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貿易 > 國際貿易對進口國的凈福利影響

國際貿易對進口國的凈福利影響

發布時間:2020-12-13 16:29:30

A. 從進口國總體看,商品的進口對一國凈福利的影響是( )。 選項: a、增加 b、減少 c、不變 d、不易確定

選d。
個人覺得這裡面涉及產品因素,如果一國製作10瓶紅酒需要10個勞動力,種植小麥一回畝需要1個勞動力。另答外一國,製作10瓶紅酒需要1個勞動力,種植小麥一畝需要10個勞動力。那麼,進口國紅酒,另一國進口小麥,都是對凈福利增加的。
反之,亦然。
所以,不確定。
個人拙見,見笑了

B. 社會福利凈效應公式是什麼呢

社會福利凈效應公式還是比較准確的。

C. 分析大國對進口商品徵收關稅的經濟效應

一國政府可以採取各種不同的手段來干預本國的進出口,從而影響本國的經濟活動。徵收關稅和實行進口限額是影響進口的兩種主要的方法,它們都可以起到限制本國的進口,保護國內同類產品的生產,調節國際貿易收支狀況的作用,但它們對本國經濟的影響又是有所不同的。

對進口商品徵收關稅後,本國經濟可能受到下述影響:改種商品的國內價格提高,不利於進口商品的銷售,使進口數量受到限制。對進口數量的影響大小,取決於關稅率的大小及該商品國內市場的需求彈性大小。稅率越高,進口越受限制;彈性越大,進口也越受限制。

(3)國際貿易對進口國的凈福利影響擴展閱讀:

關稅的經濟效應:

一般說來,當一國的經濟實力強大,在國際競爭中處於優勢時,往往奉行自由貿易政策,關稅體現的主要是稅收的職能;相反,當一國經濟發展落後,國際競爭力不強時,則往往奉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這時候關稅的保護職能居於重要甚至主要地位。

徵收關稅會引起進口商品的國際價格和國內價格的變動,從而影響到出口國和進口國在生產、貿易和消費等方面的調整,引起收入的再分配。關稅對進出口國經濟的多方面影響稱為關稅的經濟效應。

歷史上對進口商品所徵收的關稅,不管是從量關稅(SpecificTariffs)還是從價關稅,都曾經是政府收入的重要源泉。但是在當代,關稅的主要功能已不再是增加政府的稅收,而是去阻擋來自國外商品的進入,保護國內市場和國內相關的產業。

D. 在大國徵收進口關稅的情況下,關稅負擔實際由

貿易大國的關稅效應如果進口國是一個貿易大國,即該國某種商品的進口量佔了世界進口量的較大份額,那麼該國進口量的變化就會引起世界價格的變動。因此,大國徵收關稅雖然也有上述小國的種種關稅經濟效應,但由於大國能影響世界價格,因此從局部均衡分析所得的徵收關稅的代價和利益對比的凈效果,就不同於小國情況。貿易大國對某種進口商品徵收關稅以後,將產生的經濟效應如圖9.2所示。 圖9.2 圖9.2中的D為國內需求曲線,S為國內供給曲線;P0為自由貿易下的國際價格(也是國內價格),S1C1為進口量;P1為徵收關稅前的進口價格,P2為徵收關稅後的國內價格(等於進口價格加關稅額),S2C2為進口量。 大國徵收關稅後,產生幾大效應。消費效應:-(a+b+c+d)的面積,只是此時的(a+b+c+d)的面積小於小國模型中的(a+b+c+d)的面積。生產效應:+a的面積。財政收入效應:+(c+e)的面積。則凈福利效應為:e-(b+d)。它意味著對貿易大國而言,關稅是增加還是降低其社會福利水平是不確定的。e>(b+d)時,大國徵收關稅將增加其社會福利水平,e<(b+d)時將降低其社會福利水平。(b+d)同樣是無謂損失,e相當於外國出口商承擔的關稅部分。 與小國模型相比,大國模型關稅效應還有兩點不同。 1.價格效應。進口大國因為進口量大而擁有的市場談判力量,可能迫使該商品的進口價格下降。這就是說,大國進口商品價格上漲的幅度不是等於關稅稅率,而是低於關稅稅率。大國徵收關稅,進口商品國內價格從P0上漲到P2;同時國際市場價格從P0下跌到P1,價格上漲部分和下跌部分加在一起才等於進口關稅稅額。大國進口商在進口商品時支付的進口關稅,不是全部由進口國的消費者負擔的,而是由進口國消費者和出口國的生產者(通過出口商)共同負擔的。大國向出口國轉嫁了部分關稅。 2.貿易條件效應。由於徵收關稅,大國進口商品的國際價格下降,如果該國出口價格不變,則該國貿易條件得到了改善,其利益為面積e。但與小國相比,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大國關稅對本國生產者的保護作用相對較小。這是由於大國關稅引起的價格上漲,部分地被出口國下降的價格所抵消了,因此進口的數量下降不像小國情況那麼多。 一般說來,小國從徵收關稅中遭受的凈損失,永遠等於面積為b+d的保護成本,因為外國出口價格或世界價格不受其影響。而大國徵收關稅對該國凈福利的影響,則要把關稅的保護成本b+d與貿易條件改善而獲得的利益e相比較:如果該國貿易條件改善利益e超過關稅保護的代價b+d,則意味著從徵收關稅中獲得了凈利益;如果貿易條件改善利益e與保護成本b+d相等,那該國從關稅中既未獲得收益,也未遭受損失;最後,貿易條件改善的利益e比保護成本b+d小,該國仍會從徵收關稅中遭受凈損失。 應該指出,以上考察的只是關稅的局部均衡效應,其分析帶有短期、靜態的特徵。事實上,關稅還會帶來種種動態影響。

E. 作為小國在國際貿易中徵收關稅後造成國內福利的凈損失,為什麼還要征稅

如果不徵收復關稅,那麼大國制的產品肯定會因為大國的優勢而擠兌小國產業,包括價格質量服務。長久以後小國產業就因為競爭而垮掉。這個時候大國可能會形成壟斷,因此而提高價格,使小國經濟命脈受其控制。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為了保護國內的產業,因此要征稅。
中國的好多行業也都存在這樣的情況。比如最典型的就是汽車。還有電子產品。

F. 哪些條件會約束和影響關稅同盟對成員國福利的增加

關稅同盟從歐洲開始,是經濟一體化的組織形式之一。對內產行減免關稅和貿易限制,商品自由流動;對外實行統一的關稅和對外貿易政策。關稅同盟有兩種經濟效應,靜態效應和動態效應。
靜態效應
有貿易創造效應和貿易轉移效應。貿易創造效應是指產生由生產成本較高的國內生產轉向成本較低的貿易對象國生產,本國從其他成員國進口產品所帶來的利益。貿易轉移效慶是指產品過去從生產成本較低的非成員國進口轉向從成本較高的成員國進口的損失。這是參加關稅同盟的代價。當貿易創造效應大於轉移效應時,參加關稅同盟給成員國帶來的綜合效應就是凈效應,意味著成員國的經濟福利水平的提高;反之,則為凈損失和經濟福利水平的下降。
動態效應
關稅同盟不僅會給參加國會帶來靜態影響,還會給它們帶來某些動態影響。有時,這種動態效應比其靜態效應更為重要,對成員國的經濟增長有重要的影響。
關稅同盟的動態優勢:
1、關稅同盟的第一個動態效應就是大市場效應(或規模經濟效應)。關稅同盟建立以後,為成員國之間產品的相互出口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這種市場范圍的擴大促進了企業生產的發展,使生產者可以不斷擴大生產規模,降低成本,享受到規模經濟的利益,並且可進一步增強同盟內的企業對外,特別是對非成員國同類企業的競爭能力。因此關稅同盟所創造的大市場效應引發了企業規模經濟的實現。
2、關稅同盟的建立促進了成員國之間企業的競爭。在各成員國組成關稅同盟以前,許多部門已經形成了國內的壟斷,幾家企業長期占居國內市場,獲取超額壟斷利潤。因而不利於各國的資源配置和技術進步。組成關稅同盟以後,由於各國市場的相互開放,各國企業面臨著來自於其他成員國同類企業的競爭。結果各企業為在競爭中取得有利地位,必然會紛紛改善生產經營效率,增加研究與開發投入,增強採用新技術的意識,不斷降低生產成本,從而在同盟內營造一種濃烈的競爭氣氛,提高經濟效率,促進技術進步。
3、關稅同盟的建立有助於吸引外部投資。關稅同盟的建立意味著對來自非成員產品的排斥,同盟外的國家為了抵消這種不利影響,可能會將生產點轉移到關稅同盟內的一些國家,在當地直接生產並銷售,以便繞過統一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這樣客觀上便產生了一種伴隨生產轉移而生的資本流入,吸引了大量的外國直接投資。
關稅同盟的動態劣勢:
1、關稅同盟的建立促成了新的壟斷的形成,如果關稅同盟的對外排他性很大,那麼這種保護所形成的新壟斷又會成為技術進步的嚴重障礙。除非關稅同盟不斷有新的成員國加入,從而不斷有新的刺激,否則由此產生的技術進步緩慢現象就不容忽視。
2、關稅同盟的建立可能會拉大成員國不同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關稅同盟建立以後,資本逐步向投資環境比較好的地區流動,如果沒有促進地區平衡發展的政策,一些國家中的落後地區與先進地區的差別將逐步拉大。

G. 既然小國在徵收關稅時會導致社會凈福利的減少,那麼是否小國就應該放棄關稅談

關稅是私有制的產物。
私有制里,各人的錢是各人的,你的錢是你的錢,我的錢是我的錢。政府作為一個「人」,它和百姓不一心,也不一家,政府的錢是政府的錢,百姓的錢是百姓的錢。
政府作為一個「人」,要生活,要開銷,要發俸祿,但是它又不生產,所以就只能向老百姓征稅。把老百姓的財富征一部分過來,滿足自己的開銷,但是這一過程整個國家的財富是不增加的,無非是挪個地方。
而政府要征稅,總得想個名目。看到老百姓進口貨物,也要扒層皮。這就是關稅。這一過程雖然整個國家的財富不增多,但是政府的財富增多了。所以政府就會說,國家的財富增加了。總感覺這話哪點不對。
我庄有一家子,也實行關稅制度。兒子從商店買一本書進家,這當然是進口了,家長收關稅1塊。女兒買一雙襪子進家,家長收關稅2塊5。媽媽買10斤肉進家,交關稅20塊。就這樣,他家一年光關稅收入就有3萬多,比那些不收關稅的家庭富多了。
公有制國家,政府和百姓是一家子,一條心,吃一鍋飯,不分彼此,政府的錢就是百姓的錢,百姓的錢就是政府的錢,都在一處放著,所以公有制國家不收關稅,也不收任何稅,所以公有制國家都不懂經濟,都窮。

作者:鄭庄公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48453211/answer/23325798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H. 以貿易小國為例做圖比較關稅,配額,產業政策.分別說明三種措施的凈福利效應並說明政策意義

詳見教材最後的參考答案

I. 如果關稅、配額和補貼各造成見凈福利損失,為什麼發達國家會如此普遍,尤其在農業領域

關稅和配額補貼。

會造成福利損失

這個誰也不想提高關系呀,

只是為了爭一口氣。互相挑戰而已

J. 微觀經濟學中的「福利凈損失」是什麼意思

西方經濟學認為,壟斷導致產量減少、資源浪費和技術上的低效專率。壟斷不僅使消費者屬剩餘向生產者剩餘轉移,而且還涉及製造和竭力防止這類轉移的成本。處於壟斷地位的企業作為謀求壟斷利潤的組織,必然造成較低產量和較高價格,使消費者剩餘減少,並造成社會性損失。這種福利損失也稱無謂損失(deadweight loss),是指實際收入的損失,或由於壟斷、關稅、配額或其他破壞所引起的消費者剩餘和生產者剩餘的損失。

如圖所示。

閱讀全文

與國際貿易對進口國的凈福利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