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貿易 > 二戰前後國際貿易區別

二戰前後國際貿易區別

發布時間:2020-12-17 08:06:40

Ⅰ 二戰後國際貿易書籍

你好
國際海上貨運代理理論與實務+中國國.
國際物流理論與實務[1]-北大.
國際結算案例評析_作者:高潔..
國際結算規則_作者:劉德標..pdf下載
國際貿易實務(第三版)_作者:黎孝先..pdf下載
國際貿易實務+第三版+黎孝先..pdf下載

國際貿易實務..pdf下載
國際貿易實務[馮靜]-北大..pdf下載
國際貿易實務[楊頻]-北大..pdf下載

國際貿易實務_作者:毛加強..pdf下載
國際貿易實務操作教程_作者:孟祥年..pdf下載

國際貿易實務操作教程_作者:崔瑋..pdf下載
國際貿易實務操作教程!!..pdf下載
國際貿易實務案例教程_作者:葉德萬..pdf下載

國際貿易實務考試指南_作者:黎孝先..pdf下載
國際貿易實務解惑500題_11845400..pdf下載

國際貿易形成與方法+之操作實務..pdf下載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桉例匯編..pdf下載
國際貿易結算實務[1]-北大..pdf下載

國際貿易結算實務與案例_作者:蔣先玲..pdf下載
國際貿易英文契約實務_作者:武振山..pdf下載

外來國際貿易的主流--加工貿易_作者:邵祥林..pdf下載
外貿業務實訓教程..pdf下載

外貿業務綜合實訓_12209874..pdf下載
外貿單證實務..pdf下載
外貿法律實務:第2版_12412135..pdf下載

外貿運輸操作實務_12165041..pdf下載
操作實務:國際貿易形成與方法..pdf下載

新編國際貿易實務教程_姚大偉1995..pdf下載
海關國際慣例..pdf下載
海關通關實務_作者:許可

Ⅱ 二戰後占居世界貿易的主導地位是什麼之間的貿易

二戰後占居世界貿易的主導地位是經濟發展水平比較接近的國家之間開展的貿易活動。也就是水平貿易。

水平貿易(Horizontal Trade),是指經濟發展水平比較接近的國家之間開展的貿易活動。例如,發達國家之間展開的貿易或者以及發展中國家之間所展開的貿易活動,發達國家之間展開的貿易或者以及發展中國家之間所展開的貿易活動。
產業內貿易,也稱為水平貿易(HorizontalTrade)或雙向貿易(Two-WayTrade),是指一國同時出口和進口屬於同一產業的商品
產業內貿易(intra-instry trade)
產業內貿易也稱為水平貿易(Horizontal Trade)或雙向貿易(Two-Way Trade),指一個國家在出口的同時又進口某種同類產品。這里的同類產品是指按國際貿易標准分類(SITC)至少前3位數相同的產品,即至少屬於同類同章同組的商品。衡量產業內貿易水平最具權威的是勞埃德—格魯貝爾指數(GL)指數,公式如下:Bi=1-(Xi-Mi)/(Xi+Mi)其中Bi表示一國i產業的產業內貿易指數,Xi為產業的出口值,Mi為產業的進口值。據1978年資料,工業化國家的平均GL指數為52.8%,新興工業化國家為43.04%非新興工業化國家為25.87%.由此可見,GL指數與經濟發展水平相聯系,隨著各國經濟的發展,GL指數將逐步上升,產業內貿易正在取代產業間貿易成為國際貿易發展的大趨勢.
因為之前的貿易都是工業不發達時期的以生活用品為主的貿易。二戰後工業水平提高。對資源的利用都打上科技的烙印。

Ⅲ 簡答題與二戰前相比,戰後國際貿易發展有何特點

.競爭日益綜合化。第一,把貨物、服務與知識產權有機地結合起來。第二,把貿易自由化與允許的保護結合起來。第三,把關稅措施與非關稅措施綜合使用。第四,把跨國公司的發展與提高中小企業競爭力結合起來。第五,國內市場競爭與國外市場競爭有機地結合起來。第六,把價格競爭與非價格競爭有機地結合起來。
2.競爭日益集團化。第一,加強經貿集團的組建,使地區經貿集團數目急劇增加。第二,地區經貿集團的類型更加多樣化。第三,地區經貿集團形成的基礎發生結構性的變化。由相鄰國家組成經貿集團走向跨州和地區的國家組成經貿集團;從社會制度相同國家組成經貿集團到社會制度不同國家融於一個經貿集團;從經濟發展水平相近國家組成經貿集團到經濟發展水平相差很大的國家之間組成經貿集團。第四,經貿集團內部通過貿易和投資等方面的自由化,統一市場,使內部貿易不斷擴大,經貿集團內部貿易占其整個對外貿易的比重均在提高。
3.競爭向有序化方向發展。第一,積極利用世界貿易組織,在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基礎上進行「開放、公平和無扭曲的競爭」。第二,國際貿易法律、規則和標准日益趨同化,它們與各國國內的相關法規的相融性在加強。

Ⅳ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貿易商品結構發生了哪些重大變化

二戰後,國際貿易商品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這些變化是:
第一,初級產品和工業製成品的比重顛倒過來;
第二,在初級產品中,燃料所佔比重急劇上升;
第三,機械運輸設備和化工產品在工業製成品中佔了絕大比重;
第四,技術貿易增長很快;
第五,軍火貿易不斷增加。

從戰後國際貿易商品結構的變化,我們可否得出以下幾點看法:
第一,在國際貿易商品結構中,工業製成品日益占重要地位,初級產品比重日益下降,乃是世界生產的發展,科學技術革命和生產國際化加深的必然結果。
第二,世界經濟結構特別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結構的改變,是國際貿易商品結構變化的基礎。再次說明生產決定交換這個原理的正確。一個國家要想改變出口商品結構,必須建立在整個經濟發展的基礎上。
第三,科技革命對戰後國際貿易商品結構影響重要。它推動了工業的現代化和農業的工業化,使新產品大量出現,代用品大量增加;促進國際分工的擴大和深化,為技術貿易奠定了物質基礎。
第四,原油在世界貿易中作用日益顯著,它不僅成為初級產品的重要項目,而且成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改變出口商品結構的重要原料和動力基礎。而且也是促使軍火貿易增長,走向商業化的重要因素。
第五,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外貿易商品結構中,高精尖工業產品、技術貿易和軍火出口日益佔有重要地位。它一方面反映了這些國家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同時也是它們經濟腐朽性增長的反映。
第六、戰後發展中國家出口商品中工業製成品有了提高,一方面說明這些國家經濟上有所發展,但這種改變是受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制約的、有著從屬的性質。

Ⅳ 為什麼二戰後水平貿易在國際貿易中佔主導地位

水平貿易(Horizontal Trade),是指經濟發展水平比較接近的國家之間開展的貿易活動。例如,發達國家之間展開的貿易或者以及發展中國家之間所展開的貿易活動,發達國家之間展開的貿易或者以及發展中國家之間所展開的貿易活動。
產業內貿易,也稱為水平貿易(HorizontalTrade)或雙向貿易(Two-WayTrade),是指一國同時出口和進口屬於同一產業的商品
產業內貿易(intra-instry trade)
產業內貿易也稱為水平貿易(Horizontal Trade)或雙向貿易(Two-Way Trade),指一個國家在出口的同時又進口某種同類產品。這里的同類產品是指按國際貿易標准分類(SITC)至少前3位數相同的產品,即至少屬於同類同章同組的商品。衡量產業內貿易水平最具權威的是勞埃德—格魯貝爾指數(GL)指數,公式如下:Bi=1-(Xi-Mi)/(Xi+Mi)其中Bi表示一國i產業的產業內貿易指數,Xi為產業的出口值,Mi為產業的進口值。據1978年資料,工業化國家的平均GL指數為52.8%,新興工業化國家為43.04%非新興工業化國家為25.87%.由此可見,GL指數與經濟發展水平相聯系,隨著各國經濟的發展,GL指數將逐步上升,產業內貿易正在取代產業間貿易成為國際貿易發展的大趨勢.
因為之前的貿易都是工業不發達時期的以生活用品為主的貿易。二戰後工業水平提高。對資源的利用都打上科技的烙印。國際分工開始可以實現

Ⅵ 為什麼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倡議建立國際貿易組織,積極

二戰後,以gatt/wto原則為核心的國際貿易規則越來越多地影響著各國貿易政策的制定。可以說,這個多邊貿易政策的框架是由美國倡導發起的。

美國對外貿易政策與wto規則的一致

無論是在gatt的建立上,還是在gatt的前八輪多邊貿易談判的進行中,甚至是沒有獲得成功的「千年回合」,美國的影響力和推動力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1. gatt的建立

    早期的美國對外貿易政策是為保護國內產業服務的,因而是以保護主義為特點的。1934年是美國對外貿易政策發生改變的關鍵性一年。這一年,美國《互惠貿易協定法》建立,它標志著自由貿易主義在美國政治中占據了統治地位,也是美國走向多邊貿易體制的起點。該法案宣布通過互惠貿易協定減讓關稅,並提出了「無條件最惠國待遇」條款,規定美國政府與任一國簽訂的關稅減讓協定,均自動地適用於其他與美國訂有互惠貿易協定的國家。而降低關稅壁壘和無條件最惠國待遇日後成為了關貿總協定的基石。 戰後初期,美國為了稱霸世界,積極策劃在世界經濟、政治領域中建立霸權地位,從國際金融、投資和貿易各方面進行對外擴張。為此,美國提出「貿易自由化」口號,首先倡議建立國際貿易組織(簡稱ito),把它作為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並重的,專門協調對外貿易政策和國際經濟貿易關系的國際性組織。1946年2月,經美國提議召開的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開始籌建該組織,並於1947年4月在日內瓦舉行的第二次籌備會議上通過了《國際貿易組織憲章》草案。在《國際貿易組織憲章》起草的同時,同樣是在美國的提議下,1947年4月至10月舉行了由23個國家參加的關稅減讓談判,達成了關稅減讓協議及制訂了減讓表,共涉及45000項商品。為了盡快獲得關稅減讓的好處,參加國把這些協議與國際貿易憲章草案中有關貿易政策的部分加以合並,形成了「關稅和貿易總協定」(簡稱gatt)。 從gatt的建立過程中,我們不難看出美國所發揮的舉足輕重的作用。

  2. gatt的八輪多邊貿易談判 gatt建立以來,從1947年到1979年先後進行了7次多邊貿易談判,通過談判促使締約方的進口稅率不斷下降,也集中體現了美國當時在全球積極推行貿易自由化的政策思想。

Ⅶ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貿易商品結構發生了哪些重大變化

二戰後,國際貿易商品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這些變化是:
第一,初級產品和工業製成品的比重顛倒過來;
第二,在初級產品中,燃料所佔比重急劇上升;
第三,機械運輸設備和化工產品在工業製成品中佔了絕大比重;
第四,技術貿易增長很快;
第五,軍火貿易不斷增加。
從戰後國際貿易商品結構的變化,我們可否得出以下幾點看法:
第一,在國際貿易商品結構中,工業製成品日益占重要地位,初級產品比重日益下降,乃是世界生產的發展,科學技術革命和生產國際化加深的必然結果。
第二,世界經濟結構特別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結構的改變,是國際貿易商品結構變化的基礎。再次說明生產決定交換這個原理的正確。一個國家要想改變出口商品結構,必須建立在整個經濟發展的基礎上。
第三,科技革命對戰後國際貿易商品結構影響重要。它推動了工業的現代化和農業的工業化,使新產品大量出現,代用品大量增加;促進國際分工的擴大和深化,為技術貿易奠定了物質基礎。
第四,原油在世界貿易中作用日益顯著,它不僅成為初級產品的重要項目,而且成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改變出口商品結構的重要原料和動力基礎。而且也是促使軍火貿易增長,走向商業化的重要因素。
第五,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外貿易商品結構中,高精尖工業產品、技術貿易和軍火出口日益佔有重要地位。它一方面反映了這些國家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同時也是它們經濟腐朽性增長的反映。
第六、戰後發展中國家出口商品中工業製成品有了提高,一方面說明這些國家經濟上有所發展,但這種改變是受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制約的、有著從屬的性質。

Ⅷ 二戰後,國際貿易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國際貿易的主要特徵:

1,對外貿易在世界貿易中的比重很小,且呈下降趨勢。版

2,出口依然以初級產權品為主,進口以工業製成品為主,但工業製成品在出口總額中的比重有所提高。

3,主要貿易對象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但發展中國家的比重在上升。

4,製成品的出口集中在少數國家餓地區。

(8)二戰前後國際貿易區別擴展閱讀:

當前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和特點可以歸納為六個方面:

1、國際貿易步入新一輪高速增長期,貿易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愈加明顯。

2、以發達國家為中心的貿易格局保持不變,中國成為國際貿易增長的新生力量。

3、多邊貿易體制面臨新的挑戰,全球范圍的區域經濟合作勢頭高漲。

4、國際貿易結構走向高級化,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發展方興未艾。

5、貿易投資一體化趨勢明顯,跨國公司對全球貿易的主導作用日益增強。

6、貿易自由化和保護主義的斗爭愈演愈烈,各種貿易壁壘花樣迭出。

Ⅸ 二戰後國際貿易的商品結構發生了那些變化急求

(3)1900年以後國際貿易發生了許多新變化(放在12章中介紹)戰後初期,隨著世界經濟的變化,國際貿易的地理方向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總的變化趨勢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國際貿易中所佔的比重不斷上升,發展中國家所佔比重不斷下降,社會主義國家所佔的比重不大,基本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從個別國家來看,80年代中期以前,美國始終是佔世界第一位的進出口國家但在世界貿易中所佔的比重呈明顯的下降趨勢。50年代起,德國、日本所佔的比重迅速提高。國際貿易地理方向的變化,是戰後世界經濟變化在國際貿易領域中的反映。與此同時,國際貿易商品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工業製成品在國際貿易中所佔的比重日益明顯地超過初級產品所佔的比重。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第一,由於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興起,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有了較快的發展新興工業部門出現,大量新產品涌現並投入世界市場。第二,科技的進步,使原材料的使用更為經濟有效,節約了原材料的使用,導致初級產品貿易的相對下降。第三,合成材料工業有了迅速發展,減少了天然原材料的使用率。第四,發展中國家工業的發展,增加了製成品的出口量,減少了初級產品的出口量。第五,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實行農業保護政策和鼓勵國內農業發展的政策,提高了農產品的自給率,減少了對農產品的進口需要。第六,發展中國家為了發展本國經濟,實行工業化,大量進口資本貨物,也增加了工業製成品的國際貿易量。第七,隨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消費品的需求不斷增長。尤其是對工業製成品的需求更大,增加了工業製成品的國際貿易量。然而,造成在世界貿易中初級產品所佔比重下降和工業製成品所佔比重上升的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初級產品的世界市場價格不斷下降,而工業製成品的世界市場價格不斷上升,從而出現了初級產品所佔比重日益下降的趨勢。戰後,製成品貿易的商品結構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機器設備在世界製成品貿易中的比重不斷提高,地位日益重要。其主要原因是:(1)世界工業結構變化巨大,重工業不止不斷上升,輕工業比重下降。(2)國際專業化生產的發展,機器設備專業化生產協作日益加強,使這些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的數量和比重大大增加。(3)國際貿易中的新產品絕大部分機器設備產品。(4)居民對汽車、家電等的需求增長。戰後在初級產品貿易方面的一個特點是燃料的重要性明顯增長。這主要是由於:第一,世界能源消費結構的改變和石油化學工業的發展,大大提高了對石油和天然氣的需求量。第二,1973年和1979年世界市場原油價格兩次大幅度上漲,是石油在初級產品貿易中的比重在70年代急劇上升的重要原因。戰後,發展中國家在世界初級產品出口中的比重不斷下降,而發達國家所佔比重則明顯上升。軍火貿易的不斷擴大,是戰後國際貿易商品結構變化中的一個突出現象。80年代以來,世界科技革命新高潮的興起,使國際貿易的商品結構進一步發生變化,主要有:(1)世界製成品貿易呈進一步上升趨勢,深加工、高附加價值產品的貿易增長更快。(2)技術密集型產品,尤其是尖端技術密集型產品的貿易發展迅速,日益成為國際貿易中的重要商品。(3)能源在國際貿易中所佔比重下降。

閱讀全文

與二戰前後國際貿易區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