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理解國際貿易對世界收入分配的影響
國際貿易對我國行業收入分配的影響研究 摘要:近年來,隨著貿易保護主義的盛行與收入差距的持續擴大,國際貿易對收入分配的影晌又重新成為國際貿易學領域的研究熱點。本文在s~s定理的基礎上,深入研究了外貿的發,~x,-t我國不同行業之間職工收入分配及其差距的影響。關鍵詞:對外貿易;收入差距;S-S定理 改革開放3O年來,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對外貿易實現了跨越性發展。與此同時,我國不同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逐步擴大。因此,外貿的發展對國內收入分配的影響就逐步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一、綜述關於國際貿易對一國居民收入分配影響的研究最早源於古典貿易理論。而最早直接把國際貿易與國內收入分配聯系起來進行單獨研究的經濟學家是斯托爾帕和薩繆爾森,他們在1 941年以H—O模型為基礎提出了斯托爾帕~ 薩繆爾森定理(Stol#er—SamuelsonTheorem, 簡稱「S-S定理 )。S-S定理證明了當一國實行自由貿易時,在出口產品生產中密集使用的要素(本國的充裕要素)的報酬將提高而在進口產品生產中密集使用的要素(本國的稀缺要素)的報酬將降低。1 948年,薩繆爾森進一步提出:長期內,在所有的生產要素都可以自由流動的條件下,自由貿易會使貿易國之間商品和生產要素的價格均等化(即要素均等化定理,簡稱 FPE定理」)。自s—s定理和FPE定理提出之後,許多經濟學家又對貿易與國內收入分配的關系進行了大量的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Wood和Learner認為.貿易是導致發達國家收入差距拉大的直接原因。但Lawrence、Slaughter、Krugman和Bhagwati則持不同觀點。他們認為,從發展中國家進口的製成品只佔到OECD國家GDP總和的2% ,在這種情況下,S-S定理幾乎不能產生作用。實證檢驗方面,Sebastian、Edwards利用世界銀行公布的44個國家(其中有27個發展中國家)2O世紀7O年代到8O年代收入分配的最新數據,採用回歸分析的方法得出的結果表明,全球化和自由貿易對收入分配的影響不大。Haral Beyer、 Patricio Rojas和RodrigoVergara運用協整性的方法分析了智利熟練勞動者的報酬與開放程度之間的長期關系。證明以外貿依存度衡量的開放程度的擴大加劇了智利國內的收入不平等。Raymond Robertson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墨西哥的貿易自由化增加了對熟練勞動者的需求 進而導致了工資差距的擴大。一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楊永康蘇彥軍近年來,國內一些學者也開始了對貿易與收入分配關系問題的研究。翟凡和李善同對貿易和稅收政策產生的收入分配效應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貿易能提高經濟運行效率並縮小收入差距,其程度取決於政府的稅收政策。尹翔碩對利用比較優勢與推動技術進步所導致的國內收入分配的影響進行了討論
2. 《對外貿易對收入分配的影響》是赫克歇爾在哪一年發表的論文
1919年,赫克歇爾在紀念經濟學家戴維的文集中發表了題為《對外貿易對收入分配的影響》
3. 分析國際貿易對收入分配的影響
從亞當·斯密的國際貿易理論開始,經濟學家就開始研究國際貿易中國家間的收入分配關系問題。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對這方面的理論探索也在不斷深化。目前,貿易自由化及其對社會不平等和收入分配的影響已引起經濟學家們的廣泛關注。
貿易自由化的含義:
從已有的研究文獻來看,貿易自由化(Trade Liberalization)的含義是與描述自由化的特徵聯系在一起。有代表性的觀點有以下幾種:
1、貿易自由化就是指完全的自由貿易。表現為大幅度降低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取消政府對貿易活動的一切干預。這是一種極端的觀點。事實上,到今天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實行完全的自由貿易,各國政府對貿易活動的干預也從沒有停止過。
2、貿易自由化為一國貿易體制的中性化。中性化即政府在進口和出口部門平均分配激勵措施,削減貿易體制中的反出口偏向。巴格瓦蒂認為中性化是貿易自由化的核心。
(3)國際貿易對收入分配的影響理論擴展閱讀:
就業方向:
國際貿易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政府部門的管理工作、貿易機構的業務工作等,具體來講,可以從事報關、報檢,物流(貨貸)等工作。從歷年的就業情況看,也有一些學校的國際貿易專業研究生到管理咨詢、投資銀行一類機構就業的。
1、從事專業外貿公司的進出口業務工作;
2、從事各類自營進出口生產企業、科研機構等的進出口業務工作;
3、從事各類外資企業的進出口業務工作;
4、從事各類專業的報關、承運貨物等國際物流工作;
5、在各類涉外型的企業、機構從事初級財務工作及業務管理工作
6、從事國際市場調研、策劃及國際貿易糾紛調解的輔助性工作。
4. 短期內和長期內國際貿易對收入分配的影響
不管是短期內國際貿易還是長期內國際貿易對收入分配均是帶來增長的影響。因為國際貿易使得一國的經濟的得以流通,經濟發展較快,從而使得一國的收入分配增加。
收入分配主要是以企業的稅息前利潤(即利息、所得稅和凈利潤)為對象在各利益主體間進行的分割。收益分配的構成,廣義上是企業收入的分配;狹義上是稅後利潤的分配。
國際貿易一般由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所組成,因此也可稱之為進出口貿易。國際貿易也叫世界貿易。進出口貿易可以調節國內生產要素的利用率,改善國際間的供求關系,調整經濟結構,增加財政收入等。
(4)國際貿易對收入分配的影響理論擴展閱讀:
收入分配的特點:
1、個人勞動不是直接的社會勞動,必須通過市場交換才能轉化為社會勞動,只有轉化為社會勞動的個人勞動才能獲得勞動報酬。許多企業產品積壓、工人下崗,不是這些企業的工人沒有提供勞動,而是個人勞動無法轉化為社會勞動,因而變成一種無效勞動。無效勞動是不能獲得勞動報酬的。
2、等量勞動獲得等量報酬是通過迂迴曲折的道路實現的。個人勞動要轉化為社會勞動必須通過市場,受價值規律的支配。在價值規律的作用下,個人勞動恰好等於社會勞動,這樣等量勞動就能獲得等量報酬;
個人勞動不能全部甚至不能轉化為社會勞動,這樣等量勞動就不能獲得等量報酬;實現的社會勞動大於個人勞動,這時勞動者就能獲得一個超額的報酬。
3、按勞分配在同一企業中是明顯的,但在整個社會中就顯得含糊不清。在商品經濟條件下,每個企業都有獨立的物質利益,職工不直接向社會提供勞動,而是向企業提供勞動,從企業中獲得勞動報酬,同企業的經濟效益直接掛鉤。由於各個企業的經濟效益不同,所以就整個社會看,按勞分配就顯得含糊不清。
5. 國際貿易對收入分配的影響論文 2000字 急 謝謝
從亞當·斯密的國際貿易理論開始,經濟學家就開始研究國際貿易中國家間的收入分配關系問題。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對這方面的理論探索也在不斷深化。目前,貿易自由化及其對社會不平等和收入分配的影響已引起經濟學家們的廣泛關注。 一、貿易自由化的含義 從已有的研究文獻來看,貿易自由化(Trade Liberalization)的含義是與描述自由化的特徵聯系在一起。有代表性的觀點有以下幾種: 1.貿易自由化就是指完全的自由貿易。表現為大幅度降低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取消政府對貿易活動的一切干預。這是一種極端的觀點。事實上,到今天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實行完全的自由貿易,各國政府對貿易活動的干預也從沒有停止過。 2.貿易自由化為一國貿易體制的中性化。中性化即政府在進口和出口部門平均分配激勵措施,削減貿易體制中的反出口偏向。巴格瓦蒂認為中性化是貿易自由化的核心。 3.貿易自由化表現為開放性。克魯格認為,發展中國家貿易體制中存在著大量的配額和許可證之類的數量限制措施,削減數量限制是向自由貿易體制轉變的基本特徵。由於各國政府對出口貿易一般都持自由放任態度,因而貿易自由化主要指進口自由化。 從理論和實踐的雙重角度出發,貿易自由化一般被認為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即一國政府根據本國的經濟和社會條件逐步消除貿易和非貿易壁壘,減少政府對貿易活動的直接干預,逐步擴大對外開放程度,從保護貿易體制向自由貿易體制轉變的過程。 二、貿易影響收入分配的模型分析 1.亞當·斯密的貿易理論。最早提出自由貿易理論的是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他認為,一個國家在某個行業的生產上比其他國家生產效率高,從而具有絕對優勢,那麼這個國家就應該專門生產本國具有絕對優勢的產品,通過國際分工,與其他國傢具有絕對優勢的產品進行貿易,這樣,通過自由貿易,貿易雙方都能獲得貿易利益。這就是斯密的絕對優勢理論。 2.大衛·李嘉圖的比較貿易理論。李嘉圖認為應該按照生產成本相對差距進行國際分工和自由貿易,這樣,對分工和交換的雙方都有好處。一國即使生產不出成本絕對低的商品,只要能生產出成本相對低的商品,就可以同另一國進行貿易,並使貿易雙方都得到好處。李嘉圖的比較優勢貿易理論是自由貿易理論的基石,為倡導自由貿易政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赫克歇爾—俄林模型。這個模型被稱為H—O模型,清晰地表述了貿易與要素數量與價格之間的關系。假設有兩個國家(A國和B國),A國是勞動豐裕的國家,B國是資本豐裕的國家,兩國分別生產兩種產品(X和Y),其中X是勞動密集型產品,Y是資本密集型產品,在生產過程中都使用勞動和資本兩種要素。通過模型分析,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一國應當出口其相對豐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產品,進口其相對稀缺和昂貴的要素密集型產品。也就是說,勞動要素相對豐裕的A國應當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X,進口資本密集型產品 Y。相應地,B國應當出口資本密集型產品Y,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X。 4.斯托爾帕—薩繆爾森定理。斯托爾帕和薩繆爾森是最早直接把國際貿易與國內收入分配關系聯系起來進行單獨研究的經濟學家。1941年他們以H-O模型為基礎提出了斯托爾帕-薩繆爾森定理(Stolper-Samuelson Theorem,SS 定理)。SS定理在H-O模型的假設條件下證明了當一國實行自由貿易時,貿易會導致豐裕生產要素的實際收入提高,稀缺生產要素的實際收入下降。1948年薩繆爾森在對H-O理論進一步研究時,得出一個新的命題:在長期內所有的生產要素可以自由流動的條件下,自由貿易會使商品和生產要素的價格均等化(即要素均等化定理,FPE)。如果貿易是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進行,自由貿易可能會使發達國家非熟練勞動者的工資水平下降,相當數量的非熟練勞動者可能會失業;發展中國家非熟練勞動者的工資水平可能會上升,其生活狀況可能會得到改善。 自SS定理和FPE定理提出之後,經濟學家又對貿易與國內收入分配的關系進行了大量的研究。
滿意請採納
6. 如何用要素稟賦論分析外貿對收入分配的影響
隨著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政府不再採用計劃經濟時期平均主義的分配方式,取而代之的是由市場機制調節的收入分配方式。經濟的發展以及收入分配方式的改變使得人們收入不斷增長的同時,居民間的收入分配差距也在逐漸擴大。對於收入分配差距問題的研究,對社會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有著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面對不斷擴大的收入分配差距,理論上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研究:一是分析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原因;二是地區間收入差距,主要涉及地區間收入差距收斂和地區間收入差距擴大的分析。以上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分析多數局限於全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少有涉及地區居民收入差距的。
考慮到對外貿易不僅會對國家之間的收入分配產生影響,同時也會對某一地區內部的收入分配差距產生影響,特別是像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大國,處於特殊的經濟體制轉型時期,區域內部存在著廣泛的區域差異與要素稟賦條件不一致,一方面區域內部參與對外貿易的比較優勢存在差異,另一方面對外貿易帶來的要素收益變化在不完全市場條件下難以擴散,因而使得對外貿易的收入分配效應具有復雜的表現形式。本文將從把雲南地區的要素稟賦和對外開放程度納入到一個統一的分析框架中著手,綜合考慮二者影響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機制。以期為緩和地區內部收入分配差距問題提供一定的決策參考。
7. 影響國際貿易利益分配的因素都有哪一些啊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進程的加快,世貿組織作用的加強,關稅逐漸降低,進出口數量配額,許可證制度,外匯管制等非關稅壁壘日益受到約束和限制。新的以技術性壁壘為核心的,包括技術壁壘、環境壁壘、社會責任壁壘、動物福利壁壘在內的貿易壁壘的影響作用越來越大,它們表現出不平衡性、隱蔽性、長期性、復雜性等特點,成為各國規避多邊貿易制約、維護本國就業、保護產業和促進對外貿易發展的重要尺度。 文章在對前人研究成果借鑒的基礎上,重點從國際分工和貿易利益分配的角度闡述新貿易壁壘對貿易模式的影響。新貿易壁壘影響了各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國際分工的層次化將更加明顯,發達國家繼續處於國際分工價值鏈的前端,而發展中國家則繼續遊走在國際分工價值鏈的邊緣,同時國際分工的地位決定了各國在貿易利益分配中的多寡,選取多個層面對新貿易壁壘影響利益分配進行具體闡述並結合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我國各個行業面對新貿易壁壘產生的經濟效應進行分析,積極尋求原因,找出應對之策。全文從四個部分進行分析: (1)新貿易壁壘的產生機理及發展態勢。分析了新貿易壁壘產生的背景、存在的原因、表現的特點以及發展趨勢等問題。通過不同類別新貿易壁壘的比較,肯定相同點,找出相異點,為論題的進一步展開奠定理論基礎。 (2)新貿易壁壘對國際分工模式的影響研究。在前人總結國際分工理論的相關成果的基礎上,指出其在解釋新的經濟現象時可能出現的謬誤,在新的形式下若按傳統的國際分工理論確定國與國的分工模式,發展中國家將會加速形成「比較優勢陷阱」,新貿易壁壘的存在將會使整個國際分工呈現「製造中心一創造中心」格局。 (3)新貿易壁壘影響貿易利益的分配。從靜態與動態利益,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生產者與消費者,貿易條件四個方面進行分析,認為新貿易壁壘對貿易利益分配既有積極影響,又有消極影響。一方面它會使全球利益分配差異化趨勢繼續增大,但是另一方面又對全球人類健康、環境保護、職工勞動保護、動物福利均有促進作用,而且若貿易受阻一方提高自身跨越標準的能力,突破新貿易壁壘,實際上也就是零壁壘,大家都能享受自由貿易的福利。 (4)新貿易壁壘對我國參與分工及獲得貿易利益的影響。新貿易壁壘削弱我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且對我國產品的市場准入實行限制,通過橫向比較新貿易壁壘對我國各個行業及產業的影響,指出我國在參與分工及貿易利益分配上處於弱勢地位。最後,從政府和企業的層面找出我國的應對之策,以供決策參考。 本文吸收並借鑒國際經濟學,國際貿易學理論的基本研究成果,通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結合,理論分析和實際案例相結合,以新貿易壁壘的產生機理與發展趨勢為起點,把對分工模式及利益分配的影響分析為主線,不僅在理論上梳理並界定了新貿易壁壘的概念、種類及產生的積極效應,在實踐意義上,從政府和企業兩個方面提出具體措施,為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我國如何在參與國際分工及獲得更多貿易利益上提供參考。www.jcthesis.com 代寫碩士論文 本文的創新之處:盡管國內對新貿易壁壘的研究很多,但大多局限於對新貿易壁壘的某一具體種類的單個研究,從研究范圍上看也多局限於對新貿易壁壘概念、特點、對國際貿易產生的消極影響等層面的分析,能以貿易模式的角度來看待這一問題的文獻卻並不多見。因此,本文的創新之處表現在: (1)在選題上力求以一個新的視角來探討問題,從國際分工模式和貿易利益分配的角度闡述新貿易壁壘對貿易參與國的影響,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影響,研究角度和深度有所創新; (2)從內容上看,從多個不同層面來分析新貿易壁壘對國際分工和利益分配的影響,重點介紹了新貿易壁壘給各國帶來福利分配的差異化以及國民福利凈損失的影響,同時肯定了其積極作用。 (3)在對新貿易壁壘對我國參與國際分工及利益分配的具體影響的分析及具體建議的提出有一定的創新。
8. 國際貿易對國民收入的影響.
國際貿易對國民收入的有利影響
從表面上看,國際貿易是雙向的流回動,即兩國相答互進口、相互出口,必然會促進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首先,伴隨著國際貿易的不斷開放,進出口貿易總額逐年遞增,因為美國出口中國的貿易總額關系著全國的GDP,GDP提高了,間接表明國民的收入逐漸提高;同時,貿易總額的增加影響著企業的利潤,企業利潤因貿易額的增加而提高,從而間接影響到工人收入水平的提高。
其次,國際貿易促進商品價格普遍較低,這對於國民來說,可以有效降低其生活成本,等於是間接增加了國民的可支配收入。
9. 運用所學的國際貿易對收入分配 影響的理論,分析該國資本所有者為什麼會提出要
這種的話就得去看一下你的書本,然後上面會有一些題目就是關於這個的。
10. 根據兩要素模型分析國際貿易的結果將如何影響它們的收入分配
要素相對價格上升導致其對應商品的相對價格上升;商品相對價格上升也導致與其對 應商品的相對價格上升。
發展中國家國際貿易的結果使收入分配有利於工人,但不利於資本所有者;發達國家則與此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