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國際交往的基礎 國際貿易的條件
國際交往禮儀基本原則
(一)基本要求
國際交往中的基本要求即基本禮儀包括五方面的內容:
1、講究儀表與衣帽整潔,面、手、衣、履要潔凈。男子的頭發、胡須不宜過長,應修剪整齊。指甲要經常修剪,一般與指尖等長,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潔,若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衣著要整潔筆挺,不能有褶皺,鈕扣均應整齊,褲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場合整理。襯衣一般為白色、硬領,袖與下擺不長於外套,且放入褲內。要按交際場所或交際需要著裝,禮服、領帶或領花應結好,佩帶端正,並備潔凈手絹與梳子。皮鞋應擦亮。不得在人前做不雅的小動作,如刷牙、挖鼻孔、掏耳朵、剪指甲、搔癢等等。
2、舉止大方得體、態度和藹端莊,精神飽滿自然,言行檢點。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規,略嚴肅些,因為任何失禮或不合禮儀的言行都會被視為有失體面。
3、說話客氣,注意身份。說話時神情衿持和藹,面帶微笑,對萍水相逢之人不要輕易開口,應在有人介紹後方可交談,隨便與人攀談也被視為有失體面。
4、遵守公共秩序,不打攪、影響別人,尊重別人。不隨意指責別人,不給別人造成麻煩或不便。發議論與指責別人會被認為缺乏教養。
5、守約遵時。與人約會不能有失約,不能超時。失約超時是很不禮貌的行為。承諾別人的事情不能遺忘,必須講「信用」,按時做好。失信或失約有損自己的人格,是很丟面子的事情。
(二)禮貌用語
禮貌用語是禮儀的表現形式,能傳達愛心與禮節,使說話人更被人敬重。現在,我國正在提倡的禮貌用語十個字:「您好」、「請」、「謝謝」、「對不起」、「再見」。在國際交往中,使用頻率極高的有其中八個字禮儀語言:
1、「請」。幾乎任何需要麻煩他人的事情,都應該說「請」。例如,如果你有疑難需人指點,你應向他人說:「我想請教一個問題」;在另一種情況下,你可以說:「請順便幫我發一封信好嗎?」在商店裡買東西,你應當對營業員說:「請拿這枝筆給我看看」;你要問路,一定要以「請問」開頭。「請」也是人際交往中尊重對方的禮節用語。當你開門迎接來賓時應說:「請進」。客人走進房間應示意「請坐」。客人坐定後應說:「請問,你喜歡喝點什麼飲料?」飲料備好後應對客人說:「請飲用。」
2、「謝謝」。西方通行的禮節是:只要別人為你做了什麼,都應該說聲「謝謝」,包括家人或關系親密的朋友。行走時別人為你讓路,必須說:「謝謝」。在商店裡買東西,要對售貨員說:「謝謝」。在某些特定交往場合,常常是交往的雙方都互說「謝謝」。當你對別人說「謝謝」兩個字時,就意味著你已充分認識到別人為你提供的幫助。而忽略這一點,則是非常失禮的行為。
3、「對不起」。西方人的習慣是:凡是不小心妨礙或干擾了別人,都要說「對不起」。如在公共場所無意中碰了人,就要說「對不起」;當你需要打斷別人的談話時應該說:「對不起,請允許我打斷一下好嗎?」與別人共用餐時,無意中咳嗽一聲或打個飽嗝,要說聲「對不起」;與客人一起聚會時,臨時需要離座一下,也應說:「對不起」。否則別人會認為此人缺乏教養。
4、「再見」。「再見」不僅是同事、家人之間相互告辭時的禮貌用語,在西方社會也是陌生人之間接觸後互相告辭時的禮貌用語。最常見的情況是在商店裡,售貨員與顧客交易後,相互說「再見」。乘坐計程車,司機與乘客結帳後,也相互說「再見」,這是很平常的禮節。
(三)尊重隱私
西方國家很尊重每個人的「隱私權」。所謂隱私權是指個人私生活不受他人干擾、窺視的權益。在國際交往中,尊重隱私也是重要的規范。
1、尊重隱私,要堅持以個人為交往對象的禮儀原則。如:你給一家人中的某個人幫了忙或送了一份禮物,這行為本身也僅是對某個人而方才有意義,除受惠人會表示感謝,其他家人一般不會因此而致謝,這是很正常的。
2、尊重隱私,不能侵犯屬於個人的空間與領域。一家人同住一棟房子里,各自的房間便是各個成員自己的天地,不敲門,不經允許,便不能突然闖入。拜訪他人家庭、前往他人家庭、前往他人辦公室洽談,都須預先約定。
3、尊重隱私,在交談中應迴避涉及個人隱私的任何話題。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到「五不問」:一不問年齡;二不問婚否;三不問去向;四不問收入;五不問地址
4、女士第一
「Ladies first」即女士第一或女士優先,這是國際禮儀中很重要性的原則。 女士優先的核心 是要求男士在任何場合、任何情況下,都要在行動上從各個方面尊重、照顧、幫助、保護婦女。在社交場合遵從女士第一的原則,可以顯示男子氣質與紳士風度。
男女同行時,男子應走靠外的一側。不能並行時,男士應讓女士先行一步。在開門、下車、上樓或進入無人領路的場所、遇到障礙和危險時,男士應走在女士前面。乘坐計程車或其他轎車時,應讓女士先上車;下車一般是男士先下,然後照顧女士下車。在門口、樓梯口、電梯口及通道走廊遇到女士,男士應側身站立一旁,讓其先行。在需要開門的場合,男士應為女士開門。
在社交聚會場合,男士看到女士進門,應起身以示禮貌;當客人見到男婦主人時,應先與女主人打招呼。
就餐時,進入餐廳入座的順序是,侍者引道,女士隨後,男士「壓陣」。一旦坐下,女士就不必再起身與別人打招呼,而男士則需起身與他人打招呼。點菜時,應先把菜單遞給女士。女士在接受男士的禮讓時,不能過分靦腆與羞怯應面帶笑容道謝。
5、不卑不亢
國際交往中人與人、國與國之間應是平等的關系。中國人與外國人交往時不卑不亢,這也是國際禮儀的重要原則。國際禮儀中的不卑不亢原則,最重要的是保持人格平等,因為「卑」和「亢」都是置對方或置自身於不平等位置上的交往態度。「卑」有損自身人格甚至國格;「亢」則顯得虛張聲勢,也有傷對方的自尊。要做到「不卑不亢」,應注意:
不能對對方有金錢與物質利益上的希望和企圖。「心底無私天地寬」,寬雙方的人格就平等互利了。我方無所企求而心地坦然,對對方無需戒備則輕松自如,這樣的交往自然分不出尊卑。如果一味希望對方擔保子女出國或獲得其他物質上的好處等,就很難堅持此項原則。
要有為國家和民族爭氣的精神。這種精神在涉外交往中尤其重要。
實事示是,不過謙,不說過頭話。以宴請為例,中國人請客,即使是相當豐盛的一桌,主人也會對客人說:「今天沒什麼好菜,請隨便吃點」。西方人則相反,不管飯菜質量如何,主人都要自我誇贊:「這是本地最好的飯店」,「這是我的拿手好菜」,目的在於表示誠意。同樣,中國人到別人家作客經常客氣有餘,主人問客人是否再添飯,客人說不用不用,實際上也許並未吃飽。西方人作為賓客赴宴,說不吃不喝時則是真的,絕不是客氣。所以,在國際交往中,客氣與謙虛都不能過分。
6、入鄉隨俗
入鄉隨俗,是國際交往中的一條很重要的禮儀原則。出國或在國內接觸外賓,都要尊重對方的風俗習慣與禮節。由於不同國家的社會制度差異,文化習俗有別,思維方式與理解角度也往往差別較大。因此,每到一個國家或接待來自某一國的客人,都要事先了解該國的禮俗,即使相當熟悉的友人,也應注意基本禮儀。在交往中相互尊重,謹慎從事不能不拘小節或超過限度。如美國人有三大忌:一是忌有人問他年齡;二是忌問他所買東西的價錢;三是忌在見面時說:「你長胖了」。這是因為:前兩忌是個人私事,不喜歡他人干涉,後一忌是美國有「瘦富胖窮」的觀念。
❷ 從事外貿行業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條件
基礎的兩部分內容,一是國際貿易實務,二是外貿函電,與此相關的還有國際結算方面的知識等,同時要具備相應的外語(主要是英語)能力,包括口語的交流、商務談判等等。
當然最最重要的不是這些流程,而是你所從事的行業相關的產品知識,只有掌握了扎實廣泛的產品知識,才能把整個流程做好。外貿業務員是一個相對具有挑戰性的職業,要有全方面的抗壓能力,足夠細心的工作習慣以及高效率的處理各種事務的能力,很多東西都是要在實際工作慢慢學習成長的,至於初期的話,除了盡快學習產品知識以外,就是先了解相關流程和函電的內容,以及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加強外語。
❸ 國際物流是國際貿易產生與發展的基礎和條件。 這句話正確的句子是什麼
這話本來就是正確的!物流是貿易的基礎,是承載貿易進行的條件!沒有了物流,貿易就只能局限於店面了!所以說國際物流是國際貿易產生與發展的基礎和條件!
❹ 在國際貿易中,書面合同需具備的基本條件有哪些
在國際貿易中,書面合同需具備的最基本條件有:貨物名稱及規格或相關的主要指標、數量、含貿易術語的單價、交貨時間和交貨地點、付款方式等。
❺ 國際貿易單證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單證員的工作基本就是處理出口過程中涉及交付、運輸、保險、商檢、結匯的各項單據、證書,對其進行審證、制單、審單、交單與歸檔等—系列業務活動,具有工作大、涉及面廣、時間性強與要求高等特點。單證崗位的基本工作內容包括:
1、制備貨物出運前的基本報關文件。比如,根據工廠提供的裝箱資料,製作出口商業發票,裝箱單等文件。
2、商檢:如果是國家法定商檢產品,在給工廠下訂單時要說明商檢要求,並提供出口合同,發票等商檢所需資料。而且要告訴工廠將來產品的出口口岸,便於工廠辦理商檢。應在發貨一周之前拿到商檢換證憑單/條。
(5)國際貿易產生的基本條件擴展閱讀:
國貿特點:
國際貨物貿易屬商品交換范圍,與國內貿易在性質上並無不同,但由於它是在不同國家或地區間進行的,所以與國內貿易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1.國際貨物貿易要涉及不同國家或地區在政策措施、法律體系方面可能存在的差異和沖突,以及語言文化、社會習俗等方面帶來的差異,所涉及的問題遠比國內貿易復雜。
2.國際貨物貿易的交易數量和金額一般較大,運輸距離較遠,履行時間較長,因此交易雙方承擔的風險遠比國內貿易要大。
3.國際貨物貿易容易受到交易雙方所在國家的政治、經濟變動、雙邊關系及國際局勢變化等條件的影響。
4.國際貨物貿易除了交易雙方外,還需涉及到運輸、保險、銀行、商檢、海關等部門的協作、配合,過程較國內貿易要復雜得多。
❻ 學習國際經濟與貿易需要具備哪些基本條件
上學之前沒必要准備什麼吧,不過做外貿這行可能對個人性格要求比較高,當然不版是說某種性格就一定權不能做這行,只是如果你很細心很大膽又善於動腦和鑽研,就會在這行有比較好的發展,而且出成績快。做這行累啊!!操不完的心,出不完的狀況!!
❼ 對外貿易的基本條件是什麼
對外貿易(Foreign Trade) 是特指國家際貿易活動中的一國或地區同其他國家或地區所進行的商品、回勞務和技術的交換活動。答這是立足於一個國家或地區去看待它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商品貿易活動。因此,提到對外貿易時要指明特定的國家。如中國的對外貿易等;某些島國如英國、日本等也稱對外貿易為海外貿易。
❽ 國際貿易發生和發展的基本條件為
bcde都是,好像是大學的什麼課吧 你接觸國際貿易的話就自己知道是哪個了
不好意思,是基本條件呀沒留意,要是所有條件的話bcde都是的,有大機器工業分工的優勢才更明顯,商業的發展也促進分工出現進而出現國際分工
❾ 國際貿易產生的基本條件是什麼
國際貿易產生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二是國家的形成
❿ 從歷史角度看,對外貿易產生的基本條件
有可供交換的剩餘產品,在各自獨立為政的社會實體之間進行的產品交換。
國際貿易(International Trade)也稱通商,是指跨越國境的貨品和服務交易,一般由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所組成,因此也可稱之為進出口貿易。國際貿易也叫世界貿易。進出口貿易可以調節國內生產要素的利用率,改善國際間的供求關系,調整經濟結構,增加財政收入等。
國際貿易專業屬於經濟學學科範疇,主要以經濟學理論為依託,包括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計量經濟學、世界經濟學概論、政治經濟學等。
(10)國際貿易產生的基本條件擴展閱讀: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世界經濟也逐漸由工業經濟(英文表述方式:Directinstry,Instry Economy)轉變成為信息經濟,使得國際間逐漸產生了信息產品貿易。
與此同時,電子商務也在全球范圍內蓬勃興起,已經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動力,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使得國際貿易也在逐漸走向信息化的方向,為國際貿易的可持續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現今電子商務已經成為了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其主要運用互聯網來作為載體,使得各行各業能夠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實現虛擬的交易與合作,從而產生新的業務和收入。電子商務成一種新的業務轉換,企業利用互聯網的作用,來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使得企業的競爭力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