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雲南與緬甸邊界口岸有哪些
1.猴橋口岸
位於騰沖西部的猴橋鎮,是中國與南亞,東南亞相聯的一個重要的通商口岸,中緬貿易的重要前沿。離騰沖市區70多公里。猴橋與緬甸山水相連,距緬甸甘拜地口岸8公里,是西南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是保山市惟一的國家級一類對外開放口岸。2004年,猴橋口岸被正式列為國家一類口岸。
2.滇灘口岸
位於中國雲南省保山市騰沖縣北部邊境滇灘鎮,與緬甸克欽邦接壤。距離陽臘幸溫泉11公里,距縣城61公里,距緬北經濟特區板瓦僅10公里。
3.南傘口岸
位於雲南鎮康縣城西南的南傘鎮,鎮西鄰緬甸果敢,明清時即有邊民互市活動。今為中緬邊民互市口岸,國境線37.358公里。今邊民互市每5日一街,平常天天均可交易。商品有日用百貨、糧油副食,土特產品,日用工業品等。設有海關,是雲南重要互市口岸。
4.清水河口岸
位於中國雲南省臨滄市耿馬縣孟定鎮與緬甸撣邦第一特區清水河市清水河口岸相對接,與緬撣邦第二特區(佤邦)南登隔河相望。1991年8月被省人民政府批准為二類開放口岸。2004年10月14日被國務院批准為一類對外開放口岸。
5.瑞麗口岸
是目前中緬邊境口岸中人員,車輛,貨物流量最大的口岸,其東,南與緬甸棒賽,木姐,南坎三個城市相毗鄰,東有我市畹町經濟開發區國家一級口岸,西有章風二類口岸;瑞麗口岸聯檢查驗中心一期工程,驗收使用,是一座功能齊全、設備先進的口岸查驗設施。
是雲南省乃至大西南陸路口岸的重要形象工程,是控制出入境人流、物流、車流的一個中心樞紐,是集旅檢、貨檢、貨場、邊貿管理為一體的具有口岸現代化管理功能的綜合性聯檢查驗中心。
6.章風口岸
位於中國雲南省德宏州隴川縣中緬邊境內,與緬甸克欽邦八莫市雷基口岸交界,於1991年8月被國家確定為國家二類口岸。中緬兩國之間,無天然屏障,國境線長3.6公里,有十條通道直達緬甸。
(1)雲南猴橋鎮貿易公司擴展閱讀:
雲南是中國通往東南亞,南亞的窗口和門戶,地處中國與東南亞,南亞三大區域的結合部,擁有國家一類口岸16個,二類口岸7個,與緬甸,越南,寮國三國接壤;與泰國和柬埔寨通過瀾滄江湄公河相連,並與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等國鄰近,是我國毗鄰周邊國家最多的省份之一。
沿滇緬(昆畹) 公路,中印(史迪威) 公路和昆明至大理的鐵路西進,有多個出境口岸,可分別到達緬甸密支那,八莫,臘戍等地,並直達仰光。
Ⅱ 雲南與緬甸的邊境城市有哪些
雲南與緬甸邊境的城市:
1、瑞麗是中國西南最大的內陸口岸,是重要的珠寶集散中心,是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之一。瑞麗還是中國17個國際陸港城市之一,也是中緬油氣管道進入中國的第一站。
瑞麗,位於雲南省西部,隸屬於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其東連芒市,北接隴川,西北、西南、東南三面與緬甸山水相連,村寨相望,毗鄰緬甸國家級口岸城市木姐。是中國唯一按照「境內關外」模式實行特殊管理的邊境貿易區。
2、芒市
芒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首府;,東、東北接龍陵縣,西南連瑞麗市,西、西北與梁河縣、隴川縣隔龍川江相望,南與緬甸聯邦共和國交界,國境線長68.3公里;是通往瑞麗、隴川、盈江、梁河的交通樞紐,也是中國通往南亞、東南亞的重要門戶。
3、隴川
隸屬雲南省德宏州,位於中國西南邊陲,與緬甸山水相連,阡陌相連,國境線長50.899公里,國土面積1931平方公里,總人口181580人(2010年),縣城章鳳距省府昆明779公里,是中國西南邊陲的最端。
4、盈江縣
隸屬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傣語稱「勐辣」,位於雲南省西部,德宏州西北部,其東北面與騰沖市接壤,東南面與梁河縣接壤,南面與隴川縣接壤,西面、西北、西南面與緬甸為界。距緬甸密支那197公里,距緬甸八莫131公里。
(2)雲南猴橋鎮貿易公司擴展閱讀:
雲南是中國通往東南亞,南亞的窗口和門戶,地處中國與東南亞,南亞三大區域的結合部,擁有國家一類口岸16個,二類口岸7個,與緬甸,越南,寮國三國接壤;與泰國和柬埔寨通過瀾滄江湄公河相連,並與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等國鄰近,是我國毗鄰周邊國家最多的省份之一。
雲南與緬甸臨近的還有很多口岸:
1、猴橋口岸,位於騰沖西部的猴橋鎮,是中國與南亞,東南亞相聯的一個重要的通商口岸,中緬貿易的重要前沿。與緬甸山水相連,距緬甸甘拜地口岸8公里,是西南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
2、滇灘口岸,位於中國雲南省保山市騰沖縣北部邊境滇灘鎮,與緬甸克欽邦接壤。距離陽臘幸溫泉11公里,距縣城61公里,距緬北經濟特區板瓦僅10公里。
3、南傘口岸,位於雲南鎮康縣城西南的南傘鎮,鎮西鄰緬甸果敢,明清時即有邊民互市活動。今為中緬邊民互市口岸,國境線37.358公里。
4.清水河口岸,位於中國雲南省臨滄市耿馬縣孟定鎮與緬甸撣邦第一特區清水河市清水河口岸相對接,與緬撣邦第二特區(佤邦)南登隔河相望。
5.章風口岸,位於中國雲南省德宏州隴川縣中緬邊境內,與緬甸克欽邦八莫市雷基口岸交界,於1991年8月被國家確定為國家二類口岸。
Ⅲ 雲南省騰沖是市還是縣
雲南省騰沖是市。是2015年由騰沖縣改為騰沖市的。
騰沖位於雲南省西部,1913年設騰沖縣,2015年撤縣設市。
國土面積5845平方公里,轄11鎮7鄉,居住著漢、回、傣、佤、傈僳、阿昌等25種民族,2017年末總人口68.27萬人。
騰沖生態環境優越,年平均降雨量1531毫米,年平均氣溫15.1℃,冬季最低氣溫不低於0℃,夏季最高氣溫不超過30℃,森林覆蓋率73%,空氣質量好,負氧離子平均含量每立方厘米3827個,最高達38000多個,PM2.5常年小於10,被稱為「天然大氧吧」。
騰沖資源富集,金屬非金屬礦儲量豐富,已發現礦產35種,已探明儲量19種,其中火山石分布面積達1100平方公里,儲量200億立方米;旅遊資源類型齊全、組合度高、特色鮮明,擁有火山熱海、和順古鎮、北海濕地、國殤墓園、滇西抗戰紀念館、銀杏村、雲峰山等一批核心景區。
騰沖區位優勢突出,與緬甸山水相連,國境線長150公里,距省會昆明606公里,距緬甸密支那200公里,距印度雷多602公里,境內有國家一類口岸——猴橋口岸,是中國陸路通向南亞、東南亞的重要門戶。
(3)雲南猴橋鎮貿易公司擴展閱讀:
騰沖的歷史沿革
漢時,騰沖屬於乘象國「滇越」,依據是《史記·大宛列傳》、《史記·西南夷列傳》,「滇越」國中之「越」字乃騰越一名中「越」字之最早見於史書者。
三國時,騰沖屬盤越國。國名來源於《三國志·魏書》,「盤越國亦名漢越,王在天竺之東南數千里,與益都(益州郡)相近。」 隋唐時,騰沖屬藤越國。
騰沖一名始於《舊唐書》、《新唐書》,亦作「藤沖」「藤充」,騰沖屬於騰越大地的核心地帶。「騰越」,亦作「藤越」,亦首見於唐時。
南詔時有藤越國。按南詔行政區劃,藤越國為南詔屬國,在永昌節度轄下。現在騰沖縣地域內有「湯浪」、「藤彎」、「越禮城」、「越賧」、「申賧」、「騰沖」?亦作「藤沖」「藤充」 等初次出現於樊綽所著的《雲南志》一書,均為並列地名。
宋時,大理國設立騰沖府。大理國初期,沿襲南詔建制。至太中國時(高相國專權時期),將永昌節度所轄地域分為兩片,在怒江以東設立永昌府,在怒江以西設立騰沖府,由其子孫高泰賢、高泰運分別治理。「藤越國」至此不再存在。
元時,有藤越州、騰越縣、騰越府,甚至也曾被蔑稱為「軟化府」。元憲宗三年,高泰運之後世高救內附於元朝。元朝在騰越大地上分別設立過藤越州、藤越縣、騰越府(騰沖府)。元人把騰沖視作軍事重地,懼大理國時「騰沖府」一名中「騰沖」二字力度太大,便蔑稱之為「軟化府」。
明時,騰沖軍民指揮使司管到西雙版納、寮國。《明史·地理志》:「騰越州,元騰沖府,洪武十五年三月屬布政司,尋廢(麓川軍占據)。
永樂元年九月置騰沖守御千戶所,正統十年三月升為騰沖軍民指揮使司,嘉靖三年十月置騰越州,十年十二月罷司(軍民指揮使司)為騰沖衛。」
轄地包括「三宣」「六慰」之地,「三宣」即干崖宣撫司、隴川宣撫司、南甸宣撫司;「六慰」即木邦宣慰司、緬甸宣慰司、車里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寮國宣慰司、孟養宣慰司。
清時設騰越衛、騰越州、騰越廳。清朝初期,置騰越衛;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改騰越衛為騰越州;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升為直隸廳(設騰越直隸同知,屬迤西道);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降為廳(騰越廳)。騰越廳領七土司,即南甸、干崖、盞達、隴川、勐卯、戶撒、臘撒。
民國以後設騰沖縣。公元1911年10月27日,張文光、劉輔國等發動騰越起義,打響雲南辛亥革命第一槍。1912年在騰沖設騰沖府。1913年改設騰沖縣。
1942年日軍侵佔騰沖,在滇西設騰越省和騰沖縣。1944年9月14日中國遠征軍光復騰沖。騰沖是抗日戰爭以來中國部隊收復的第一個有日軍駐守的城鎮。
1949年12月15日,邊縱七支隊三十六團進駐騰沖,23日成立騰沖縣臨時人民解放委員會。1950年2月21日,成立騰沖縣人民政府,屬保山專區。
1956年4月,騰沖縣隨保山專區並入德宏自治州。1963年8月,騰沖縣隨保山專區從德宏州內分出。1971年1月1日,保山專區改為保山地區,騰沖縣屬保山地區。保山地區改為保山市後,騰沖縣屬保山市。
2015年10月,騰沖縣改市,屬雲南省直轄,保山市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