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貿易 > 大豆貿易公司行業前景

大豆貿易公司行業前景

發布時間:2020-12-20 20:48:18

Ⅰ 中國除了大豆還有哪些行業徹底被外國資本壟斷了

大豆 大蒜 糧油,很多很多行業不是被壟斷就是被控股了
看看郎咸平教授的書,很多關於這方面的

Ⅱ 大豆產業發展狀況如何

20世紀50年代以前,中國是世界大豆的最大生產國。60~80年代,美國、巴西、阿根廷回大豆產量相繼答超過我國。1996年我國由大豆出口國變成進口國,2003年進口量首次超過國產大豆的總量,如今已成為世界第一大豆進口國。

Ⅲ 美國的大豆產業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美國最早引入大豆在1765年,由東印度公司的海員Samuel.Bowen將中國大豆帶到喬治亞州Savannah。第二個把大豆引入美國的是美國駐法國大使Benjanin.Franklin,1770年將大豆由法國送到費城。植物探險家Dorsett在1927年以前,用了二年半時間,從中國東北各地搜集了近1500份大豆,悉數帶回美國,之後不久,即1929—1931年,Dorsett和Morse再次到中國東北、朝鮮及日本進行考察搜集,又從中國東北搜集了622份大豆。他們寫出了詳盡的考察報告,描述了大豆生產的全過程,直至大量的商品大豆、豆油、豆餅的出口情況,僅照片就有100多幅,對了解當時東北大豆生產很有參考價值。美國利用中國東北、朝鮮和日本大豆品種(尤其東北大豆)發展了大豆產業。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就成為大豆生產第一大國。19世紀末,大豆相繼傳入美洲其他國家,1912年在阿根廷,1916年在加拿大開始種植大豆。巴西和阿根廷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相繼發展大豆生產,已成為世界上第二、第三個產量最多的國家。

Ⅳ 今年大豆的收獲怎麼樣

黑龍江今年大豆種植面積受進口影響將再減10%受國際豆價略升及春播延遲影響,今年黑龍江省大豆(3825,-78.00,-2.00%)播種面積下降的趨勢或得以緩解,但產業基本面仍不容樂觀——

4月30日,始於去年12月1日的本輪國家大豆收儲落下帷幕。「蟄伏」一冬的黑龍江省大豆加工企業,紛紛隨行就市掛出自己的收購價格。

黑龍江省大豆協會調查顯示,企業收購價每斤普遍降了7分錢左右,加之國際大豆價格近來小幅上揚企穩,之前豆企大面積停工的狀況有所好轉,約有半數企業又動了起來。

壞天氣也成了利好消息。由於春播延遲,一部分玉米(1927,-1.00,-0.05%)和小麥(2287,-10.00,-0.44%)田不得不改種大豆,一些豆農轉產水稻的計劃也在冬雪春雨中「泡了湯」,種大豆是無奈的堅持。

種植大戶「移情別戀」

「預報明天有中到大雨,今晚必須把水埂子搶出來,要不15號插秧還得往後拖!」

5月5日下午,富錦市二龍山鎮集民村村支書韓士東帶著20多個僱工在自家的地里忙碌著。他去年種了230垧大豆,上月末以1.78元/斤的價格處理掉了九成,就是個保本。今年他鐵了心全改種水稻,但前一段地里被雪水泡著下不去腳,打埂來不及,只好留了1000來畝地仍種大豆。

韓士東說,往年全村670戶家家種大豆,村裡80%的地塊是大豆田。而今年僅20%的農戶願意繼續種植大豆,面積還占不到1/5。

富錦市2002年被中國特產之鄉組委會命名為「中國大豆之鄉」,屬國家大豆振興計劃示範縣,大豆年播種面積維持在250萬畝左右。大豆之鄉的種豆大戶,怎會「移情別戀」呢?

比較效益低是關鍵。二龍山鎮黨委書記吳寶清給記者算賬,一垧大豆收4000斤,按1.8元/斤算,毛收入7200元,扣除3500元成本,凈賺3700元;而一垧水稻凈賺則在8000元以上。當地農民以往願意種大豆,主要是沿襲多年的種植習慣。大豆種植成本低,管理比較粗放省心,「見苗後基本就可以收工了」,「遇到好年景,也不少賺」,農戶們至今對2007年最高達3元/斤的好行市津津回味。

但這種種植慣性正遭遇越來越大的阻力。

2008年來,國際大豆價格持續低迷,目前浮動在3000元/噸的水平線上,已經低於國內大豆的生產價。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張照新認為:「從絕對收益來看,大豆價格沒有達到豆農的期望值;從相對收益來看,種植玉米要比大豆的收益更大。」

3月底,二龍山鎮新興村的「全國種糧能手」孫聖海把去年276垧地產出的300多噸大豆一次性出手,僅賣到1.64元/斤的價格,賠了60多萬。今年春耕,他全改了水稻,大豆「一根壟都沒種」。

而對於該省北部黑河地區,豆農根本不可能像孫聖海那樣瀟灑轉產。由於地處高寒地帶積溫受限,約有近千萬畝耕地只能以種豆為主。黑河市遜克縣邊疆鎮豆農曹雷說,當地種小麥怕旱、種玉米產量低,他今年准備試種些中草葯,如果成功明年就轉產。

黑龍江省農委3月公布的一則農情調查顯示,2010年全省大豆種植面積預計下降到6500萬畝,減少560萬畝,跌幅迫近10%。進入4月,受50年最大暴雪及持續低溫等因素影響,該省春播普遍推後,部分作物面積只能改種大豆,多少緩解了大豆種植滑坡的情形。

加工企業再陷「休克」

過去的小半年,在進口大豆沖擊下,黑龍江的豆企遭遇了2008年以來又一次嚴重的停工潮。

金正油脂有限公司4.8萬平方米的廠區一片沉寂。六棟標准儲藏罐內那1萬多噸大豆何時能上生產線,沒人知道。「春節後到4月中旬一直沒開工,170多名員工大部分都放假了,每個月給300塊錢生活費。」董事長金壯辦公桌的電腦屏幕上,實時顯示著芝加哥和大連期貨市場的大豆價格。他感嘆,往年的4月是春耕前收豆的忙季,而今年只有零星農民來打聽價格,「有價無市」。

一個月前的情況的確讓人寒心。進口大豆的到港價格只有3400元/噸左右,和國家規定的大豆最低收購價3740元/噸之間,存在300多元的價差,「扣除國家每噸160元的補貼,加工一噸我還得倒貼150元!」金壯說,按每斤1.7元收購才合適,豆農卻不肯賣,企業只有停產。看著一百多號人成天無所事事,金壯心裡很不是滋味,他甚至想轉產搞玉米烘乾。

據業內人士介紹,我國以進口大豆為原料的加工企業已佔據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近年來,國內大豆壓榨企業紛紛興建擴廠,而廠址大都選在沿海地帶,逐漸放棄了東北大豆渠道。

為防「豆賤傷農」,國家自2008年起實施臨儲計劃和最低收購價政策,農民利益有了保障,但壓榨企業卻陷入尷尬。2009年,國家把部分壓榨企業納入了收儲補貼范疇,但面對進口大豆的價格差,補貼顯得有些杯水車薪。

至今年3月,黑龍江省68家規模以上的大豆加工企業絕大多數停產,並全部停止收購大豆,總開工率甚至跌至兩成以下。個別仍堅持生產的企業,消化的是去年「臨儲轉地儲」的大豆。

去年底,國家安排黑龍江將150萬噸臨時儲備大豆,定向銷售給大豆加工企業,補貼標準是每噸210元。一位油脂企業負責人抱怨,「本想拿著國家補貼的大豆能得點實惠,卻沒想到吃了個啞巴虧。」

「我們降了8分錢,現在掛出的收購價是一塊七毛二。」金壯5日告訴記者,進入農忙時節,賣豆子的少,目前加工的仍是之前享受國家補貼的豆子,估計能堅持到5月10日,之後還得停工。他把收豆的希望寄託在6月中旬農忙以後。

振興提高仍有潛力

豆農們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美國、阿根廷、巴西的大豆漂洋過海運到中國,價格卻比國產大豆還低那麼多?

業內人士分析,症結在三個方面:種植方式不同、產業結構不同以及補貼等政策機制不同。

中國大豆多為散戶種植,每戶平均只有3.5畝生產規模,專業大戶也只有150畝左右,而美國、巴西、阿根廷的生產規模平均在2200畝左右。兩相比較,外國大豆成本平均每噸要低100—200元。

國際大公司還建立了從種植農場、貿易公司、港口、船隊、加工廠甚至期貨公司等覆蓋「全產業鏈」的商業體系,占據了市場營銷的頂端優勢。此外,進口大豆的價格優勢,還得益於政府的高額補貼。

與外資「航空母艦」般的產業鏈比起來,東北一家一戶的小農生產和散兵游勇似的油脂加工企業,形同「小舢板」。

對於如何促進大豆產業健康發展,黑龍江農科院大豆專家劉忠堂建議,首先要提高單產,實行規模化種植、企業化管理。黑龍江省農墾系統的畝產接近340斤的國際先進水平,而農戶種植畝產僅200多斤,「這裡面有極大的潛力可挖」 。其次,要建立保護豆農和企業的價格體系。此外,國家應加大在水利設施、農機裝備、農田基本建設、大豆科研和品種改良等方面的投入力度。

中國大豆協會副會長劉登高說,還可設立大豆產業發展基金,從產業和金融政策等方面引導主產區大豆加工企業的聯合。

近日,黑龍江省農委、發改委、財政廳等部門正著手研究制定該省大豆產業發展振興規劃,以期促進該省大豆產業多元化發展,增強對大豆市場的調控能力。

延伸閱讀

■豆油(7434,-174.00,-2.29%)是我國最主要的食用油,約占國內食用植物油消費的40%;豆粕(2834,-53.00,-1.84%)是重要的飼用蛋白原料,占國內飼料工業蛋白原料的60%左右;豆製品是我國主要的傳統植物蛋白食物。

■改革開放以來,包括大豆在內我國油料生產持續快速發展,面積不斷擴大,單產大幅度提高,總產量成倍增長,產品質量明顯改善。

■到2005年,全國油料播種面積達到21476.6萬畝,比1978年擴大12143.1萬畝,增長130%,年均增加450萬畝;平均畝產量達到143.3公斤,比1978年提高87.4公斤,增長156.4%,年均增加3.2公斤;總產量達到3077萬噸,年均增加94.6萬噸。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支持大豆產業 保障農民利益

本報記者 朱 雋

確保國家整體糧食安全

確保農民利益

確保市場和價格穩定

發揮競爭優勢和資源優勢

程國強說,我國對大豆產業的支持政策亟待完善和強化,但政策的根本出發點必須是保護農民利益。今後支持大豆產業發展,應堅持確保國家整體糧食安全,確保農民利益,確保市場和價格穩定,發揮競爭優勢和資源優勢。

據了解,大豆產業鏈相對較長,涉及生產、油脂加工、食品加工、養殖業、醫葯、化纖等多個行業,更是關乎約數千萬農民的利益。程國強說,近幾年我國大豆種植面積一直保持在1.4億畝左右,產量穩定在1400萬—1600萬噸。盡管今後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豆油、豆粕需求將繼續呈迅猛增長勢頭,但受農業資源短缺、糧油作物比價、不同油脂油料產品相互替代等因素的影響,國產大豆很難突破現有水平、將始終呈有限供給態勢,我國繼續從國外進口大豆將不可避免。

程國強認為,促進我國大豆生產的穩定發展,最根本的就是要保護和提高農民種植大豆的積極性。由於耕地面積有限,不同糧食作物與大豆的比價收益關系,將直接決定農民種植大豆的意願。拿東北產區來講,多年的實踐表明,大豆與玉米的合理比價應該保持在2.3∶1。若大豆價格太低,將使農民放棄大豆種植,轉向玉米或者水稻生產。這是今年初東北地區農民大豆種植意向下降的根本原因所在。

程國強分析,2008—2009年,我國實施大豆臨時收儲政策,最基本的出發點是保護農民利益。「從實際效果看,起到了托市保價、促進農民增收的作用,對保持大豆生產穩定發展具有積極意義」。但程國強坦言,臨時收儲政策也給主產區壓榨企業帶來一定不利影響。下一步政策調整時應努力減少市場扭曲,兼顧下遊行業利益。企業也應進一步發揮優勢,整合加工資源,提高效率,抓緊建立向上拓展、向下延伸的產業鏈體系,著力提升核心競爭力。

程國強建議,從戰略上看,東北產區應制定目標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確的大豆發展戰略,特別要注重充分發揮獨特的非轉基因大豆和食用大豆的資源優勢和競爭優勢,進一步完善和強化政策支持、技術支撐與產業保障,促進大豆產業穩定發展。

Ⅳ 我國的大豆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

問題很大啊。罄竹難書。簡單說兩句吧。
受國際國內諸多因素影響,我國大豆產業陷入低谷,瀕臨崩潰。
國際上,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大豆生產大國受政府和公司支持,早已成為magic bean,經濟效益為大田作物第一。而國內扶持不力,僅東北有補貼。種植大豆效益慘不忍睹,種植面積持續大幅下滑。加上目前政策首重糧食安全,大豆更是雪上加霜。
當前國內大豆唯一可提的就是常規大豆(非轉基因大豆),如能在廣適性和產量上得以較大突破,行形成規模效益,中國大豆尚有一席之地。

Ⅵ 大豆油的行業發展

豆油味甘辛,性熱,微毒;
具有驅蟲、潤腸的作用;
可治腸道梗阻、大便秘結不通,還有塗解多種瘡疥毒瘀等。
大豆油取自大豆種子,大豆油是世界上產量最多的油脂。 大豆毛油的顏色因大豆種皮及大豆的品種不同而異。一般為淡黃、略綠、深褐色等。精煉過的大豆油為淡黃色 。
大豆油的理化常數: 相對密度(d20℃4℃) 0.9150-0.9375 折光指數(n20℃D) 1.4735-1.4775 粘度(E020℃) 8.5左右 凝固點(℃) -18~-15 碘值(g碘/100g油) 120-137 皂化值(mgKOH/g油) 188-195 總脂肪酸含量(%) 94.96 脂肪酸平均分子量 290左右
豆油的成分組成
大豆油的脂肪酸組成 成分 含量(%) 成分 含量(%)
棕櫚酸 6-8 油酸 25-36 硬脂酸 3-5 亞油酸 52-65 花生酸 0.4-0.1 亞麻酸 2.0-3.0
大豆油中含有大量的亞油酸。亞油酸是人體必需的脂肪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幼兒缺乏亞油酸,皮膚變得乾燥,鱗屑增厚,發育生長遲緩;老年人缺乏亞油酸,會引起白內障及 心腦血管病變。 大豆毛油有豆腥味,精煉後可去除,但儲藏過程中有回味傾向。豆腥味由於含亞麻酸、異亞油酸所引起,用選擇氫化的方法將亞麻酸含量降至最小,同時避免異亞油酸的生成,則可基本消除大豆油的」回味」現象。 精煉過的大豆油在長期儲藏時,其顏色會由淺變深,這種現象叫做」顏色復原」。大豆油的顏色復原現象比其它油脂都顯著,油脂的氧化反應是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採用充氮保鮮法或盡量隔絕油與空氣的接觸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1. 豆油含磷脂較多,用魚肉或肉骨頭熬湯時,加入適量豆油可熬出濃厚的白湯,非常誘人。但豆油的大豆味較濃,往往會影響湯的味道,如果在豆油加熱後投入蔥花或花椒,可有效地除去豆油中的大豆味,但湯的顏色也會因此而變深。
2. 油脂有一定的保質期,放置時間太久的油不要食用。可以直接用於涼拌,但最好還是加熱後再用。應避免經高溫加熱後的油反復使用。
豆油就是通常所說的大豆色拉油,是最常用的烹調油之一。豆油是從大豆中壓榨出來的,有冷壓豆油和熱壓豆油兩種。冷壓豆油的色澤較淺,生豆味淡;熱壓豆油由於原料經高溫處理,其出油率雖高,但色澤較深,並帶有較濃的生豆氣味。按加工程序的不同又可分為粗豆油、過濾豆油和精製豆油。粗豆油為黃褐色,精製的大多數為淡黃色,粘性較大。在空氣中久放後,豆油油麵會形成不堅固的薄膜。豆油較其它油脂營養價值高,我國各地區都喜歡食用。

Ⅶ 請問未來幾年大豆產業的發展前景如何

大豆肯定沒問題。

Ⅷ 中國政府可以採取哪些貿易干預措施來引導我國大豆產業的健康發展

三尺被子,四尺人,玩的顧腳顧不了頭,顧頭顧不了腳,總有一天是腳,或是頭凍爛知痛,就知,會種棉花的

閱讀全文

與大豆貿易公司行業前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