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我國農業有哪些積極影響,
WTO--是世界貿易組織的縮寫.是重要的全球性的經濟貿易組織.其宗旨是促進世界經濟發展和福利進步,主張貿易自由與公平,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
中國在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了世貿組織.世界貿易組織的主要職能是減少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貿易限制,控制和減免關稅,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
中國加入WTO,就是為了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享受多邊貿易帶來的好處,發展本國的優勢,促進國家發展.
故答案為:(1)有利於中國更快、更好地融入國際經濟社會;(2)有利於維護我國的經濟利益;(3)有利於推進我國經濟體制改革;
(4)有利於擴大出口貿易;(5)有利於引進外資;(6)有利於激發中國企業的競爭意識;(7)有利於我國技術進步;
(8)有利於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9)有利於擴大就業機會.
㈡ 中國農業補貼對外貿有什麼影響
中國農業補貼
對外貿的影響你
可以上網查查
㈢ 中國農業大學的國際貿易專業怎麼樣
據說還不錯~
㈣ 國際農業貿易摩擦
是解釋這個名字嗎?
所謂國際農業貿易摩擦是指在國際貿易中,國與國之間在進行農業貿易往來的過程中,在貿易平衡上所產生的,一般是一國的持續順差,另一國的逆差.或一國的農業進出口活動觸及或傷害另一國的農業.
㈤ 我國農業的發展 1、存在的問題及面臨的挑戰。2、發展對策。3、發展前景。
突破綠色貿易壁壘,完成中國農業的可繼續開展傅爾林(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廣東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系)副教授,廣東 ) [形式提要]本文以為,固然綠色壁壘帶有很大的客觀性,有的綠色壁壘也違犯了WTO的規則,但總的來說,綠色壁壘契合可繼續開展的肉體,它起到了維護人類、動植物安康及環境的作用,因此是不可逃避的客觀夢想。我們一方面要運用WTO的相關規則,處置因綠色壁壘惹起的貿易爭端。同時,更主要的是要改善我國農業消費的生態環境,提高農產品的質量,這既是突破綠色貿易壁壘的需求,也是完成我國農業可繼續開展的肯定選擇。 [關 鍵 詞]綠色壁壘;農業可繼續開展 [中圖分類號]F323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6249(2002)07-0031-04 隨著我國參與WTO,關稅壁壘對我國的貿易入口的阻礙作用將愈來愈少,但非關稅壁壘,特地是綠色壁壘曾經對我國的農產品入口形成了很大的阻礙,而且這一阻礙還呈開展的勢頭。我們應以什麼心態來面對來勢勇猛的「狼」?今後的戰略對策是什麼?本文以為,只需具有國際貿易就免不了國際貿易戰,而世界經濟的全球化開展趨向,肯定了國際貿易戰具有的臨時性。但是,綠色貿易戰不只僅表往常貿易的層面上,且更深層次地反映一個國度生態環境狀況與可繼續開展水平的強弱。綠色貿易壁壘出現和強化既是為維護外國利益人為作用形成的,也是人類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完成可繼續開展的肯定選擇。綠色壁壘的形成,既帶有客觀的顏色,但總體上又契合客觀事物的開展規律。因此,我們應自動應戰綠色壁壘,一方面應用國際貿易的游戲規則,應對應戰,維護自己。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要提高我國農產品的環境質量,這不只是突破綠色貿易壁壘的需求,更是改善我國12億多人口生活質量、完成我國農業可繼續開展的肯定選擇。 一、綠色壁壘對我國農產品入口帶來的危機 綠色壁壘的形成固然只是近10年的事,但目前已日趨全球化,並呈加快開展的態勢。特地是1999年11月30日,在美國西雅圖召開的世貿組織第3屆部長會議上,各成員國就環境與貿易效果展開普遍的議論,從此綠色貿易壁壘就成為世界貿易中不能逃避的夢想效果。隨著我國參與WTO,關稅壁壘的作用將愈來愈小,但非關稅壁壘的作用將逐漸凸顯出來。它對我國影響最深入的是農產品貿易。綠色壁壘主要表現為對農產品自身的質量央求和消費環境的質量央求兩個方面。 (一)對農產品自身的包裝、檢驗、平安、衛生等央求愈來愈高,從而形成阻礙貿易的綠色非關稅壁壘。我國臨時以來注重農產品的數量,無視農產品的質量。對農產品中農葯化肥殘留、放射性殘留、重金屬等有害肉體,未惹起足夠的注重。突如其來的綠色貿易壁壘,給我國農產品的入口形成了龐大的喪失,出現了農產品入口的危機。據相關部門的統計,最近幾年中國農產品入口因農葯超標而被退回的事情每年都有五、六百起,由此形成的經濟喪失超越70億元,農葯殘留超標曾經成為限制我國農產品入口的一個瓶頸。前美國食品與葯品管理局(FDA)官員、別離國糧農組織顧問魯賓泄漏:2000年8月到2001年1月,僅數月間,美國FDA拘留了634批從中國出口的食品,主要緣由是農葯殘留、食物增加劑和雜質的含量過高。從2002年1月25日至2002年3月15日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內,整個歐盟、挪威及俄羅斯先後公布片面制止出口中國植物源性食品。2002年2月19日,英國食品規范局建議英國商店停售一切產自中國的蜂蜜以及混合蜂蜜。爾後,歐盟各成員國對其市場上的中國蜂蜜停止自願檢查,對不合格貨物予以查封、退貨或保管。隨後,挪威、沙特等國也紛繁效仿。日本、加拿大、美國以及香港等市場也增強了對來自中國海洋的蜂蜜的檢驗。在茶葉貿易方面,歐盟一方面成百倍地提高了茶葉的農葯殘留規范,同時,把限制制止運用的農葯從原本的29種增至62種,這使得中國去年對歐盟的茶葉入口增加了37%,很多無法達標的中國茶入口企業面臨著被趕出歐洲市場的為難局面。歐盟甚至提出要檢驗包括消費、加工各個環節的環境條件。據不完整統計,到2001年底前,僅中國入口日本的蔬菜就有96批次被日本海關檢出農葯殘留超標。在全球無機產品市場以年20%-30%的速度增加的同時,我國農產品入口卻累累受阻。這一效果必需惹起高度的注重。可喜的是我國的綠色食品目前還沒有一宗入口受阻的記載,但我國去年綠色食品的入口額僅3億美元。 (二)綠色壁壘也體往常消費環境或消費進程方面。有些產品即使其質量契合國際或中央性的規范,但在消費進程中破壞了生態環境,這類產品也經常被某些國度的綠色壁壘所封殺。這類綠色壁壘有的也是WTO規則所不容許的,但假設一個國度的消耗者因環境見地的提高自覺抵禦這類產品,產品即使進入了這些國度的國門也沒有市場。二、我國農產品消費的客觀夢想環境為應對綠色壁壘的應戰,有必要了解我國農產品消費的客觀夢想環境,由於農產品的消費直接遭到自然環境的影響。我國總體生態環境還在進一步好轉,假設這一好轉勢頭得不到完整改動,在國際貿易舞台上再拙劣的談判能手也將會愈來愈主動。直接影響我國農產質量量的緣由是土壤污染。由於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及滯後性的特性,其損傷要經過食物鏈影響動植物和人的安康才顯現出來,所以土壤污染經常被無視。形成土壤污染的要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農葯化肥,二是消費生活進程中排放出的「三廢」。 (一)我國農葯化肥的少量運用,形成土壤的污染。據近年來統計,我國單位耕空中積農田的化肥運用量為世界平均用量的219倍。早在1990年我國受農葯污染的土壤面積就約佔全國耕空中積的1。5。在以後的10多年中,我國的環境狀況總體上在進一步好轉,土壤污染也更為嚴酷。一般地講,農葯的有效應用率僅為20%-30%,大部分飄浮在氣氛中或下降在空中,後者又大部分進入土壤、水體、生物體內,經過食物鏈形成損傷。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討所最新調查結果顯現,珠江三角洲某市所產的葉菜,因施用氮肥過多,簡直都遭到肯定水平的硝酸鹽污染,相當比例的蔬菜仍可檢出六六六與滴滴涕。北京、上海等大中鄉村蔬菜的硝酸鹽污染超標現象也十分普遍。硝酸鹽在人體內轉化成亞硝酸鹽,成為致癌肉體。 (二)消費生活的「三廢」招致土壤的污染。全國85%的工業廢水及8」%的工業廢渣未經處置直接排入環境,鄉村污水處置率不到5%,大部分廢氣亦未經處置而隨意排放。特地是由於鄉鎮企業的開展,而環保措施不力,我國廣闊的鄉村地域生態環境好轉,致使土壤遭受重金屬、病原菌及放射性等污染。據報道,目前我國受鎘、砷、鉻、鉛等重金屬污染的耕空中積約占總耕空中積的1。5;其中工業「三廢」污染耕地1000萬公頃,污水灌溉的農田面積已達330多萬公頃。我國每年消費的鎘米1億多斤,受汞污染的面積達48萬畝,每年的汞米約有319億斤。早在1980-1988年,對珠三角興旺地域的調查覺察,該地域土壤污染效果已十分嚴酷,如某地產「鎘米」地域的青少年頭發中鎘的含量竟是一般地域的30多倍。隨著畜牧業的快速開展,畜禽廢棄物的污染也不容無視,特地在大鄉村的郊區,效果更為嚴酷。僅在上海郊區,最近幾年畜禽糞便的年排放量已超越12000000t。由於畜禽糞便的臨時排放和土壤的N、P和生物污染,形成郊區的蔬菜、果樹和草坪死亡事情多有發生。畜禽糞肥的過多運用,還惹起了水體的富營養化。目前,在北京、武漢、沈陽、廣州、杭州等大中鄉村的郊區,也面臨著異樣的效果。南京市郊菜園供試土樣中約50%以上的樣點,不再適宜種植蔬菜作物而只宜作林業用地或城建、路途及工礦用地。三、我國農產品應對綠色壁壘的戰略對策 (一)以主動的心態迎接貿易壁壘的應戰目前,有一種片面的觀念,以為綠色貿易壁壘只是為了限制出口,維護貿易,所謂維護人類和動植物的安康、維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只是一個借口,所以,對付貿易壁壘的手腕也就是如何走借口的效果。應當看到,完成可繼續開展、維護人類和動植物的安康、維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是當今世界開展的潮流,特地是從1972年在斯德哥爾摩召開的別離國第一次人類環境大會之後,完成可繼續開展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一個國度或地域,若不熱衷於可繼續開展,就勢必給國際社會留下聰明、目光短淺、對人類社會不負權益的籠統,從而可能在國際協作和協作中處於有利的位置。反之,則有益於展開國際協作和協作。綠色壁壘是在這種國際背景條件下形成的。因此綠色壁壘的出現契合世界可繼續開展的趨向,是客觀的和必要的。依據WTO規則,制定綠色壁壘是合理合法的。如在5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6中指出,不應阻礙任何國度採取必要措施維護人類、動植物的安康以及環境。因此,貿易綠色壁壘是不可逃避的,我們應主動應對綠色壁壘的應戰。其實,綠色壁壘也不只僅是應戰,同時也是機遇。經過迎戰綠色壁壘應戰,改善我國的農業環境及提高農產質量量。而且,改善優化我國的生態環境,也是完成我國可繼續開展的內在需求。我國「九五」制定的未來50年生態環境樹立目的是,到。年,根本改動環境好轉的狀況,使城鄉環境有比擬清楚的改善,從。年到2030年,生態環境清楚改善,從2030年到2050年,全國樹立起根本順應國民經濟可繼續開展的良性生態經濟系統。因此,迎戰貿易綠色壁壘與我們自身的開展目的是一致的。當然,在見地貿易綠色壁壘是客觀性和必要性的同時,也應當蘇醒地看到,如何設定綠色壁壘以及綠色壁壘的上下等,卻帶有很大的客觀顏色。因此,我們必需熟習WTO的相關規則,充沛運用這些規則,維護自己,突破他人的壁壘。 (二)及時掌握國際農產質量量規范,並快速作出反應中國農產品要想勝利進入興旺國度市場,除了質量要抵達國際通用的食品衛生規范,還要滿意興旺國度各自製定的更為刻薄的技術規范,而且這些規范還在不時提高。所以,我們必需及時片面掌握農產品的質量規范及其變化狀況,以便盡快調整我們的對策。臨時以來,我國一直十分注重農產品的數量,而無視對食品平安的需求,直到2001年9月18日,農業部才出台了無公害農產品的行業規范。我們所說的「無公害農產品」,一般是指農產品中的重金屬含量、農葯殘留量和硝酸鹽含量不超越規則規范。但是我國的這些規范都遠遠低於興旺國度,關於有毒無機物目的和規范繩根本沒有思索。我國農產質量量規范中共觸及62種化學污染物,主要包括化學農葯以及諸如砷、汞、氰化物等污染物。但是,別離國食物與農業組織迄今已公布了相關農業在食品中的最大限制規范共2522項,美國則多達4」」」多項,其他興旺國度也有數百項至上千項。與國外相比,我國的差異是清楚的。而且,我國農產品某些掌握規范太松以及管理不力等缺陷,使其平安質量更無保證。此外,我國少量的入口企業在「綠色」方面反應十分愚鈍,對「綠色壁壘」視而不見。如歐盟茶葉委員會早在1993年便提出了茶葉農葯殘留新規范,並於1996年實施,後應產茶國央求給了一個「緩沖期」,但是就在此時期中國進入歐盟的茶葉農葯殘留超標竟呈逐年下降的趨向。例如氰戊菊酯的超標率,1997年紅茶為16。4%,綠茶為27。5%;1998年紅茶為42。7%,綠茶為37。9%。目前,我國許多中央負責貿易的政府部門,不清楚國際規范認證,許多企業更不知ISO是何物,或許只知道ISO9000,卻不知道ISO14000。因此,有必要增強政府、行業協會、行業性中介組織等相關部門的任務,加大宣揚力度,主動指點企業朝外向型農業安康開展。 (三)規范我國農產質量量規范,主動發明條件經過公認的質量認證規范我國綠色產品、綠色營銷、綠色消耗可謂是「生機勃勃」。有人曾統計,近年來報刊上頻頻出現相關產品和企業的「綠色」詞彙竟達318個之多。但是,包括農產品在內,我國的許多所謂「綠色產業」或「綠色產品」,沒有一致的規范,各企業或中央不時推出「綠色」大旗,推銷產品,形形色色披著「綠色」的外衣的冒充偽劣產品在市場上眾多成災。西方興旺國度,主要農產品都曾經樹立了健全的質量規范。固然我國也公布實施了一些食品平安質量規范及法規,但我國農產品的質量規范還很不規范,且許多產品的質量規范低於國際規范規則的水平。為了使我國的農產品抵達契合國際市場央求的質量規范,拿到進入國際市場的「綠色通行證」,應當制定一致的、與國際接軌的農產品規范體系技術條例和規范,使產中、產後的質量監視、管理都能與國際接軌。並在質量認證及實施進程中,中央政府、中央政府與非政府機構的任務必需一致。使我國農產品平安消費走向制度化、法制化的軌道。同時,給予綠色產品消費以優惠的鼓舞政策,從音訊、技術、稅收、存款等各方面,支持綠色農業基地的樹立。WTO規則規則,當補貼不具有「專向性」時,補貼是被容許的。如政府對綠色農產品消費環境方面的補貼,不只不對貿易形成直接影響,而且還有益於增加環境污染,因此這種綠色補貼稱為一般補貼,是被容許的。同時,應逐漸改動我國目前普遍運用財政轉移支付政策手腕的做法,充沛應用WTO守則中列入「不可起訴」范圍的3項專向補貼,即RLD活動(researchandpre。petitivedevelopment)、地域扶貧和環保項目,經過立法將其歸入WTO守則中「不可起訴」范圍。目前,中國政府樹立了獨一授權的綠色和無機食品的認證機構)))中國綠色食品開展中心。這家機構已先後與美國、德國及日本等國鑒定了認證協作協議,這為我國綠色農產品勝利進入對方市場打通了渠道。 (四)片面整治農業環境,逐漸規范綠色基地的樹立中國閱歷了五千年的文明,給我們留下的最珍貴財富是祖祖輩輩精耕細作沒有被污染的耕地。但是,目前我國的環境污染破壞已從鄉村聚集到鄉村。為了維護我國的生態環境,提高我國農產品環境質量水平,必需增強對農業環境、草原牧區、漁業水域等環境停止剖析管理,加大環保執法力度,空虛根底環保隊伍,應用法規、行政及經濟等手腕促進鄉村生態環境的樹立。特地是對大中鄉村郊區、工礦企業周圍等重點區域的土壤環境,展開慣例性監測,及時掌握環境污染、喪失狀況,提出相應的管理措施。同時,嚴厲依照綠色產品的規范,逐漸完美我國綠色基地的樹立。各地域應有計劃、分區域、分方法、有重點地展開綠色農產品示範基地的樹立。在產業化運營進程中,樹立農產品品牌見地,應用容許證、質量認證等手腕,創立農產品優質品牌,經過優質優價的市場機制,以經濟杠桿調整優化農產品構造。 (五)加大科技投入,展開普遍的國際協作 1。加大科技投入。科技投入主要體往常三個方面:一是綠色產品的開拓,二是農葯化肥的消費和運用,三是土壤污染的管理。 (1)應以國際市場為導向,以社會、生態、經濟效益為中心,開拓和消費更多的綠色產品。(2)要調整農葯化肥構造。我國缺少高效低毒的新農葯,在缺乏200種農葯中,產量最高的21種大多是高毒農葯。應主動開拓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葯和化肥,淘汰對人體損傷很大的高毒、高殘留農葯。鼎力推行無機肥工程,增加無機肥的用量。逐漸指點和開展准確農業,改動偏施、重施化肥的習氣。(3)研討開拓並引進農葯降解技術。有些技術如應用臭氧消毒降解技術,在國外運用曾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而我國用於處置農葯殘留效果才是最近幾年的事。 2。展開普遍的國際協作。要充沛應用世界銀行與別離國開拓計劃署獨自樹立的「全球環境基金」並向開展中國度提供環保范疇的優惠存款的條件,爭取更多的資金投入到我國農業環境維護及綠色農產品的研討開拓和消費進程中。主動參與國際性及區域性的環境技術協作,經過環保技術的轉讓,促進我國綠色農產品的開展。(責編:斌) 答復時間:2011-10-24 7:55:39
㈥ 農業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農業也是一個產品,
你這樣理解就可以很清晰它所代表的意義了.
跟農產品相關的行業,自然會受其影響.
如果從再深一個層面來理解,
農業是國家的立國之本,農業強大,對國際貿易的主動權會大一些!
㈦ 我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 面臨的農業的挑戰是什麼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在給我國農業帶來一些發展機遇的同時,也會給我國農業的發展帶來一定的沖擊。
(一)以糧棉油生產收入為主的農民將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最主要的受害者
長期以來,我國農產品進口主要採用非關稅措施進行調控,糧棉油等主要農產品均實行配額、許可證等非關稅措施管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我國將失去保護農產品的非關稅手段,加之我國目前還不具備將原有的非關稅措施合法地轉化為關稅的條件,必將導致國外大量質優價廉的糧棉油產品湧入我國市場,這對以種植傳統糧棉油作物為主的農民來說,不僅在收入上而且在就業上,都將形成強烈的沖擊。一是國外優質低價農產品將大量湧入,糧食自給率將下降。對以種植糧棉油作物為主,靠出售農作物產品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農民來說,不可避免地導致他們收入的下降。二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按理說我國可以擴大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擴大這類產品的生產,從而增加這些產業的就業機會,也可為從糧棉油種植業中轉移出來的勞動力提供就業空間。但是,在現有體制下,那些受到保護的部門和行業估計不會願意把利益分割一部分給這些農民,造成這些被「解放」出來的勞動力不能及時得到就業。同時,這些以種植糧棉油作物為主的農民的教育水平、工作技能、市場信息的獲得能力都可能使他們在短期內難以及時找到就業機會。
(二)農產品加工企業,特別是鄉鎮企業,將面臨嚴峻的競爭壓力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工業生產中,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農」字頭企業佔有一定的比重,尤其是大批的鄉鎮企業。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隨著農副產品結構的調整,必然給這些企業在原材料供應上形成沖擊,這樣伴隨著供求關系的變化,就必然使相關企業產生「動盪」和「顛簸」,可能出現產品滯銷、虧損增加、破產增多、下崗失業猛增的狀況。
(三)政府對農業,特別是糧食,宏觀調控的難度將加大
過去,我國政府對糧食進口控制較嚴,基本上是由國有外貿公司一家壟斷。按照美國單方面提出的「市場准入協議」的要求,我國每年進口配額的一部分必須分配給私營部門,從而起到防止國有貿易企業不履行進口配額的作用。在這種條件下,只要國際市場價格低於國內市場價格,私營部門就會將配額統統變為實際進口。這樣,我國政府不能再利用國有外貿部門的壟斷地位把進口數量控制到小於配額數量,從而加大了宏觀調控的難度。
㈧ 國際農業出口貿易的發展趨勢
隨著世界貿易組織影響日益擴大和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在烏拉圭回合協議框架下,各國曾經作為保護本國市場的有效手段――關稅貿易壁壘的作用逐漸失去了往日的輝煌,相反,非關稅貿易壁壘的作用日漸加強。而在眾多的非關稅貿易壁壘中,傳統的非關稅壁壘逐步削減,綠色貿易壁壘以鮮明的時代特徵正日益成為國際貿易發展的主要關卡。
綠色貿易壁壘,是指在國際貿易活動中,一國以保護環境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環境貿易措施,使得外國產品無法進口或進口時受到一定的限制,從而達到保護本國產品和市場的目的。它具有一定的廣泛性、隱蔽性、技術性,更重要的是其合理性。而且綠色壁壘還在呈不斷加強的趨勢,這必將對廣大發展中國家提出更加嚴峻的挑戰。
在加入WTO之後,我國農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面臨著強大的綠色貿易壁壘。山東省是中國外貿大省,同時又是農業大省,山東的農業產品自然是首當其沖的要面對綠色貿易壁壘
一、 綠色壁壘的形成
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世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綠色消費興起。而且各個發達國家也以保護自然環境、生態資源以及人類和動植物健康為「名」,通過制定一系列苛刻的環保標准對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產品設置關卡,限制其出口,而行保護貿易之「實」。國際環保公約和世貿組織《實施動植物衛生檢疫協議》(SPS)、《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TBT)中的有關規定,是國際貿易中的「綠色」法律。值得注意的是,《實施動植物衛生檢疫協議》(SPS)、《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TBT)均適用於農產品。前者目的在於:各成員為保護人類、動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採用或實施必須的措施,這種措施的實施方式要確保不對國際貿易產生限制
㈨ 中國加入國際貿易組織後,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有哪些作用,我國面臨的挑戰是什麼
中國加入國際貿易組織後,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有活絡的作用,使得我國的經濟市更為完善回,經濟能得到快速發展答。
我國面臨的挑戰是,我國要遵守國際貿易組織會員國的多邊協議,允許會員國的工業產品和農業產品銷售中國,更要允許會員國的企業、公司、金融到中國投資和設點辦事處、建廠,當然,這些項目都是在國際貿易組織會員國的多邊協議下多方、雙方達成的項目。
這樣一來,我國的工業、農業和金融業等將受到史無前例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