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國際貿易的三個基礎模型是什麼
Ricardian model
Specific factors model
Heckscher-Ohlin model
最基礎的三個。
❷ 國際貿易-李嘉圖模型
應該專業化生產衣服。
Wc>Wf,也就是說 Pc/alc>Pf/alf,這里的alc是生產衣服的單位勞動率,alf是生產食品的單位勞動率,因為在這個模型下,假定的是完全競爭市場,所以是無利潤可言的,那麼他的成本就等於價格,並且只有勞動率這個唯一影響因素,所以可以用Pc/alc來表示生產衣服的工資,食品也亦然。換算一下就是, Pc/Pf>alc/alf,這里的Pc/Pf衣服對食品的相對價格,而 alc/alf是生產衣服對食品的機會成本,當相對價格大於機會成本時,本國就應該專業化生產衣服了。
❸ 赫克歇爾一俄林模型認為國際貿易的根本原因是
各國生產要素察賦的差異產生了商品相對價格的差異,進而導致了回國際貿易的進行,但是,答貿易本身又會緩解各國生產要素配置的不均衡,使各國生產要素的價格趨於均衡。
例如:一國的勞動豐富而資本稀缺,就可以密集地使用勞動資源以發展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生產,這樣,工資將逐步上升;同時,伴隨著勞動密集產品生產規模的擴大,資本密集型產品生產的規模將縮小,從而緩解了資本的相對稀缺程度,利率將逐步下降。另一國的資本豐富而勞動稀缺,就可以密集地使用資本資源以發展資本密集型產品的生產,利率將逐步上升;同時,伴隨著資本密集型產品生產規模的擴大,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生產規模將逐步縮小,從而緩解了勞動的相對稀缺程度,工資將逐步下降。
❹ 什麼是標准國際貿易模型
俄林模型赫克歇爾?俄林模型這幾個傳統國際貿易理論模型綜合基礎上的,是一個更具有一般性的世界貿易模型,可以用來分析國際經濟學國際經濟學中的很多重要課題。當國家間經濟經濟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時,它們之間的相互貿易可以用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國際貿易理論來解釋,因此這里選擇標准貿易模型對這種經濟條件下反傾銷反傾銷的貿易保護做出分析。
❺ 國際貿易模型:關稅同盟理論。
這要看形成關稅同盟的國家的產品的價格,如果原本就低於第三個國家的,那麼結成同盟之後,對第三個國家的影響是很小的,而如果原本第三個國家的價格比前兩個低,前兩個結成同盟之後,因關稅取消,又高於前兩個國家,則影響是巨大的,利潤下降,福利減少。
❻ 當代國際貿易理論中的國際競爭優勢理論的理論模型詳細的並加圖解
波特的競爭優勢理論,其基礎體現為著名的「鑽石模型」,它將一國競爭優勢的決定因素歸納為四點:
1.生產要素
2.需求要素
3.相關產業
4.企業戰略和組織結構
另外,機遇和政府行為這兩個因素也對產業國際競爭力產生重要影響。而一國優勢產業的發展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生產要素推動階段,這一階段的競爭優勢主要取決於該國的生產要素稟賦,即是否擁有自然資源和大量廉價勞動力;第二階段是投資推動階段,這一階段的競爭優勢主要取決於資本要素,即該國是否可以投入大量資本用於更新設備、擴大規模和增強產品的競爭能力;第三階段是創新推動階段,這一階段的競爭優勢取決於一個國家的研究和開發投入(R&D);第四階段是財富推動階段,即這些國家或地區將過去的成果累積成為財富後,財富的運用可以再推動增長。波特將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分為三種主要形態,一是客戶以旅遊方式在他國購買勞務;二是服務企業派遣母國總公司的人員和設備到其他國家提供服務;三是服務性企業通過國外分支機構網點,僱用當地人或僑民,為該國提供服務。他認為,服務貿易給予廠商或國家競爭優勢的基本要素可以分解為六個:服務技術要素、服務資源要素、服務管理要素、服務市場要素、服務資本(投資)要素、服務產品要素。
❼ 求國際貿易理論中ho相關理論
H-O模型的假定:1,兩國,兩產品,兩種生產要素.2,生產要素在世界各國是同質的;並且,生產要素在各國的供給是固定的,在國內可在產業間流動.3,關於生產函數的假定,有三個方面: 生產函數是線性的,且為不變的規模收益(constant return to scale);生產要素邊際生產率為正數但遞減.各國相同產品的生產函數相同,沒有技術的差距.沒有要素密集度逆轉(factor-intensity reversals),即不同的產品以不同的要素組合生產,相同產品的要素組合總是相同的.4,兩國對兩種產品的需求形態(demand pattern)相同,各種商品消費比例取決於價格而非收入,即收入水平和偏好不決定貿易類型(pattern of trade).5,沒有完全的專業化分工現象,即假定兩國在自由貿易下均生產兩種產品.6,沒有運輸成本和貿易障礙,商品和要素市場是完全競爭市場. H—O模型的結論:一國應當出口密集使用該國相對豐裕而便宜要素的商品,而進口密集使用該國相對稀缺而昂貴要素的商品.換言之,勞動豐裕型國家應該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進口資本密集型產品;而資本豐裕型國家應該出口資本密集型產品,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在所有可能造成國家之間相對商品價格差異和比較優勢的原因中,H—O定理認為各國的相對要素豐裕度即要素稟賦(factor endowments)是國際貿易中各國具有比較優勢的基本原因和決定因素.正是這個原因,H—O定理又常被稱為要素稟賦理論。
❽ 1、 H-O模型理論是如何闡述貿易導致國際間要素價格均等化的
簡單說吧,該復理論模製型對於古典模型,尤其是李嘉圖單一要素模型做出了修正和完善,從各國要素稟賦的差異來解釋國際貿易的成因,奠定了現代國際貿易理論的基礎。
A國為勞動豐裕國家,X為勞動密集型產品,A國出口X產品進口Y產品。B國為資本豐裕國家,Y產品為資本密集型產品,B國出口Y產品進口X產品。
結論:A、B兩國在封閉條件下,資源稟賦差異導致供給能力差異,進而引起相對價格差異。價格差異是兩國發生貿易的直接原因。開展自由貿易後,一個國家會出口密集使用其要素豐裕的產品,進口密集使其用要素稀缺的產品。這是h-o理論
我才考完這個
具體的如何闡述國際貿易導向國際間要素價格均等化這個問題,有兩個圖片弄不上來,你要完整課件的話把郵箱發上把,或者在我網路空間流下來也行,要的話晚上發給你。
❾ 美國的進出口可以用ho模型解釋么
HO模型的關鍵假定包括:
1、兩國的生產技術是相同的—也即勞動生產率沒有差異,而且生產的內規模容報酬不變;
2、各個市場都是完全競爭的;
3、各國的各生產要素都是充分利用的;
4,各國有著相同和位似的偏好;
5、生產要素在一國內部可以自由流動,但是在兩國之間完全不能流動。
從上述的幾點來看,美國的生產技術與外國的生產技術是不一樣的,違背和HO模型的假設。所以美國的進出口不能使用ho模型解釋。
最高效的運輸給最便捷的你
❿ 請教幾個關於國際貿易的問題
D.
古典學派貿易模型中勞動是唯一的生產要素,H-O模型假定只有兩種生產要素勞動力回和資本,所以答多了一個資本要素。
否.
赫克歇爾-俄林模型(Heckscher–Ohlin model)又稱資源稟賦理論,研究的是資源稟賦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而斯托爾帕—薩繆爾森定理。斯托爾帕和薩繆爾森是最早直接把國際貿易與國內收入分配關系聯系起來進行單獨研究的經濟學家。1941年他們以H-O模型為基礎提出了斯托爾帕-薩繆爾森定理(Stolper-Samuelson Theorem,SS 定理)。SS定理在H-O模型的假設條件下證明了當一國實行自由貿易時,貿易會導致豐裕生產要素的實際收入提高,稀缺生產要素的實際收入下降。
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