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比較優勢是國際貿易的基礎
如果一個國家在本國生產一種產品的機會成本(用其他產品來衡量)低於在其他國家生產該產品的機會成本的話,則這個國家在生產該種產品上就擁有比較優勢。
和比較優勢相對應的是絕對優勢。絕對優勢的概念不難理解,比如在輪胎製造領域我比你強,我在製造技術方面就處於絕對優勢。但在國際貿易中,並不能據此決定國與國之間的貿易關系。比如,我製造的輪胎所需要的橡膠原料供應及價格受制於你,而從我方出口到你方的產品還有運輸物流通關等費用,還有人力成本高低不同,可能到你方境內的產品加上各方面成本會高於你國內的供應價格。
所以, 兩國的貿易關系是建立在比較優勢而不是絕對優勢的基礎上。分工合作關系是建立在比較優勢之上,而不是絕對優勢之上。要知道,一個地方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盡管可能你什麼都比我行,但你不能什麼都自己做。當然你可以選擇什麼都自己做,但那樣你得到的收益會少於和我合作你所得的份額。
比較優勢這個概念告訴我們,對一個各方面都強大的國家或個人,聰明的做法不是仰仗強勢,四面出擊,處處逞能或事必躬親,而是將有限的時間、精力和資源用在自己最擅長的地方。反之,一個各方面都處於弱勢的國家或個人也不必自怨自艾,抱怨自己的先天不足。要知道,「強者」的資源也是有限的。為了它自身的利益,「強者」必定留出地盤給「弱者」。
事實上,中國的田忌賽馬故事也反映了這一比較優勢原理。田忌所代表的一方的上、中、下三批馬,每個層次的質量都劣於齊王的馬。但是,田忌用完全沒有優勢的下馬對齊王有完全優勢的上馬,再用擁有相對比較優勢上、中馬對付齊王的中、下馬,結果穩贏。
Ⅱ 為什麼要進行國際貿易!絕對優勢的原則是什麼
我國經貿理論界一直推崇大衛·李嘉圖的關於國際分工與貿易展開的原因及其利益所在的比較優勢理論 .然而 ,關於國際分工與貿易 ,亞當·斯密的絕對優勢論才是具有普遍規律性的 .絕對優勢論不僅可以解釋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產業間貿易 ,也可以解釋發達國家或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產業內貿易 .由於絕對優勢論在國際貿易中的普遍規律性 ,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 ,參與國際貿易重要的不是獲取靜態的貿易利益 ,而是動態的貿易利益 :即通過國際貿易 ,引進資本和技術 ,實現產業結構升級和貿易結構的調整 ,以促進經濟增長
(如果 你想了解的更多。。。去查查大衛·李嘉圖和亞當·斯密的絕對優勢論—)
Ⅲ 在國際貿易中,什麼是絕對優勢,什麼是相對優勢
絕對優勢亦稱「絕對利益」。在某一商品的生產上,一國所耗費的勞動成本絕對低於另一國所產生的在該產品生產上的優勢。由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絕對優勢理論中提出。
相對優勢亦稱「比較優勢」、「相對利益」。一國在兩種商品的生產上都處於劣勢地位,相比之下劣勢較小的產品生產上具有的優勢。由英國古典經濟學家李嘉圖在相對優勢理論中提出。
(3)國際貿易絕對優勢題目擴展閱讀:
在經濟學中,比較優勢原理是指一個生產者(個人,公司,或國家)能以低於另一個生產者的機會成本生產商品或提供服務。比較優勢原理解釋了雙方進行貿易的好處,即使其中一方可以以比對方更少的資源進行生產,他也可以從貿易中獲益,因為他可以專門從事自己具有比較優勢的活動。比較優勢是國際貿易理論的主要准則。
亞當·斯密的絕對成本說主要闡明了如下內容:
1、分工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國民財富。
2、分工的原則是成本的絕對優勢或絕對利益。
3、國際分工是各種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階段,在國際分工基礎上開展國際貿易,對各國都會產生良好效果。
4、國際分工的基礎是有利的自然稟賦或後天的有利條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相對優勢
Ⅳ 國際服務貿易蔡宏波主編書89頁思考題第一題:分別應用絕對優勢理論和比較優勢理論,各舉一例說明兩國間
絕對優勢理論(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又稱絕對成本說(Theory of Absolute Cost)、地域分工說(Theory of Territorial Division of Labor)。該理論將一國內部不同職業之間、不同工種之間的分工原則推演到各國之間的分工,從而形成其國際分工理論。絕對優勢理論是最早的主張自由貿易的理論,由英國古典經濟學派主要代表人物亞當·斯密創立。
大衛·李嘉圖在其代表作《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中提出了比較成本貿易理論(後人稱為「比較優勢貿易理論」)。比較優勢理論認為,國際貿易的基礎是生產技術的相對差別(而非絕對差別),以及由此產生的相對成本的差別。每個國家都應根據「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弊相權取其輕」的原則,集中生產並出口其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進口其具有「比較劣勢」的產品。比較優勢貿易理論在更普遍的基礎上解釋了貿易產生的基礎和貿易利得,大大發展了絕對優勢貿易理論。
要素稟賦論指狹義的赫克歇爾一俄林理論(Heckscher-Ohiln theory,簡稱H—O理論),又稱要素比例學說(factor proportions theory)。該學說由赫克歇爾首先提出基本論點,由俄林系統創立。它主要通過對相互依存的價格體系的分析,用生產要素的豐缺來解釋國際貿易的產生和進出口類型。是現代國際貿易理論的新開端,被譽為國際貿易理論的又一大柱石,其基本內容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狹義的要素稟賦論用生產要素豐缺來解釋國際貿易的產生和一國的進出口貿易類型。
廣義的要素稟賦論包括狹義的要素稟賦論和要素價格均等化學說。
Ⅳ 國際貿易關於絕對優勢的計算題
1.本國在小麥的生產上占絕對優勢。外國在布的生產上有絕對優勢。
2.本國的貿版易得權益是1-3*1/4=1/4,外國的貿易得益是3*1-1/2=5/2
3.本國的貿易得益是1-1/4=3/4,外國的貿易得益是1-1/2=1/2
Ⅵ 國際貿易考試 有一道題是「絕對優勢理論」和「比較優勢理論」的概念是什麼 能不能言簡意賅的解釋一
絕對優勢理論認為:每一個國家都有其適宜於生產的某些特定的產品的絕對有利的生產條件,各自對這類產品進行專業化生產,然後彼此進行交換,則對所有交換國家都有利。
比較優勢理論認為:國際貿易產生的基礎並不限於生產技術的絕對差別,只要各國之間存在著生產技術上的相對差別,就會出現生產成本和產品價格的相對差別,從而使各國在不同的產品上具有比較優勢,使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成為可能,進而獲得比較利益。
Ⅶ 為什麼要進行國際貿易!絕對優勢的原則是什麼求答案
我國經貿理論界一直推崇大衛·李嘉圖的關於國際分工與貿易展開的原因及其利益所在的比較優勢理論 .然而 ,關於國際分工與貿易 ,亞當·斯密的絕對優勢論才是具有普遍規律性的 .絕對優勢論不僅可以解釋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產業間貿易 ,也可以解釋發達國家或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產業內貿易 .由於絕對優勢論在國際貿易中的普遍規律性 ,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 ,參與國際貿易重要的不是獲取靜態的貿易利益 ,而是動態的貿易利益 :即通過國際貿易 ,引進資本和技術 ,實現產業結構升級和貿易結構的調整 ,以促進經濟增長
(如果 你想了解的更多。。。去查查大衛·李嘉圖和亞當·斯密的絕對優勢論—)
Ⅷ 國際貿易的絕對優勢理論的內容。
絕對優勢理論是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18世紀提出的。絕對優勢理論認為,各國在生產技術上的絕對差異導致勞動生產率和生產成本的絕對差異,這是國際貿易和國際分工的基礎。各國應集中生產並出口具有絕對優勢的產品,而進口其不具有絕對優勢的產品,其結果是可以節約社會資源提高產出水平。
Ⅸ 國際貿易理論計算題
根據你提供的信息,我得出如下計算公式。
1)CIF凈價=含佣價-傭金=含佣價-含佣價*傭金率
650-650*0.02=650*(1-0.02)=637(美元)
答:凈價為637美元。
2)因為對方要求增加傭金率至5%因此得出如下公式。
CIFC5%=凈價/(1-5%)
CIFC5%=637/(1-5%)≈670.52(美元)
首先解答疑問,計算百分比單位的時候,計算期間是不能超過100%,這是鐵律。換個說法,這個百分之百已經包括了cif價格和傭金的價格了,不可能超過百分之一百了。如果說是105%的話那就超出這個范圍了,計算出來的結果肯定是錯誤的,因為它出現了額外計算量,不屬於計算圓圖中的東西了。建議提問者好好研究研究百分比圓圖,因為我這么解釋是很難解釋清楚的,還是要依靠你自己的理解。
Ⅹ 國際貿易計算題 絕對優勢和絕對劣勢
美國具有絕對優勢的產品是小麥,英國具有絕對劣勢的是小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