輕的介紹給年長者,客人介紹給主人。
2.介紹時要等女士先伸手,男士才能與之握手;年長者先伸手,年輕者才能與之握手 ;位尊者先伸手,位低者才能與之握手。
3.握手時,兩眼正視對方面帶笑容。握手不可太用力也不可都不用力。
4.握手時,男士以脫去手套為原則。女士可帶手套與人握手,微與位尊者或年長者握手,然以脫去手套為宜。
5.見面如需行擁抱親臉禮,則先親右臉頰再親左臉頰。
6.介紹時,如對方遞交名片,則要回送名片,如無名片可交換,宜當面致歉。交際場合中,最好備有名片交換,以便擴大人際關系。
七、其它應注意禮節
1.搭飛機、參加演奏會、重要會議或演講會時要記得關掉手機。
2.球場觀看高爾夫時,當選手在擊球或是開球時,均要關掉手機,也不可高聲談話或喊叫。
3.拜訪朋友要先約定時間與地點,不宜隨便串門子。拜訪或赴宴不可遲到或早到太多。
4.晚輩要主動表示前往拜會長輩,不宜隨便叫長輩來玩。長輩表示來訪時,不宜拒絕。
5.應酬場合,不隨便找人拍照。
6.參加親友聚會,記得帶合適禮物相送。
7.打電話要先報自己姓名,長話短說。
8.參加正式舞會時,要主動邀請鄰近的女士共舞,惟須注意禮節。原則上是邀請朋友的女伴共舞,不認識者最好不要貿然邀請。
9.公共場合講手機,聲音放低,不幹擾別人。大家參考看看吧。
Ⅹ 什麼是國際商務禮儀
國際商務禮儀是為了體現相互尊重,需要通過一些行為准則去約束人們在商務活動中的方方面面,這其中包括儀表禮儀,言談舉止,書信來往,電話溝通等技巧,從商務活動的場合又可以分為辦公禮儀,宴會禮儀,迎賓禮儀等。
也能傳達出一些人的淡漠、敷衍、逢迎、虛假、傲慢。團體領袖、國家元首之間的握手則往往象徵著合作、和解、和平。握手的次數也許數也數不清,印象深刻的可能只有幾次:第一次見面的激動,離別之際的不舍,久別重逢的欣喜,誤會消除、恩怨化解的釋然等等。
(10)國際貿易中的禮儀擴展閱讀:
國際商務禮儀的作用:
1.規范行為。禮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規范各種行為。在商務交往中,人們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合作,如果不遵循一定的規范,雙方就缺乏協作的基礎。
在眾多的商務規范中,禮儀規范可以使人明白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利於確定自我形象,尊重他人,贏得友誼。
2.傳遞信息。禮儀是一種信息,通過這種信息可以表達出尊敬、友善、真誠等感情,使別人感到溫暖。在商務活動中,恰當的禮儀可以獲得對方的好感、信任,進而有助於事業的發展。
3.增進感情。在商務活動中,隨著交往的深入,雙方可能都會產生一定的情緒體驗。它表現為兩種情感狀態:一是感情共鳴,另一種是情感排斥。
禮儀容易使雙方互相吸引,增進感情,導致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建立和發展。反之.如果不講禮儀,粗俗不堪,那麼就容易產生感情排斥,造成人際關系緊張,給對方造成不好的印象。
4.樹立形象。一個人講究禮儀,就會在眾人面前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一個組織的成員講究禮儀,就會為自己的組織樹立良好的形象,贏得公眾的贊省。現代市場競爭除了產品競爭外,更體現在形象競爭。
一個具有良好信譽和形象的公司或企業,就容易獲得社會各方的信任和支持,就可在激烈的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所以,商務人員時刻注重禮儀,既是個人和組織良好素質的體現,也是樹立和鞏固良好形象的需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商務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